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春秋小領主> 第六章 為了生活,努力發明(下)

第六章 為了生活,努力發明(下)

2024-08-28 16:03:16 作者: 赤虎
  第六章為了生活,努力發明(下)()

  師偃聽了他的話,很好奇的看了一下趙武,見到趙武目光仍在專注著群山,他勉為其難的回答:「也好,我這就去找人……」

  趙武馬上又補充:「順便再找一些鐵匠來,我有用。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師偃立刻用勸告的身份說:「看來主上喜歡擺弄惡金——我趙氏雖然會製作『惡金』,但世人常以為『惡金不祥』,會給使用者帶來災禍,令諸卿大夫避之唯恐不及,所以,主上最好不要在公卿面前展示惡金,以免帶來不測的災禍。」

  春秋時代,人們把「鐵」叫做「惡金」。

  在這個時代,每個家族都有一項特長,趙氏宗族以養馬和鑄鐵手藝著稱,「中華第一鐵鼎」就由趙武的孫子趙鞅製備,可以想像,在這個時間段里,趙氏宗族已經積累了足夠的鑄鐵經驗,以至於數十年後他們能夠鑄造大型鐵件。

  不過由於春秋時代人們不喜歡鐵,把鐵稱之為「惡金」,所以趙氏宗族雖然擁有這時代較為先進的鑄鐵工藝,卻並沒有因此獲利。

  趙武不以為然,他漫不經心的回答:「終究要走到那一步的——你還沒有嘗過鐵鍋炒出來的飯,那才是正宗……」

  師偃有點不滿,但趙武已經翻身跳上馬,他騎在馬上,居高臨下的說:「也有變通的方法,比如說我們可以在鐵器上鎏上金銅,一方面防鏽,另一方面……」

  猛然間,趙武想起師修給他解說各國形勢的時候,曾談到吳王,談到楚國正忙於跟吳國爭鬥,他搔搔腦袋,回憶著說:「我聽說楚王有一個著名的鑄劍師,似乎叫做干將,他的妻子叫莫邪吧,聽說他的鑄劍手藝非常妙。」

  師偃不滿的回答:「楚國名劍師應該是歐冶子,聽說歐冶子有個小小徒弟,或許叫干將吧,不過,各國鑄劍匠師都是一國之寶,我想楚王寧肯殺了他的鑄劍匠師,也不會讓他為別國鑄劍。」

  趙武想到吳王,不是想到了鑄劍名師干將、莫邪,他想到的是那把吳王劍(或越王劍),現代出土的吳王劍防鏽工藝做的非常完美,以至於它在兩千六百年後出土依然保持鋒利,連現代人都為之不可思議,而趙武恰好處身於這個時代……

  趙武想到吳王劍,是認為吳王劍的防鏽技術不是突兀誕生的,在它出世前一定有技術積累,吳王壽夢既然已出現了,想必「吳王劍」鑄造技術已基本成型。但他不知道的是,歐冶子正是「龍泉寶劍」的創始人,他在楚國開創「龍泉」這個品牌已經百餘年了。

  「哈,我就無法理解,幹嘛我做什麼事都要找個至大的理由——想製作一口鐵鍋,從而研究冶鐵技術,難道就不行?

  好吧……我聽幾位老師說:金(春秋時代銅就是金)礦歸國君,領地里一旦發現金礦就必須上交國君。但鐵礦不是,它是惡金,國君不要鐵礦。連那位曾經占有過趙地的什麼……祈奚,也不要。我趙氏不是因此而留存下兩座鐵礦了嗎?

  所以,趙氏想要甲兵犀利,讓其他宗族不敢輕視,唯有從鐵礦下手,並藉助鐵礦的便利……我要你們尋找吳國工匠,不要求你找到類似『干將』的鑄劍匠師。能有干將十分之一技藝我也就滿足了。因為我要的只是他的防鏽手段。

  我聽說有一種工藝叫做『鎏金』,就是用丹砂加熱成水銀,再用水銀融化金(銅)塗抹到金屬上面,而後稍加烘烤,水銀揮發後便留下了一層金(銅)膜。我還聽說有一種『金銀錯』製作工藝,嵌玉鑲金手法,等等……


  你剛才說『惡金』不詳,那我們就把鐵劍外面鎏上一層金,只留下鋒刃部分保持原來的樣子,這樣一來,用金(銅)包裹的鐵劍,去除了『惡金』災禍,還能依舊保持鐵器的鋒利,估計世人不再會以為這鐵器不詳……嗯,最好鎏一些吉祥圖像,比如麒麟、鳳凰、虎豹等等。如此一來,趙氏擅長的冶鐵技藝,就能為我們喚來無盡的財富,而且還不會因此觸怒國君——這理由夠正大吧?!」

  聽完這番話,師偃愣住了。

  久久,趙武看師偃再沒有任何表示,他擺一擺手告辭。在他走後,師偃納悶的對身邊的師修說:「我本以為他就是個吃貨,翻來覆去只惦記著如何花樣翻新地吃,沒有想到他的想法卻如此奇特!」

  師修輕輕搖搖頭:「我們現在插手制陶業,是因為陶業雖屬於范氏所擅長,但范氏與我們關係還算不錯,但甲兵是魏氏所擅長,魏氏與欒氏關係密切,我以為,我們還是不要深入的好。

  比如弓箭,我看過主上造的弓,良匠製作一張好弓要兩三年,主上只花了一天就完成了,那張弓威力不下於良弓,實在方便快捷。但因為韓氏擅長弓箭,我們放棄了批量制弓的計劃?為韓氏我們能放棄,為何不能為了魏氏再來一次——我趙氏剛剛興起,還是不要樹敵過多的好。」

  遠處,山那邊,趙武騎著馬緩緩走在山路上,他一邊走一邊悠然自得的甩著馬鞭,眼珠不停左右轉動,嘴裡不停發問,以便讓別人不去注意自己的小動作:「僚清,你說這騎馬有什麼不好,怎麼衛士們都不願意騎馬出遊?」

  春秋時,人們大多數姓氏模糊。清是趙武的家僕,但趙武的「趙」指的是封地為趙,這是家族傳人的特權,所以清不可能掛上「趙」的姓氏稱之為「趙清」,除非趙武將領地贈送給對方……當然,趙武把領地送出去了,他自己就不能姓趙了。

  而按當時的習慣,奴僕應該以職業為姓。清在趙武身邊擔任的是持戈衛士的角色,所以稱之為「僚清」。連在趙武身邊擔任的是看門人的身份,所以稱之為「閽(音hun昏)連」。而趙武身邊跟隨的兩名童僕也有姓,他們稱之為「豎左、豎右」——「豎」就是童僕的意思。

  僚清揮了揮馬鞭,輕鬆的回答:「主上,這或許是一種心態問題,你想,王公貴族出遊都做馬車,單騎而走的不是敗兵,就是行色匆匆的旅人。庶民無知,怎會喜歡這種狼狽的出行方式?」

  原來如此。

  在這個時代,做點小變革這麼難嘛?我該怎麼做,才能在不引人注目的情況下,讓自己生活舒服點?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