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八章 漢臣

2024-08-28 03:05:59 作者: 老燕難飛
  董卓幾日之內,就完成了邊將到權臣的轉變,中間還廢了一個皇帝,天下士人此時卻沒有幾個跳出來嚴正反對。包括丁寬在內,所有人都閉緊嘴巴觀察著形勢。

  對於士人來說,誰掌權,用了什麼手段掌權,都不是關鍵。關鍵是,掌權之人是否會損害大家的利益。

  說起來,董卓剛剛掌權之時,還是有誠意和士人進行合作的。為了證明自己與那些禍亂朝綱的宦官不同,董卓對洛陽的黨人大力提拔。

  尚書武威周毖、城門校尉汝南伍瓊、尚書鄭泰、長史何顒等人,都受到了重用。董卓還聯合朝中大臣,聯名上書,為竇武、陳蕃翻桉。

  皇城內的宦官已經被袁紹等人殺光了,董卓也沒有下令增補宦官,而是徵召官員的年輕子弟為郎官,補入皇宮的職位空缺。

  從涼州帶來的親信之人,董卓並沒有急於升官封賞。反而開始收買提拔,朝廷中有影響力的士人。至少表面上算是任賢用能,沒有任人唯親。

  當然,董卓鞏固權力的動作也沒有停止。自從大漢廢史改牧以來,共封了四個州牧,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其中董卓自己是并州牧。

  剩下三個中,益州牧劉焉路途遙遠,可以暫時不理。幽州牧劉虞坐鎮邊境,董卓並沒輕易調整,而是給他加了一個大司馬的頭銜,進行籠絡。

  最後的一個就是豫州牧黃琬,豫州緊鄰洛陽,是士人聚集之地,丁寬又有大批兵馬在豫州,董卓自然是極不放心的。略微穩定了一下洛陽形勢,董卓就出招了。

  董卓一出手,就是三封詔書。

  第一封,發給黃琬,要召黃琬入朝,擔任三公中的司徒之位。第二封,發給丁寬,敦促丁寬儘快進兵青州。第三封,卻是給潁川士人的徵辟詔書,要征荀爽、韓融、陳紀等潁川名士入朝為官。

  三封詔書一到,諸人在次聚集黃琬的州牧府,商量應對之策。

  黃琬身為州牧,是第一表態的:「我為漢室重臣,如今雖是董卓專權,但大漢天子仍在,漢室朝廷仍在,天子詔書即下,我就沒什麼好猶豫的,必然要入洛陽的。」

  丁寬本來還想,先看看大家是怎麼想的。以前看三國的故事之時,丁寬就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討董之時,參與討董聯盟的都是些刺史、太守,那些重臣反而都被董卓所壓制。

  丁寬可是知道此時董卓還沒有完全暴露殘暴的本性,但只要幾個月後反董聯盟一起,董卓就不會再有顧忌。從誅殺身邊的幾個黨人開始,董卓的屠刀就再不會放下,絕對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現在黃琬一說要入洛陽,丁寬就真的有些急了。黃琬是漢朝重臣中,少數幾個與丁寬有交情的人之一。與何進只是相互利用不同,丁寬可不想眼看著黃琬,和歷史一樣落個悲慘結局。

  趕快搶先發言阻止:「黃公不可。董卓此人我知之甚深,絕對是狼子野心之輩,而且久在軍中,習慣了囂張跋扈,橫行無忌。

  別看他如今所為,似乎還略有章法,但不過是為了麻痹朝中諸位大臣,以穩固權勢罷了。一旦此人權勢穩固,必然露出本性,擅權無忌,敢反對他之人,他立即就會刀兵相向。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

  此時他召你入洛陽,就是忌憚你的名聲威勢。深恐你坐鎮豫州,會時時威脅他的地位。若是此時去了洛陽,可是羊入虎口,在他刀兵之下,你恐再無反抗之力了。

  黃公如今身為豫州牧,手握一州之權秉,已是真正的封疆大吏。況且有我兩萬兵馬駐紮在豫州,董卓更不敢輕易刀兵相向。

  這麼多年來,小子丁寬一直承蒙你厚愛有加。今日我當著諸位前輩賢達在此表明心跡,只要你一聲令下,我必與董卓對抗到底,有你我二人聯手,不敢說一定能勝過董卓,但自保卻是綽綽有餘。

  黃公,三思啊!」

  黃琬倒是第一次看到丁寬如此急迫,心中甚是安慰,沒有錯看這個揚州邊鄙之地出身的年輕人,果然有情有義。「子厚的情意,老朽甚感其情,你所言之事也甚有道理,只是越是如此,我才越需要入洛陽啊。」

  「黃公,為何啊?董卓豺狼之性,此時入洛陽,未免太不愛惜自身了吧。」

  「子厚勿急,我們慢慢來說。我且問你,若我如你所言,違詔不赴洛陽,天下大勢會如何變化?」

  「黃公,以你的名聲威望,只要肯登高一呼,必然應者雲集,董卓雖然掌控中樞之權,也只是無土之木、無水之舟,必然會被趕下台去。」


  黃琬點點頭,語重心長「子厚所言不錯,那麼趕走董卓之後哪?」

  「這。

  」丁寬這下被問住了,總不能說,趕走董卓,大家就群雄爭霸吧。

  「子厚,我來告訴你,如果我借地方之權,與董卓相抗,其他州郡同樣會如此,即使能清除權臣董卓,各地州郡也不會再服從大漢中樞。

  如此一來,這大漢可就要真正的分崩離析了。一旦再回春秋戰國之勢,必然要刀兵四起,生靈塗炭啊。」

  「黃公,你去了洛陽,這天下就不會諸侯四起了嗎?自從黃巾亂起,已經是四處戰火,生靈塗炭了。我們在豫州、在荊州安置了多少流民?

  從靈帝寵信宦官,嚴查黨禁開始,這大漢天下,已經分崩離析了。黃公啊,說一句不忠的話,你這次要是去了洛陽,恐怕也只能為這大漢殉葬而已。」

  黃琬聽了丁寬不忠之語,並沒有發怒,反而笑了出來,笑的很是輕鬆。「子厚,你看看在座諸位,哪個不是被黨錮空耗了二十年歲月?

  我今年已經年過半百,豈會不知大漢亡國之兆已現?只不過做了一輩子漢臣,有那麼一絲機會,總要去嘗試挽救一下。我已老朽,此命並不足惜。」

  丁寬還想再勸,卻被黃婉揮手制止「子厚,大漢已經四百年了,根基之厚,不是黃巾那樣的草莽能夠挖斷的。漢臣之間,一日不起刀兵,則大漢不亡。

  漢臣若是競相爭霸,則大漢必然無法再存。我絕不會親手,把大漢最後一絲機會毀滅的。此去洛陽,也不過是存一絲僥倖罷了。

  若天佑大漢,能在洛陽之內解決了董卓,哪怕血流成河,則大漢中樞權威仍有一分威嚴,還有機會重整江山。」

  頓了一頓,黃琬語氣沉重:「不止我要去洛陽,子厚,我勸你也儘快去青州,不要帶頭以地方對抗朝廷中樞。

  如我們能在洛陽成事最好。若是不能,則戰亂必至。我們就只能寄望於你,以戈止戈了。

  你無論是否忠於大漢,但終究有一顆愛民之心。今後不管你走到哪一步,我只希望你,不要忘了陳太丘為你所書的那四個字。」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