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彌勒
左馮翊的這場大亂,很快就傳到了張沖的耳中,而且對之了解的甚至比關西方面還要頗多。
這要得益於泰山軍布置在關西的密探。
泰山軍的飛軍外司很早就在董昭的布置下,分批潛入了關中。
本來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從前漢開始就在關內實行了符節制度,即所有人出入函谷關都需要關防和符節。
而且,因為兩京之戰期間,函谷關是關東、關西爭奪的焦點,關門幾乎是常年鎖閉的。
所以,從關外想進入關內就更不容易。
但泰山軍卻有一次契機,使得他們得以將大量的密探安插到關內。
一個就是當年他們從太原南下作戰的時候,當時有大量的并州豪勢和黔首背井離鄉,南下到河東、關中一帶,這其中就有董昭布置的密探。
但這些密探的數量並不多,因為要給這些人構造合理的背景信息是不容易的,漢在關西的統治從來沒有被破壞過,所以對地方基層上還是有相當程度的掌控的。
外鄉人本來就在地方上顯眼,更不用說來路不明的。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董昭給這些人的命令都是靜默潛伏,除非有重大情報,不得擅動。
最早匯報左馮翊暴動之事的,實際上就在這暴動的隊伍中,當時他所在的整個鄉都被動員起來,開始攻打縣城。
董昭收到情報後,非常重視這事,果斷讓人給各密探傳遞命令,讓他們火速前往左馮翊,趁機加入暴動隊伍。
這一次,董昭給他們的命令是,除了進一步探清暴動隊伍的底細之外,還需要打入隊伍上層,影響他們向泰山軍靠攏。
董昭在泰山軍久了,對一些組織暴動的事情是有清晰認識的。
如果說此前左馮翊的暴動還停留在一鄉一地的話,那只需要幾個地方上有威望的人帶頭就行。
但現在不僅整個左馮翊大亂,甚至已經開始往京兆尹那邊發展了。
如此,就不是一兩個頭面人物所能做到,這些人的背後必須存在著某種聯繫。
而果然,董昭的判斷是對的。
隨著從左馮翊那邊送來的消息越來越多,他們給董昭勾勒出,在這些暴動的背後,似乎有一個與太平道有點似是而非的宗教組織。
這個隊伍的核心是一群會神降扶乩的巫師,似乎與當年殘留下來的京畿太平道有關。
當年馬元義被唐周出賣,雖然他自己逃出到了潁川,但留在京畿的太平道徒卻沒跑出來,他們中大部分被漢軍給鎮壓了,剩下的則隱匿到了地方。
然後在地方上就充當神降扶乩的一些巫師,後來黃巾兵起義,這些人又擔心被有心人發現他們與黃巾的聯繫,所以大肆更改經書教義。
甚至他們還結合了在京畿地區比較盛行的佛教思想,將此前從西域傳來的彌勒思想改頭換面,成了他們自己的思想。
而且因為當年京畿太平道的上層幾乎都被剷除,所以散亂在地方的教眾們是沒有什麼核心的。
沒有核心,卻成了他們的一個優勢。
在過去,教眾們要信奉黃天太乙,是需要教里師兄指引的,換言之,只有得到太平道的批准,你才能是太平道的一員。
但在這個改頭換面為彌勒道的組織中,不止教中核心可以神降扶乩,只要你心誠,那人人都可以神靈附體。
換言之,人人都可以與彌勒直接溝通,而不需要別人同意。甚至都不需要經書,只要你自己明心見性,就可以是彌勒道的一員。
可以說,這種不需要層層往上匯報的組織形式,是增長最快,效率最高的組織形式。
而且因為這當中沒有核心,所以關西朝廷這些年甚至都沒怎麼發現他們,即便有一二過火的,被縣裡緝拿了,也只是當地方的神巫之流,不當回事。
這幾年,隨著以泰山軍為核心的太平道勢力日益強大,這些昔日的同道兄弟們心裡都有想法。
他們知道自己此前的那些作為和叛教無異,所以也想在這個亂世中抓住機會。
而這一次左馮翊的大暴亂就給了這些異教徒們帶來的機會。
因為連續三個月的大旱,以及上面高強度的征糧,整個三輔地區已經和一個火藥桶一樣,一點就炸。
大旱的影響是多面的,一方面他讓糧食緊缺,另外一方面就是原先鄉野的壯勞力因為土地無法耕作,都處在無事可做的狀態。
無糧可吃,無事可做,這時候只有參加彌勒道才有可能吃飯。
彌勒道的糧食都是此前的積蓄,以及團結起來搶奪地頭們,以及富裕的教民奉獻出來的。
加入彌勒道,有米吃,這成了彌勒道迅速擴張的關鍵。
但彌勒道的糧食也堅持不了多久,他們明白如果不能向外劫掠,光數以萬計的教眾就能吃垮他們。
所以他們開始成組織,成規模的搶劫鄉里的地頭、土豪,分倉放糧,然後更多的災民又加入了彌勒道。
隊伍越滾越大,終於他們打出了自己的政治口號:
「蒼天已死,彌勒降世,救苦救難,天下光明。」
是的,這些人在根子上果然還是太平道的那一套,但別看手段老,卻相當有用。
因為這一次他們起兵的口號可比當年張角喊的要有說服力多了。
這一次綿延日久,極其罕見的旱災,可以說為他們提供了絕佳的法理性。
為何會有這場大災?
