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里里外外逛了一整天,才算是草草將主要區域看完,實在是太大了,這還是星際採礦和運輸艦。【,無錯章節閱讀】
如果是換做同樣大小的星際戰艦,重量起碼是現在的10倍,因為星際戰艦的內部結構要更加複雜,沒有運輸艦這麼空闊。
一般來說星際戰艦不需要如此龐大的體型,他設計的中型星際戰艦,長度剛剛突破10公里,小型星際戰艦長度也只剛剛突破1公里長度。
逛完之後,兩人直接回家了,現場依然有大量的通用機器人忙碌,源源不斷的物資被運送到星艦裡面,為首飛做準備。
「你真不打算參加星艦的首飛儀式?」回到家後,裴晴忍不住問道。
如果換作其他任何人,在如此巨大成就面前,很難保持如此淡定,肯定會去參加星艦的首飛儀式,因為意味著什麼,裴晴太清楚了。
這些年也不是沒有人說葉子書的財富過於龐大,對社會發展不利等言論,只是社保基金的成立,才沒有引起社會過度恐慌。
社保基金幾乎覆蓋了國內所有人群,讓他們充分享受到了經濟發展的紅利,雖然他們沒有掌握多少實際資產,但是生活無憂無慮。
對普通人而言,只要他們生活過得輕鬆和富裕,資產被誰掌控其實都沒有太大的關係,畢竟他們又能掌控多少資產呢。
相比這些資產掌控在一些人手中,掌控在葉子書的手中,他們獲得的利益更多,這才是普通人對他掌控這麼龐大的資產而沒有引起特別大矛盾的原因。
這也不表示就沒有人對此有意見,只要是人都會有欲望,普通人慾望比較簡單,而有些人的欲望就有點貪婪。
貪婪葉子書也不認為是什麼壞事,只要行得正坐得端就行,而有些人就想要撈偏門,自己創造不出巨大的財富,就想要瓜分別人創造出來的財富。
雖然這些對他造不成什麼影響,但是總歸讓人膈應,如果他能在星艦首飛儀式上亮相,並且站在C位,情況就徹底不同了。
今後再也沒有人敢隨便打他的主意,星艦不只是星艦,這代表著人類走上星空的真正開端,設計和創造它的人,擁有難以想像的功績。
當然,他不去參加星艦首飛儀式,他的功績也不會被磨滅,只是普通民眾不太清楚而已,所有知道內情的人,不會裝聾作啞。
「有啥好參加的,又算不上真正的跨時代產品!」葉子書笑著說道。
星艦裡面的技術卻是先進,但是對葉子書而言也就那樣,論戰鬥力更是渣,不說研發出針對性的武器,就是他個人穿著超級裝備,也能瞬間給弄成廢鐵。
超級裝備是真正的空間裝備,針對星艦這樣的科技水平,屬於真正的降維打擊,直接一個空間擠壓,就可以將星艦壓縮成一個鐵球。
「你不能以你擁有的技術來衡量,星艦在當前時代,甚至往後幾百上千年,都可以算得上是劃時代的技術和產品了。」裴晴沒好氣地說道。
如果他這話放在外面說,絕對會有人說他裝X,不過裴晴倒也清楚一些事情,和真正具備規則的力量面前,普通的科技產品真的不堪一擊。
12月份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煎熬,有相當一部分想要親眼見證星艦升空的那一刻,也有一部分人為印度洋地震而惴惴不安。
目前星艦升空儀式還沒有確定要不要直播,倒不是說有多少保密的東西,從外面看除了很大之外,看不出太多的東西。
只是直播的話,怕嚇到全球的民眾,連裴晴站在星艦面前,都有一種強大的威壓感,仿佛真的能夠擇人而噬。
普通人面對如此龐然大物,很有可能會身心失守,這是從古至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強大科技產品,不僅提醒龐大,而且科技水平也是頂尖。
按照他旗下企業的意思,認為直播是比較有利的,因為直播之後,他旗下所有企業絕對是高科技的代名詞,市場競爭力要強得多。
同樣的產品,他們賣出的價格就可以更高一些,因為消費者願意為品牌買單,在其他方面也能節約大量的成本,總之好處多多。
目前他們就是否直播的事情,在和有關部門溝通,原因就是星艦也不是普通的產品,是否會影響國際局勢,需要有關部門做出判斷。
其實星艦消息對外公布,已經對一些事情產生了影響,例如國際鐵礦石供應商想要提價了,認為之前賣的價格太低了。
之前他們不清楚我國每年購買幾十億噸的鐵礦石到底做什麼,前幾年還只是每年進口一二十億噸,這兩年進口規模擴大到五六十億噸。
加上麒麟資源開發集團從海底採礦獲得的資源,也在日漸增加,今年的採礦規模就突破了40億噸,可見我國對資源的需求程度。
