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爭霸三國,開局先偷孫吳的家> 第一六二章 王允葬送大漢最後的機會

第一六二章 王允葬送大漢最後的機會

2024-08-28 03:06:12 作者: 老燕難飛
  董卓就這麼死了,死的很突然,也死的很有戲劇性。【記住本站域名】據說董卓遇刺之時,還在大喊「我兒奉先何在?」

  呂布卻是直接大吼「奉詔除國賊」,就把董卓給殺了。甚至董卓身邊布置的眾多兵馬,都沒有起而作亂,為董卓報仇,就那麼直接放棄了刀槍。

  董卓靠著洛陽內的刀兵動亂,帶兵入洛陽,篡奪了朝政。然而董卓死的時候,卻並沒有引起什麼太大的刀兵之事,也是巨大的諷刺。

  親手殺了董卓的,就是他的義子呂布呂奉先。說起來,董卓能夠讓呂布一直跟隨在身邊做護衛,對呂布可以說是十分的信任了。

  【推薦下,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然而他對呂布太不了解了,他以為自己把呂布留在身邊,是信任是重用,但對於呂布而言,怎麼會甘心給別人當一輩子保鏢看門狗?

  當初丁原也對呂布信任有加,大力提拔,帶著呂布進入洛陽這個政治中心,給予呂布的是自己身邊最親信重要的職務--主簿。

  但呂布哪?被掌握了朝廷大權,位高權重的董卓所引誘,直接就反水了,殺了丁原,帶著麾下的并州兵馬,投靠董卓。恐怕在呂布的心中,丁原並不是給予他機會的恩主,而是阻礙他上進的絆腳石。

  董卓雖然喜歡信任呂布,但董卓的根本卻是涼州兵團。呂布在涼州兵團之中,卻並不十分如意。董卓原本手下的驕兵悍將,看到呂布被董卓所喜,自然就對這種空降進來的人十分排斥。

  當初在洛陽作戰時,董卓手下的大將胡軫,就曾揚言要殺了呂布,也正是胡軫與呂布的不和,才給了孫堅在陽人之戰取勝的機會。

  真正的歷史上,並沒有什麼三英戰呂布的故事,呂布在洛陽戰事之中,也幾乎沒有立下過什麼功績,這與董卓麾下涼州部將對呂布的排擠,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董卓回了長安之後,經過幾次遇刺,已經徹底失去了雄心壯志,對外人的信任度急劇下降。留守在函谷關一線,掌握軍權的,都是他當年涼州軍團的屬下。

  而在洛陽收服的武將,包括分別擊潰了曹操和孫堅,立下大功的徐榮,都被留在了長安,而且幾乎沒什麼兵權了。呂布這種註定要戰場稱雄的野性之人,怎麼可能甘心為他看門護院?

  動手的是呂布,而策劃這一次政變刺殺的,則是董卓信任的司徒王允。說起來,這個王允,也絕對是個狠人,個性極為剛強。

  當年黃巾之亂時,王允出任豫州刺史,就曾經獨立上奏,彈劾中常侍張讓,結果沒能扳倒張讓,卻差點被張讓給弄死。還是諸多大臣聯名上奏,才保住了性命。

  靈帝死後,大將軍何進再次啟用了王允,這個王允與袁紹聯手,假託何進命令,大肆抓捕宦官親屬。這才逼得,本已經願意退休養老的一眾宦官,狗急跳牆,與何進同歸於盡。

  倒是董卓專權之後,這個王允居然不再硬頂了,而是學會了忍辱負重,假意投靠了董卓,獲取了董卓的信任,代董卓處理各種政務,隱忍這麼久,才能成功策劃了對董卓的政變刺殺。

  然而,這位王允,也同樣有著權臣的屬性,殺了董卓之後,王允同樣的獨攬大權起來。不但與他共同圖謀誅除董卓的黃琬、士孫瑞等大臣,沒有撈到什麼功績。據說為了顯示威嚴,王允平常連個笑臉都沒有,成天扳著一副面孔。

  王允雖然有誅殺董卓的功績,也獨攬了朝政,但他自身的兩個缺陷是很明顯的。

  第一就是他的資歷不夠,在董卓入洛陽之前,王允雖然是名士,但他的職位並不高,他出任三公完全是依靠董卓提拔的,但其實此時很多大漢的重臣還在,例如楊彪、皇甫嵩、黃琬等人都還在,對他的地位威脅很大。

