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 483 陳婉清和段雲的畢業準備(求訂閱)

483 陳婉清和段雲的畢業準備(求訂閱)

2024-08-27 22:58:38 作者: 肥美的韭菜
  3月21號,周一,組會。

  這兩周以來,因為課題組的實驗資源優先配給了有機光伏團隊,所以鈣鈦礦團隊器件製備的次數比較少。

  吳菲菲帶著孫沃、於婭、鄧虎他們,一共只做了兩批器件,結果,基於二維鉛錫混合鈣鈦礦體系,效率從之前的6%,提升到了6%。

  效率數值上倒是挺吉利的,就是屬實有些低,想要投一個好的期刊還是比較困難的。

  不過,雖然鈣鈦礦團隊不能做器件,但現在鈣鈦礦也有了單獨的旋塗手套箱,做一做基礎的表徵測試還是可以的。

  因此,這段時間,吳菲菲她們已經把基於75%的鉛,25%的錫的二維鈣鈦礦體系中,各項表徵數據補充的差不多了。

  接下來,她們準備再多做幾批器件,看看效率還能不能進一步的往上提升。

  如果能提升的話,還有機會發一篇好一些的文章;如果不能繼續提升,那就只能按照當前的實驗結果,把文章給整理出來,好好的講一講故事,然後投個ACSA迷之類的二區期刊。

  陳婉清和段雲,她們近期出現在課題組辦公室的時間明顯增多。

  因為她們開始忙活畢業的事情了,包括提交論文、等待論文評審、準備答辯等等。

  研究生畢業也是許秋之後要遇到的問題,因此他抽空找學姐多了解了一下情況。

  結果發現,研究生畢業前的最後一學期,基本上都被排滿了日程。

  倒也不是什麼時候都要忙,只是會存在一些時間節點,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對應的任務,具體的時間表是:

  「3月30日前,完成個人基本信息維護確認和上傳論文的操作,並上傳盲審版論文。」

  維護個人基本信息是比較重要的,如果信息有誤的話,比如身份證號填寫錯誤,就會對之後領取畢業、學位證書造成影響。

  另外,論文也是要在3月底前提交的,如果是到研三的最後一學期才開始寫論文,從時間上來講,大概率是來不及的。

  因此一般都要空餘出一年的時間,來專門應付畢業的事情。

  換言之,研究生真正能潛心做科研的時間,也就只有研二這一年。

  開頭的研一要熟悉實驗室、熟悉研究領域,末尾的研三要找工作、寫論文。

  「4月4日前,導師完成網上審核論文工作。」

  因為4月份魏興思要和許秋他們一同前往漂亮國參加M會議,所以學姐她們必須要在魏興思離開之前把這些事情給了結掉。

  不然,到時候魏老師人在漂亮國,溝通起來不方便,萬一遇到了急事,可能無法及時處理。

  「4月5日前,院系將根據上傳的盲審版論文進行相似度檢測,論文全文去除引用文獻複製比超過10%的,不得進入送審程序。」

  許秋發現,研究生對於論文查重的要求提高了不少。

  本科時候是不超過30%的重複率,研究生階段要求是不超過10%。

  當然,如果正文都是自己一個字一個字碼出來的,或者翻譯自己發表的英文SCI論文,那基本上不需要擔心查重不通過的問題。

  事實上,學校給出10%的重複率,也還是比較仁慈的。


  如果論文完全是自己寫的,重複率想超5%都挺困難的。

  比如許秋,在本科畢業的時候,撰寫了一篇相當於博士生畢業論文的本科生畢業論文,完全翻譯自己已經發表的工作,沒有去參考中文的文獻,重複率就只有2%。

  「4月10日前,將論文送評審專家進行評閱,博士生全部盲審,科學學位碩士有部分會被抽中盲審,不用送評審專家。」

  現在學校對於研究生的畢業要求越來越嚴了。

  據說,之前都是博士生部分盲審,碩士生全部明審。

  現在呢,是博士生全部盲審,碩士生部分盲審,每年還會抽檢一部分已經畢業學生的畢業論文,一旦發現有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就會被取消學位。

