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時空。
早已經找守門人打聽清楚朱元璋他們是怎麼在後世臣子面前顯聖的胤禛一點不帶含糊的,剛過來就叫起了大朝。
然後他便直接去太和殿坐等了,防的就是康熙、乾隆不死心,跑過來阻攔他。
康熙、乾隆都是要臉的人,不可能強行過來在眾人面前跟他拉拉扯扯。
清朝的皇宮侍衛都是皇帝家的親戚。
有的壓根就是愛新覺羅家那些親王郡王的兒孫。
論起輩分,許多甚至是胤禛的兄弟輩兒、侄子輩兒。
見到他後,這些人輕易就把他給認了出來。
大家瞬間激動壞了。
一個個牢牢將他守著,生怕他出意外。
事實上,胤禛在位的時候,不僅官員不待見他,宗室也不喜歡他。
因為他這個人的階級立場很危險,屁股坐歪了。
身為滿族皇帝,他居然心懷天下,想讓老百姓都安居樂業,想要國家富強,想要改革弊政。
尤其是和通泊之戰後,滿八旗幾乎是家家戴孝,死傷慘重,大家對胤禛的憎恨達到了極點。
可乾隆上位後,尤其是乾隆晚期之後,大家逐漸發現,比起乾隆來,雍正好了太多。
最起碼他只是嚴苛,卻不狡詐,只要遵紀守法,好好做事,他是半點不帶折騰人的。
而且他足夠大方,能以熱情回饋付出,而不是好大喜功講排場,以天下養一人,刻薄寡恩。
乾隆晚年的光景,聰明人早就心有所感,自知大清已然不好,若不加以改變,大清必亡。
而滿八旗的好日子也將到頭。
他們只是不敢說而已。
實在是乾隆太會折騰人了,也太冷血了。
但凡敢跟他對抗或是質疑他的人,沒一個有好下場的。
就連張廷玉、弘曆那樣的人,沒惹他,他都能隔三差五折騰呢。
總而言之一句話,大家打心眼裡期盼著下一任皇帝能有胤禛那般作為和心性。
眼下胤禛本禛不知何故突然到來,這些出身豪門的侍衛們能不欣喜、緊張嗎?
甚至胤禛下令讓他們去看住那道穿越門,無論誰來都不放行,他們也二話不說就分了一隊人去執行皇命。
胤禛作為一個很感性的人,被這些人暖到了。
他當即下令全體官升一級,並各自賜銀百兩。
得到反饋,這些侍衛更有幹勁兒了。
一個個站立如標槍,哪裡還有半分乾隆晚期時的懶散和迷茫。
不多時,和珅等大臣來到了太和殿。
一看皇帝站在龍案旁,而龍椅上坐著的不是太上皇,而是先帝,眾大臣集體懵逼。
不少有遠見的人隨即都暗暗高興起來。
大清要幽而復明了啊!
這就好比崇禎剛登基,馬上給他派了個張居正啊!
彼時的大明急需改革,肅清寰宇,而叔大公有這個勇氣和能力。
此時的大清亦急需改革,蕩滌歪風邪氣。
縱觀大清歷代君臣,也唯有我世宗皇帝有這個勇氣和能力。
難道這是天意嗎?
『噗通。』
『噗通。』
一大票大臣跪了下去。
而如和珅這類大臣,雖然心思不同,卻也跟著跪了下去。
不管咋說,這位可是先帝,太上皇的阿瑪,當今皇上的瑪法。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大臣齊聲道。
「閒話少敘,嘉慶,你跟他們說個明白。」揮手制止了沒有意義的參拜等流程,胤禛直接說道。
嘉慶領了令,意簡言賅的把自己了解的前因後果按照利好自己的方向講了一遍。
他一點沒撒謊。
他就是隱瞞了他覺得『不重要』的張角的批語以及康熙乾隆的態度而已。
而皇太極、豪格、代善三人被大明封為皇帝的事兒,他也只一言帶過,省得有人在這方面認死理、死磕。
大臣們一聽仁愛醫館如此神奇,紛紛忍不住驚呼出聲。
聽到太上皇有救了,部分大臣心裡跟倒了醋瓶似得,酸澀得一批。
李隆基這種禍害活得長也就罷了。
他上面有的是壓得住他的祖宗,他的兒孫也都不是善茬兒。
可太上皇就不好說了。
當今陛下軟弱無剛,而聖祖爺定然很喜歡太上皇。
若叫太上皇繼續回來執掌朝政,那些為了給他弄錢使勁貪污的大臣又要趁火打劫了。
人家張居正當初面對的情況是寅吃卯糧,尚且不得不設法變通。
咱們大清呢?
那已經不是寅吃卯糧了。
而是又當婊子又立牌坊的敲骨吸髓,不僅更可惡,而且更噁心!
畢竟永不加賦的大話可是被吹了這麼多年!
「世宗爺,當今陛下已經登基四年,屬實應該替父分憂,好讓太上皇好好休養,以免病情惡化。」當即就有一個心存正義的大臣站了出來。
自古以來,華夏民族從來不缺敢說話的人。
有人帶頭,自然就有人聲援。
另一個大臣也站了出來:「是啊皇上,既然史書記載太上皇駕崩於明日,可想而知他的身體已經損耗過度,不宜再監國理政,耗費心血,便讓他好好休息吧。」
話說回來了,自古以來,華夏民族也從來不缺自私自利的人。
國家和人民是什麼,他們有清醒的認知,所以他們完全不在乎。
彼此對視一眼後,一些結黨營私的人也開始站了出來,唱的唱反調,和的和稀泥,一下子就把朝堂變成了菜市場。
胤禛心頭火起,當即就想殺人一了百了。
嘉慶看出來了,所以他馬上提高了音量,又開始將鴉片戰爭、甲午海戰、八國聯軍侵華、金陵大屠殺、旅順大屠殺等等大事件講了出來。
這下子,就連和珅他們都沉默了。
有的大臣甚至聽哭了。
國之不國,如之奈何?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況且大清歷代君王就沒有昏聵的,他們能放任?能不設法補救?
看來嘉慶一朝的風氣是必須改了!
想到此處,和珅第一個轉動炮口,打向了自己的那些隊友,仿佛自己就是嘉慶皇帝的排頭兵,永遠堅定守衛在他的身邊,甘願聽從他的一切調遣。
那些跟他一派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