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格格天台開PRATY?」
「昨天是關格格23歲的生日,半個京圈都去了。」胡方笑道:「家人朋友直接在天台蹦迪慶生的視頻,上了熱搜,引發小範圍的爭議。」
沈鋒點點頭,人家根正苗紅的八旗子弟有什麼辦法?
「這兩年童星出道的關曉彤、張子楓、吳磊等人,變成很多欲將孩子培養成童星的父母眼中的一個方向標,另一對照比較多的是TFboys。」
「再早就是楊紫和張一山,兩批都已長大成人,不論是音樂還是影視作品,都在有意無意地朝著轉型之路走。」
胡方道:「現在就看誰能成功接下關曉彤、楊紫、張一山們的童星牌坊?」
沈鋒想起什麼道:「隱秘的角落幾個小傢伙演的不是挺好?」
「《隱秘的角落》榮梓杉、史彭元、王聖迪;《以家人之名》小蔥花、徐崴羅、蕭李臻瑱;《三十而已》里唯一的好男人許子言扮演者陳天雨……」
「爆火劇集播完,他們的童星之路也迅速升溫。聽說陳天雨進組於正新劇《當家主母》;王聖迪前腳剛和秦昊出現在江蘇衛視的晚會上,後腳便憑藉GQ採訪再上熱搜……」
「榮梓杉、史彭元更是搖身成為各大小雜誌的新寵,前者加盟電視劇《雪中悍刀行》,後者參演賈樟柯監製的電影《一刀天堂》……」
胡方調侃道:「而當我們把以上種種佳績拋給業內人士時,回答幾乎一致:這就是成功跑出來的童星,概率很低,萬分之一吧。」
沈鋒有些好奇,榮梓杉們為什麼可以跑出來?
導演經紀人會優先選擇哪些小朋友?
這背後是一條怎樣的生態鏈?
胡方喝口茶,解釋道:「說到底童星這個行業,沒錢是進不去的。」
「說白了跟近兩年流行的練習生是一樣的,沒有成名之前,都得靠家裡面用錢砸!」
「我親眼見過一個小朋友去一部頂流主演的古裝大劇,前前後後跑八次劇組,只有七場戲,還不是連在一起拍,沒有台詞,也沒有片酬。」
「角色是她們自己投資料,視頻試戲拿到的。她的邏輯這是一個不錯的學習機會,導演、主演等主創在業內都非常知名。這樣的入門機會,可遇不可求。」
「大劇組畢竟挺規範,就算一個連台詞都沒有的角色,還專門挑選小演員,現場也會提前安排人教禮儀,做簡單培訓。」
「因為不差錢,不在乎花不花錢。但如果是一些小體量的網劇,一分錢掰成三分來花,能省則省,能資源置換就資源置換,能帶資進組就更好了。」
「尤其遇見土豪家長,在他們看來以往花錢花時間花精力,陪孩子上各種補習班、跑組、見副導,無非都是為了能得到一個機會。如果花錢能解決,為什麼不試一試?」
沈鋒無奈搖搖頭,原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試的人越多,帶資進組肯定變成這個行業一個不明說的規定。如果花了錢能進那還好,畢竟也是積累經驗,就怕的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現在打著經紀人旗號的騙子太多了!
「現在一線童星片酬80萬,滿打滿算不超過100人」胡方笑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童星行業也有一條專屬於自己的產業鏈。」
「二三線幾萬塊,也有拿到十幾萬的,更多還是不要錢,甚至倒貼錢,只要能參演就行。」
「片酬報價主要從演員角色定位、拍攝場次/時長,演員身價,等多個方面衡量。只要是正當紅的小演員,都要基於能夠給影片帶來商業價值的情況下,才會獲得可觀片酬。」
沈鋒也能理解帶資進組的現象,畢竟可憐天下父母心,誰都不容易。
假如孩子能和吳亦凡、王一博、孫儷、趙麗穎等一線藝人合作,或者被張藝謀、徐崢等名導選中,都將是通往童星路上的巨大墊腳石。
「更誇張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舉家搬到橫店。一方面為更好地平衡孩子的學習和表演;另一方面也想離得近一些,爭取到更多的機會。」
「一個小演員從推薦角色,基本兩三天搞定,時間大部分是花在前端,有的甚至需要物色一年之久。」
「像冬冬、普普、朱朝陽這一類角色,花的時間不會短,且都是導演、製片人等親自面試的。」
「先向劇組提供孩子資料包,包括:模卡、PPT、自我介紹視頻、作品視頻等。通過選拔後,會根據實際情況,將試鏡或者錄製試戲的視頻發給劇組。最終確定演員後,拿劇本,帶小演員進組。」
「這些供應商至於影視劇組來說,扮演的是保姆角色,理由是有很多細節的工作需要他們完成。比如篩選,很多大家看到的小演員,可能導演是從一千個小孩子裡挑選出來的,但他們要負責的就是從一萬甚至更多小孩子裡挑出這一千個。」
「就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畢竟選角團隊和經紀公司,都有自己的價格體系,誰都要盈利對不對?」
「天賦這東西再有錢也砸不出來啊!」
沈鋒點點頭,在他看來小演員更多只是曇花一現。角色定位無非分為三種:飾演主角小時候、主角的兒子女兒,還有一些群眾演員。
在影視劇中的作用,是搭配,是元素的融合。從商業價值來說,小演員的商業非常薄弱,所以對於選角團隊來說,如果專門做小演員的話,收入可能都無法支撐開銷。
整體而言童星行業依然一個偏冷門、發展較慢的狀態。畢竟主體是孩子,他們的主要任務是上學讀書,拍戲,要麼是家長的培養方向之一,要麼就單純是興趣而已。
想起安迪沃霍爾說過一句話:
每個人都有15分鐘的成名時間,但事實是有錢人才更有資格談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