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九龍大學要實驗『一箭多星』技術,就是因為未來5年,發射一萬顆衛星進入太空,用於和Space X搶占軌道優質資源。【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汝能往,我不能往?
SA作為國家機構,有些事情是不方便去做,畢竟代表著國家形象。
但是如果是民營企業,那就不一樣了,民營企業只要沒有違法,就可以做。外界有什麼指責,就可以推說這是企業行為,這是企業的自由,政府不宜過多干預。
Space X的『星鏈計劃』從推出以後,就沒少被指責、攻擊,但是NASA一律都是說尊重民營企業、鼓勵民營企業積極探索太空,進軍太空。
而現在,九龍大學註冊了『九龍星空探索技術公司』,那是完完全全的民營企業,自然也可以有樣學樣,摸著Space X的頭過河。
在今年,『九龍星空探索技術公司』不僅僅要嘗試著『一箭多星』技術,還要嘗試著火箭回收技術。
雖然一次回收、二次回收,其實都沒有經濟優勢,可是一旦到了三次回收,火箭回收技術就開始有一定經濟優勢,回收次數越多,經濟優勢就愈加明顯。
『九龍星空探索技術公司』雖然才註冊不過三個月,但是已經開始大肆招兵買馬,因為有著上級的支持,『九龍星空探索技術公司』已經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簽訂了為期五年的租用合同,可以租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展開一系列發射任務。
而『九龍星空探索技術公司』未來五年,將會招收超過2000名員工,其中超過80%將是工程師。
『九龍星空探索技術公司』註冊地就在水仙港,如今正在申請一塊地建立總部,申請報告正在走程序。
當然與Space X『星鏈計劃』披著網際網路通信衛星不同,『九龍星空探索技術公司』的『九龍拉棺計劃』則是真正具備著網際網路通信功能。
此次搭載的三顆衛星,都是網際網路通信衛星,重量500千克,都是統一規格的衛星,可以在衛星工廠里批量製造,而按照計劃,一顆這樣的衛星,因為減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功能,又是批量生產,哪怕加上發射費用,也就大概200萬元人民幣左右。
一旦『九龍星空探索技術公司』總部建成,那麼衛星製造廠一個月就可以製造150~200顆衛星。
論規模化優勢,Space X是怎麼也無法追得上華夏!
而就在這時候,央視推出了一檔節目——港珠澳大橋。
今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貫通,標誌著先後經歷13年論證、設計、施工的「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港珠澳大橋總長55公里,是連接香江、珠海和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實現了「六個最」: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世界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樑。
這一座橋樑,對於三地的經濟社會一體化有著重要意義,事關著『港珠澳大灣區戰略』,從開始立項的時候,就備受矚目。
說起港珠澳大橋,前期規劃也是歷經20年,在1983年的時候香江富商胡應湘提出興建連接香江與珠海的伶仃洋大橋,1989年ZH市首次公布伶仃洋計劃,1992年華夏高速公路網的規劃制定中沿海高速公路銜接伶仃洋大橋,而直到1998年國家才正式批准伶仃洋大橋工程項目,可惜隨後幾年這座大橋項目擱置了。
直到2004年,伶仃洋大橋項目被港珠澳大橋項目取代,並且在這時候成立前期協調小組,全面啟動大橋各項建設前期工作。
2008年,這個特殊的年份,京城舉辦奧運會的年份,港珠澳大橋工程可行性報告通過專家評審,代表著這一座投資超過千億的世紀工程正式開啟。
而那時候,華夏在跨海大橋上、海底隧道上的技術,可遠不如現在,在當時國外保持高度技術封鎖,甚至嘲笑著,單靠著華夏施工,根本就無法將港珠澳大橋建成。
而在大橋建設的時候,華夏施工隊伍就發現,許多國外技術經驗不適用於實際情況,只能靠著華夏的智慧去摸索、探索,克服一個個困難。在港珠澳大橋建設期間,國內許多高校、科研院所參與其中,發揮了重要技術支撐作用。
可以說,正是有港珠澳大橋建設中遇到的一項項難題,華夏去克服了,使得華夏的跨海大橋技術、海底隧道技術,一躍成為世界最為一流,同時現在這座大橋主體全線貫通,毫無疑問就像一巴掌,狠狠地打了當初冷嘲熱諷的人的一記耳光。
央視推出的這個特別節目,講述著港珠澳大橋的前世今生,講述著港珠澳大橋設計建設中遇到的種種困難。
而這檔節目,大受歡迎。
