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競技> 影視世界的見證者> 第一百六十一章科赫的發家史

第一百六十一章科赫的發家史

2024-08-25 15:00:58 作者: 愛吃糖蟲子
  加州的全面推廣天然氣計劃也不是騙巴吉先生。記住本站域名

  布朗州長本來就打算大刀闊斧,開展學校、高速公路、天然氣推廣等項目。

  要是巴吉先生能夠棄暗投明,投向民主,在州宗教界、能源行業起到重大的表率作用。

  別說本來就有這個心思,就是無中生有,也未必不可。

  當然,佩頓清楚, 巴吉先生短時間內很難做出選擇,尤其是在民主黨未能表現出在加州紮根之下。

  他代表的不是他一個人。

  若是個人,佩頓提到的女權運動會是一個雙方不錯的接觸點。

  解決這一場運動,即表達了對新州長的善意,又讓彼此存在足夠的緩衝餘地。

  ……

  「大北方石油?岩石石油煉油公司?科赫家族?」

  看著手中的資料,佩頓陷入了沉思。

  從得到了查爾斯·科赫的名片之後,他就展開了調查,手中陸續出現這個家族以及他們公司的許多信息。

  科赫家族,目前或許還稱不上家族, 他們的發家歷史很短暫,也很特別。

  傳統的聯邦石油歷史——自然是標準系歷史。

  然而科赫家族卻不同,他們在外部尋求發展,在海外撈到了第一桶金。

  目前科赫家族的領導者弗雷德·科赫,就是初代創業人。

  他的父輩、祖父雖然也小有身家,但從事的卻是報刊行業,與石油化工不能說沒有關係,只能說毫不相干。

  1925年,麻省理工化學工程出身,剛剛大學畢業弗雷德·科赫應同學劉易斯·溫克勒的邀請,加入了位於堪薩斯州威奇塔的一家工程公司, 在這裡,他發明了一種新技術, 改進了重油轉汽油的熱裂解工藝, 這項技術對當時的煉油行業影響重大, 可以極大提升效益。

  但, 他卻並未收益!

  因為這種技術威脅到了無數大型公司公司的利益, 他被幾乎所有的同行牴觸。

  甚至後來,因為這項技術,他慘遭各大公司的封殺,在聯邦石油行業無路可走。

  彼時,洛克菲勒家族旗下的標準石油公司剛解體十餘年,而解體後形成的新的石油公司,成為了聯邦石油行業的幾大巨頭,對內它們雖然相互競爭,但是對外也是一個鬆散的同盟。

  新技術是損壞所有人利益的!

  因此,弗雷德·科赫的新發明被聯邦幾大石油巨頭聯合抵制,將這種技術視作侵犯專利的技術,並列出44條法規來禁止這種方法用於汽油生產。

  費雷德科赫被排擠之後,懷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心理,他跑到了蘇聯去。

  到了蘇聯之後,費雷德科赫獲得慈父的欣賞。

  當時的蘇聯正在慈父的帶領下搞「第一個五年計劃」,這需要大把的美元來換取工業化物資,所以石油換美元對蘇聯很重要,同時,蘇聯產的石油大多是重質油,缺乏從重質油中提煉出汽油的核心技術,弗雷德手中的熱裂解技術就有了用武之地。

  在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期間, 費雷德科赫成功幫助慈父建設了15座現代化的煉油廠,為蘇聯培養了一大批石油工程師,這大大提高了蘇聯的工業。


  同時費雷德科赫自己也是積攢了驚人的財富。

  莫約50萬美刀!

  看著銀行帳戶里的美刀,當弗雷德準備為蘇聯貢獻自己的血和熱的時候。

  蘇聯的大清洗來了。

  慈父的仁慈來了。

  弗雷德看到許多自己培養的工程師都被清洗掉了,甚至連自己的行蹤都被盯梢,他很擔心地摸摸自己的脖子,心想還是命比錢更重要。

  潤了。

  潤哪呢?

