首頁> 其他類型>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 第三百六十六章 麻類作物

第三百六十六章 麻類作物

2024-08-25 07:02:32 作者: 夏侯龍城
  黃豆如果直接拿來吃,不是太優良的食物。記住本站域名

  因為不好消化。

  但是,西漢時發明了豆腐,把豆子磨成豆漿,再加上石膏,就變成了豆腐。

  就這麼簡單的一加工,不易吸收的大豆蛋白變得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其創舉,是劃時代的。

  一百斤的豆子,如果直接吃,人體能利用的豆子中的能量假設為100的話,那麼把豆子磨成豆漿,豆漿再做成豆腐,豆腐很容易消化,營養也容易被吸收,那麼,同樣一百斤豆子加工出的豆腐,能被人利用的能量有150。

  東西還是那麼多,就那麼一百斤豆子,但是稍微加工一下,就把利用率提升了五成,一百斤黃豆,能發揮一百五十斤的作用。

  「大豆須均而稀。」

  這沒得說,豆秧低矮,但是烏泱泱一片,因此,黃豆種的時候,應種的稀疏一些。

  大致,一步,挖三個豆坑,一個坑裡丟三五個豆種這樣子。

  「豆花憎見日,見日則黃爛而根焦也。」

  奇了怪了。

  黃豆開花,說怕見日頭,見了日頭花就死了,根也壞了。

  若怕陽光怕成這個樣子,那麼黃豆這一個物種,早被大自然所淘汰了。

  此處,李孟羲理解出,先賢理解出現了錯誤。

  花敗有期,不是因為見了太陽,花就死了,而是因為見了太陽,光照充足,花期黃豆生長迅速,所以很快,就結莢了,黃豆莢長出來了,花於是就掉了.

  此處,應是錯誤。

  「獲豆之法,莢黑而莖蒼,輒收無疑;其實將落,反失之。」

  黃豆如何判定成熟與否呢,看豆莢變黑了,而豆杆變成蒼白的了,此時,黃豆已經完全成熟了。

  如果,等到豆莢都裂口了再收,雖然熟的更透,但是碰一下豆莢就裂開了。

  黃豆散落一地,反而不利於收穫。

  「故曰,豆熟於場。於場獲豆,即青莢在上,黑莢在下。」

  所以說,黃豆收穫在穀場上,把黃豆豆莢收穫之後,在穀場上把黃豆剝出來,再放於缸翁之中,就這樣。

  「區種大豆法:坎方深各六寸,相去二尺,一百得千二百八十坎。」

  把田地分割成一個個格子來種大豆,地坎寬和深都是六寸左右,彼此間隔兩尺,一畝地,可有一千二百八十個坎。

  「其坎成,取美糞一升,合坎中土攪和,以內坎中。」

  地坎做成之後,取一些腐熟好的糞取一升,倒進坎中,和土一起攪拌,這便完成了施肥的過程。

  「臨種沃之,坎三升水。」

  到了種的時候,沃,灌溉。一個地坎,灌三升水。

  當然,如果灌溉條件便利,灌四升水也是可以的。

  「坎內豆三粒;覆上土。勿厚,以掌抑之,令種與土相親。」

  一個小坎里,撒上三粒豆子,蓋上下層薄土,土不能太厚,太厚種子就不能發芽了。

  土蓋上之後,用手稍微把土拍實,使種子和泥土接觸。……這個,其實也不用真箇用手拍,直接拿鋤頭,稍微掛一下,就能把土按實了。


  「一畝用種二升,用糞十二石八斗。豆生五六葉,鋤之。」

  一畝地,用豆種兩升,施肥十二石八斗。

  一石,一百二十斤。

  八斗,一石的十分之八,八斗為九十六斤。

  在豆苗有五六個葉子的時候,便可以鋤草了。

  那為何,不早點鋤,不晚點鋤呢。

  鋤的早,豆苗就還沒發芽呢,不知道哪裡有豆,一鋤,力氣稍微大一點,就把埋在土裡的黃豆給刨出來了,豈不尷尬。

  而要是,鋤草的時間點要是晚了,等豆秧一大片的時候,此時,田地全都是豆秧了,下鋤頭都不好下。

  而且,高的草不好刨根,低的草,被豆秧遮著,不容易看見。

  「旱者溉之,坎三升水。丁夫一人,可治五畝。」

  雖然大豆比較耐旱,旱了就用水澆一下,一個地坎兒,可以倒上三升水,一個青壯勞力,足可料理五畝地。

  「至秋收,一畝中十六石。」

  十六石,一石一百二十斤,漢代的斤,250g一斤。十六到,八九百斤豆……這麼多??

  李孟羲差異極了。

  黃豆產量竟然這麼高的嗎,而且,黃豆蛋白質含量比小麥高的多,油脂也比小麥含的多,同等重量的黃豆,能提供更多能量,俗稱,更抗餓。

  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李孟羲覺得。

  黃豆為何比小麥產量還高,李孟羲感覺極其奇怪。

  再下邊,是小豆,即綠豆的種植技術。

  「小豆不保歲,難得。」

  第一句,便簡明扼要的寫出了綠豆這種作物的特點,綠豆抗災能力差,旱災之年,綠豆很可能一個豆莢都不掛,一年絕收。

  所以綠豆在災年萬不能種。

  「椹黑時,注雨種,畝五升。」

  種綠豆的時間,在桑椹紫黑的時候,下雨之後就可以種,一幕,用豆種五升。

  「豆生布葉,鋤之;生五六葉,又鋤之。」

  此處的鋤之,不是鋤豆秧,是鋤田地里的雜草。

  在綠豆生一個葉子的時候,可以鋤草,生五六片葉子的時候,可以再一次鋤草。

  「大豆小豆不可盡治也。古所以不盡治者,豆生布葉,豆有膏,盡治之則傷膏,傷則不成。」

  此段應為,黃豆和綠豆不能一直種,原因未知。

  「而民盡治,故其收耗折也。故曰,豆不可盡治。」

  與李孟羲理解衝突的是,現在農業中所講,豆科植物有很強的固氮作用,土地如果貧瘠,種兩年豆,土地就會變得肥沃了。

  可能,是不同作物對土地微量元素的吸收不同吧,所以才不能連續種。

  再下,枲。大概是,一種用於織布的東西不是糧食。

  春凍解,耕治其土。春草生,布糞田,復耕,平摩之。

  所有作物,都是春天土地解凍的時候種的,然後,把地耕一遍,犁一遍,再把土翻一遍。

  春天地里的草開始生長的時候,把地耕種一遍,犁一遍,鈀一遍。

  土地打理好了,就可以開始種植了。

  然後,就可以播種了。

  汜勝之書中沒有寫明的是,這種植物對環境的要求如何,抗旱抗澇又能如何。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