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犁漢> 第915章 獵熊

第915章 獵熊

2024-12-22 14:33:29 作者: 痴人陳
  第915章 獵熊

  堯王山下,殺聲震天。

  成千上萬的泰山軍如同巨大的鋪蓋一樣鋪滿山坡下的山田,無數明黃色彷佛金鱗一樣層層圍繞在藥王山上,爆發出無窮的聲浪。

  在堯王山腰處的陣地上,夏侯惇渾身是血的呼喝著,命令潰兵再一次返回前面的陣地。

  即便是剛剛夏侯惇已經當場斬殺了逃竄的曹將,但依然沒有能夠讓這些喪失膽氣的曹軍再回去。

  夏侯惇不說話了,而是從後面召出一批穿戴鐵甲的背旗兵跳下山坡,用刀戟威逼著這些潰兵退了回去。

  現在已經是戰事爆發的下午了,但僅僅只是兩個時辰不到的時間,夏侯惇已經丟掉了他全部的外圍陣地。

  泰山軍太能打了,出現的也太意外了。

  誰能想到當早晨山間的薄霧退散時,泰山軍竟然會直接出現在了堯王山腳下,就好像是天兵天降一樣。

  兩側山間道的森林陣地是最先丟的,這些人甚至沒有發揮出他們應有的戰力,就被猛衝猛打的泰山軍給擊潰了。

  曹軍將戰場設定在齊國丘陵地區固然是為了方便打伏擊戰,但卻並沒意識到,這起伏蜿蜒的丘陵密林卻是這些泰山軍的主場。

  來自鮮卑山和長白山諸部落的平州武士在這裡找到了在家鄉狩獵的感覺,在這裡充分發揮著戰鬥力。

  那些森林內的曹軍在片刻就被擊碎,不斷向著堯王山主峰陣地撤退。

  也正是順著追擊的路,那些泰山軍勇士們一刻不歇,順著這些潰兵就衝上了堯王山。

  而現在,堯王山腳下的曹軍也被擊潰了,沿著山脊線慌忙跑到了中峰。

  一直在這裡調度防線的夏侯惇是又急又氣,連接斬了幾個愛將,才將潰亂的趨勢給穩住,並用手上的督戰兵給驅趕了回去。

  但不等這邊夏侯惇這邊歇兩口氣,剛剛被整束著的曹軍一下子又亂了,然後他就見到一支披著鐵甲的泰山軍就沖了上來。

  他們舉著刀兵在曹軍人群中大肆屠殺著,嘴裡不斷呼喝著不同的語言,嚎叫聲撕裂天空。

  也正是這個時候,夏侯惇終於明白為何山腳下的兵潰退得這麼快了。

  僅僅是看一眼,夏侯惇就能看到這些甲士的甲冑至少四十斤,但這些人披著如此重的甲冑,卻依然能在山林溝壑間跳蕩奔沖,這是何等的體能?

  披四十斤甲奔行,本已經是古之魏武卒一般的精兵了,而現在這些人卻能在溝壑間跳蕩,那簡直是比魏武卒還要精銳呀。

  此刻夏侯惇內心充滿了不解,不明白為何泰山軍總有那麼多的精兵。

  良臣猛將固然難得,但細細去尋也還是能找到不少的,只要上位者能有容人、用人的格局,自然不愁人才奔赴。

  但軍中有精兵,出精兵,那就不簡單了,那不僅是整個體系的優秀,更是有足夠的精兵來源地。

  和外行人理解的不同,精兵的成就並不是在軍營和戰場,而是在入營之前就已經是了。

  只有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有意識的參與到軍事技能的訓練和使用,然後肉食主食又不缺,才能養成一個精兵的底蘊。

  也正是這個原因,歷代中原王朝也只有少部分地區的人口才能成為帝國的精兵來源地。


  農夫可成兵,但要想成為精兵那就需要在血與火,在大浪淘沙中才能成長出來。所以明明中原王朝在人口上比所有草原、東北勢力的人口加起來都要多,卻常在軍事上弱於對方的原因。

  一語道之,那就是古代戰爭很少有技術能將人口優勢轉變為軍事優勢,唯有進入到了熱武器時代,軍事技術的進步才徹底敉平了人與人之間的鴻溝。

  曹軍戰鬥力的確是不弱的,他吸納了大量的青州黃巾、本地遊俠、破亂莊園的武士、琅琊群峰的盜賊,以及豪強部曲。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吃武藝這份飯的,在長久的軍事戰爭中也歷練出來了,所以曹操賴之可以橫掃偏安的徐州。

