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就是發布各種新聞報紙,官方新聞,鐵無情想得很清楚,像輿論這種國之重器,當然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農民們看不懂字?
沒關係,輿論部的職責就是宣報各種事情,剛好大理朝廷還沒有說書人這種存在,以後說書人就是官方輿論部的人員了。Google搜索
專門負責在各個客棧、官府門口、驛站等地方宣讀大漢朝廷的報紙、官方新聞等等。
可以說,輿論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門,雖然很多人都不清楚輿論部的機制,使得那些進入輿論部的官員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不過沒有關係,他們估計很快就能夠熟悉輿論部的操作了。
……
這七部的最高執政官沒有被鐵無情叫做尚書,而是直接叫做「總管」,通俗易懂嘛。
七部總管之下,就是左右主管,九品執事。
九品執事是鐵無情不想搞出一大堆官名複雜又一時之間不曉得幹嘛,主要還是為了讓老百姓知道這官有多大的命名。
一品執事到九品執事,九個等級,足夠劃分了。
最低的九品執事就是給那些學宮畢業生的,他們想要做官,就得先從這七部的九品執事開始做起,也有可能是變成地方官。
當然,七部官員跟地方官員還是不一樣的,地方官員鐵無情為了防止弄出百里侯這樣的,都會有任期,任期滿了之後就得去其他地方。
這個時候根據任期內的表現,好的話就升職,或許可以直升七部,平平淡淡的話,會有獎勵,也會升級,不好就會懲罰和降低職位。
大理五洲被鐵無情分割為大漢九洲,設立洲府、省府、市府、縣府、鎮府五個管理階級,地方官員基本上都是這五個管理階級裡面的。
因為土地都收歸於大漢朝廷所有,鐵無情可以肆無忌憚的將一部分地方專門用來享樂的,或者屬於地主大戶的規劃出來,專門用來種地。
也就是最肥沃的那一塊,接著就把抓到的犯人罪犯戰俘全部丟去那裡種地。
然後就是借鑑明朝的戶籍制度了。
不是鐵無情沒想過其他的戶籍制度,但是想來想去,最後眼光還是落在明朝的戶籍制度,畢竟這個制度可以算是自上古至今時以來最完善的制度,雖說其中有不少不和諧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認明朝的戶籍制度對於稅收,人口管理,徭役有著巨大的好處!
不管是相當於二十一世紀戶口本的戶帖,還是戶籍劃分管理的方式實在是太先進了。
首先這個戶帖不僅註明了一家人姓名,籍貫,還註明了財產,寫在戶帖上的財產才是受到社會認可的,法律保護的,沒寫上去,那就對不住了,偷了也沒辦法證明,所以這個東西還是很有用處的。
按照現代人能夠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說法就是,財產來源不明罪。
到時候你被偷了還要被判罪,所以還是儘可能的登記自己的財產吧。
再一個劃分戶籍,主要就是分為民籍,軍籍,匠籍。
這些籍貫不影響當官,只要你有能力就能當官,這個戶籍主要是用來區分,再加上古代一般都是子承父業,所以這種綁定的戶籍一般來說影響不大,最多讓一批有理想的傢伙果斷的面對了現實。
而且按照這個時代子承父業的慣性,這種戶籍大多數的長輩都很高興……
接下來是民籍自帶的里甲制度,將一百一十戶編為一里,最擅長的種田的十戶為里長,然後將剩下的一百戶平均化為十甲。
這樣每年需要出徭役的時節,一名里正帶著一名甲首還有這一甲十戶要出的人去負擔徭役。
每一甲負責一年,大家排著班。叫做「排年」。
這樣,每年有九成的老百姓不必再驚擾,保護了鄉間農業生產和正常秩序的生活。
當然更重要的是因為徭役是排年排出來的。
所以老百姓會自發的盯著自己這個裡是不是有人要溜,因為服過徭役的那個甲相當於那一年給一個里的人都服了徭役,然後沒服過徭役的你想要逃徭役,那先要問過之前那些人願不願意了。
至於一次排年結束之後,就可以重新編制,順帶著將人口普查一下,有心情再算算人口結構。
必要的時候可以在調整各地男女的比例,總之除了將民籍的百姓全部綁在居住地以外,其他的還算不錯。
匠籍沒什麼好說的,鐵無情有一個紅線標準給戶部總管,匠籍的數量每年不能低於五十萬人,這裡面可不只是鐵匠、還有木匠等等的工匠,還是非常重要的。
而鐵無情這個紅線標準是根據接下來有可能出現的人口大爆炸設置的。
畢竟他的制度出現人口大爆炸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軍籍則是「職業士兵」,類似於魏武卒那種職業士兵,而不是屯田兵那種半打仗半種地,那樣怎麼可能會有戰鬥力。
只有日夜訓練的職業士兵,才有戰鬥力可言,鐵無情搞的一系列措施,使得他可以養得起更多的精兵精銳。
此外就是徵兵的問題了。
古代是十人養一個脫產者的士兵,所以軍隊的規模受限於一個國家的人口。
不過因為脫產者並不只有士兵,士兵哪裡占得了大頭,那些貴胄王侯才是大頭。
現在不一樣了,楊神剛剛宰了或者抄了所有的貴胄王侯,脫產者的頂端少了一大截,讓他可以養更多的兵。
因為好幾次內亂戰爭,導致缺少糧食,很多青壯都不得不為了填飽肚子參軍。
不管是禁軍、地方官兵、侍衛、護衛等等,都屬於軍籍,福利待遇被鐵無情提高,不再是臭當兵的。
朱伏蛟擔任全國兵馬大元帥,奉命徵兵入軍籍,當然,兵部總管就不是朱伏蛟了,兵馬大元帥這個位置已經夠高了。
不但要開始徵兵,還要研究陣法,鐵無情拿出了自己抽獎得到的兵神遺書殘卷「天之卷」給朱伏蛟研究。
這一套機構體系在現代人看來或許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過卻讓那些能夠留下來的大理朝廷的官員都忍不住揣摩這些前所未聞,但是職權和職能非常條理清楚的部門機構。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