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重返大隋> 第557章 衛國公

第557章 衛國公

2024-08-26 16:55:22 作者: 木子藍色
  (感謝飛龍在雲、暱稱原味、星夜神楓、ehanzi、永恆之夢、okman、少帥の淚、日hietu微諸位的支持,謝謝大家!)——

  猶如一場屠殺,天亮之後,韓僧壽升帳讓諸將匯報戰果。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高元率領的五萬高句麗軍,戰死了近萬,其餘四萬人也基本全都沒跑掉,全被俘虜了,甚至換裝企圖翻山逃跑的高句麗國王高元,也被生擒活捉回來。高元最終向韓僧壽投降,韓僧壽大喜過望,立即向後方發回捷報,向天子報喜,同時他也沒有停下腳步,而是在北鎮山下略作休整,集結後續大部隊後,直接沿著高元想要撤退的路線繼續向東進攻。

  「恭喜陛下,高句麗渡過遼河之八萬大軍盡沒,加上武威侯奪取遼東、新城二城俘虜的那些高句麗兵,十萬遼兵去除。而今高句麗國王也被俘投降,滅亡高句麗指日可待。」王保激動萬分的向易風道喜。

  易風激動的也已經說不出話來了,雖然北鎮山的攔截合圍計劃出自他親手,可當時也沒有想到過真的能取到這麼完美的勝利。不但高元的部下兵馬盡沒,而且連高元這條大魚都給網住了。「立即傳旨韓僧壽,讓他立即渡過遼河,與李靖會師遼東,然後趁勢掃蕩遼河東岸諸城。」易風知道現在是真的得到一個大好的機會。高句麗雖有不下三十萬兵,而且若動員起來,還能集結不下六十萬人。可高句麗不可能把所有的兵都布置在遼河防線。高句麗之前的重心甚至是在三韓半島上對付新羅和百濟,南部半島上安排了大量的兵馬。此外還有許多兵馬布置在國內各處山城。高元上次匆匆進入遼西,其問下兵馬少數是來自都城。其餘的都是直接在遼河東岸的防線上抽調集結,現在這八萬人盡沒,加上李靖奪下遼東和新城兩城時俘虜的那一萬餘人,高句麗遼河防線上,等於一下子就沒了十萬之兵。如此一來,高句麗遼河防線差不多就到處都是篩子了。

  高句麗人就算想要再調兵補空,也來不及了。況且國王都成了俘虜,高句麗原來遼河防線上的一些重要的官員將領也都是隋高元進入了遼西,然後在此次被殺或被俘。這就將導致高句麗在西境遼河防線上,缺少足夠份量的指揮者、調度者。

  一步錯,步步錯,高元走錯了一步,然後現在就得面臨著難以隨的後果。不但自己兵敗被俘,甚至整個高句麗國也面臨著極大的危機。

  事情就如易風預料的一樣,韓僧壽在與三蕃配合下滅掉了高元並俘虜高元後,略作休整,立即抓住這難得的戰機。迅速東進。韓僧壽沒有先往遼東城或新城,他先向東北急行,迅速殺到了武歷邏城下。武歷邏城在遼河的西岸,位於後來東遼河與西遼河交匯之處的西岸。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守衛著極重要的遼河渡口。高句麗多年來一直想要渡過遼河爭奪遼西,武歷邏就是高句麗早在數年前就向遼河西岸發展。建立起來的一處據點要塞。這座城池雖不大,但卻極為堅固。城高牆堅,屯駐重兵。囤積了許多的糧草。

  這座城池,完全可以做為高句麗的一座橋頭堡,能攻能守,可進可退。若一般情況下,想要攻下來,很難。可此時卻如遼東城和新城一樣,韓僧壽根本沒有費什麼力氣就拿下這座要塞。他的辦法也很簡單,直接讓高元手書一封,印上國王之印,然後派了一個王室子弟入城。守將接到信一看,居然是國王親自手寫的招降信,當即愣住了。

  「陛下如今是隋國階下囚徒。」送信的那位高元的從弟長嘆一聲。

  守將久久沉默,不知如何選擇。他是武歷邏守將,按說絕不能投降,可如今國王都投降了隋國,國王來信讓他開城投降,難道他要抗令?守將權衡了許久,最終又想了想與隋軍的力量對比。武歷邏城中本駐軍一萬,現在還有五千,可隋軍,超過十萬。真打起來,雞蛋碰石頭啊。國王都成了隋軍的俘虜,這守軍將士還有什麼士氣可言?最終,得到隋軍元帥回復會優待武歷邏守軍,並保護他們的財產和安全不受侵犯後,武歷邏守將投降了。