除此之外,我們還大量進口粗鋼和成品原材料,加起來的數量也不算低,總之這些年,我國絕對算得上是吞「金」怪獸。
也正是因為我國對資源的需求如此旺盛,才讓我國和全球的貿易維持相對平衡,極大促進了全球經濟發展。
其實憑藉著我國對資源的進口規模,已經有人猜到可能在秘密進行某些項目,只是不清楚到底是什麼項目。
現在總算是天下大白,這些原材料供應商自然想要提升價格,這裡面既有供應商的利益訴求,也有背後一些勢力的利益訴求。
雖然無法阻止我們建造星際艦隊,但是可以通過提高原材料價格來增加我們的成本,減少我們建造的數量和規模。
只是鐵礦石等大宗礦產資源,簽署的是長期價格,特別是鐵礦石,上次簽署固定供應價格的時間非常長。
只要我們不同意提高供應價格,他們也沒有辦法,但是可以通過減少資源供應量來下絆子,畢竟當初簽署的協議裡面,只有最低年供應量,只要滿足最低量,就不算違規。
而以星艦對資源的需求,想要繼續建造的話,資源不能及時供應上,就會拖慢建造速度,這次一支星際艦隊的建造只花費了2年時間。
如果資源供應不足的話,可能未來需要花費十來年,才能再次建造一支星際艦隊,極大拖慢了我們的發展速度。
想要加快建造,就必須要部分答應他們的利益訴求,不過葉子書倒不是特別在意資源價格提升,而是在意全球還有多少資源供他們使用。
要知道這艘中型星艦的重量高達350億噸,是他旗下和國內這麼多年的資源積累,基本上耗費得差不多了。
這裡面使用的鐵元素重量就高達300億噸左右,而全球探明的鐵礦石儲量也才1800億噸左右,冶煉後的鋼鐵,按照最高品位計算,也只有1000億噸出頭。
實際上地球表面可供開採的資源,完全無法支撐整個造艦計劃所需,真正的資源還是要從宇宙中獲取。
這次他親自去了星艦建造基地看了,真正明白在地球上建造星艦碰到的問題,所以他認為未來星艦的建造,還是要放在太空裡面。
因此必須要調整原來的計劃,原來打算建造完第一支星際艦隊就馬上建造第二支,直到資金短期內跟不上為止。
但是現在他認為馬上就需要建造太空船塢,第二支艦隊將會放在太空上建造,這樣可以建造體積更大的星際艦船。
就在外界幾乎將全部焦點放在星艦首飛的事情上,葉子書則是將時間花在太空星艦製造船塢的設計上。
根據他的設計,太空星艦船塢的規模同樣非常大,可以建造百公里級別的星際艦船,自身總長度達到200多公里。
最重要的是,裡面擁有各種工業配套設施,可以在太空將原材料加工成各種零部件,直接將星艦產業鏈搬到了星艦製造船塢裡面。
雖然星艦製造船塢的技術已經都有,但是設計難度比星艦還要難,因為這不只是現在使用,而是要滿足未來建造星艦的需求。
經過一天的思考,葉子書準備將星艦製造船塢設計成多段組合模式的船塢,一方面降低建造難度,另一方面目前沒有必要一下子弄得那麼大,降低資源和資金消耗。
他打算將船塢分成5公里為一節,每節可以拆開成4個部分,每個部分都可以獨立行動,具有獨立的供能、動力系統和航電指揮系統。
但是一般都是每一節配合工作,中間時候鏤空的,將要製造的星艦放在四個部分的中間,這樣可以直接將在建的星艦圍起來,有三百六十度操作空間。
這樣設計系統性雖然更加複雜,但是比較適合當前的情況,目前這種組合式太空船塢,只需要12節就行,一共48個部分。
將來如果想要建造大型星艦,只需要簡單增加節數就行,別說是建造100公里級別的星艦,就是建造1000公里級別的星艦,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隨著星艦體積越來越大,每節不再是4個部分,會隨著星艦體積增加部分,有可能是八個或者更多個部分組成一節。
葉子書從星艦製造基地回來,就一直在設計太空船塢,終於在12月30日,將其整個太空船塢給設計完成。
只是太空船塢的造價更加高昂,他簡單估算了一下,雖然每節按照功能不同,造價稍微有些區別,但是平均每節造價50萬億元。
12節總造價至少要600萬億元,在地球上覺得上百萬億元的資金難以想像,真正當我們踏入星際的時候,才發現百萬億元的資金投入,不過是起點而已。
他旗下產業這麼多錢賺的錢,倒是能夠湊齊這些資金,只是如果真的花掉了600萬億元,基本上也所剩無幾了。
這必然會嚴重影響國內經濟發展,雖然他急切想要構建整個太空產業體系,為太空時代打下紮實的基礎。
但是不能因此傷害民生,要讓百姓每年都能感受到國家的進步,同時也能分享到發展的紅利,穩民生、穩經濟、穩社會,只有這三者都做好了,太空產業才能安穩發展。
