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冬素將十兩銀子遞給她,蔣氏才要接,就聽沈父道:
「讓冬素拿著,你拿了放家裡,二房指不定什麼時候來偷來搶。
房子要修繕,我這還吃藥,過冬的物件也一添置,錢放冬素身上也方便她進鎮採買。」
這下蔣氏是真奇了,為什麼丈夫醒了之後,對女兒這般信任?這完全是讓冬素當家嘛!
不禁嚅嚅道:「她還是個孩子,這麼多銀子咋能給她?」
沈父慈祥地看著沈冬素,柔聲說:「我家冬素早就不是尋常孩子了。」
聽到這句話,不知為何,沈冬素的心狂跳了一下,看向沈父的目光也有躲閃。
什麼意思?難道細心的沈父發現了什麼?察覺到這具身體已經換了芯子?
沒想到他下一句是:「為父重病,林鐘又自賣為奴,姓馮的這般沒良心。
冬素這個長姐也不得不成長起來,承擔重任。
好冬素,近來委屈你了。」
沈冬素尷尬地笑了笑,原來是這個意思啊!
逐輕聲道:「以前冬素事事有父親和長兄護著,自然萬事不操心。
家中突逢此難,冬素頭上頂著天煞的名聲,算是嘗盡人情冷暖。
以前偷聽夫子講學,說不破不立,如今冬素才算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父親放心,冬素不委屈。
以後冬素會好好孝敬您,擔起照顧家的重任。」
蔣氏呆呆地愣在那裡,嘗盡人情冷暖,是說她這個娘也沒心腸嗎?可當時我實在沒辦法啊!
不禁又垂起淚來,可她素來在沈冬素麵前硬氣,便是此刻也不肯說一句軟話,只硬硬地道:
「你連口才都變好了,說起來話來文縐縐的,以前一棍子都打不出來一聲響。」
沈父輕笑道:「那就好,那就好啊!
你們娘倆放心,我雖斷了一條腿,可手沒廢,一樣能做木工活。
這分了家,只要咱們一家人和氣一心,肯定能過上好日子。
冬素啊,那姓馮的不是良人,又跟冬月勾搭,退了親也好。
等你兄長歸家,我們再托鎮上的媒人,好好給你說門好親。」
「不急的,冬素還想多陪父親幾年呢。」
屋裡一派和氣融融,沈冬素覺得肩膀上的涼意都變暖了一些,心裡默念,這就是你想要的嗎?
可那涼意並未徹底消失,也是在提醒,害死她的人沒找出來,她依舊無法安息。
翌日沈冬素是被牲口的叫聲吵醒的,小黑狗邊叫邊叭啦廚房的破門,大白鵝嘎嘎嘎的聲音,像是跟公雞打鳴聲比賽一樣。
蔣氏聽到這些聲音很高興,匆匆起床就去照顧牲口,待看到母雞下了兩個蛋,更高興了。
再沒抱怨分家的壞處,直念叨分家的好處。
要是還在老宅,這兩個蛋要麼攢了賣,要麼就進二叔和青牛肚子裡,哪怕沈父有傷,也別想吃到。
蔣氏拿著熱乎乎的雞蛋,猶豫了片刻,最終決定煮了吃,沈父一個,仲陽一個,沈冬素當然是沒份的。
沈冬素也沒想在家吃早飯,就是一鍋豆菽粥加點菜葉子和鹽泥,她是真吃不下。
故而一大早就背著竹筐進鎮趕集採買,甲十八同行。
本來仲陽也來要來的,但他擔心三人都走了,二房來鬧事,連個報信的人都沒有,就沒跟來。
對於小弟的懂事,沈冬素看在心裡,答應回家的時候給他帶禮物。
小黑狗跟著她跑到河堤上,被她攆了回去。
幸好原主的記憶里有進鎮的路,否則甲十八肯定以為她是個傻妞。
進鎮第一件事,便是找學堂。
甲十八好為驚訝:「你說給仲陽帶禮物,就是送他上學堂?」
「當然,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嘛!
仲陽都十歲了,再不入學堂就晚了。」
甲十八想到臨行時仲陽興奮的表情,莞爾道:
「他以為你給他帶的禮物是一隻燒雞腿。」
「雞腿也帶,學堂也要上。」
甲十八讚許地看她一眼,這小丫頭,還算有見識。
雖然他至今不明白,自己的工作任務到底是什麼意思。
「盯著她,七天後帶回凌府。」這是甲四交待的任務。
就這麼一個小村姑,還怕她跑了不成?盯什麼呢?
小鎮太小,只有百米長的一條大街,和兩條狹窄的街巷,所賣不過是些衣食物件等尋常用品。
買了兩個麵餅,和甲十八一人一個當早飯。順便跟老闆打聽學堂。
再到鐵匠鋪買了把菜刀,這是沈家廚房最急缺的東西。
一把菜刀的價格竟然高達三十文,沈冬素髮揮砍價天賦,砍的甲十八都恨不得捂臉表示不認識此人,也才砍到二十八文。
肉痛地付了錢,把菜刀包好放到筐底,再去買衣料,小鎮連一家賣成衣的都沒有,都是買料子自己做。
蔣氏別的本事不說,裁衣裳還是很在行的。沈冬素挑耐磨的粗棉,按人頭各買兩身,連甲十八的份也買了。
甲十八有些感動,有種被人當成家人的感覺,便接過竹筐自己背了起來。
棉花不用買,村里很多人家都有剩的,拿食物換就行了,比在集市上買要划算。
碗筷買一些,老是分批吃飯也不像樣。
最主要是買藥材,這個是大頭,也是全鎮唯一能將五兩銀子花開的店鋪。
沈父的藥和大姨母的眼藥,共花了二兩八錢,這還沒法砍價,全鎮唯一的大藥鋪,小二牛哄哄的,幸好藥還不算差。
不在這買就得去李大夫的小作坊買,她暫時可不想再跟李大夫打交道。
找回的二兩二錢銀子,沈冬素自己稱了三遍才收進腰包。
肉痛了許久,看著甲十八猛地想到個省藥錢的方法,那就是下次去凌府藥房蹭。
再買糧食,沈父要進補,豆菽糙米他不能多吃,專門為他買了十斤精米細面。
一通採買下來,將竹筐裝的滿滿當當。最後再買一隻葫蘆雞,給仲陽做禮物。
鎮上唯一一家學堂在鎮上的藥王廟裡,廟前面供著藥王,有一個老道士打掃兼賣香燭和煮大鍋飯。
後面三房寬敞的正房和三間帶長廊的耳房,院子一角有口老井,另一角種了兩棵柿子樹,這便是全鎮唯一的一所學堂。
耳房是老道士住兼雜物房和廚房,正房一間是夫子住兼辦公室,另外兩間打通了,成為一間大教室。
前方的香燭味直往後面鑽,老道士還養了幾隻雞,院中到處都是雞屎。
後世的山村小學,也比這強啊!
沈冬素踏進這個學堂的時候,有點猶豫,不然讓仲陽去學打鐵做菜刀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