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 第一百一十三章 跟風司馬懿

第一百一十三章 跟風司馬懿

2024-08-28 13:09:40 作者: 臊眉耷目
  「典藏?」張允沒有理解道劉琦的話中意,不解道:「舅父要誰的典藏?」

  劉琦一邊認真的思考,一邊回道:「嚴君在南郡大興官學,不但需要擅長五經的大儒行博士,更是需要經學典藏,用為學宮儲備。」

  張允恍然。

  劉琦在後世時就知道,劉表在治理荊州時,確實是將荊州的文化教育事業,推向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遂起立學校,博求儒術,是《後漢書》對劉表行為特意做的一句概括。

  他在襄陽恢復州立官學,訪求身懷儒術的人任教,正是『五載之間,道化大行』『童幼猛進,武人革面』『當世知名,輻輳而至,四方褓負,自遠若歸。』

  然而,和後世辦學一樣,開學校需要有師資力量和各種教學課件。

  可以充當博士的經學家,以宋忠為首的多名大儒已經被劉表聘請,師資力量暫時到位,他現在需要的是教輔教材。

  但這個時代,由於沒有拓印和印刷術作為基礎,各種經學典藏全靠徒手抄錄,全國的副本量數量都有限,甚至有很多經學典籍都是獨本。

  這些典籍不是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基本都是士人學子彼此之間進行私下的交易。

  買書,特別是經學的典藏,對於這個時代的士人來說,重要程度不下於後世人買房。

  『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確實是漢朝的真實寫照。

  劉表欲在荊州大興學宮,需要大量的經學典藏作為支撐。

  他這次給劉琦來信,其實就是盯上了雒陽城左中郎將蔡邕手中的經學典藏。

  據說蔡邕平喜藏書,多至萬餘卷。

  萬餘卷藏書,在這個時代,意義非凡。

  舉個不是很恰當的例子,若把大漢朝中央政府的石渠閣、蘭台、東觀、石室、宣明、鴻都比喻成『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或是『中國國家圖書館』,那蔡邕的藏私在漢朝,差不多就是廣州中山大學圖書館級別的存在。

  總之是不逞多讓。

  劉琦估計,劉表盯上蔡邕的藏私可能不是一天兩天了。

  張允和李典對治學之事不太感興趣,也不太懂。

  張允問道:「眼下前陣諸事頗多,舅父這個時候,怎還給表弟你找了這麼個事做?」

  劉琦無奈一笑。

  他沒法對張允說你舅父一生最大的夢想……其實是不當軍閥當校長。

  若把荊州牧和太常這兩個職務放在劉表面前讓他選,劉表怎麼選不好說,但他內心肯定更憧憬於後者。

  「不論如何,嚴君既然讓我辦,那我便不能不辦,蔡邕的藏私,想要也不是不可能。」

  張允奇道:「萬卷典籍,恐非一代人所能攢!估計的用幾代人收集,那都是蔡邕的命根子,如何能輕易贈予舅父?他與舅父的交情很好?」

  劉琦搖了搖頭,道:「嚴君在信上說,蔡邕被董卓召到雒陽不久,他便前往荊州任職,僅數面之緣。」

  張允詫然道:「只有幾面之緣?那如何能成?」

  劉琦點頭看那封簡牘的後面。

  劉表雖然與蔡邕不熟,但他給自己的書信上,已經告知了自己應如何行事。


  「是這樣,嚴君年輕時,師從司空山陽王暢,如今其子王謙在雒陽隨朝,不甚得志,父親念同鄉與師門之誼,有意請那王謙並家小來荊州,特置書一封拖我派人轉交。」

  張允聽命白了:「如此說來,這位在京中的王君應與蔡中郎相熟了?那嚴君為何不親自置書與他,反是讓你與他聯繫?」

  「我離雒陽近,此事若成,則王謙離京想來也需靠我,故而委託我辦此事……表兄,替我寫一封書信給王謙,我念你寫……然後把我和嚴君的兩封書信暗中派人送往雒陽,務必交到王謙手裡,成與不成,我就盡力便是了。」