除了資金需求龐大之外,另一個條件就是資源是否足夠,地球資源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消耗,各國就算是在想賺錢,也不得不考慮資源耗盡的後果。
到時候要麼資源大幅增加,增加了星艦建造成本,要麼乾脆減少資源出口,給子孫後代留點東西,不能將資源在他們這一代全部賣掉。
太空產業發展初期,資源比金錢更加重要,所以他認為解決資源瓶頸問題,是當前重中之重。
所以他打算按照三步走,先利用地球的資源,建造4節,這4節主要配備資源精煉、材料加工和零部件生產等前置環節。
總耗資大約為200億元,他旗下的產業還是能夠拿得出來,消耗的地球資源也沒有那麼恐怖,各國都應該能夠接受。
與此同時,立即派遣這支星際艦隊去靈神星開採資源,靈神星重大72億萬億噸,金屬含量占比極高,可開採資源非常富集。
而這艘中型運輸艦船,按照鋼鐵密度計算,滿載運輸重量將近30萬億噸,只要一趟滿載而歸,就足夠解決眼前的資源困境。
第三步就是等到這4節船塢升空之後,剩下的部分可以依託這4節船塢建造起來,到時候別說是12節了,哪怕是20節都不在話下。
他認為這麼規劃是比較可行的做法,不然隨著地球資源急速消耗,各國對資源銷售非常謹慎,導致價格飛漲,最後可能項目就無法進行下去。
他又不像某些國家,別人不賣就要搶,他是正經做買賣的人,從來不強人所難,做生意一直是你情我願。
想明白之後,葉子書將太空船塢的所有設計和技術資料上傳到星靈集團,再由星靈集團將技術資料分解發給各個供應商,讓其儘快調整生產計劃。
由於太空船塢實在是太大了,不僅體積大,而且重量也非常大,如果放在地球外太空,萬一砸下來,就是超級隕石撞擊地球,肯定會引發重大災難。
雖然這個概率幾乎忽略不計,但是他還是為了慎重起見,將太空船塢放在月球軌道上,同時還能對月球基地進行支援,幫助在月球上開採礦產資源。
最重要的是,如果有暫時用不完的資源,也可以直接堆放到月球,月球表面重力較小,運輸這些物資的能耗要低得多。
如果放在地球軌道,估計天天都有人盯著太空船塢的一舉一動,還是離遠點比較好,大家也能眼不見心不煩,少了很多麻煩。
為了統一共識,讓大家理解該計劃的意義和重要性,葉子書在當天晚上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就計劃調整做了詳細說明。
針對各個礦產供應商想要將礦產價格上調,葉子書想了想,絕對還是有必要上調一些,不然他們做手腳不配合,會拖延計劃完成速度。
反正這些撒出去的錢,最終還是會回到自己的手裡,還能刺激他旗下產品的出口,讓全世界也跟著受益,不然肯定有很多國家肚子裡有意見。
在星艦運營上,葉子書要求不能全部使用通用機器人,倒不是說不好,而是需要培養更多星艦駕駛人才,不過能夠上星艦的人,都是絕對信得過的人。
星際旅行和太空資源開採,是一個全新的行業,雖然他旗下已經制定了非常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但是不意味著就是最好的。
適當讓一些人參與進來,有助於改善管理和操作流程,甚至還能對後續星艦的發展提出更好的建議,比單純讓通用機器人參與好得多。
不過初期參與的人數不會很多,葉子書認為按照9:1的比例進行,一支星際運輸和採礦艦隊,最少需要總人數為10萬,也就是說有1萬人有機會在星艦上工作。
4節船塢的建造時間,葉子書只給了2年,因為他認為兩年後,採礦隊伍就會滿載而歸,如果這邊還沒有建完,會拖慢整體節奏。
為了配合物質運輸,他認為留下5艘小型運輸艦在地球上,中型星際運輸艦帶著剩下的5艘小型運輸艦去靈神星開礦。
在會議上,他詢問了之前給的採礦仿微生物技術研發和生產情況,如果不採用微生物採礦技術,單純使用機械開礦的話,速度可能會慢一些。
星際採礦和地球採礦有很大的區別,特別是在小行星上採礦,沒有很好的著力點,重力比較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使用機械並不一定好開採。
如果使用採礦仿微生物,直接撒在小行星上,就等著這些仿微生物一邊採礦一邊自我複製,增長速度屬於指數級。
然後將所有的仿微生物收回來,再將仿微生物進行分類,就等於將礦產資源分類開採回來了,後面只需要進一步提煉,就可以運輸到需要的地方。
