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感嘆是感嘆,可事上還是第一時間便要那趙全將自己這兩位叔叔給迎進來。【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
此刻的乾清宮外。
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哥倆看著那一個個陰沉著臉,從那大殿之中走出來,朱高燧頓時便忍不住的偷笑起來。
眼睜睜瞧著這些人離開後,趙王朱高燧這才開口對著身邊的老二朱高煦笑道:「老二,瞧見了沒有,這一個個,可都是如今朝廷的重臣,你看他們的臉色,也不知道朱瞻基那小子到底是要他們辦什麼差事了,臉色能難看成這樣。」
就當這趙王朱高燧正在偷笑之際,一旁的漢王朱高煦,卻顯得十分冷靜。
不僅沒有笑,臉色也有些板。
老三朱高燧瞧見這一幕,只以為是這老二因為即將要見大侄子謝恩才這般姿態,依舊還在幸災樂禍。
可在那些大臣們遠去後,這老二朱高煦這才緩緩開口說道:「別笑了,有什麼好笑的,你我二人的任命剛剛下來,這些人就一起出現在了乾清宮,你覺得這件事好笑嗎?」
漢王朱高煦的話音剛落,一旁臉上還帶著笑的趙王朱高燧頓時愣住了。
之前他一直以為這些大臣們肯定被自家大侄子朱瞻基那小子給訓斥了,所以才一個個這般表情,為了當初這些人在朝堂上告他們的狀,所以他老三才這般幸災樂禍。
卻從未想過他們這些人的出現跟自己的事情掛鉤。
可如今在聽到老二這麼說後,老三朱高燧也不是傻子,頓時便反應過來。
然後瞪著一雙牛眼對那老二朱高煦說道:「老二,你的意思是,這幫人是因為你我兄弟倆被重新執掌權力,才跑來的?」
然而,這一次老三朱高燧的問話卻沒有得到回答,得到的只有那老二如同看傻子一般的眼神。
見此,老三立馬便清楚了。
之前他只是沒有朝這個方向想,可如今被老二這麼一說他怎麼會想不到這時間點也太巧合了。
「好哇!原來這幫人是來跟我們作對的!這些個大臣,以為老頭子在的時候也沒見他們敢說我們哥倆一句壞話,如今老頭子不當皇帝了,這就開始敢跟我們作對了!」
「反了!」
在搞清楚那些大臣的目的後,趙王朱高燧頓時氣急敗壞起來。
他是什麼人?
皇帝的親兒子,當朝的趙王爺!
就算如今老頭子不當皇帝了,但他依舊是趙王爺!
當朝的皇帝也是他們的親侄子。
就憑這幫老嘎巴,竟然敢跟他們當面作對!
想當初,只有他們哥倆跟別人作對的時候,什麼人敢跟他們作對!
一時之間,這胸口也是氣的起起伏伏。
可氣了半天,卻發現身邊的老二壓根沒有半點反應,不由的問道:「老二,你什麼時候氣性這麼好了?這幫癟犢子敢跟我們作對,你竟然都沒有反應?」
然而,在聽到老三的話後,漢王朱高煦卻只是冷冰冰的說道:「失勢的王爺不如狗,這個道理你難道不清楚嗎?當初我們造反,不正是因為如此嗎?如今都這般田地了,你還想如何?要那朝堂上的官員們都唯命是從?恭恭敬敬?」
聽到老二朱高煦的話,剛剛還氣急敗壞的老三頓時被噎住了。
這話,他還真沒辦法反駁。
尤其說這些的人是老二。
可在沉默了片刻後,朱高燧想著剛剛的事情越想越氣。
最終還是忍不住的問道:「那這幫老癟犢子跟我們作對的事情就這麼算了?」
漢王朱高煦聞言,面對那老三直勾勾的目光,卻突然邁動了腳步。
「放心吧,既然這些人從這殿中出來是那樣的表情,可見這口氣已經有人替我們出了。」
說著,便朝著那殿中走出來的趙全迎面走了上去。
而在他的身後,朱高燧仔細琢磨了一下老二的話,也回過味來。