  ……

  辦完書信的事,又喝了藥,劉琦方要在睡下,卻聽門外響起了一道急切的聲音。

  「公子!末將黃忠,有要事求見公子!」

  劉琦讓張允打開房門,黃忠一臉焦急的走進來。

  「見過公子!公子貴體有恙,末將卻深夜前來叨擾,還請公子恕罪。」

  劉琦知他定是有急事,隨道:「漢升如何這般著急?大可直說,不必如此。」

  黃忠正色道:「梁縣遭到了西涼軍進攻,東州士吳懿引張任冒死突圍,至陽人向我軍求援!」

  一句話炸響在屋舍內,頓時激起了千層浪。

  張允急忙轉頭對劉琦道:「公子,益州人在關鍵時刻棄我等而去,如今他們遭了西涼軍進攻,反倒是來求我等?殊為可氣!末將請公子莫理會那些益州人。」

  李典亦是道:「咱們若是出了陽人縣,便是置身於平原之上,若無孫破虜相助,遇西涼鐵騎,三軍將士豈不盡折?」

  劉琦面無表情的看向黃忠,問道:「漢升怎麼看此事?」

  黃忠拱手道:「末將以為,不救益州人,可保三軍無事,若救他們……只怕憑我軍難勝!非得有孫堅相助不可。」

  劉琦點點頭,道:「公等之言,我心中有數了……盟友來了,若是不見,恐失大義,還請漢升引吳司馬和張隊率來見我。」

  黃忠隨即領命而去。

  張允驚疑不定的看著劉琦,唯恐他一會一時義憤,答應了出兵的請求,怕是就因小失大了。

  「表弟,一會你可切勿意氣用事。」

  劉琦沒有回答張允,他只是靜靜的注視著門口,面沉如水,似是陷入了沉思。

  按道理來說,他是不應該救益州軍的,畢竟他們曾經背棄自己。

  但若是不救,傳出去也不好聽。

  根據劉琦分析,還是要去救益州軍。

  當然,這救不能亂救,一旦到了野外,沒有孫堅軍相助,那己方就只有挨宰的份。

  劉琦不介意裝一下菩薩,但他不能裝泥菩薩。

  最好的策略,還是按照孫堅所說的,等益州軍跟西涼軍糾纏一段時間,待西涼軍確定己方不會去梁縣了,全力進攻時,再突然殺奔梁縣攻其後,既可以達到救人的目地,又可以盡得聲望。

  但關鍵的難點,是在於眼下益州人已經到了陽人縣,但現在出兵的時機不對。

  現在出兵則無孫堅相助,一旦遇上西涼軍荊州軍必盡滅。

  劉琦想要義舉賢名,但他不想用手下將士們的血,去換取自己這個義名。


  要是拖延時間去救,要用一個什麼理由,既能說得過去,又得讓益州人對自己依舊錶示感激……

  少時,卻見黃忠引著吳懿和張任走進了屋內。

  吳懿一見劉琦,單膝跪地,抱拳道:「劉公子!西涼軍攻打我軍甚急,還請公子速速發兵相救!」

  「咳、咳。」

  劉琦重重的咳嗽了兩聲,虛弱的衝著吳懿伸手道:「吳司馬這是作甚?快起來,起來……咳、咳。」

  吳懿在李典的攙扶下起身,泣道:「劉公子,西涼軍乘夜偷襲梁縣,我軍抵敵不住,死傷頗眾,三軍將士不得已皆撤往梁縣之東的一處山谷遺營!」

  「三公子與賈從事率眾在營內拼死抵擋,恐形勢險峻,末將和張任奉賈從事之命,在離開從梁縣撤出時,就拼死殺出了重圍,來向公子求援,請還公子念及同僚之情,速速發兵相援!」

  劉琦長嘆口氣,轉頭看向張任。

  「咳咳……張隊率,吳司馬此言為真?」

  張任渾身浴血,滿面灰塵。

  他衝著劉琦拱手道:「吳司馬之言確實,公子若不救援,我軍早晚必遭西涼軍盡滅!還請公子……相助我等!」

  這四個字,張任是咬牙切齒說出來的。

  他的心中,依舊記得當初在霍陽山下,己方不顧道義,分兵撤往梁縣,將荊州軍單獨撇下的場景。

  如今厚顏來求,張任心中也難受,他說每一個字的時候,都是咬牙切齒,仿佛用盡了全身力氣。

  劉琦虛弱的嘆了口氣,道:「你我兩軍乃是盟友,我和族叔同為宗室,為護君來此……如今,盟友受難,劉琦焉能有不救之禮……咳咳!」

  劉琦轉頭,猛烈的一陣咳嗦,李典急忙上前替他扶背。

  吳懿驚詫的看著劉琦,道:「公子,您這是……」

  「我家公子受了風寒,病勢頗沉。」

  劉琦直起身,喘息了兩下,擺手道:「無礙。」

  說罷,他掀開被子,遙遙晃晃的站起身,道:「取我甲來!」

  話剛說完,卻見劉琦腳下腿腳微軟,險些摔倒,幸好李典從旁扶住他。

  「公子,您這身體……還是莫要輕動啊!」

  張任急忙上前幫忙。

  他離近看,發現劉琦的面色蒼白,嘴唇乾裂,確是是有病在身。

  張任伸手摸了摸劉琦的額頭……發熱。

  而他後背的衣襟,也很濕。

  張任心中一沉……偏偏在這個時候,劉公子居然抱恙!

  張任關切道:「公子這病,多久了?」

  張允在一旁嘆道:「好幾天了!公子得病後,身體日漸虛弱,連續調養幾日了,湯藥喝了不少,但絲毫未有好轉,反而越來越重……唉!」

  他這話純屬就是胡扯,劉琦的風寒雖未痊癒,但比起剛開始確是好了一些,根本沒有日漸沉疴的跡象。

  劉琦擺了擺手,嘶啞道:「這節骨眼,還說那些幹什麼?速速為我披甲。」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