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麼做呢?
江琬大腦不停轉動,同時又一遍認真地觀察四周環境。
如今正是深秋時節,天氣寒涼,日頭也短。
山崖底下,大河之畔,則更是寒意深深。
說實話,這時候沒下雨沒下雪,甚至還有點陽光,江琬真覺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可如今太陽也已開始西斜,再過不久或許就要天黑了。天黑之前她們如果不能獲救,江琬都難以想像在這種深秋時節,她跟劉媽媽這兩個毫無生存物資的戰五渣,要怎麼在這崖底平安度過一夜。
其實陪同原主小江琬來福林寺上香的並不是只有車夫和劉媽媽,他們一行原本共有兩輛馬車,十來個人的。
只是原主有些怯懦怕生,所以只有劉媽媽陪她坐在前面更精緻些的小馬車上。
後頭的大馬車上則坐著兩個粗使婆子,兩個大丫鬟,此外還有一名車夫,兩名家丁護衛在馬車外步行跟隨。
失控的是前一輛馬車,後頭馬車上的人應該無事。
論理,看到江琬跟劉媽媽落了崖,這些倖存的人此刻應該已經在想辦法救援她們了。
可一來此處地形險峻,不論上頭的人是準備從崖上下來,還是打算繞路從河那邊乘船過來,都不是一時半會能實現的。
江琬是真怕救援的人還沒來,她跟劉媽媽就先凍死餓死或者是被什麼野獸給咬死在崖底了。
二來,則是在又一次仔細回想過原身記憶後,江琬心中產生了一個疑問。
原主是個有些怯懦的小姑娘,這種性格的人怎麼會在趕路途中主動提出「去寺廟上香」這種麻煩要求呢?
江琬回想起幾個細節:是有好幾個人,連續不斷地先是在小江琬耳邊訴說伯府的種種人事規矩,激起她對前程的焦慮。
後又仿佛不經意提點她:「福林寺的大師們慈悲著呢,有小姑娘得了大師一個有福的批命,回家後啊,不知多少青年才俊來求娶她,她家裡上上下下也都把她當寶珠似的捧手心裡啊!」
「上山一趟,縱是無緣得見大師,能求個平安符或是護身符之類的,回頭送給家裡人,誰能不歡喜呢?」
「沾沾佛性也好呀……」
江琬:「……」
天知道福林寺裡頭一群和尚,他們是怎麼會又算命又畫符的?這些不都該是道士們的活兒嗎?
槽點太多,江琬都沒法一個個吐過來。她暗自思量,說這些話的,大部分是他們住店時遇到的過路旅人,其中還有一個則是隨行來接原主的丫頭翠鶯。
旅人或許是當真覺得福林寺好,也有極大可能是被收買了,其他人也很難確定有沒有問題,但這個翠鶯卻一定有問題。
江琬有很大的把握可以判定,原主這次的落崖不是意外,而大概率是人為!
在這種情況下,她又怎麼敢把生的希望就單單寄托在其他人的救援上?
她必須自救。
寒風吹來,江琬被凍得微微偏了偏頭。
這一次她的視線落在了斜前方崖壁靠上的位置。
在那裡,她看到了好大一片平整石壁。
最顯眼的是,這石壁不僅平整光滑,它還白如漢玉,斜陽下,倒似是一面被大自然打磨過的玉鏡般,熠熠生輝。
陽光從河那邊斜斜照射過來時,石壁下方映照了些許矮樹的影子,綽約婆娑,竟還頗有美感。
江琬一直在高速運轉著的大腦這一刻終於點亮靈光:這石壁是不是跟《天龍八部》中,段譽在鏡湖邊看到的那塊玉璧有微妙相似?
故事中,李秋水與無崖子常年在湖邊練劍,偶爾有些夜間,當月光照來的角度剛剛好時,他們練劍的影子便會被迂迴反射,最後映照在玉璧上。
以至於無量山上的人看見了,竟以為是有仙人在舞劍,由此人人神往,又衍生出無數爭端。
江琬雖不似無崖子與李秋水般有絕世高妙的劍法,但趁著此時陽光正好,她要效仿那兩位,藉機在這面石壁上做些文章,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啊。
「劉媽媽。」江琬當機立斷,「你快拾些柴火過來,乾柴濕柴都要有。」
劉媽媽早被她唬得一愣一愣的,這時就「啊」一聲,又呆呆反問一句:「拾柴?」
這跳躍的思維,真不怪劉媽媽跟不上。
江琬解釋道:「乾柴濕柴混合燃燒,煙氣才能夠大。也好叫人知曉,我們在這崖底,需要救援呀!」
是,她打算山寨一個低配版「狼煙」。
烽火台上的狼煙究竟是怎麼燒得又直又高的,裡頭到底放沒放狼糞,這些其實也沒必要考究。
江琬只是想吸引在河中行船的那位「紫氣貴人」的注意力而已,有煙,煙夠大就行。
劉媽媽倒也聽話,連忙應聲好,整了整袖子就利落地拾柴去了。
江琬則小步移動著,測算起日光的角度。
至於原本在「柳無雙埋骨地」上方盤旋的那縷細細青煙,這時已自行消散了。
看起來它就沒起什麼作用,劉媽媽除了頓足無奈,又還能怎麼樣?
寄望於鬼神既然無果,那就干點實在的事兒吧。
而事實上這黃符青煙也確實沒起到什麼實質作用,江琬能獲得望氣術,那也是因為她有簽到系統。
江琬在河邊尋到了幾塊可以疊放起來墊腳的大石頭,她試了試自己的力氣,發現自個兒這小身板雖然看起來瘦弱,但實際還挺有勁,就沒叫劉媽媽幫忙。
她一連搬了五塊大石頭,又加了許多小石頭,堆成一個還算牢固的小基台。
接著她用豎起來的樹枝對著陽光試了試,感覺到光照和石壁影像都剛剛好,這便暫且放手。
劉媽媽看她舉動奇怪,有心想問。
江琬卻將食指豎在唇邊,眨眨眼,神秘地對她做了一個「噓」。
劉媽媽訥訥,只能繼續拾柴。
深秋時節,又還是在河邊,不論乾柴濕柴都還算好找。劉媽媽很快就各找來一堆,江琬便讓她拿出火摺子點火。
她也跟著一起上手,把柴堆放置在離自己搭建的小基台不遠的下風處,形成一個距離差。
這是為了防止風吹來時,煙氣飄起,柴火的濃煙萬一把石壁全給擋住了,那她可就白折騰咯。
劉媽媽有些緊張地咽了咽口水,問道:「小娘子,那奴……這就點火啦?」
原本在小江琬面前,劉媽媽是一個頗有優越感的教養媽媽。可此番經過落崖,不知不覺間,劉媽媽的姿態卻一再被她自己放低,反倒是處處以江琬為主心骨了。
江琬道:「點火。」
煙起時,她快步走到基台邊。
先解散了自己的發繩,輕輕理了理被風吹起的長髮。
接著,她解開衣服上的縛膊。
她身上穿的原是典型的魏晉風格大袖衫,杏子般的顏色,素雅鮮活。
但大約是為了上香方便,原主又在大袖上加了縛膊。
縛膊拆下來,長度足有七八尺,此時剛好能派上用場。
江琬便將縛膊挽在手上,然後小心踏上基台,踮起腳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