那是漢家蒼天已死的徵兆,作為蒼天之子,漢家已經沒有資格再統領天下了。
但教里弟兄姐妹們不要擔心,這個時候我們彌勒降世了。
他來給咱們救苦救難,讓咱們推翻漢家統治,建立一個光明的世界。
如何?
這一套理論也就是這些昔日的京畿太平道徒們能編得出來了。
當年馬元義作為這個教中經義第一的神上使,他手下的核心部眾果然是不一般。
彌勒的存在其實在京畿地區由來已久了。
作為大漢最中心,這裡的民眾們比其他地方的人要更早的接觸到一些時興的東西。
一百多年前,佛教就在這裡出現了,百年來雖然只是停留在上層社會,但越是上面追捧,民間就更加樂衷。
而那些京畿太平道殘黨就抓住了這個空白,將彌勒的思想在民間傳播,這一下子就打開了局面。
既然不能打黃天的旗號,打彌勒的旗號同樣有用。
當這些信息被董昭匯總到張沖手裡的時候,張沖也是大吃一驚,在他認識里,彌勒教的確是造反專業戶,但不是說這是唐時期的嗎?難道現在就有了?
在吃驚之餘,張沖也覺得這事變得棘手了。
雖然他們泰山軍並不是純以宗教起家的,但太平道卻是的,所以他知道這樣宗教組織能在旱災中發展得多快。
而且這些人以神降扶乩為手段更能蠱惑人心。
前世作為醫學生,他對於古代的神降是有研究的,在所有的原始宗教中,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存在。
但在現代醫學中,這些古代巫師實際上是通過戒食和吸食一些迷幻草藥來達成這些手段的。
在儀式之前的戒食,看似是為了虔誠,實際上是為了餓出低血糖,人一旦出現低血糖了,就會促成精神恍惚的症狀。
而在這一次大旱中,不知道多少人餓得骨瘦嶙峋,那種精神的恍惚就更成一種群體現象了。
所以,張沖是有點擔心,關西那邊頂不住。
畢竟關西的涼州兵也怕神兵天降嘛。
而很快張沖的擔心就成了現實,駐紮在潼關的趙雲和駐紮在汾水北岸的潘璋先後來報,說發現對面的漢軍人數都在大規模減少。
二將皆詢問,是否乘擊突破關防,出兵關內。
果然,暴亂的連鎖反應果然就來了。
此前,在張沖對形勢的判斷中,認為關西的實力還是比較強的,其精兵悍將都是此前大漢最精銳的一批。
因為只有關西的吏士是打了一百多年仗的,可想而知,這些人的敢戰程度。
所以,張沖並沒有直接進攻關西的打算。
在他有限的歷史知識中,張沖知道當年曹操在得知袁紹病死後,也是打算出兵河北的。
但當時他被手下的謀士們勸住了,其理由就是袁氏幾個兄弟不和,但曹操主動進攻後,卻會讓這幾個兄弟同仇敵愾,所以不妨放過他們,先去打劉表。
而河北的袁氏兄弟們在看到曹操沒有進犯的意圖後,因為內部權力失衡,他們自己就會打成一團,到時候兩敗俱傷的時候,正是曹操漁翁得利的時候。
現在張沖看關西就和當年曹操看河北一樣,都是面臨一樣的處境。
別看漢家小皇帝和董卓矛盾深,可一旦泰山軍主動對關西發起進攻,兩方肯定會聯合在一起,共同抵禦泰山軍。
不是說直接硬啃啃不下來,而是這樣反倒會讓青州的曹操成為那個漁翁。
所以在張沖的規劃中,他會趁著這半年休養生息,好好消化掉上半年鯨吞的並、司二州,然後等到明年春的時候,出兵中原,連帶著曹操一併橫掃了。
而那個時候,關西的兩派勢力也差不多內爆了,他再回身入關中,至此徹底收復整個北中國。