  高句麗費盡無數心力才終於在遼河西岸建立起來的這個橋頭堡,武歷邏要塞就這麼不戰而降。

  拿下武歷邏之後,韓僧壽率軍渡河,攻入遼河東岸。

  新城。

  李靖看完剛送到的軍情之後,興奮的直拍大腿,太漂亮了。遼西的八萬高句麗軍盡沒,高元被俘投降,然後武歷邏也被拿下。整個遼西已經都業已收復,而且舅父韓僧壽已經率著十萬餘大軍殺入了遼東。

  「馬上傳令松山與白狼城的留守兵馬,讓他們立即移師渡遼,接下來,我們得趁遼河群龍無首的這個大好時機,發起一波攻勢,力爭把整個遼河東岸的大小山城全都拔掉。」李靖是樞密副使,韓僧壽也是。李靖是燕山道行軍元帥,韓僧壽是遼東道行軍元帥,兩人不論是武階還是實職還是差遣都是一樣的,他們各統領十萬兵馬,沒有皇帝的特別旨意下,他們是平級。

  如今在遼河的這二十萬大軍,分屬兩路,有兩位元帥,互不統屬,但李靖和韓僧壽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趁勢進攻,在高句麗人重新凝聚起來抵抗之前,先把他們的遼河防線給拔了。就算到時高句麗人再選一個國王出來,可他們也休想再把這條經營幾百年的防線再奪回去了。隋軍只要占據了這條防線,那就可以反過來做為穩固遼河平原的堅固陣地,反過來東進進攻東部的山區。

  十月。進入洛陽後,易風下的第一道詔令。就是以李靖為遼東道行軍元帥,統領十萬兵馬掃蕩遼河東岸中部。以韓僧壽為遼北道行軍元帥,統領十萬兵馬掃蕩遼河東岸北部,又以周羅侯為遼南道行軍元帥,竇建德、來護兒為副帥,率水師五萬,戰艦五百艘,自京東的登州海路進攻遼東半島南部。而易風則不顧大臣們反對,親自率領五萬北衙禁軍北上,到幽州坐鎮指揮協調三路大軍。

  大隋的戰爭機器全面開啟。全力滅遼。

  十月,李靖在新城得到張須陀率領趕到的兩萬援兵後,發兵攻克玄菟城。

  當月,易風到達幽州,並從幽州移師至渝關坐鎮,更靠近前線。

  李靖攻克玄菟城之後,又接連攻克蓋牟城、白岩城、麥谷、磨米、後黃、橫山諸城。

  而水師也順利浮海東渡,到達遼東半島,周羅侯、竇建德、來護兒三帥領兵圍攻遼南卑沙城。五日而克,隋後又移兵圍攻奪下建安城,之後北上,圍安市城。

  韓僧壽所率的北路軍。也迅速橫掃遼河北部地區,先後攻克了銀城、扶餘。

  三路隋軍齊發,如同秋風橫掃落葉。趁著高元兵敗遼西被俘虜,遼河東岸防線空虛。又無統一指揮,因此在隋軍這凌歷的攻勢之下。特別是還有高元這位國王的親筆書信招降下,最終當開皇十九年結束,新的一年到來之時,隋軍三路大軍已經幾乎是橫掃整個遼東半島,整個半島上只剩下了一個重鎮烏骨城還在堅持抵抗。

  三路大軍前後共拔高句麗大小城保二百餘座,斬首四萬餘,被俘虜與投降之高句麗軍共七萬餘,還未算上在遼西的兩萬斬殺,六萬俘虜。三路隋軍加上蕃兵,出關入遼三十餘萬,前後戰死八千餘眾,傷過萬人,其中戰馬損失大,因持續高強度轉戰,隋軍損失戰馬五萬餘匹,挽馬不下十萬,戰馬損失是遼東之戰最大的一項損失。

  開元元年元旦大朝,易風趕回洛陽舉行大朝會。高句麗此時已經推舉了平原王高湯之子,被俘國王高元之弟高健武為王。高健武即位為王之後,立即一面調集兵馬增援烏骨城,一面又在鴨淥水建立新的防禦,同時派人與新羅與百濟等和談,又派出使者趕往洛陽向大隋謝罪,獻上十位美人,還請求將自己的親妹妹高句麗公主和親大隋天子,希望兩國休兵。高元請求大隋皇帝對他冊封,還請求大隋撤回遼河西岸,兩國休兵,高句麗願從此世為大隋藩屬。