看著曾經一個個風華正茂、精力旺盛的工程師,十多年過去卻已經白髮蒼蒼,不由得讓人感慨萬千。
人們只說華夏是『基建狂魔』,可是誰又知道,哪裡有什麼真正的基建狂魔,不過是被逼出來的而已。
『港珠澳大橋』這個世紀工程,誰知道每一根橋墩,其實是一個工人的血汗。
但凡幹過橋樑工程的,都知道其中的難度以及危險,其中的辛酸,又有人知曉。
而正是一個個搬磚人的前赴後繼,才有華夏的建築技術獨領風騷,衝破了海外的一項項技術封鎖。
華夏的復興背後,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在努力拼搏著,而是大部分人都在拼搏,才有現在的華夏復興。
就在全國大部分高校、高中在舉行軍訓的時候,九龍時代總部,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卻是經過多年的研究、改善,推出了第三代鋰硫電池,相比起第二代鋰硫電池,第三代鋰硫電池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其實第三代鋰硫電池,在兩年前就已經研製成功了,不過那時候生產的第三代鋰硫電池,是用來軍事領域以及航天領域,還沒有打算用於民用。
而到了現在,可以大批量規模生產,徵得有關部門的同意後,才正式推出第三代鋰硫電池。
當初劉一辰拿出的鋰硫電池,用於批量生產的鋰硫電池,屬於第一代鋰硫電池。
那不代表第一代鋰硫電池就是完美的,相反第一代鋰硫電池有著很大的潛力空間可挖。
這一場新聞發布會,吸引了很多媒體到來。
畢竟到了現在,搭載鋰硫電池的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汽車產業的最為璀璨的一顆明珠,每年的生產、銷量都大幅度增長,誰都知道現在和未來都屬於新能源汽車。
也正是因為如此,汽車領域,華夏短短几年實現了彎道超車,在電池組、電動機等領域,一躍成為世界頂尖。
這一場第三代鋰硫電池新聞發布會,全球主要車企都來了,對於智慧型手機領域,第一代鋰硫電池就足夠使用了,區別並不大,但是對於汽車而言,第三代鋰硫電池的競爭力,可比第一代鋰硫電池要大多了。
畢竟電池組越先進,代表著同樣的電池組,續航力越大,電池組的使用壽命越長,動力也會越強。
而這就是車企的競爭力,同樣的情況下,裝備越先進的電池組,售價就會越高,利潤空間也會越大。
更重要的是,在九龍時代這隻大手之下,車企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一些汽車品牌,要麼破產清算,要麼在苟延殘喘著,估計也堅持不了多久。
產量有限,誰能夠先獲得第三代鋰硫電池,意味著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先發優勢,先樹立口碑和印象。
這些年,九龍時代一直制霸著鋰電池市場,是鋰電池市場的霸主,占據了市場超過80%的份額,利潤占據了97%,可以說利潤絕大部分進入了九龍時代的口袋。
而且作為獨門生意,也是形成了產業鏈和產業規模,議價權始終掌握在它的手中。
一些原材料企業,曾經聯合起來想要大幅度提高原材料價格,結果被九龍時代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直接拍死在沙灘上。
劉一辰對於九龍時代的發展,還是蠻欣慰的,畢竟除了一開始的資金、技術之外,後面劉一辰就沒有太多花心思,可是九龍時代每年堅持著研發投入,使得研發團隊在鋰硫電池上不斷前進,不曾停留,這一點不僅僅體現在先後推出二代鋰硫電池、三代鋰硫電池,更體現在每年的專利申請量,雖然專利申請量上比不上華威,但是在華夏企業也是排名前列的。
雖然連續數年蟬聯華夏第一大民營企業的頭銜,但是九龍時代還算年輕,沒有出現那麼多大企業病,對於不想乾的員工,也不會挽留,每年都有員工流動著。
而就在九龍時代迎來新的消息的時候,一個噩耗傳遍了整個華夏,『FAST之父』南仁棟逝世。
作為華夏著名天文學家,南仁棟主要研究領域在射電天體物理和射電天文技術與方法。他最為了不起的一項成就,就是作為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負責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科學技術工作。
劉一辰心中不免覺得難受,因為南仁棟的名字,就在華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之中,結果還沒有等到成功當選院士,就去世了。
對於這位老一輩科研工作者,劉一辰內心是非常佩服的,因為從1994年開始,他就一直負責FAST的選址、預研究、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也正是他的努力與堅持,FAST才落成啟用。
可以說,一輩子就做這麼一件事!
