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犁漢> 第930章 決戰(終)

第930章 決戰(終)

2025-01-05 16:01:41 作者: 痴人陳
  第930章 決戰(終)

  太武四年,四月初八,晨。

  今天太陽很晚才出來,而張沖也破天荒的睡了懶覺,一直到外頭的蔡確說諸將和世子都在帳外等候,他才醒來。

  八年?還是九年了?

  張沖感覺自己好久沒睡得這麼舒服,這麼久的了。

  在這決戰的最後關頭,他竟然睡了懶覺。

  張沖失笑,讓郭祖給自己送來衣袍,然後就在橫撞將們的幫助下穿戴好了行頭,然後坐在主位上沉思發呆。

  隨後,一通響亮的鞭聲後,諸將跟在世子張承的身後,恭敬的進入大帳。

  他們一同向張沖行禮躬腰,然後各自坐到了自己的蓆子上。

  昨日到了彭城外,張沖就帶著兒子和諸將們一同到浮屠寺外觀察孫堅的軍勢。

  在瞧了一通後,張沖等人就回來了。

  對於現在的張衝來說,兵法造詣已經到了巔峰,所以對於孫堅在浮屠寺布陣的心思,他是一清二楚。

  只是這又有什麼意義呢?

  終究還是要真刀真槍殺一把。

  也許在孫堅看來,他還機會,但實際上,自他選擇在浮屠寺與自己決戰,而不是立即南撤跑路,一切就已經註定了。

  所以沒什麼好說的,回營後的張沖就布置完了明日出戰的序列。

  此時隨他抵達彭城戰場的有六萬人,一共十二個軍。

  這一次,張沖依舊令張南作為前鋒,其軍團除了他自己的本軍,還下屬馬超、李虎兩個軍團。

  此時張南的三個軍團已經抵達到浮屠寺北,隨時可以投入戰場。

  然後就是張南的兩翼了,在他的左翼是高順、張達兩軍,右翼是郭默、李武兩軍。

  之後就沒有了,那浮屠寺戰場就這麼大,再多的也排不下了。

  所以這些實際上就是第一批序列的參戰軍團,也是最主要的參戰兵力。

  之後的六個軍,其中魏舟、郭誦、陳煥、王罕作為第二個序列,剩下的朱靈、羅綱就作為最後的預備與自己的中護軍落在最後。

  以上就是泰山軍的布陣了。

  不複雜,但足矣!

  打這樣的陣戰,那些徐州軍和揚州軍還稱不上是泰山軍的對手。

  說到底,這兩個地方偏安一隅,多打的是低烈度的戰事,對大兵團的決戰還是缺乏認知的。

  此時看到兒子如同小大人一樣端坐著,張沖很滿意。

  對於兒子,張沖實際上並沒有參與過多的教育,畢竟他一年得有大半時間在外征戰,所以教育兒子的還是靠他的母親。

  而自己顯然沒有娶錯人,趙姬果然是良配,將兒子教育得很不錯。

  現在兒子隨自己在軍中力量,諸將對他也是比較滿意的,也有了點威信在了。

  這就是不錯的開始。

  如今在場的人基本都是隨自己征戰天下的,算是創業老臣了,如果自己的繼承人能得到這些元老們的認可,兒子後面的權力交接會順利不少。

  不要說他張沖威信有多大,他死後還能管得了什麼?不還是靠兒子自己的本事?


  想到趙姬,張沖又開始頭疼了。

  倒不是頭疼這個賢后,而是頭疼宮內的諸姬,其中最有心思的就是甄氏姐妹,兩人都是那種有想法的,而且手段還高明,讓張沖也生不出什麼氣。

  不過張沖也有過布局。

  那就是趙氏主要的力量集中在軍界,甄氏主要集中在商界,而蔡氏主要集中在文化界,後者還是很難威脅到張承的地位的。

  有時候就這樣,既怕兒子多,又怕兒子少。

  此時,看到諸將都落座了,橫撞將們也將早食端了上來。

  還是泰山軍的老傳統,大戰之前,兄弟們一起吃個早飯。

  在吃飯的這會,張衝突然說到了一個事:

  「你們當中肯定有很多人會想,這一戰結束了,後面是不是就沒仗打了,畢竟那句『馬上打天下,馬下治天下。』所以,肯定有不少人卯著勁,要在今天打得凶些。」

  見王上忽然說話,眾人紛紛放下了筷子,聽著。

  「但其實你們不用那麼急,我可以明確和你們說,這不是你們的最後一戰,也不是咱們大太的最後一戰。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肯定是不會的。」

  這個時候,諸葛珪、審配等門下、還有荀攸等謀臣們已經坐不住了,就要起身勸誡,但被張沖揮手勸了下來。

  只聽張沖對荀攸等人說道:

  「我知道你們要說的什麼,畢竟天下大亂這麼多年,肯定是要休養生息的,而戰爭必然會影響到國家的發展。」

  「所以這民生既要休,但這武備也不能廢。對,我就是既要,又要。至於什麼辦法,我後面會和你們講。」

  「但現在呢,我想說的是,這個天下很大,遠遠比你們所有人想得還要大,而我知道這些地方對咱們這個國家意味什麼,我們南面是大海,東面也是大海,但大海的那頭是什麼?你們知道嗎?」

  「而現在呢?我們有能力,那就要多去看看,多到天下走走。我當然知道那些地方是鞭長莫及的,但咱們至少要去看看,為了咱們後人開出個路來。後人才知道這天下有什麼。」

  「最後我就只有一句話:」

  諸文武,包括張承在內的所有人都認真聽著,他們似乎明白這將會是一條涉及到大太未來的國策。

  沒有任何人敢輕忽。

  王上說的沒錯,他們開國者本來就是要為後人開路的,一定要有格局,有視野,這樣後人的路才好走。

  只聽張沖悠悠說著最後一句話:

  「在咱們有能力的時候咱們不去做,後人會怪我們的。」

  說完這話,張沖對所有人道:

  「就這樣吧,剩下的早食就等你們打完了再回來吃吧,散了吧。」

  話落,諸將連忙起身,向著張沖恭拜,就準備出帳。

  卻聽身後張沖淡淡說道:

  「諸君,為我拿下這一戰!」

  此時,所有人轉身,齊齊向高位的張王跪倒,大呼:

  「喏!」

  ……

  諸將都知道一個諺語,那叫「滅此朝食」,知道這是一個非常不吉利的事情。


  而他們早飯沒吃完就進入戰場,還要等戰後吃完剩下的,這怎麼看都符合了這條諺語。

  但沒有人會覺得這是個事。

  是的,當年楚王如此就打了敗仗。但楚王何人?楚軍何樣?也是能和他們泰山軍比的?

  此時大太,百無禁忌,就是如此的任性。

  所以他們在離開大帳後,沒有一個在想「滅此朝食」這個事,都在為王上描繪的藍圖而興奮、激動。

  有王上,是大太之幸,是天下萬民之幸,也是他們這些老兄弟們的大幸。

  原先一些潛藏在諸將心裡的複雜念頭此刻蕩然不在。

  唯有對大太的忠誠,和無限高昂的戰意。

  隨著諸大將返回各軍陣地,在中軍浩然的鼓聲中,浮屠寺決戰正式打響。

  ……

  在諸將散去後,張沖帶著兒子走到了搭建起來的巢車上,他要帶著張承盡觀這場戰事,教導他如何作為一個優秀的統帥。

  在巢車下,蔡確、郭祖、李大目、典韋帶著橫撞將們忠誠地護持在左右,

  在中軍鼓聲擂動了一百二十下後,張沖能看到代表張南的軍團旗幟向前移動了。

  隨著張南的大纛先動,其餘諸軍的旗幟才開始移動,看來諸將們還是聽盡了自己的話的,沒有發生什麼搶功的事情。

  他帶著張承就這樣遙望著,等待兩軍接戰的那一刻。

  ……

  因為張承的個子還不夠,所以張沖將他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好讓他看得足夠遠。

  坐在父親的脖子上,張承能感受到父親那如同鎧甲一樣的背脊,那天柱一般的脖子,這就是父親的力量。

  這一刻,是張承距離父親最近的一刻,他感受到了父親對他的愛和期望。

  張承努力昂著頭,遠遠的看向那片浮屠寺戰場。

  眼前的一切都讓他感受到驚奇和震撼,視野中無窮的杏黃大旗瀰漫在曠野上,那一塊塊整齊得如同活字塊一樣的軍陣,在緩緩移動。

  隨著一聲聲更猛烈的號角和戰鼓,最前方的軍陣忽然射出一團團黑雲,那應該就是箭矢了。

  數不清的黑雲就這樣砸在浮屠寺內,這一刻張承彷佛覺得這些箭矢都能塞滿那小小的浮屠寺戰場了。

  那些敵軍在這樣的箭矢中會怎麼樣,張承並不清楚,距離實在太遠了。

  他只看到,在連綿的箭矢中,還伴隨著無數聲炸雷,那是石彈在轟擊敵陣。

  尤其是不知道哪裡的發石車,竟然拼死前進到了最前,向著那浮屠寺最高的佛塔轟擊著。

  張承想著,也許那佛塔內就站著孫堅父子吧。

  那孫堅也有個兒子,叫孫策,父親有幾次在自己的面前提起過他,說那江東的豪傑中,這孫堅父子算是占盡了英雄氣了。

  張承並不明白,為何要稱呼敵人是英雄,在他看來,天下能稱英雄者,唯有父親一人。

  這不僅是自己的想法,他問過自己的幾個老師,他們也是這麼說的。

  只是不知道這會那佛塔上,那孫策是不是也和自己一樣,坐在他父親的背上,也看著自己。


  就在張承還在想的時候,前線傳來了比石彈轟炸更猛烈的聲音,那是無數人在怒吼。

  張承聽清了,他們在喊:

  「起刀兵,喚太平,只叫天下復清明!」

  這是張承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聲音,他發誓這怒吼他永生難忘。

  再然後,他就看到本還整齊劃一的格子,一下子就碎了。

  不,不是碎了,他們是匯成了大海,那杏黃得比天上太陽還要耀眼的大海。

  此刻,他聽到父親衝著下面的蔡伯喊了句話:

  「擂中軍鼓,樹杏黃大纛!」

  張承知道父親說的那個杏黃大纛是什麼,那是一面寫著「替天行道」的大旗,有幾次他曾在這面旗幟下玩耍。

  為此他還被母親訓斥過,母親告訴過自己,那是父親起兵樹的第一面旗,是父親的精神,是他們大太的根!

  張承並不能太理解這句話,但母親說的總是對的,他現在不懂但自己以後一定會懂的。

  隨著父親吩咐完這句話,轟動天地的鼓聲猛然從身後響起,震得張承耳朵直疼。

  下意識的,張承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但父親拉開了他的手,告訴他:

  「用心聽,用心看,去思考你的肩膀上到底是什麼!」

  張承沒有再捂了,他的肩膀是什麼他不知道,但父親的肩膀上,是他。

  哈哈!

  不知道什麼原因,只是一通鼓,一面旗,張承就看到己方的海浪打得更猛了,代表自家一方的旗幟越沖越快。

  忽然,前線不斷有人在高喊,他們似乎是衝著父親這邊喊的。

  「末將馬超,斬敵將周泰!」

  「末將李虎,斬敵將魯肅!」

  「末將郭默,斬敵將全綜。」

  還有很多這樣的聲音,但距離有點遠了,張承有點聽不清楚了。

  隨著這一聲聲大吼,張承即便不懂戰事也看出來戰爭的節奏陡然加快了。

  此時曠野上已經滿是黃色的浪潮,那代表漢軍的紅色已經被壓縮到了浮屠寺外了。

  就在這個時候,張承陡然發現了不對勁的。

  那就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們本陣的右翼忽然出現了成群的紅影,他們在一面「孫」字大旗的帶領下,向著他們巢車的方向沖了過來。

  在這些漢軍騎軍的前方,只有五千左右的朱靈大軍阻擋著,此刻那高懸著「替天行道」的大旗在為那些敵軍提供著方向。

  他們向著大纛筆直衝來,越來越快!

  看著洶湧而來的敵軍騎軍,張承的臉煞白,他抓著父親的金冠,擔憂。

  而下方的蔡確已經帶著橫撞將在大營附近組織起了防線,上百數量的床弩被架設起來,衝著孫堅的騎軍瞄準著。

  坐在父親的脖子上,張承全部的心神都被右邊給吸引了。

  只見那紅色的騎軍如同箭矢一樣鑿入己方軍陣里,然後越沖越快,可不知道什麼原因,那箭矢是很快,可卻始終不能突破那一塊黃色的方陣。

  此時那方陣就像是一塊鐵板,無論那箭矢怎麼鑿擊,就是不爛不散。


  忽然,張承聽到了那裡的呼號聲,那些泰山軍的勇士們似乎在大喊。

  他們在喊什麼?

  「賴我張王,鑄太平!」

  「賴我張王,鑄太平!」

  「賴我張王,鑄太平!」

  ……

  這聲音越來越響亮,此時張承滿臉漲紅,他忍不住對父親喊道:

  「父王,兒想大喊。」

  父親還是那般的淡然,他給自己的回覆是:

  「想喊就喊出來,向你的敵人喊出你的聲音!」

  受到父親的鼓勵,張承學著父親的樣子,向著那裡豎出了中指,並大喊:

  「干!」

  父親在下面哈哈大笑。

  而隨著自己的這聲吼叫,張承看到那一支紅色的箭矢忽然崩散了。

  是的,就在那磐石前崩散了。

  再然後,張承聽到了這樣的聲音:

  「末將典韋陣斬敵將孫策。」

  孫策竟然是在這裡。

  又過了一段時間,張承又聽到一個聲音,這個聲音很年輕,但像是鳳一樣清啼著,只聽:

  「末將陳誠,斬敵酋孫堅!」

  這一聲,張承聽得分外清楚,如此,這個叫陳誠的年輕軍將也印在了張承的心裡。

  敵軍主將孫堅就這樣死了?這場決戰就這樣贏了?