至於,劉協和董卓的矛盾會不會不爆發?那是不可能的。
隨著張沖做頂層設計越久,他就越對當年教的思政課有著更深的體悟。
對於劉協和董卓來說,如果他們在政治上互相需要,那他們還有共存的可能性。
這也是此前兩方能長期共存的底層原因。
彼時在政治上毫無影響力的董卓急需皇帝在政治上的支持,而小皇帝本人也同時需要董卓的武力來穩定關內的變局。
但這個平衡卻是不穩定的,因兩方在關西內部發揮的作用不同,占據武力的董卓一派很容易就在鎮壓、平叛和對外戰事中占據主導。
自然而然,他們的勢力和影響力也就越來越大。
而反觀劉協一方呢?因為只居內庭,先帝留給他的武人又在救援太原時,被董卓統統派往了并州,最後被他張沖給一鍋端了。
夾帶里沒了武人的劉協,越來越弱。
到了現在,劉協與董卓的關係已經變成了,劉協徹底離不開董卓,而他卻對董卓可有可無了
如此,平衡就被打破了。
權力的平衡一旦被打破,那就會發生爭鬥,無論這些爭鬥會以什麼形式出現,它只會在權力的再一次平衡中才能結束。
而下一次的平衡,劉協和董卓,有且只能有一個贏家。
這就是張沖對局勢的判斷,並因此而做出了相應的布局。
可他沒料到,連綿的大旱卻激發起了關內的起義,更想不到一群過去的太平道殘黨,西抄東抄,弄出了一個魔幻的「彌勒道」。
現在,問題就擺在了張沖面前,關西已經大亂了。
那他到底是坐觀成敗呢,還是趁虛而入。
兩個選擇各有優劣。
前者當然是最穩妥的,以不變應萬變。
但這當中的問題是,如果所謂的彌勒道很快被鎮壓了,到時候汾水、潼關的漢兵會迅速回防,到時候他張沖也就失去了迅速進入關中的機會。
後面再想要入關,非得付出大代價不可。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彌勒道的那些人如果特別猛,甚至擊敗了關西兵,到時候對泰山軍也是非常不利的。
彌勒道這些人算是發動的黔首的起義,那泰山軍就不好貿然攻打他們,不然道義上不好看。
而不攻打彌勒道,這些人又擋在了泰山軍入關的通道上,這將會大大遲緩泰山軍收復關中的進程。
至於董昭此前布置的,影響彌勒道的人加入泰山軍。張沖在得知了那些人的底細後,就不報希望了。
馬元義手下的那幫人,他當年在濟南的時候就打過交道,可以說的確是一批搞宗教的專業人才,但越是如此他們就越仇恨如今的泰山軍。
這些就是採取不動如山策略的優劣,至於現在就乘虛而入,那就正好與前策相反了。
好處是,汾水、潼關之兵撤防,正是入關的絕載機會。可現在就加入到關中的內亂中,那這關中的水就越發渾了,到時候局面往哪裡發展,張沖自己也把握不住。
以上這些,張沖想了一個晚上,終於在第二日,以行營的命令回復汾水、潼關的潘璋、趙雲二人,令他們火速率所部搶占關防,進入關中地區。
與此同時,張沖又令于禁為西道元帥總管,領八軍,四萬大軍即刻向潼關進發,隨時配合潘、趙二部在關中的行動。
而張沖則會在行營督促剩下的整肅活動,一旦完畢,就會帶著大軍六萬向西,徹底收復關中。
畢竟風浪越大,魚越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