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的歷史證明,祖上再強大,也架不住子孫會敗家,丹麥當然也不會例外。
1520年,克里斯蒂安二世於親率重兵攻克被瑞典獨立派占領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然後屠殺了大批參與叛亂的瑞典貴族,史稱「斯德哥爾摩慘案」。事件引發了達拉納省起義。
1521年,瑞典貴族古斯塔夫·瓦薩在達拉納省重新招募了一支反抗丹麥的軍隊。1523年,古斯塔夫·瓦薩在漢薩同盟的幫助下收復斯德哥爾摩,打敗丹麥的占領軍,被推選為瑞典國王,建立瓦薩王朝,是為古斯塔夫一世。
為鞏固統治和度過財政困難,古斯塔夫一世採取的措施有:
殘酷鎮壓起義,包括但不限於把起義領袖分屍,廢除他們的封地、采邑,向地方派出官員,直接聽命於中央。
1527年任用路德派教士進行宗教改革,沒收教會土地、城堡,解散教會軍隊,之後又因為自己任命的教會製造麻煩,幾乎要把他們全部處死。
1544年宣布廢除君王選舉制,代之以世襲制。去世前全國2/3的土地直屬於王室,為瑞典封建君主專制的發展和稱霸波羅的海地區打下基礎。
在古斯塔夫一世時代,卡爾馬聯盟正式被廢除。1523年,克里斯蒂安二世在丹麥的王位被反叛的貴族所廢黜;古斯塔夫敏銳地與貴族所擁立的新國王弗雷德里克一世結盟。經過殘酷的鬥爭,克里斯蒂安二世失敗被俘,最後慘死獄中。
1541年,古斯塔夫一世與丹麥國王結盟,結束了瑞典長期以來對漢薩同盟的藩屬關係。同時,他積極推進自己國家的商業發展,很快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君主之一。
古斯塔夫一世在位37年,死後卻禍起蕭牆。他的三個兒子同室操戈,在他孫子古斯塔夫二世即為前,打了幾十年,換了三個國王,到古斯塔夫二世即位時,國家一貧如洗。
瑞典恢復獨立後,卡爾馬聯盟已經瓦解,但丹麥和挪威仍然維持著聯盟國家。1534年挪威被取消王國的地位,降為丹麥的省,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就只剩下了丹麥和瑞典兩個國家了。
丟了瑞典的丹麥,像是沒了爪牙的老虎,基本是被從列強榜上踢出去了。因此,在卡爾馬聯盟瓦解之後,丹麥一直致力於恢復卡爾馬聯盟,將瑞典重新置於自己的掌控之下。可這談何容易,打打停停,有輸有贏,來來回回割地還地,只是在激化仇恨,結果和恢復卡爾馬聯盟的初衷南轅北轍。
而瑞典對丹麥也同樣不可能友好,丹麥的胃口可是整個瑞典,這誰忍得了。何況當初說好的三國聯盟,散了也就散了,挪威就這麼被你丹麥不明不白的吞了算怎麼回事,就算要吞,也該分我一杯羹吧。地圖上瑞典和丹麥的領土分布,看著也不像是能友好相處的。
好聚好散是不可能的,分了家就是仇人。丹麥想要回到北歐霸主時代必須讓瑞典重歸卡爾馬聯盟,瑞典想成為北歐霸權又要挑戰丹麥,於是兩國打架就成了家常便飯。
卡爾馬聯盟解體之後,丹麥瑞典兩國的地緣環境都不好,幾面鄰國都是宿敵,還都不是省油的燈。
卡爾瑪聯盟尚存的時候,丹麥和北德意志及漢薩同盟爭鬥了百年,才勉強拿下了什勒斯維希和霍爾斯坦。想要南進,沒了瑞典的丹麥基本是不得寸進了,保住戰果已屬不易。也正因為此,丹麥並沒有太多的選擇,對外擴張,瑞典自然是頭號目標。
瑞典的處境就比丹麥更糟的多了:西邊同宗同源的丹麥,吃飯睡覺打瑞典;東邊的俄羅斯,一向胃口好,能生吃瑞典絕不吐半塊骨頭;南邊的波蘭立陶宛聯邦也宣稱瑞典的王位,並且對瑞典的愛沙尼亞地區虎視眈眈,現在爭奪這個地區的戰爭正在進行,不出意外還得僵持幾年。
至於盟友,實在是不大好找,能和瑞典目前對手抗衡的盟友遠在天邊,小國盟友也沒多大作用,而且和目前局勢相當不明朗的瑞典結盟,顯然弊大於利。
當然,想要有盟友或者是援助並非不可能,只要瑞典足夠強,英法荷都是潛在的盟友,前提是要擺脫目前這個局勢,並且充分展現自己的戰略價值。
比如說:先後多次擊退丹麥,鞏固瑞典的主權,確立瑞典波羅的海霸主的地位;然後戰勝俄羅斯,讓其割讓芬蘭灣出海口及周邊地區,連通愛沙尼亞,把俄羅斯人堵出波羅的海;接著挫敗波蘭立陶宛聯邦,迫使其放棄對瑞典王位的宣稱,並割讓利沃尼亞地區;最後再以新教領袖的地位加入三十年戰爭,重創神聖羅馬帝國天主教聯盟。