但是就是這麼一件事,使得華夏擁有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射電望遠鏡,可以更好的觀測宇宙。
也許,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南仁棟未成成功當選院士就去世,是一個遺憾,也是一種人生遺憾之美。
雖然大家屬於不同領域的,不過劉一辰還是以個人名義,發出了悼念信。
轉眼進入10月份,在華夏國慶七天長假的時候,也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諾獎周,今年的諾貝爾獎獎金,比起往年要豐厚了不少,超過100萬美元,諾獎得主,也比往年要多了不少關注。
最先揭曉的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這個獎項頒發給美利堅科學家傑弗里C·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W·揚,獎勵他們在有關生物鐘分子機制方面的發現。
緊接著是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次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引力波觀測方面的學者,也就是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雖然對於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依舊至今還有一些爭議,覺得還無法確定,但是諾貝爾獎委員會還是將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他們。
至於諾貝爾化學獎,則是頒發給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這項技術可以以很高的解析度確定了溶液里的生物分子的結構。對於這個決定,在化學領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和不滿,因為化學領域的學者發現,諾貝爾獎越來越喜歡頒發給生物化學領域,這毫無疑問是難以接受的。
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諾貝爾化學獎大部分都頒發給生物化學,生物化學領域的成果,即可以獲得生物獎也可以獲得化學獎,簡直是占盡便宜。
劉一辰就接到了電話,他認識的化學家、材料學家,就瘋狂吐槽著諾貝爾化學獎,認為諾貝爾化學獎越來越亂來,不務正業,再這麼下去這個獎項就要廢了。
劉一辰只是笑了笑,這麼多年來,化學、材料學不是沒有發展,恰恰相反都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要知道,哪怕被譽為最公正、最高榮譽的諾貝爾獎,也是很難不受政治的影響。
就比如這一次,NGO的『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就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此次的諾貝爾獎,爭議性頗多,吵得沸沸揚揚,不僅僅是在華夏境內,在海外同樣如此。
獲得過諾貝爾獎後,劉一辰對於諾貝爾獎其實已經沒有執念,也沒想過再去獲得諾貝爾獎,他在這個位置,反而看得更清楚,諾貝爾獎這玩意雖然包裝得高大上,但是歸根到底就是一個獎項。
人們對於諾貝爾獎追逐,主要是有幾個原因,一個是諾貝爾獎的獎金很高,幾乎是各領域獎項中獎金最高的,而學者正常都不算富裕,百萬美元獎金對於這些學者而言自然有很大的吸引力。一個是,諾貝爾獎得主這個身份對於學者的加成很大,有了這個榮譽,相當於泥土像鍍了一層金,可以讓學者獲得很大名氣加成,讓學者的演講出場費大大提高。
再者就是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獲得諾貝爾獎,代表著某種程度上某一方面達到世界頂級,可以鼓舞民心,凝聚國民意識,團結國民各方。
可以說,將諾貝爾獎視若神明,基本上是在發展中國家,至於對發展中國家而言,諾貝爾獎的神聖光環就大大減弱了。
而就在國慶七天長假尾聲,以及對諾貝爾獎的爭吵聲時,一個消息震動了整個世界,那就是神鋼造假醜聞爆發,消息傳出,輿論譁然,業內震驚。
精密製造業是東瀛製造的主要支柱,可是東瀛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卻陷入了造假泥潭,事件影響巨大,被東瀛媒體稱作「神鋼的行為已經動搖了東瀛製造業的基底」。
東瀛神戶制鋼成立於1905年,至今已經超過110年,是實打實的『百年老店』,哪怕如今也依舊是東瀛第三大鋼鐵生產商,也是東瀛頂尖的鋁產品和銅產品供應商以及世界五百強企業之一。這樣的一家『百年老店』,卻造假10年,管理人員集體參與,醜聞被爆出,可以說讓『東瀛製造』信譽掃地,跌落神壇。
而就在這時候,一直鼓吹東瀛『工匠精神』的磚家叫獸們,此時此刻仿佛一瞬間都消失了,神戶制鋼的這行為,簡直將這些人左右扇巴掌,打得噼啪響。
其實,神戶制鋼醜聞並不是個桉,就單單這幾年爆發出的幾個東瀛大企業就可見一斑。
比如2015年,東芝爆發了時間寬度長達7年、三任社長參與、造假金額達19億美元的重大財務造假醜聞,然後死不悔改,在2016年的新的財務造假再次被曝光。
比如2016年4月,三菱汽車爆出『燃效門』,對旗下多款汽車的油耗數據弄虛作假,而這造假行為已經持續了25年。
再比如,2016年鈴木汽車被迫承認『從2010年起就開始用違反國家規定的方法進行燃油效率檢測』。
而每一次醜聞曝光後,企業高層的90度懺悔鞠躬便成了一道別樣『風景線』。
也因此,一些華夏網民就諷刺著,什麼『工匠精神』,明明是『躬匠精神』!
結果一些不服輸的磚家叫獸就忍不住反駁了:「人家高管都鞠躬道歉了,你們還想怎麼樣?」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