剛剛臉上的不忿,也在這一刻消失。
跟著那老二的腳步朝著裡面走去。
「漢王,趙王。」
趙全在來到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倆的面前後,立馬便恭敬的行了個禮。
不得不說,這趙全還是會做人的。
不管是什麼時候,他對於這兩位王爺,可從來都沒有怠慢過。
哪怕他如今依舊還是皇帝身邊的近人。
卻依舊沒有在這兩位看似落魄的王爺面前有過絲毫的逾越。
當然,之所以如此,除了他趙全乃是當初老皇帝身邊的近人外,也是因為他把事情看的很清楚,對於如今這位新皇帝也是瞧的明白。
如今這位皇帝,壓根就不是什麼能對自家人心狠手辣的人。
所以,別看如今這兩位王爺的處境並不是太好,但只要他們還活著,如今這位皇帝還在世,他們在大明朝的地位就不可動搖。
起勢只是時間問題。
如今,這不就來了嗎。
「二位王爺,快請進吧,陛下已經在等著二位了。」
聽到趙全的話,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都是尊重的點了點頭作為回應。
「勞駕了。」
說罷,二人便一同朝著那乾清宮的內殿走了進去。
殿內。
如今身為皇帝的朱瞻基並沒有像在外人面前一般,擺出一副皇帝姿態,他清楚自己這兩位叔叔最見不得的就是這種事情,所以他也不惜屈尊,親自將那內殿當中的茶具給擺了出來。
然後在看到這位叔叔進來準備見禮的時候,第一時間便招手喊道:「二叔三叔,快來,剛弄來的龍井,嘗嘗。」
拜見的話還沒說出口的朱高煦和朱高燧,聽到朱瞻基的呼喊後,也沒再拘束,順著他的話便來到了那茶桌旁。
可這一次,不等朱瞻基主動打破這僵局,招呼二人落座,那漢王朱高煦便似乎已經猜到了朱瞻基接下來的舉動,率先拱手對著朱瞻基喊道:「臣,拜見皇上!」
聽到自己二叔的話這一次沒有來得及攔住的朱瞻基,也只能是滿臉的無奈,正要說什麼,一旁的趙王朱高燧也是抓住機會,喊道:「臣,拜見皇上。」
見此,朱瞻基也不裝了,滿臉無奈的看著身邊二位說道:「二位叔叔,這又是何必呢。」
聞言,朱高煦當即說道:「君是君,臣是臣,不可逾越,這是古禮。」
見自己這位二叔也有一天說出了古禮的話,朱瞻基頓時便有些忍不住的笑了。
「行了,多餘的話咱們叔侄之間就不說了。二叔三叔,這次給你們的聖旨你們應該都已經收到了吧。雖然之前答應過二叔三叔這樣的事情,但這次之所以這麼急,還是有原因的。」
說著,朱瞻基便將之前自己調查出來摺子,交到了二叔和三叔的手中。
「二叔三叔,瞧瞧吧。」
聞言,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也沒耽擱,對視一眼後便拿起了摺子瞧了起來。
伴隨著軍隊當中出現的問題一個個出現在這哥倆的眼中時,即便對這些事情有所耳聞的他們,如今也是有些觸目驚心。
大明朝的軍隊,自上而下,竟然有這麼多的齷齪。
莫說是現在,就是之前老頭子率軍攻打漠北的時候,人員的虧空竟然也達到了八比一的程度。
要知道,這可是幾十萬大軍,還是老頭子朱棣最看重的軍隊。
是大明朝的精銳三大營。
連三大營的空餉人數都已經達到了八比一的程度,更何況是其它的軍隊。
並且,這還是老頭子當年在的時候。
如今老頭子不在了,對於軍隊,朝廷也沒有一個真正統管大局的人,這吃空餉的人數,更是不知道已經達到了多麼可怕的程度。
這樣的軍隊,能有多少戰鬥力。
在戰場上,又會因為這些沒有暴露出來的問題而導致多大的危機出現?
