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示敵以弱

2024-08-28 03:05:41 作者: 老燕難飛
  張曼成都已經被車裂了,徐璆和荊州四位太守的奏章,居然沒有得到任何的反饋,即沒有表彰,也沒有申斥。【Google搜索】也不知道是因為朝廷平叛太忙,還是不想表態,裝傻。

  南陽的太平道在張曼成被抓之時,猶如驚弓之鳥,競相逃竄,紛紛躲入山中。直到張角正式打出反旗,大漢八州到處都是黃巾軍的時候,這些人的膽子又重新壯大。開始從山中下來,再次召集教眾。

  抓捕了張曼成之後,大約兩個月的時間裡,荊州軍都沒有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動作,只是在宛城附近繼續擴軍備戰。

  南陽郡是四面環山的盆地地形,荊州官軍掌控的是南陽盆地中央,以宛城為中心,從博望到新野之間的核心地帶,並控制了向北通往魯陽,向南通往襄陽的進出主要通道。

  在荊州軍控制區域的西部,太平教眾再次推選出了主帥趙弘,並占據了靠近山區的順陽縣城,重新召集教眾,頭纏黃巾,正式起兵。

  而在東部的教眾,則推選韓忠為帥,占據了桐柏山邊上的復陽縣城,再次召集教眾。

  在徐璆、丁寬的刻意縱容示弱之下,南陽黃巾聲勢復振,很快重新發展到六七萬人。只不過這六七萬黃巾軍,被官軍分隔成了東西兩部分,不能合軍一處。

  進入三月,東西兩側的黃巾軍開始向官軍主動發起進攻,東側的韓忠部約四萬人,先是攻占了平氏縣,再繼續向西渡過比水,進逼棘陽。西側的趙弘攻占冠軍縣,進逼穰縣。

  荊州軍這兩個月又徵募了五千郡兵,總兵力突破了三萬。丁寬與徐璆、程昱早就商量好了策略,決定採用西守東攻的策略,先集中主力消滅東側的韓忠,再向西剿滅趙弘。

  本來丁寬是想留五千新兵分散駐守宛城和各縣,自己率領五千人,駐守穰縣,拖住趙弘。由徐璆、程昱率領主力兩萬人,先去擊潰韓忠。

  不過徐璆卻提出與丁寬交換任務,理由是只要自己在穰縣打出刺史旗號,一定能把兵力占優的趙弘牢牢吸引在城下,為丁寬擊敗韓忠爭取時間。

  徐璆的說法明顯更有道理,只不過這樣會增加他的危險性而已,聽到丁寬的擔心,徐璆哈哈大笑,「子厚,我雖然兵法沒你學的好,可我才是度遼將軍的親兒子,難道還會怕上戰場嗎?」

  丁寬知道徐璆決心已下,只好把舅舅芮祗和典韋派到徐璆身邊,保護他的安全,再加上程昱,可保徐璆安全無虞。真正說起來,荊州軍中,戰場經驗最豐富的就是芮祗,他從軍已經十多年了,曾經先後參加過臧旻討伐會稽郡許昭、朱儁討伐交州梁龍的戰爭。

  不說徐璆帶領五千義從去守穰縣,且說丁寬帶領兩萬人馬很快就到達棘陽。

  棘陽城小根本無法容納這麼多軍士,丁寬更無意固守城池,乾脆出了城東十五里安營下寨,等待韓忠到來。

  第二天中午就看到黃巾軍滾滾而來,丁寬也沒有急於迎擊,而是派人送了一封書信給韓忠,讓韓忠先紮下營寨,相約來日兩軍再對陣。

  韓忠看丁寬營寨齊整,自己又勞師遠來,士卒已有些疲憊,就乾脆略微後撤,距離丁寬五里外紮下營寨。

  別看韓忠手下黃巾軍有四萬之眾,是丁寬的一倍,但無論士兵素質、訓練程度、武器裝備都沒有辦法相比,實際戰力,官軍肯定在黃巾之上。

  只是丁寬並不急於馬上擊潰韓忠,徐璆在穰縣五千對三萬,兵力雖然及其懸殊,但有城池可以駐守,城中糧草器械齊備,沒有半個月不可能有什麼危險,而且穰縣與丁寬現在的駐地並不遠,那邊的信息可以及時的掌握,因此丁寬並不擔心徐璆。

  一直說黃巾軍是烏合之眾,其實荊州軍也沒有太多戰鬥經驗,即使是丁寬自己的丹陽兵和涼州兵,其實也沒經歷過真正的大型會戰。

  無論是涼州清剿流匪還是兩個月前抓捕張曼成,其實都是突襲,與正面野戰根本不是一回事。丁寬自己也一樣缺乏臨陣的指揮經驗,名將從來都不是讀兵書能讀出來的,而是需要從戰陣中一步一步成長起來。

  荊州軍這次和黃巾軍的戰鬥,是標準的新人斗菜鳥,誰下限更高,誰勝出的機會就更大,正是磨練提升軍隊戰力的好機會。

  第二天,兩軍對陣,雙方都不敢一上來就全軍壓上,各自派出了三千人,在站場中央廝殺試探。

  丁寬也不敢托大,派出的三千人以一千丹陽兵居中,由高順親自率領,左翼是黃祖率領一千義從,黃蓋率領的右翼是一千郡兵。

  三支隊伍橫向排開,組成了三個千人的方陣,在鼓點的協調下,步調整齊,緩慢而堅定的向中心戰場開進。

  黃巾軍同樣也派出了三千人,分成三隊,發起試探性進攻。

  雙方逐漸接近,此時訓練水平的差異就顯現出來了,在雙方距離三百步時,荊州軍在丁寬的令旗指揮下,停止前進,開始整理隊形,大盾在前,長槍兵躲在大盾之後。

  黃巾軍的陣型在前進之時就已經開始有些散亂,越是雙方接近,散亂越是明顯,大多數的黃巾軍此前都是種地的農民,哪裡拿過刀槍?

  不過畢竟這些黃巾軍都是太平道的教眾,有信仰支撐,雖然緊張,但士氣並不低。隨著雙方接近,荊州軍停了下來,黃巾軍在緊張之下,反而開始加速。

  雙方距離幾十步時,甚至有人開始奔跑起來,想靠著衝力撞入荊州軍陣。

  只是如牆的盾林哪是靠這種衝撞就能輕易撞開的,這些撞在大盾上的黃巾軍身體一滯,很快就受到盾縫中長槍的攢刺,摔倒在地。

  此時黃巾大部也已經上來了,雙方軍陣撞在一起,荊州軍明顯更有章法,大盾兵手撐大盾,只管撐住陣形防護,由後方的長槍兵不斷攢刺來造成殺傷。

  在大盾的防護下黃巾軍殺傷有限,但荊州軍的殺傷能力就高了很多,很快每個方陣的前方都倒下了七八十個黃巾軍。

  看到前方的士兵被如林的長槍紛紛刺倒,黃巾的攻勢就是一滯,再不敢輕易的衝撞盾牆,而是同樣開始保持距離,用長槍進行攢刺。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