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明末之新帝國> 第270章 鳳陽巡撫

第270章 鳳陽巡撫

2024-08-29 18:57:25 作者: 大英國協
  鳳陽巡撫於大明正統十四年,由山東淮陽巡撫分離,轄區包括鳳陽府、淮安府、揚州府、廬州府及滁州、徐州、和州。

  淮左豪傑鳳陽人朱元璋推翻元王朝後,在應天府稱帝並建立了大明王朝,起初朱元璋是想將國都定在鳳陽老家的,並提出了一堆理由:應天府距離中原太過遙遠,不易威懾北方。(這一點在朱元璋死後的燕王謀反中得到證實)而鳳陽這個地方,正好就處在大明王朝的正中心,且鳳陽還有長江、淮河作為天險防衛,運輸糧食也很方便。

  皇帝難得提出這麼多理由遊說,而且還是一向乾綱獨斷的朱元璋,大家也不好說什麼,但劉伯溫卻嫌棄鳳陽的風水不好,當然那些大臣也不想搬出奢華的南京城去較為偏遠的鳳陽重建朝廷,在眾望之下劉伯溫向朱元璋上書稱:「鳳陽雖帝鄉,非建都地。」

  劉伯溫一說群臣附應。遷都的主意雖打消了,但劉伯溫得給朱元璋一個台階下,便和群臣商議,最終得出了一個兩全之策:將江淮與江寧、蘇州合二為一組建一個全國最大的行省——南直隸省(後世的江南省)。此舉既可以讓鳳陽擁有首府地位也可以保全南京的帝都身份,洪武十一年,隨著南直隸行省的規劃,南京這才正式成為首都。

  自兩晉就開始的經濟中心南遷在南方,這也在大明初期就已經完善,江浙一帶自宋末開始就已經有了「蘇湖熟,天下足」的美稱。在本朝初,南方鄱陽湖水戰後就已經沒了戰亂,再加之南方水稻每年至少兩熟,經濟恢復的非常迅捷。而北方則要等到永樂皇帝帶著大量南方移民遷都北京之後,才逐步穩定。

  也就是說在元末至大明前中期的一段時間裡整個北方連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結構都沒有,再加上元末的黃河水澇並沒能完全治理成功,經濟和產糧自然差之又差。

  永樂年間,永樂大帝朱棣為了遠征北元而大量向民間徵調人力、物力,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向各地商人開放販私鹽的資格。不過這需要這些商人將自己的糧食、棉花、煤炭等戰略物資送到北方前線來換取鹽引,這便是開中法。

  這一措施本是為了扶持北方的經濟,也確實誕生了晉商這一支昌盛大明數十代的商幫,但位處南方的徽商也看到了商機,他們比起晉商更有大運河之便利、南直隸省做後台,在這數百年間,迅速崛起,並將南直隸省的經濟帶上一個新的巔峰。

  揚州、南京的鹽商文化就是在此時發展出來的,據說:南直隸省的稅收占全國的三分之一、朝廷官員一半都是出自南直隸省且隨著每期科舉逐步增加。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即使朱棣遷都北京後,讓北京話為全國通用語,但朝廷中絕大多數的人,包括皇帝、宮中妃子都是以說江淮官話為主(誕生於江蘇、安徽兩省江淮地區的方言,即民間說法中江蘇話、安徽話的官方稱呼)。

  南直隸省雖強,但似乎明朝統治者並不擔心它會發生造反和割據。原因也很簡單,首先南直隸省從名字就不難看出這是一個由朝廷直接把控的地方;其次這裡是全國最富,沒有天災、沒有戰亂,基本沒人會放著好日子不過。

  再加之江淮是朱元璋老家、南京是舊都並有一套隨時都可以啟用的備用朝廷,當地愛國情懷頗高更不容易發生造反事件。

  在最終朝廷設立了鳳陽巡撫以後,鳳山巡撫也算是天下巡撫中最為重要的一員,因為他掌管著大明的重要產業之地徐州、揚州,淮安等地。

  當年顯赫一時的東林黨干將李三才就是因為撫淮13年,積累了極其驚人的財產,據說有470萬兩銀子之巨,而大明一年的農稅收入也不過是400萬兩而已,雖然李三才的財產可能有些誇張,但是也差不了多少,可見當鳳陽巡撫的好處。


  鳳陽巡撫自然是一等一的好肥缺,但是現在的朱大典他當的可不是時候。

  因為作為重鎮之一的鳳陽府,被張獻忠率領他的大軍一舉攻了下來。

  張獻忠大軍在攻下了鳳陽府以後,他們可是毀掉了朱明皇朝的皇陵,同時也把皇陵的十幾萬株松柏都砍掉了,而且他們還把城中的富戶、官員、太監殺了個精光,他們在這裡繳獲了大量的糧食,這些糧食都發給了百姓們。