  對於這樣的請求,易風根本不可能接納。不過此時遼東寒冷,早就下了雪,江海冰封,烏骨城的圍攻也並不順利,烏骨城裡湧入了遼東半島上的撤退的各部,還有不少從三韓半島上增援來的高句麗兵,達到了五萬之眾。天寒地凍,加上烏骨城曾經也是高句麗的國都,這座背靠著烏骨江,守在鴨淥江前的重城,對高句麗人十分重要,可以說是高句麗都城平壤的門戶。高句麗人誓死不肯放棄,新國王與新朝都誓守烏骨。

  在這種情況下,隋軍的進攻並不利。臣中有許多大臣紛紛請求與高句麗暫時休戰,待明年秋高馬肥之後,再發兵攻烏骨、平壤滅亡高句麗。畢竟三十萬兵馬,數量龐大,每日消耗極大,冬天又難以攻城,留在遼東也無益,徒耗物資。

  而且最重要的是,現在朝廷差不多把遼東半島都拿下了,這可是占領了數百城池,百萬人口,數千里之地,這麼大一塊地盤,也還是需要接收占領管理的。朝廷需要時間穩固這一切,等穩固了遼東,再攻平壤,那時就一切水到渠成了。

  對於大臣們的這種種觀點,易風也持讚揚態度,冬季不適合進攻,而且大軍連年作戰,也相當疲憊,士兵疲憊,馬匹等損失嚴重,新占領區也需要穩固,種種考慮之後,易風最終向高句麗提出了自己的停戰條件。

  「首先,高句麗必須向大隋稱臣,以後為大隋之藩屬,高句麗國王的繼位必須取得大隋皇帝的同意,經過大隋皇帝的冊封之後才為合法。其二,遼東之地向為漢人疆土,只是高句麗一直偷偷吞食,如今要停戰,可以,大隋與高句麗正式劃定邊界,而邊界就以鴨淥水為界,鴨淥水以東歸高句麗,以西歸大隋。」

  對於那個倒霉的國王,誰都沒提。易風倒是想提出放高元回去,給高句麗新國王新朝廷搗搗亂,可想想高句麗肯定不會接受,就暫時不提了。高句麗的使者對易風的條件難以接受,不過最終還得由平壤的國王和朝廷決定,因此使者只好帶著易風的這個條件回去了。

  元旦大朝過後,就是新的一年,也是大隋新年號開始使用,從這天起,開皇年號用了十九年號,大隋第二個年號開始紀年,開元元年開始了,同時也兼行黃帝軒轅紀年。高句麗使者離開後,易風下了一道詔令,詔以竇建德為遼東道行營留守,張須陀為副留守,李靖與韓僧壽、羅周侯、來護兒、羅藝、李景諸將及二十萬軍隊班師回朝,保留十萬軍隊歸竇建德指揮,繼續鎮守遼東。

  軍事上,朝廷在遼東已經取得了完美的勝利,但現在接下來需要考驗的就是朝廷如今守住遼東這塊新地。對易風來說,絕不能辛苦打下了遼東,最後卻如唐朝一樣,根本建立不起有效的統治。

  如何接收控制並統治好遼東,這個任務易風交給了政事堂去處理。

  易風暫時懶得去管政事堂要如何去操心接收管理遼東的事情,總之朝廷會在新占領區設立遼東和遼北二省,然後劃州設縣,選派官員等等。那些事情暫時交給政事堂和三省六部好了,他現在要考慮的是對於遼東一戰諸將士們的賞賜,尤其是對於韓僧壽和李靖,特別是李靖,立下這麼大的功,不賞賜是不可能的,可想到他那種一領兵就天老大他老二皇帝的話都不管用的性子,易風也頭疼不已。而且韓僧壽和李靖兩個是甥舅,同在樞密院中為副使,這是極其不合適的。

  樞密院中二人只能留一個,本來李靖更適合留下來,他與自己更近些,但這次遼東之戰,讓易風有些不敢再這麼放任李靖了。李靖是個統兵的好元帥,可絕不是一個讓皇帝放心的好元帥,思來想去,易風最後坐到案前,提筆寫下一行字,晉爵衛國公、加真封食邑五百戶,授上柱國、加太子太保,調兵部尚書,大隋邙山皇家軍事學院副院長,免樞密院副樞密使職。

  「來人,將此送去翰林院擬詔頒發。」易風拿著這張紙看了許久,最後還是叫來近侍讓他送去翰林院擬旨宣布,希望李靖能夠明白自己的一番苦心了。

  (落枕了,好難受。)(未完待續……)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