  許秋估計,之後大概率會更加嚴,或許還會推行碩士生、博士生全部盲審,加大抽檢比例,甚至本科生畢業論文都要盲審、抽檢也說不定。

  其實,從評審委員的角度來看,不論論文是明審還是盲審,他們付出的精力差別並不大。

  以前之所以不怎麼推行盲審,大概率是因為那時候國內的研究生人數太少,學校也不想卡著學生不讓他們畢業。

  而現在,一方面研究生數量已經提升上來了,另一方面現在研究生的水分確實也有些大,因此就開始慢慢的加大考評難度了。

  論文盲審的全面推行,無疑會給博士生帶來極大的畢業壓力。

  盲審的話,評審老師通常會傾向於給出較為公正的成績。

  而明審的話,送審的專家基本上都是導師的熟人,除非導師不想讓學生畢業,或者畢業論文寫的實在是太過於拉胯,屬於不忍直視的那種,不然多半會給出一個比較好的成績。

  「6月5日前,完成論文答辯工作。」

  從4月10號到6月5號,有接近兩個月的答辯時間。

  這個準備時間還是蠻長的,許秋估摸著,主要是為了防止各種意外情況的發生:

  比如論文評審不通過,需要修改論文,答辯不通過,需要修改論文或者二次答辯等等。

  「6月6日,提交材料到材料系教務處,包括紙質版學位論文2本、學位申請書1份、學位論文評閱書、學位論文評分表、學位論文評分表、答辯委員會表決票、答辯會議記錄和決議書、培養手冊……」

  提交的材料還是比較多的,而且大多數都要放到檔案裡面,因此需要手寫材料,比較麻煩。

  接下來,田晴匯報了自己的工作,她本身做的實驗並沒有得到什麼有用的結論。

  不過,送樣到芬蘭Ronald團隊那邊,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Ronald團隊他們通過新型CELIV測試手段,成功構建出疊層器件的器件結構、界面電荷複合情況與器件性能之間的相互關聯,找到了傳輸層材料的選擇與界面電荷複合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這種對應關係對於最終器件性能的影響。

  基於這些結論,已經足以講出一個故事。

  於是,田晴開始整理文章,打算投《自然·光電》試一試。

  雖然她投《自然》大子刊屬於是「往高里投」,但不管怎麼說,也是有一定中稿機率的。

  畢竟,這個工作是背靠許秋之前《科學》文章的,也算是在蹭自己課題組的熱點。


  科研圈裡的馬太效應同樣非常的明顯,講求贏者通吃。

  比如,鈣鈦礦、石墨烯領域火起來後,哪怕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發現,也可以發表高檔次的文章。