  第二,就是他身上的政治污點不少,想取信董卓不是那麼容易的,沒幫董卓做點壞事,怎麼可能被董卓信任?而這些污點,他是再也不想被人提及的。

  王允找藉口殺了蔡邕,很大的可能是因為蔡邕出了名的沒情商,居然還想修史,這樣的人修史可不會象陳壽一樣,去回護很多東西。

  史載:「允以布為將軍,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溫侯,共秉朝政。布自殺卓後,畏惡涼州人,涼州人皆怨。由是李傕等遂相結還攻長安城。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長安。卓死後六旬,布亦敗。」

  王允執政的時間很短,說他專權,其實從呂布的封賞就可以看的出來。呂布殺了董卓,如此功績,封將軍封溫侯都沒有問題。但假節、儀同三司、共秉朝政就明顯的不對了。

  此前呂布的軍功並不突出,更沒有太多領兵的經驗,這就明顯是王允在結黨,依靠鄉人呂布的武力在鎮壓形勢了。呂布就憑殺了董卓,就能儀同三司了,這三司也夠不值錢的。


  而王允和呂布這種獨攬大權的做法,卻是嚇壞了在函谷關附近駐紮的涼州將領。這些人都是董卓的心腹,而且與呂布多有齷齪。

  王允殺了董卓之後,就自以為已經徹底控制了大漢朝廷的大權,一心想與袁紹為首的關東聯軍相聯結。甚至稱袁紹等關東聯軍為「關東舉義兵者,皆吾徒耳」,這是真的自認與關東聯軍一條線了。

  然而在對待這些董卓餘黨,涼州將領的態度上,王允就及其簡白直接,毫無策略性可言。要知道這幫人手中,還是擁有大量兵馬的。

  王允對這些涼州將領的態度一直搖擺不定,一會要赦免,一會要懲罰,甚至有要徹底解散這批涼州兵馬之意。沒了兵馬,這下這些涼州將領兵頭,可就沒有任何自保的資本了。

  聽說王允要解散涼州兵馬,這些人驚恐之下,就真的拼命了,直接就帶兵殺回了長安。而賈詡之所以後世被稱為「毒士」、「亂武」,就是因為這個殺回長安的主意,是賈詡出的。

  從某種意義上,這些涼州武將殺回長安,與當年十常侍在宮中發動兵變殺了何進,如出一轍。都是一方已經想要繳槍投降了,只求活命,對方卻不依不饒,逼不得已之下,只能死中求活,狗急跳牆。

  而無論是逼十常侍宮變的袁紹,還是逼涼州將領兵變的王允,都她媽是黨人一派的中堅、領袖。說的難聽一點,這些人真的是幹啥啥不行,搞事惹禍第一名。

  大漢朝廷的那點僅剩的威嚴麵皮,就是被這些傢伙一點一點剝下來,然後仍在地上,徹底踐踏成渣滓。恐怕皇甫嵩、楊彪、黃琬這些老臣,在他們心中都是那種陳腐之輩,根本不足與謀。

  沒有幾天長安就被這些涼州兵攻破了,呂布只帶著百十來人從武關逃去了南陽,而李傕郭汜為首的涼州將領,再次把持了大漢朝廷的政權。

  從四月董卓被刺殺,到六月涼州兵馬殺回長安,只有兩個多月的時間。而這兩個多月,可以說是維護大漢朝廷權威的最後機會,卻被王允的獨斷專行徹底葬送。

  如果王允能夠聽取勸告,派皇甫嵩去統領這些涼州兵馬,以皇甫嵩的威望,和涼州人的身份,還是極可能和平解決這些涼州兵馬的。

  李傕郭汜可不是董卓,董卓雖然是權臣,但是有政治理想的,因此雖然董卓專權,殺了很多大臣,但在明面上還維持著大漢朝廷的體制。

  李傕郭汜就完全不同了,他們沒有什麼真正的政治追求,可以說完全是任性胡為,根本沒有想過要治理什麼國家之類的,完全就是一副軍閥土匪的作風。

  李傕郭汜等人把持了大漢中樞,這個漢廷就徹底成了他們的玩具,不僅涼州兵團內的將領紛紛大封官職爵祿,對朝臣的任免也全憑喜好。

  而且這些掌握了中樞權力的兵頭,沒有任何作為官員的操守,大肆放縱麾下兵馬四處劫掠。恐怕董卓之死,已經讓他們徹底看透,那些大漢的士人官員,根本不會接納他們這些粗魯武人。

  因此他們也乾脆沒想過要扶保什麼大漢,治理什麼國家。就是那種知道不會有好結果,但在報應到來之前,要肆意狂歡的瘋狂心態,其對關中民生的破壞程度還遠在董卓之上。

  而李傕郭汜等人同樣沒有董卓的威懾力,他們把持朝政的結果,就是關東聯軍中的那些諸侯,徹底放下了對長安朝廷的顧忌,肆無忌憚的開始了武力爭霸。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