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犁漢> 第927章 轉輸

第927章 轉輸

2025-01-04 23:37:33 作者: 痴人陳
  第927章 轉輸

  在董昭被拖走後,張沖吩咐了新的軍令。

  全軍並不在沛縣停留,只將糧站布置於此,然後五萬大軍立即南下過豐水,向著百里之外的彭城進發。

  這馬兒都急不可耐了,我張沖也早就厭煩了這黏黏糊糊的權謀算計了。

  就讓這金戈鐵馬掃清這牛鬼蛇神吧。

  此情此景,唯有一句恰如其分,正是: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

  ……

  董昭被橫撞將門拖到外圍後,他們就小心將董昭給放下了,然後溫和說道:

  「董公,王上氣急了,後面想起董公後,要起復董公還不是一句話的事?」

  這些行走在張沖身邊的橫撞將們非常明白王上的喜好。

  他們很明白,軍中那麼多大臣,但真被王上用得順手的,還是董公和荀公。

  而且他們很清楚,有些事還真的就得是董昭能做。

  用個時髦的話,董昭占據了一個獨特的生態位。

  所以這些人對於董昭是一點不敢怠慢。

  面對這些橫撞將的示好,董昭一點不敢托大。

  說來也怪,董昭在上層門下這個圈子裡,關係不好,可和下面的,人緣卻不錯。

  也許和董昭逢人就是三分笑有很大的關係。

  這一次辦事犯了忌諱,董昭其實心裡也不太驚慌,他只有遺憾,那就是自己不能在這場決戰中賺到功勞。

  本來遇到個李虎,也分潤了個奪下沛縣的先頭功,但那李虎後面直接將他留在了沛縣,自己率兵南下了。

  現在他又被王上趕到了輜重那邊,心中難免是灰敗氣餒的。

  但當董昭趕到後勤那塊,看到無邊無際的民夫,看著數不清的牛馬、擔架源源不斷趕來,董昭立即意識到,這裡才是真出成績的地方啊!

  什麼人能成功?就是董昭這樣的。

  不管如何被打壓,他總能在他所處的環境中發現機會去做事,並做成事!

  ……

  泰山軍的一切成功都離不開黔首們。

  張沖那句「是萬千黔首托舉出的黃天大業」是一點沒有錯的。

  在中原轉戰時期,泰山軍是走到哪就吃到哪,還沒有健全的後勤部門,只有作為老營的輜重營。

  但隨著泰山軍占據鄴城,並通過兩次北伐徹底擊敗了盤踞在河北的盧植軍團,泰山軍終於有了廣大相連的根據地。

  也是那個時候,專門的轉運司被建立起來,其職責就是來轉運糧秣、供應大軍。

  而且隨著泰山軍對外作戰越發頻繁、戰役規模也越來越大,轉輸的形式也發生了改變。

  以前泰山軍會就地動員民壯支前,但現在直接是按照戶口直接分配支前的名額。

  能支前的必然都是民壯,都是每個家庭的重要勞動力,大規模的徵發必然會影響生產,但泰山軍沒辦法,張沖也沒辦法。

  在這個惡劣的物質運輸條件下,前線大軍的每一粒米都需要後方運輸,如今只是供應彭城一帶的六萬大軍,泰山軍就徵調了十八萬左右的民夫來馱運糧食。


  而且不僅是運糧,前線消耗的甲械、箭矢、蔬菜、傷員乃至針頭線腦都需要這十八萬的民夫來運送。

  而這十八萬的民夫中,絕大多數又都是來自於冀州,可以說為了黃天大業,河北人是做出巨大的付出的。

  但也正是這份付出,反而讓冀州的民眾們分外擁護這份事業。

  河北本來就是老區,泰山軍在這裡經營很深,民眾們也信任泰山軍,真心將他們當成了自己的隊伍。

  而且這些人多有隨軍支前的經驗,所以鍛鍊出了大批有覺悟的基層隊伍。

  甚至這些人還起到勸降俘虜的作用。

  那些被泰山軍俘虜的卒子們,普遍也是窮苦人,和這些民夫都是差不多的背景。

  現在看到民夫們都過得這麼好,日子這麼有奔頭,心中如何不羨慕?