  只是此刻張承還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為何喊話的不是朱靈呢?他看剛剛喊話的都是各軍主將呀。

  張承這個疑惑直到戰後,他隨父親到右軍收殮陣亡將士的時候,才解惑。

  此前孫氏父子死活不能衝破的磐石,正是朱靈的所在。

  朱將軍死戰不退,最後用長槍杵著自己的身體,戰到了最後一刻,那個時候他的血已經流幹了。

  也是看到朱將軍那臨死都還站著的畫面,張承似乎明白了他的肩膀上到底是什麼了。

  父親,我會做好的。

  ……

  太武十四年,元旦,萬象更新。

  鄴城,一切都那麼的花團錦簇。

  距離天下安定已經過去了十年了,這十年間天下早已看不到一絲亂世的痕跡,大太的百姓是那樣的自信。

  他們也理應自信,僅僅十年,大太的文治武功就已經遠邁前漢,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

  老百姓們也說不出有多高峰,只是感覺到鄴城的貨物越來越多了,新奇的東西也層出不窮,甚至一些怪異的番邦人都能不時見到。

  這個元旦也有好消息,據說大太工科院研製了八年的寶船終於下水了,那些人也是機靈,非要在元旦下水,不就是為陛下獻禮嗎?

  不過有看過那寶船的,回來都和他們說,那大船是如何如何的龐大,幾乎和山一樣大。

  看來鄴京人愛吹牛的毛病越來越嚴重了,和山一樣大,那怎麼能浮起來呢?

  但也不是不可能,畢竟這些年來,似乎有太多不可能出現了。


  在市井中的鄴京百姓侃侃而談自己的博聞時,他們不知道的是,今天,鄴京來了一個年輕人。

  他叫諸葛亮,這不是他第一次來鄴京了。

  但這一次卻不一樣,這一次他是作為地方上遴選到吏部的,他正要去那裡報導。

  這是他在中央任職的第一步,父親早些年就退了,在這個人際複雜的中央,他並不比其他人更有優勢。

  但諸葛亮有信心,他在這裡同樣能做好。

  於此同時,當諸葛亮好奇地打量這個五六年都沒見過的鄴京市井時,太平宮內,張沖正在看著一封加急軍報。

  軍報的內容涉及陰山牧場,當地官吏稟告,因為草場的持續退化,剛剛定居三年的牧民們,正偷偷帶著牲畜跑入了草原深處。

  所以地方軍吏請求中央同意他們率突騎深入草原追擊,將那些亡人追索回來。

  張沖緊鎖著眉頭,將這封軍報放在了另外一處,那裡已經摞起了七八封奏摺了,看樣子也是從北面送來的。

  這幾年,朝廷已經在北方耗費了大量的錢糧了,為的就是讓草原牧民定居下來。

  可似乎人力無法阻擋天意,在那片不能耕作的草原上,好像不管投入多少資源,都不見效,牧民們總是要跑。

  追了跑,跑了追,一切就和鬼打牆一樣,不斷循環。

  此時的張沖已經意識到,草原問題似乎並不是他這一代人能解決的,大太的未來應該在南方,在那片海洋。

  不過也不能不管,看來抽調草原豪傑西征還要繼續做,不能停。

  想到這裡,張沖就要給這些同類奏摺批示。

  忽然他心潮一動,忍不住看向了東方。

  透過玉宇瓊樓,透過煙火市井,他彷佛看到了一個年輕人走進了鄴京。

  一種莫名的直覺,張沖似乎明白自己的政治理想該如何傳承下去了。

  這大太的故事還沒完。

  (全書完)

  寫在完本最後:

  當敲完(全書完)三個字後,我心裡有一種空落落的,似乎是完成了一個人生階段一樣。

  這三年來我每日都在創造這樣一個故事,在故事裡寫自己,寫大家,也寫一些理想,而現在這些都結束了。

  完本後,我估計會休息一段時間,去祖國的其他地方去看看。

  有點難為情,張衝起家在泰山,故事也多發生在北方,但我卻從未去看過呢,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現在我要去彌補遺憾了。

  當然本書也有遺憾,這是我第一本書,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能看到最後的讀者們,你們是我的家人,是你們包容我,支持我走到了現在。

  如果這本書有一點讓你們感動的地方,請不要忘記我,一個筆名痴人陳的作者寫出的這樣的故事。

  讀到這裡,我也希望你們能加入到我的QQ群(768760727),在那裡我們的關係不僅局限在讀者和作者,我覺得大家是朋友,是兄弟,是一起做夢的人。

  至於第二本書,我已經構思好了,它將是發生在晚唐的故事,故事還會延續我的風格,但本書的缺點不會被延續,哈哈。

  我有信心給你們帶來一個更加有趣和真實的故事,也更加成熟。

  最後,祝所有愛我的人,新年快樂!再新的一年裡,我們繼續開始新的故事吧!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