這不是開玩笑,古斯塔夫二世真的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出色,使瑞典從一個二流國家一躍成為北歐霸主、歐陸強國。而古斯塔夫二世也成為了瑞典的千古一帝,這個一不是第一,是唯一,瑞典唯一的大帝,而比大帝之名更響亮的,是他的綽號北方雄獅,還有現代戰爭之父等桂冠。
古斯塔夫二世出生於1594年,17歲時加冕為王, 38歲不幸在呂岑會戰中陣亡,年少有為卻英年早逝,令人很難不深感惋惜,即便是他的敵人也少有例外。古斯塔夫二世的一生短暫而輝煌,如刺破黑夜的流星般閃耀。
古斯塔夫二世年輕時曾化名嘎斯上尉微服遊歷歐洲各地,目的是遊學和在潛在的盟國和敵國參謀旅行,在即位之初就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能力。
加冕之後,古斯塔夫二世任命自己的好朋友、行政高手、年僅20多歲的阿克塞爾·烏克森謝納伯爵為內閣首相,這是瑞典歷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之一。他負責總理政務,自己把更多的時間用於擅長的軍事,二人配合極其默契,堪稱世界歷史上一對極其經典的「君臣黃金搭檔」。在古斯塔夫二世戰死之後,首相繼續輔佐他的女兒克里斯蒂娜女王,鞠躬盡瘁。
古斯塔夫二世的軍事改革,開軍事「職業化」、「正規化」和「現代化」之先河,首創了楔形陣,並最早在歐洲採用了線性戰術。在軍事學史上,線性戰術的應用是古代和中世紀戰術向現代戰術轉變的一個重要標誌。這無疑是其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在進行了一番經濟改革做支撐之後,古斯塔夫二世開始了大刀闊斧的軍事改革。
首先,他對兵役制度做出了根本性變革,將當時風行歐洲的傭兵制度替代為徵兵制,頒布法令,全國15到40歲的男子都有義務服兵役。
為提高士兵們的作戰素養,他傾注了相當多的精力去反覆訓練他們,並以嚴苛的軍紀約束之。這樣瑞軍的戰鬥素質與紀律就有客觀的保障,士兵們也在與古斯塔夫的朝夕相處中建立起強烈的情感紐帶。
其次,強化武器裝備的效能和質量。古斯塔夫在武器革新上格外重視火槍性能的改進,著手加強火槍的射速與火力,將更多的步兵從長矛兵轉入火槍兵編制,提升了整支步兵方陣的火力打擊能力與靈活性。
此外,他還十分強調炮兵在戰爭中的意義。減少炮重,增加火炮在野外的機動性,建立專門的炮兵編制,訓練專業的炮兵部隊,在炮種、射速、裝彈等都進行了改良,並在步兵陣線中安插輕型加農炮增強火力輸出。炮兵在古斯塔夫的手裡從邊緣化的輔助兵種變成了獨立的核心兵種。
再次,改變步兵的作戰隊形。古斯塔夫在莫里斯方陣的基礎上進一步縮減縱隊深度,將隊伍橫隊拉長,這麼做的前提是火槍射擊精度與速度的提升。拉長的隊伍可以大大增加彈雨的密度,並對敵軍的側翼構成火力威脅,這就對舊式的西班牙方陣構成了很大的優勢。
經過一系列的軍事改革,瑞典軍隊以嶄新的姿態出現於歐洲列強之中,並於之後的多次戰爭中大顯神威。瑞典的軍事改革包羅萬象,創立了一個近代戰爭的新紀元。
除了有極高的軍事才能外,古斯塔夫二世還極具人格魅力。在戰場上,他身先士卒,英勇作戰,親近手下官兵,深受士兵們的愛戴和敬仰。
他知人善任,對辦公室里的軍人官僚不屑一顧,而對真正有能力,作戰勇敢的士兵,不管出身如何,地位如何,絕對破格提拔,讓他們封爵拜侯,吸引了大批有真才實學的將領的效忠。
他的宗教寬容政策、在外交上秉持的公正態度,給長期以來備受皇帝恫嚇威脅的諸侯帶來了完全不一樣的感覺。不僅是新教諸侯,就連一些天主教諸侯也和他走在了一起。
當然,人無完人,要說古斯塔夫二世沒有缺點或是失誤,那是不可能的。比如加劇了和波蘭丹麥的矛盾,取得了大國的地位卻沒有相應的人力財力以長久維持。但那都是後話了,況且即便如此,瑞典也從一個邊陲小國一躍成為列強並且強了一個世紀。如果站在上帝視角指責這些相比功績微不足道的過失,未免有些苛責了。
這個時間,古斯塔夫二世才9歲,瑞典成為強國的序幕還沒有拉開,未來將會如何發展,會有怎樣的變數,一切還都是未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