  現在,許秋已經把有機光伏領域的熱度做起來了,與之沾邊的交叉工作,地位同樣會水漲船高。

  許秋這兩周幾乎沒有做實驗,他專心碼了兩周的文章,終於拿到了《自然》文章的初稿。

  現在距離月底還有十天的時間,在前往漂亮國參加M會議之前,把這篇《自然》文章改好,投出去並沒有什麼問題。

  組會上,許秋通過PPT,展示了《自然》文章中經由田晴潤色過的四張正文的圖片,講述了一番自己的行文思路。

  有機光伏團隊裡的其他人,這兩周來,基本上也都是輔助許秋做實驗,並沒有展開自己的工作。

  韓嘉瑩帶著徐心潔,主要負責器件製備,經過不同批次的十批器件進行重複性實驗,現在二元單結L6-Cl:Y20體系的最高效率已經做到了27%。

  同時,學妹還負責了各種概念型器件的製備,包括柔性、大尺寸、半透明、刮塗等器件,並拍了一些實物的圖片,拼接完成後放入了許秋的正文當中。

  鄔勝男帶著殷後浪、範文堂他們,主要負責各種表徵測試,包括CV、GPC、NMR、TEM、AFM等等……

  雖然大多數表徵測試的圖片和描述都無法放入《自然》正文當中,但測試還是必須要測試的。

  因為檔次越高的期刊,對於數據完備性、可重複性的要求就越高,所以一些文章出現支持信息的內容比正文還要多的情況,也非常的正常。

  比如,這篇《自然》文章,許秋放在支持信息裡面的內容,就一共有27張圖片和表格,5000多個單詞的描述部分,12篇額外的參考文獻……

  正文才五頁的篇幅,支持信息的頁數就有十多頁……

  莫文琳先是跑了一趟NIM,拿到了第三方檢測的結果,最高效率的標定數值為0%,與實驗室中測試出來的結果相當,表明實驗室測試出來的數據非常可靠。

  當時,負責測試的NIM小哥看到測試結果都驚呆了,當場表示:「你們課題組這是坐了火箭嘛,性能提升的幅度這麼誇張?!」

  前些日子莫文琳帶過去NIM標定的早期Y系列材料,效率最高也不過15%出頭,現在轉眼間才過去一個月,就直接衝到18%了,確實讓人不得不服。

  組會結束後,魏興思把許秋和吳菲菲留了下來,說道:「上午剛收到系裡的通知,需要我們做一下實驗室的安全信息牌,以及固定資產清查……我把郵件轉發給你們了。」

  許秋和吳菲菲相視一眼,點頭應和道:「好的。」

  隨後,兩人返回401S房間,一同查看郵件。

  安全信息牌的話,首先要填一個魔都綜合大學實驗室安全信息牌,包括實驗室名稱、課題組負責人聯繫方式、實驗室安全負責人聯繫方式、實驗室安全員聯繫方式、校內應急電話。

  然後,要把填好的EXCEL表格回復給院系,院系會把信息牌列印出來,領取後就可以掛在實驗室的門口。

  課題組負責人,以及實驗室安全負責人,肯定是魏興思。

  實驗室安全員的話,一般是學生,當前處於空白狀態,需要確定這個人選。


  於是,吳菲菲轉頭問道:「安全員,誰來當?」

  許秋想了想,回應道:「我們倆,一人一個?不是有兩間實驗室嘛,我負責520的有機實驗室,你負責522的器件實驗室。」

  吳菲菲沒有意見:「可以。」

  填寫好EXCEL表格,發給院系後,兩人繼續看向另外一個固定資產清查工作,這個相對比較複雜一些。

  需要統計實驗室內所有的家具、儀器、設備,分別進行清查。

  統計的內容非常詳細,要包括序號、資產編號、名稱、型號、總價、所在樓宇、所屬部門、保管人、校區、存放地點、注意事項等……

  因為高校里的所有儀器、設備、家具都是歸院系、學校、國家所有的,所以對這方面的要求還是比較嚴的。

  每一個儀器、設備、家具都有對應的固定資產編號,如果報廢的話,也會有比較複雜的流程要走。

  魏興思之前之所以把邯丹辦公室的家具都打包帶到了江彎辦公室,也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想報廢這些舊家具比較麻煩。

  至於張疆實驗室和辦公室的通風櫥、家具,當時是和院系商量好了的,直接全部打包還給了院系,因此就沒有搬遷。

  固定資產清查的工作,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進行一次,吳菲菲兩年前有過一次清查操作,現在需要重新補充、修改。

  工作量還是蠻多的。

  因為邯丹、張疆的實驗室整體都搬到了江彎,變更了校區和存放地點,所以基本上所有的信息都需要重新更改。

  許秋把《自然》文章的初稿交給組裡的其他幾個作者,包括鄔勝男、莫文琳、韓嘉瑩、陳婉清等人進行修改,自己則參與到了這次清查工作當中。

  一方面許秋寫了兩周的文章,有些累了,想要換換口味;

  另一方面,他也比較好奇魏興思究竟有多少「家底」。

  畢竟,之後如果許秋選擇留校的話,肯定要和魏興思通力合作,這些「家底」也算是有他的一部分。

  當然,如果許秋選擇另外一條路,比如出國留學,在國外找教職,學成之後再回國自立門戶,那魏興思的積累就和他沒太大的關係了。

  不過,這些都是未來的事情,離現在的許秋還比較遠。

  一番清查,許秋發現魏興思課題組裡固定資產還是蠻值錢的。

  魏興思回國後,所有的科研經費加起來也就300多W,基本上都轉化為固定資產了,裡面也包括一些院系提供的固定資產,比如通風櫥等,並不是魏老師本人的經費報銷的。

  具體來說,家具一共有21件,主要包括通風櫥、試劑櫃、實驗台等等,總價值107470軟妹幣。

  像是之前張疆的通風櫥,一個就價值8300軟妹幣;

  中央帶有兩個水槽的大實驗台,一個價值6680軟妹幣;

  帶有防爆功能的化學試劑櫃,一個價值6200軟妹幣。

  全部都是溢價滿滿。

  這也可以看得出來,不管是什麼東西,只要和科研沾上了邊,就沒有便宜的。

  儀器設備的話,一共有81件,總價值58軟妹幣。


  足足246W,還有零有整的。

  比較貴的儀器,包括:

  單室熱蒸發真空鍍膜機,27W;

  太陽光模擬器,9W;

  太陽能電池量子效率測試儀,9W;

  螢光光譜儀,20W;

  蘋果可攜式計算機,Ma波okPro,5軟妹幣。

  也有比較便宜的,比如:

  循環水真空泵,1050軟妹幣;

  電冰箱,1050軟妹幣;

  液氮容器,1200軟妹幣;

  半自動咖啡機,1490軟妹幣。

  好像亂入了一些什麼東西……

  許秋長見識了,電腦也就算了,冰箱和咖啡機居然也可以算固定資產……

  PS:短小無力又一更。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