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了這麼多,但是要怎麼落實呢?除了收購羊毛,我們大唐現在還能做什麼其他的嗎?」
聽秦協道在那裡滔滔不絕的講了半天,李世民對未來頗為期待。
但是,經濟、文化、教育、交通、軍事,這五方面,就沒有一個是容易的。
戶部的庫房現在都空了,根本就拿出去什麼錢財出來。
至於文化和教育,李世民覺得大唐國內的百姓九成九都是不識字的,跟突厥人談文化,更是天方夜譚了。
而交通就更加不用說,修路是要花錢的啊。
有那個錢財,肯定是先把關中的官道給好好的整修一遍啊。
哪怕是看起來最可行的軍事,大唐現在也是沒有任何實力去打敗突厥的。
這麼一想,李世民發現秦協道似乎給自己畫了一個大餅,根本就沒有辦法實現啊。
「發展才是硬道理,大唐現在要做的就是悶頭搞發展,把經濟和軍事搞上去了,其他的許多問題自然就有辦法解決了。」
「發展才是硬道理?」
李世民已經記不得自己今天是第幾次聽說一些稀奇古怪的名詞和字句了。
不過,不得不說,這些詞在經過秦協道的解釋之後,居然顯得那麼精闢。
「沒錯!如果大唐百姓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房住,人人可上學,人人有馬騎,那麼朝廷會沒有辦法對付突厥人嗎?
李世民覺得秦協道又在畫大餅了。
自己要是能夠將大唐建設成為這麼一個國家,那豈不是功勞遠超秦皇漢武?
可是,這可能嗎?
一旁的李君羨則是忍不住在心中提高了對秦協道的警惕。
這是一個能夠把你賣了還讓你幫他數錢的人。
忽悠能力實在是太強了。
「那到底要怎麼發展呢?怎麼才能實現你說的人人有飯吃?粟米的產量就在那裡,除非你大規模的擴大耕種面積,否者百姓們的收成就那麼多。
但是,耕地面積不是你想擴大就擴大的。關中地區的好地,基本上都被開發出來了。」
對於李世民來說,實現人人有飯吃,就已經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事情了。
這個時候,他也不敢在心中設太高的目標。
「陛下,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這發展,可不僅僅是指農業。」
「朕就想先聽聽你怎麼發展農業。」
李世民現在對工商不感興趣,他就想先解決吃飯的問題。
他這個思路,也不能說有錯。
因為不管是哪個朝代,吃飯問題都是最根本的問題。
往往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
「提高糧食收成,可以使用的方法無非就是那麼幾種。第一,使用高產的糧食種子;第二,給莊稼施肥,精耕細作;第三,減少病蟲害。
高產的糧食種子,需要不斷的培育,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但是給莊稼施肥,精耕細作,卻是比較容易解決。
微臣以前在鄉間生活,對農事有所了解。這段時間,我在玄武門當值的空閒時間裡頭,也在想著怎麼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
還別說,托陛下的洪福,微臣想到了一種提高耕地效率的方法。只需要簡單的改進一下耕地的犁,就可以大大的提高耕地效率,不僅速度快了,耕的還可以更深,讓莊稼長得更好。」
秦協道這話說話,並沒有看到李世民快樂的表情。
相反的,李世民臉上反倒是多了一絲狐疑。
大唐的耕犁,其實是有固定制式的,那是經過了歷朝歷代的工匠們積累下來的。
現在秦協道這麼一個外行人,三言兩語之下就說自己可以改進耕犁,他自然是不信的。
「陛下,耕犁的事情,微臣這幾天就可以找木匠和鐵匠幫忙製作幾架樣品出來。效果怎麼樣,一看就知道了。」
秦協道倒也沒有玻璃心的因為李世民不相信自己就在那裡傷心。
李世民要是自己說什麼他就姓什麼,那秦協道就要懷疑他到底是怎麼坐上這個皇位的了。
「行,那朕就給你三天,不,給你五天時間,到時候如果你真的能夠製作出生產效率更高的犁出來,那麼你說的那些話,朕就都信了。」
「除了農業之外,工業和商業也是非常重要的。像是絲綢和瓷器,依靠著絲綢之路,能夠從西域和南洋換回來大量的錢財,這可是比農業帶來的收益大多了。」
「匠人那些東西,都是奇淫技巧,這話雖然有點言過其實,但是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協道你這個說法,有點離經叛道了。」
李世民皺了皺眉頭。
雖然他不完全認可儒家的那一套。
但是推行儒學,對於穩定大唐的統治是有好處的。
所以李世民沒有理由反對。
「陛下,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儒學只是百家之中的一家之辭。儒學發展的再好,它能解決百姓們的吃飯問題,它能解決百姓們的穿衣問題,它能解決百姓們的住宿問題,它能解決百姓們的看病問題嗎?」
秦協道這一連串的排比句冒出來,讓李世民根本就無從反駁。
以前也沒有誰有那麼大的膽子這樣跟他說話啊。
哪怕是自己最近才收服的魏徵,說話都沒有秦協道沖呢。
「陛下,在微臣看來,凡是有利於大唐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東西,凡是有利於穩定大唐的國家統治的東西,凡是有利於大唐綜合國力提升的東西,都是值得朝廷推廣,都是值得朝廷重視的。」
眼看著李世民沒有發表意見,秦協道再來了一段更猛的話。
這一下,李世民終於動容了。
這三個凡是,說的實在是太好了。
這可比儒家的那些「之乎者也」,也好理解太多了。
「協道,你真的要一直在玄武門當一個守城門的校尉嗎?不如你來到中書省當一個從事舍人吧。秦家要是能夠出一個文臣,到時候你們父子兩可就是文武雙全了。」
這個時候,李世民再一次想把秦協道放在自己身邊。
別的不說,這理論絕對是一套一套的。
李世民身邊,就是缺少這樣的人才啊。
「陛下,微臣覺得腳踏實地,兢兢業業的在玄武門當值,也是報效朝廷的一種方法。微臣還年輕,來日方長呢。」
果然,李世民再次聽到了秦協道的拒接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