  但強不強又要和誰比了,泰山軍此前戰鬥力其實和曹軍現在也就在伯仲之間。

  可能因為軍制建設和分地加持軍心會強點,但強也強不了多少。

  真正讓泰山軍和一眾中原諸侯在軍事上拉開巨大差距的,實際上就是在泰山軍征服平、遼、代地區。

  尤其是平州和遼州更是其中重中之重。

  這三個地區在地理分界中,平、遼都是漁獵地區,代北草原是遊牧地區。而漁獵地區的部落人口在驍勇上是更甚於遊牧的。

  因為漁獵部落的勇士,他們今日要吃飽飯就必須帶著弓箭進山打獵,而每一次打獵都是一次軍事技能的訓練和考核。

  所以漁獵地區的人口雖然更少,但因為肉食充足,機警敏銳,可以說是一等一的精兵種子。

  泰山軍正是將平、遼地區一代養成的勇士吸納一空,方才有了今日這般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以上心思和布局,又豈是現在的夏侯惇能了解的?

  所以決定勝負的又豈止是戰場?

  看著那些泰山軍在前面肆虐,夏侯惇大吼一聲就揮舞著環首刀沖了下來,一刀砍翻了一個沒防備的泰山軍後,後面的牙兵們也已經怒吼的沖了過來。

  兩旁的曹軍雜兵不斷後撤,將中間讓給了自家的牙兵和那些泰山軍。

  人群中噴灑著血霧,怒吼聲、屎尿味充斥著這段狹窄的山腰上,如同地獄。

  僅僅只是砍死了第三個泰山軍,夏侯惇手裡這把百鍊的環首刀就被磕崩了刀口,再擋下斜處的一柄鐵骨朵後,整口刀就直接崩碎了。

  在奮力將刀把甩向那個泰山軍後,夏侯惇抽出了腰間的佩刀,然後用胸甲頂著一刀的代價,跳出了戰鬥圈。

  此刻夏侯惇心裡大罵,這些泰山軍的甲冑怎麼這般堅固,個個能打,還穿得如此精良,這仗如何打得了?

  然後他再環視了一下全場,更是讓他心裡一沉。

  只見地上躺著的大部分都是他的牙兵,山腰戰場上穿絳色軍衣戰鬥的,在肉眼可見的減少。

  其實這個結果也並不意外。

  要知道他夏侯惇手裡可是百鍊刀,而這樣的寶刀都在連番砍擊下崩碎了,就更不用說牙兵們都拿的是常制刀兵了。

  而實際上,這些戰死的牙兵也大多都是兵甲不如人而戰死的。

  不過,也不知道什麼原因,也可能是這一股泰山軍出擊前並沒有和友軍協調後,反正結果是,當他們已經在山腰陣地戰鬥不短時間了,但卻依舊不見後續部隊跟上。


  也就是說,這股泰山軍和後面的主力脫節了。

  而與此相反,夏侯惇在山腰陣地布置著大量兵力,全軍一共一萬四千人,他光放在堯王山腰陣地的,就足有八千人。

  然後還有大量的潰兵正在更後的位置重新整編,可以說,夏侯惇手裡有著充沛的兵力。

  於是,這些衝上來的泰山軍的優勢只持續了很短時間。

  很快,大量的曹軍開始從兩側開始繞到泰山軍的後方,然後在那裡與前面的曹軍一起夾擊。

  人再勇,他的後面也是不長眼睛的。

  所以當後面出現了曹軍後,這些泰山軍又得分兵掉頭對抗後面的曹軍。

  本來人就不多,還要這麼一分兵,其實勝負也就決定了。

  ……

  夏侯惇換完刀,又一次殺了進去。

  從骨子裡夏侯惇是個勇士,他熱愛的是刀口間定生死,是那種瀕死間的戰慄。

  所以明明局面已定,夏侯惇依舊殺了進去。

  而且這一次因為知道了泰山軍甲冑堅固,他特意換上了重斧。

  這種兵器既有重兵的破甲,也有銳兵的鋒芒,可以說除了拿揮舞外,是對付鐵甲兵的利器。

  但十斤重的大斧在夏侯惇手上卻揮舞得如同風車一樣,一斧子就將對面的泰山軍,連頭戴兜鍪都劈碎了。

  然後他將目光放在一個泰山軍勇士身上,那人身量高大雄壯,使一根鐵棍,咆哮間就敲碎了一顆顆腦袋,此時鐵棍的兩端都被染白了。

  夏侯惇早就看到了這人,但之前他覺得自己手裡的兵刃遇到了會吃虧,所以有意避著,現在換上了趁手的巨斧,這才有了膽氣過來。

  他大踏步的向前,右手倒拎著大斧,在看到那泰山將竟然沒看到自己,特意喊了句:

  「嗨,這邊。」

  而話沒落,夏侯惇就三步躍起,在空中雙手持斧劈向了對方。

  也不知道該說夏侯惇是磊落還是不磊落了,難評。

  但那泰山將哪裡是真沒注意到夏侯惇嗎?