  聯邦肯定不行,法律都不允許自己的技術進行生產。

  就在他左右思慮的時候,他結識了一個好朋友,一個堅定的聯邦德國工人黨分子。

  在好朋友的介紹之下,他得知德意志需要自己的技術。

  因此,剛離開蘇聯,弗雷德馬上投入德國工人黨的懷抱,在聯邦好朋友的介紹下,他獲得了為德意志第三帝國服務的機會。

  那時候,元首迫切需要強化燃料製造能力,為以後打仗做準備,弗雷德的技術又派上了用場,他為德國工人黨在漢堡建成第三大煉油廠,每天可以處理原油量達到1000噸。

  更重要的是,弗雷德的煉油廠能夠生產戰鬥機所需的高辛烷值汽油。

  當然,在德國他又撈了一把。

  聯邦的敵人,他都幫完了。

  撈了兩桶金的弗雷德回到聯邦,開始為聯邦人民服務。

  當然,你可能會問,弗雷德為德國工人黨與蘇聯都做過事情,在聯邦就沒人收拾他嗎?

  但聯邦就是聯邦,永遠自由,只有你有錢,誰關心你的錢是怎麼來的呢?

  而且,精蘇和親德份子在聯邦並不是一個小數字。

  甚至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就是一個德國工人黨主義支持者。

  1940年的聯邦大選中,胡佛又與國內德國工人黨勢力結盟,力推蒙大拿州議員惠勒上台,惠勒上台之後,推行孤立主義政策,對於德國在歐洲的攻城拔寨聽之任之,這也使得弗雷德回到聯邦壓根沒有什麼事情。

  同時,弗雷德也是一個資本家風範,很準確的把握局勢,別看他的第一桶金來自蘇聯,但麥卡錫主義盛行的時候,他可是堅定的宣稱自己永遠是自由的衛士,還積極參加各種右翼組織。

  一副,我和蘇聯不共戴天的模樣。

  是不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不說。

  或許是慈父當年把他嚇慘了吧!

  畢竟對於德國人,他可從來沒罵過。

  一直鼓吹德國、義大利、日本這才是健全的國家,理由是他看到這些國家的國民全部都在不計報酬地努力工作,不像自己國家工人那樣事多,如果聯邦的國民能像這些國家工人那樣無私,那該多好。

  蘇聯、德國,第一桶金、第二桶金!

  兩種天差地別的待遇,在蘇聯他生怕被慈父愛了,心驚膽戰,在德國,他則是如魚得水,元首還給他發勳章,甚是恩厚。

  因為在德國的美好經歷,使得他對於德國工人黨主義的管理方式非常推崇,甚至為大兒子與二兒子請了一個德國工人黨狂熱主義者作為家庭教師。


  ……

  無論怎樣說,三十年代末期他終於回到聯邦。

  那時,因為工業的發展,汽油機的工作條件越來越苛刻,熱裂化汽油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大型公司的專利也逐漸被突破,他的技術已經不再被法律封鎖。

  同時,在聯邦之外,他也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

  1940年,弗雷德·科赫出資23萬美元參與組建了一家新的煉油廠,他作為五名原始股東之一獲得了新公司23%的股份,這家煉油廠位於東聖路易斯附近,名為木河煉油公司。

  木河煉油公司初期的發展並不順利。

  公司成立不久,二戰爆發,聯邦國會對煉油行業徵收高達25%~95%的「溢利稅」,木河煉油的稅賦平均高達70%,外患有國家形同掠奪的高額稅負,內憂則是幾位原始股東因為利益相關交易而爆發衝突。

  1944年,陸續有股東退出,弗雷德·科赫逐漸買下了所有的股份,開始獨立經營。

  他的確是手段高明的商人,憑藉著高超的生產技術,遊刃有餘的行事作風,雖然多次遭受到大型石油公司的打壓,但在弗雷德·科赫的領導下,公司屢戰屢勝,硬生生在堪薩斯州,撕扯下一大片市場。

  1946年,他收購在俄克拉荷馬州的洛克島石油和煉油公司,開拓了聯邦市場。

  之後的時間裡,他還在歐洲市場打下了一片天地,成為行業新興。

  以至於,標準石油一系都朝他拋來橄欖枝,使他得以收購大北方石油35%的股份,成為標準系的一員。

  「科赫家族?找上我做什麼呢?」

  「在聯邦、歐洲之外的中東、北非插上一手?」

  「或者,在標準系之內,尋找同盟?」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