  但即便再有覺悟,人都是要吃飯的。

  當董昭到了轉運司的時候,他遇到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調度好這二十二萬人的吃飯問題。

  而董昭是真的有實力,很快就弄清了頭緒。

  因為張沖貶斥董昭的旨意沒有送到轉運司,轉運司的一眾軍吏都不知道,還以為董昭就是來主持工作的。

  而董昭也迴避了這個問題,直接抓起了工作。

  他將以前兵站、糧站的方法繼續用了起來,規劃了四條轉運路線,然後每二十里設一個小站,每六十里一個大站。

  然後將十八萬的民夫隊伍全部安排到了這四條轉輸線上的糧站里。

  規定每支隊伍都日上出發,然後走二十里到下一個站吃飯,然後在這裡接收傷員或者軍士們的家書再返回上一個站點,也是在那個站點吃飯。

  總之,十八萬人就這樣被董昭布置得井井有條,那四條開闢出的轉輸線,也像四條大動脈,源源不斷給前線的主力提供糧秣和物資。

  泰山軍南下是依靠的泗水,而民夫們運輸糧秣最主要的路線也是泗水。

  可泗水只有一道,而物資卻是要從四面八方運來,所以就需要獨輪、大車、船隻協調運輸。

  獨輪車是泰山軍在泰山時期就在使用的,後在泰山軍轉戰中原的過程立下了汗馬功勞。

  軍中親切稱呼它為「木馬」。

  以魯中南根據地來說,此地作為泰山軍的老區,又是泰山軍最早廣泛分田的地區,所以群眾基礎特別好,這一次決戰也承當了相當重的任務。

  魯中南各農社的民夫們就是先用獨輪木馬將糧秣送到縣裡,縣裡再組織民夫用大車沿著官道運輸到山陽郡的瑕丘。

  瑕丘就坐落在泗水水道上,所以也成了魯中南這個方向供輸糧秣的中轉糧站。

  轉輸司專門在此地設置了派出機構,專門負責協調統籌泗水運輸。

  之後,滿載糧秣的漕船就沿著泗水一路南下,經任城到湖路,最後到沛縣。

  到了沛縣後,再由轉運司統一協調各隊民夫,然後再用小車運輸到各軍輜重營。

  這一路調度看似是井井有條的,但實際上當泰山軍戰線越發向前,後方的運輸線也越來越長了,其需要的轉運工作也越發繁重。

  如果只是累一點也還好,可這項工作的困難在於它是系統性的運籌工程。


  比如說,當大批糧食運到站點的時候,如何在短期內就完成裝卸和轉運。這遠遠不是靠熱情就夠了的,它需要非常專業的知識。

  此時董昭就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

  當時瑕丘以及囤積了大概二十萬石的軍糧,都要經泗水南下,但卻因為沒有提前的規劃和安排,出現了有船卻無糧,有糧卻船可運的局面。

  而當瑕丘囤積的糧食越越積越多的時候,那些沒完成交糧任務的只能被堵在縣外,露宿野外,於是道路就更加擁堵了。

  那董昭是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的呢?

  他發現像瑕丘遇到的問題,其他地方站點也遇到過,而這些的本質都涉及到了信息的協調和運算。

  所以他令各站點必須配備騾馬,遊走在上下兩處站點之間,傳遞運輸信息。

  當上一個站點的隊伍要出發了,就需要送塘馬到下一個站點,提前通知本次的運輸信息,如來了多少車,有多少人,大致的到達時間是多少。

  在有了這些信息後,下個站點才安排卸貨工作,讓各民夫隊伍卸在指定片區,迅速完成裝卸任務。

  無錯版本在讀!首發本小說。

  這對董昭來說還是小試牛刀,他還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疏通泗水。

  隨著泰山軍主力沿著泗水一路南下,泗水的中斷基本都被連通,恢復了通航能力。

  水運自古都是軍隊補充糧秣的最重要手段,不僅效率高、運載量大,甚至就是損耗也是最小的。

  但泗水的通航情況卻又比較複雜了。

  隨著天下大亂,兗州到徐州的這段通道算是最早失去秩序的地方了,越來越多的百姓逃亡,就在泗水邊劫掠。

  而且因為地方失能,泗水水道也淤積嚴重,造成有些地方吃水淺,有些地方又特別湍急,必須要有非常有經驗的艄公才能撐船渡過。

  另外泗水各站點還遇到了的問題就是他們船隻儲量遠遠不足。

  尤其是任城到沛縣的這段水路,因為是泰山軍新占地區,民眾對泰山軍的疑惑非常深,深怕自己的船被泰山軍強征了過去。

  別看這些船隻都是小船,但每一艘都是一個家庭吃飯的來源。

  當董昭過來後,他直接下令各站點出錢給艄公、船夫們運費,而且直接按運輸量來計算收益。

  運的越多,泰山軍給的就越多。

  董昭很清楚,天下不過就是一個利字,就算是那些老區的百姓們這般支持他們泰山軍,不也是為了個「利」?