  這人是個鮮卑大山裡的雜胡,自己都說不上是哪個族群的,以前也只是帶著一隊同樣出身的人在山林中浪蕩。

  後來因為泰山軍征服了這片山林,並用穩定的固定生活去招徠了山林里的人,這人才帶著弟兄們投入了泰山軍。

  不要以為山裡的群胡們就愛遊獵了,其實他們在心中不知道有多麼羨慕關牆內漢人的穩定。

  山林中遊獵固然聽著有趣,但實際上每一步都可能斷送性命,不是死於蟲蛇就是死於獸口,甚至可能只是在野外摔了一跤摔斷了腿,就可能死在山林里。

  更不用說,每到冬天就是鵝毛大雪,山林一片死寂,不能狩到足夠食物過冬的,統統都熬不過去。

  所以,以狩獵為生,有千百種方式死,而唯一能活的方式,就是定居。

  於是,當泰山軍的定居點出現在某地,附近的漁獵人口就會爭相湧入,實在是平、遼的苦楚,誰凍誰知道。

  泰山軍當然知道,平遼武士們之所以戰力超凡就是因為漁獵生活,所以一旦他們開始定居了,這些人的戰鬥力勢必就會下滑,甚至一代不如一代。


  但這也是泰山軍想要的結果。

  任何事物都是有正反面的,泰山軍在大量使用平遼地區的武士後,自然是不可避免的讓大量胡人精英充斥軍中的。

  這是一體兩面的必然。

  泰山軍也用了各種升遷的硬性規定來卡這些胡人武士,比如語言關、文字關,但實際上軍中高層很清楚,這種手段是治不了根本的。

  畢竟這些胡人都是成型的,沒多少真的能在成年後還可以學語言、學文字,所以能躍升到校尉以上的胡人也終究是少數。

  但你不讓人家升就解決了問題了?那些立過功流過血的平遼武士在看到以前的漢人同僚們各個平步青雲了,就會甘心?

  如果是一個兩個被卡也就算了,當被卡的人數越來越多了,即便你卡的標準看似是公平的,但也會被這些人當成是你們漢人的制度歧視。

  如此必然離心離德,甚至釀成大禍。

  這些未來的問題泰山軍高層們預見不到,張沖還預見不到嗎?所以張沖正是在平遼地區推廣定居生活的最大支持者。

  張沖很清楚,胡漢之間的不同絕不是什麼民族血脈不同,這種觀念不用說是後世了,即便在當代也是這樣想的。

  在漢人的觀念中,這些外面的胡人其實以前也是「黃帝之基苗,清陽之後裔」。只是生活在外疆而被叫成了胡。

  所以就有了入中國則中國之,入夷狄則夷狄之。

  而要想根本上解決胡漢問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讓這個問題不再是問題,如果胡人也定居了,也習漢法用漢語了,方方面面都和漢人一樣了,那他們不也就是漢人了嗎?

  所以只有讓胡人定下來,才能漢化。也只有讓胡人定下來,雙方的武力懸殊才不會越來越大。

  到時候,即便這些地區再有一二所謂的豪傑要想起事,用的都是長久定居下來的平遼兵,他們關內想要平定的話,也不會太費勁了。

  所以,這就是張沖治國的思路,從來都是以小見大,看的長也看的遠。

  但這些手段只是用在以後的,實際上現在,對於軍中第一代平遼武士們,對於這些從小就與野獸搏殺的豪傑們來說,無論是和此前的父祖們相比,還是和以後的子孫相比,他們都是最巔峰的存在。

  而夏侯惇所襲擊的正是這批泰山軍的第一勇士,是真正能獵得熊虎的存在。

  此刻他所謂的示弱,正是他對野獸的辦法,當夏侯惇跳起飛劈時,這個獵熊將猛然將鐵棍甩了過來。

  這一擊,重重地抽在了夏侯惇的巨斧上!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