哪怕是曾經自己也吃過空餉的朱高煦,也實在不敢想像。
對於軍隊當中吃空餉的事情,他知道。
對於軍隊當中的一些齷齪勾當,他也清楚。
可他從來沒有想過,已經達到了這種程度。
一時之間,縱然是朱高煦自己,也是臉色難看到了極致,
因為軍隊,曾經可是他的勢力所在,在朱高煦的心裡頭,雖然如今不是了,但曾經,軍隊是屬於他的地盤。
可如今。
當有人將軍隊的這些事情齷齪給拿出來的時候,他立馬便有種羞愧難當的感覺。
怎麼也想不到,大明朝的軍隊,竟然到了這種程度。
至於一旁的趙王朱高燧,雖然曾經身為錦衣衛主事的他,也清楚軍隊當中的一些事情,但他所知道的,也如同漢王朱高煦一般,並沒有那麼清楚。
他們怎麼也想不到,被他們視為自己人的軍隊,背地裡竟然有人瞞著他們做了這麼多的齷齪事。
隨著這二位叔叔的臉色變化,朱瞻基也在這個時候開口了。
他先是一嘆,然後便問道:「二位叔叔,你們覺得,這樣的大明朝軍隊,還能庇護我們這大明朝上下百姓們的安危嗎?」
朱高煦和朱高燧當然知道朱瞻基問的並不是說大明朝軍隊戰鬥力的問題,而是這種由內而外潰爛的問題,一時之間,二人都說不出話來。
也在這時,朱瞻基再次開口了。
「以往種種,我不想問,也不想管。但是,侄兒認為這樣的大明朝軍隊是不行的。所以,必須要管,必須要解決。」
「當然,我也清楚這裡頭有萬分的困難,也有非常多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是如今大明朝上下都有了戶籍,對於大明朝百姓們的數量都已經達到了很高程度的了解。」
「那麼,利用戶籍制之便利,我們是否能夠接下來對軍隊內部動手呢?最起碼,這吃空餉的問題,解決起來應該不是很難了吧?」
「不過,想要做到這一件事,必須要有一位在軍隊當中站得住腳,掌握的了局面的人出面才行。」
「我想來想去,能做到的,我信不過。我信得過的,做不到。如今,也唯有二叔你是侄兒我既信得過,又做得到的人了。」
「所以,侄兒想請二叔出面,到軍隊當中進行改制,將軍隊當中的那些齷齪勾當全部一股腦的清除掉,這不僅是為了侄兒我這皇位能坐得穩,更是為了我老朱家的江山,是為了大明朝的黎民百姓。」
伴隨著朱瞻基將這件事背後的大義拔高,此刻坐在朱瞻基面前的這兩位王爺,心裡頭也是有些起伏。
當然,之所以朱瞻基的這番話可以得到這兩位叔叔內心當中的認同,自然不可能只是因為這一兩句話的事情。
而是往日種種,朱瞻基都做到了言行一致。
如此,現在說出來後方才能夠得到這二位叔叔由衷的信任。
在互相沉默了片刻後,這一次朱高煦並沒有糾結,也沒有任何的耽擱,而是直接說道:「既然皇上信任,這件差事,臣接了。」
今日的漢王,在經歷過了中間這麼多的事情後,已經不再是以往那位隨心所欲胡鬧的漢王。
尤其是當初在經歷過為百姓謀福祉的事情後,如今漢王似乎已經看到了在這個世界上另外一種生活的方式。
所以如今在面對這樣一個選擇的時候,朱高煦並沒有過多的猶豫。
聽到自己這位二叔的話,朱瞻基的心中也是鬆了口氣。
他明白,自己這位二叔更明白。
這件差事,看似不錯,又讓這位二叔重新掌握了對軍隊的掌控權力。
可是,他們內心當中都知道。
這件事不做便罷。一旦做了,便是在斷絕自己這位二叔在軍隊中所有的根基。
如果說如今的漢王在軍隊當中還存在那麼一絲影響力的話,在這件差事做過之後,曾經那些跟隨他的嫡系們,將徹底的與漢王之間斷絕一切聯繫。
可面對這樣的結果,自己這位二叔並沒有太多的猶豫。
可見其變化。
在搞定完自己這位二叔的事情後,朱瞻基再次將目光看向了身邊的三叔,說道:「三叔。」
「如今的錦衣衛在我的改制之下,他們所負責的事情已經從國內轉到了外邦,畢竟古話說的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我大明朝周邊邦國眾多,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些邦國就會給我朝帶來莫大的禍患,所以,我們不能坐以待斃的等著這一天的到來。」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