  現在此間百姓恩義未附,徵發只會起反作用,讓那些船夫藏匿船隻,遠不如錢來的有用。

  而針對泗水時不時出現的水匪,董昭沒有時間精力去清剿,只能讓魯中南的護田兵南下,然後作為漕船的護衛力量,一同南下,保障水道安全。

  當然,以上這些董昭是沒有權力去執行的,但他卻將條陳全部寫好,然後遞給了王上。

  董昭很有信心,因為他很清楚王上是什麼人。

  王上就是做事的人,所以只要你真的做事,就有機會。

  果然,不出董昭所料,對於董昭的這些建議,張沖全部都採納了,而且專門還給了董昭一個行營參贊的名頭,就來籌劃軍隊後勤補給。


  就這樣,在董昭的協調下,從魯中南、中原、冀州、青州的糧秣順暢地匯入沛縣的糧台內。

  本來做到這個程度已經足夠了,但誰都沒想到,戰事的發展之快遠遠超出所有人的預料。

  原先只是馬超發起的試探戰,隨著兩邊兵力不斷投入,直接向著總決戰的方向演化著。

  戰事一激烈,對後勤糧秣的消耗就更大了。

  如此董昭他們現在不僅需要將足夠的糧食從各地運到沛縣,更需要將沛縣的糧食運到前線。

  就在董昭忙於解決這個難題時,距離彭城二十里外早已是烽火連天。

  ……

  馬超帶著七百多突騎南下攻打的十五里亭,並不僅僅是一座亭燧,而是由陳登悉心建設的一座要塞。

  十五里亭作為彭城最後的外圍防線,對於徐州軍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兵法上素有「守城必受砦」之說。

  就是因為單純的城池方式是非常呆板的。一旦你所有軍事力量都被壓縮在城內,敵軍固然不能輕易進來,但你想出去也是非常困難的。

  一旦敵軍將四門圍住,守城一方被逼在城內,只能被動防守,人家想什麼時候打你就能什麼時候打你。

  人家想用什麼計策,就能用什麼計策,而你只能疲於應對。

  這就是久守必失的道理。

  而徐州軍只有守住十五里亭,不僅可以在城外獲得落腳地,將戰場控制在這裡,而後方的彭城可以作為兵站和指揮所,不斷支援兵力。

  更重要的是,從十五里亭到彭城的這段距離上,有足夠的空間和縱深給徐州軍布陣,那樣才能集中足夠的軍事力量與泰山軍展開決戰。

  所以,對於陳登來說,十五里是必爭之地。

  此時,馬超就帶著一隊騎士前出到十五里亭附近觀砦。

  之見這裡直接卡住了泗水的最後一段水路,用一座浮橋來連同兩岸,然後沿著喬頭兩岸構建了十餘座壁壘,大的有三座,互為犄角。

  而營壘與營壘之見還修建甬道,可以方便援兵及時支援。

  而這些都是最外線的泗水亭防線都不具備的。

  馬超在看到這些營壘工事的時候,就知道光靠自己的騎兵力量是難以吃下這十五里亭的。

  當然,作為突騎力量,馬超完全可以不理會這裡,直接繞過後插入彭城也不是不行。

  但這就勢必會影響後續部隊的前進,一旦馬超這邊遇到了敵軍包圍,後方的本部就是想來救援也是無可奈何的。

  馬超的確很勇,但他不傻!

  他倒不是覺得李虎有什麼了不起的,需要照顧他的面子。畢竟在他馬超看來,此人也不過就是因人成事的主。

  但馬超再自命不凡也知道,李虎再如何不行,他手上的五千軍勢確實實打實的精銳。

  沒有李虎這支力量的加入,他絕不可能拿下十五里亭。

  如此,馬超也只好留在外圍,等候李虎和自己的步隊主力南下支援。

  此時的他並不知道,就在他的兩側,多達兩萬多人的徐、揚聯軍早已經枕戈待旦,等得發急了。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