「我們已經完成了部分採礦用途的仿微生物生產工作,對常見的鐵、銅、金、銀、鋁等常規金屬具備開採能力,對高質量元素富集的仿微生物還沒有完成研發。」
葉子書聽後很高興,元素周期表實在是有點長,有些元素其實並不需要開採,目前對常規金屬的需求量最大,稀有金屬如果不夠,可以讓麒麟能源工業集團生產。
「既然這樣,你們就立即將這些採礦用仿微生物帶上,這樣開採的效率比機械開採高得多,且危險性還更低。」葉子書笑著說道。
「要不要在地球使用這種方式開採地下礦產?」郭東梅問道。
「還是算了,目前還無法準確預估這麼做會帶來什麼後果,而且地面的資源還能滿足要求,將來也不用在對地球資源索取。」
雖說他計算過,認為對地底資源的開採,並不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但是他還是比較謹慎,能不開採就不開採,畢竟地球只有一個。
哪怕將來將火星和金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地球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能不破壞就儘量不破壞,除非萬不得已。
最後建造4節船塢的投資規模,葉子書從200萬億元增加到300萬億元,給了各個礦石供應商提價的空間,讓他們全力供應礦石資源,不要耍滑頭。
反正只要這4節船塢建造起來後,後面對他們的依賴就沒那麼大了,不過他們手裡的資源估計也剩不下多少。
除了這些安排之外,葉子書讓留下來的5艘小型星艦,派遣1艘前往金星進行探查,如果可以的話,將進行大氣改造仿微生物帶過去。
改造金星首先就要改造金星大氣結構,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金星改造就無從談起,而這一步花費的時間也比較多,越早進行越好。
同時他還打算派遣一艘前往火星,倒不是要改造火星,目前火星不具備改造的條件,而是對火星金星科學研究,了解火星更詳細的數據。
金星改造計劃,由麒麟環境工業集團牽頭,其他需要協助的企業派遣人員參與,組成項目組,正式運作該計劃。
火星科學研究由麒麟資源開發集團牽頭,太極集團和麒麟農業發展集團全力參與,看看火星是否存在生命,以及礦產資源情況如何。
這次會議開到很晚,直到凌晨2點才結束,總算是將這些計劃給全部安排好了,接下來就看他們的了。
在葉子書設計星際船塢期間,印度洋果然按照前世劇本走,在12月26日發生了3級大地震。
可以說,這天是為數不多,所有人將目光都盯著印度洋的時候,連熱度很高的星艦話題,在這一天都黯然失色。
大家仿佛都在靜靜等待,看看星火集團的預測到底準不準,因為我國執意認為會發生,導致很多國家不得不做出應對措施。
就算這些可能被波及的國家政府再不情願,也不得不做出應對措施,所以在12月26日,被劃為有危險的海岸地區,所有人都撤離到距離海岸線更遠的地方。
為此付出的代價很大,如果不準確的話,星火集團可能要被唾沫給淹死,不過星火集團也不在乎,反正他們是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組成的企業。
不會因外界施壓或謾罵就有心理壓力,而且他也只是發布了一個消息,又不是他們強迫各國要聽的,責任也不在他們這裡。
只是當地震真正發生的時候,很多人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沮喪,反正當幾十米的海嘯迎面撲來的時候,所有人都有一股慶幸。
雖然損失了大量的資產,但是人員傷亡只有個位數,也不知道這些人是如何作死的,這些人應該具有對抗性人格。
別人越是告誡,他們越是喜歡對著幹,結果在大自然面前,可不會管他們的情緒和人格,付出了生命代價。
也因為這次準確預測了印度洋大地震,讓星火集團名聲大噪,他們的地震預警系統又回到了公眾視野,開始有國家準備就這方面進行合作。
因為有科學家估計,如果沒有這次準確預測,將會造成幾十萬的傷亡,財產損失更加龐大,對這些國家的旅遊打擊也更大。
不過隨著時間越來越臨近1月1日,星艦重新成為新聞熱門話題,大家都想要一睹為快,感受星艦這種龐然巨獸帶來的震撼。
()
1秒記住網: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