  張獻忠很明白誰是他的朋友,誰是他的敵人,這跟劉遠橋他的想法是一樣的,劉遠橋他所想要團結的就是官紳階級,而張獻忠他是農民出生,他只能團結更多的農民聚在他的身邊。

  本來流寇大軍數10萬之眾集結在了河南滎陽一帶,準備商量破局,誰知道張獻忠就突然一手,為他們打開了一條天大的生路。

  所以流寇的另外一位領袖高迎祥就率領著他的數10萬大軍大舉南下,抵達了鳳陽地區,他們在這裡不但得到了足夠的補給,讓每個人都吃飽飯,穿上了一套新的衣服,而且還撈得到盤滿缽滿,一時聲勢大振。

  然後他們就分兵過去攻打鳳陽巡撫治下的其他地方。

  大明最著名的南直隸分別有兩名巡撫進行管理,長江以南地區的南直隸地區地由應天巡撫進行管轄,長駐蘇州。

  而長江以北的就由鳳陽地區巡撫管轄,此時還沒有安徽省的說法,但是因為這裡出了朱元璋這一位大牛人,這裡就是大明帝國的心臟,天下的根本。

  也可以說是當今皇族的家鄉,他們的發跡之地,現在好了,他們的家鄉和發跡之地居然被流寇橫行肆虐,四方攻打。

  流寇焚陵的消息傳到京城,崇帝朱由檢大驚失色,哀痛已極。「帝素服哭,遣官告廟,逮漕都御使楊一鵬棄市。

  崇禎還在《罪己詔》中說:「流氛震驚皇陵,祖恫民仇,罪實在朕。」

  天下普遍認為鳳陽之被攻克,皇陵之被焚毀,是古今未有之奇變,君辱臣死之秋。然而,在強大的流寇面前,他們一籌莫展,畏葸不前。總督漕運兼巡撫朱大典以及官軍中的總兵、參將、游擊由於害怕被流寇殲滅,只是象徵性地「率兵援剿」,流寇走後他們才敢去,沒有一個有膽量與流寇正面交鋒。「諸州官史,並無守御之策。」

  時人梅之煥稱:「凡到之處,逆奴、慣盜及游手遊食之徒,從者如市。其輜重之多,供奉之侈,皆未可名狀」。他哀嘆「似此光景,撫之一字,亦無望矣!」

  崇禎皇帝這次派出了他能派出的最強陣容,一方面命令五省總督,洪承疇率領他的部隊全力進軍,限時制敵,不可鬆懈。

  另外則是命令朱大典為鳳陽巡撫,盧九德為監軍太監率領各部軍隊全力圍剿攻入鳳陽地區的流寇。

  九德號雙泉,揚州人,性勤干,諳練兵機。其把牌中軍黃得功、朱紀,皆驍勇絕倫。」

  朱大典和盧九德是公認的最強的組合,他們當年聯手平定了吳橋兵變,是皇帝公認為最好的合作夥伴之一,這次皇陵被刨,乃大明皇朝,千古未有之奇變,所以他國難思良將,馬上就想到了這一隊組合,把他們派出去全力以赴的絞殺流寇。

  但是這流寇勢頭如此之兇猛,即使是盧九德和朱大典都先後的抵達了鳳陽附近,但是他們就是不敢大舉進兵,全去招惹這些數10萬的流寇軍隊。

  他們手下不多,但是卻是一些精銳的部隊,畢竟人手不多,無法衝擊對方數10萬的大軍陣容,不敢全力以赴的進攻對方,還得依靠洪承疇的部隊抵達才行,洪承疇他的部隊已經緊急的出潼關全力南下。

  自從陳奇瑜下馬以後,洪承疇掛兵部尚書銜,擔任五省總督,這活可是不好干,因為前任陳奇瑜的才幹也不見得在他之下,他的策略也是成功,眼見差不多就可以把流寇給剿滅,誰知道中了奸計,為敵所趁,終究是讓對方才車相砸逃了出去。

  這些當官的只能用城頭變幻大王旗,眼前他樓起,眼見它由它樓塌,前兩個月還是風光無限,指揮數10萬軍隊全力圍剿流寇的陳大帥,現在已經成為了階下之囚,聽朝廷的意思,還要把他下獄論死。

  因為皇帝處死這些大臣可是從來不手軟,如果有某位大臣蒙蔽了他,或者是辦砸了差事,崇禎皇帝他可是毫不猶豫下狠手,直接的處死,比如說被皇帝素以砣磔刑的袁祟煥。

  所以聽到了皇帝詔令以後,洪承疇率領他的秦軍全力的出潼關,追繳叛軍,但是對的軍隊可是有十幾萬之人父,十幾萬軍隊的調動,那是無邊無際,聲勢浩大的,也是不可能短期之內就能直接完成的。

  現在他們都知道流寇的軍隊戰鬥力其實相當的強,如果沒有絕對的優勢,他們貿然衝過去差不多就是送人頭,不單止沒有剿滅對方,反而還會讓對方反噬。

  所以他們幾路大軍都十分謹慎,口號喊的震天響,但是卻是畏縮不前,要等主力大軍集結完畢以後才敢進攻,這就造成了流寇軍隊在鳳陽地區治下的各個府大舉的進攻,橫行無忌,攻略四方的局面。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