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奴但凡是落入了華夏軍之手,一律都被處斬。
用他們的話來說,那就是死了的建奴,才是最好的建奴。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如果是他們的女眷,這就會被發放給有功之士,如果是他們的兒童,按照關外的規矩,高於車轅的,一律處斬,低於車轅的,就發放給有功之士,作為奴隸,此為關外千年之傳統,深入人心。
華夏帝國是禁奴的,但是這也不是死的規定,也不是全面的,在許多地方,尊重地方風俗的規矩,還是依舊實行當地的法律標準。
比如說他們就允許在關外蓄養奴隸,但是有一個前提,必須是其他民族的,如果是其他民族的戰俘,俘虜以後變為奴隸,這是合法的。
只是有一條規定是死的,無論任何人,都不允許把漢人變為奴隸,有任何人把漢人變為奴隸,即使雙方是自願的,還簽有契約,但官方都不會承認,劉遠橋曾在他的聖旨中宣布了這一點,那邊是:「漢人永不為奴。」
而且偉大的華夏帝國漢和大帝也都頒下了旨意,他歡迎其他所有部落的各種民族的人,加入華夏民族,如果加入了華族民族,就會成為華夏帝國的一員,受到華夏帝國軍隊和法律的保護,也可以享受帝國所有的福利。
華夏帝國的法律之中,是有名文的規定,在帝國之內,只有一個民族,那就是華夏民族,可以稱為漢族唐人,如果繼續堅持自己的民族,和堅持自己的風俗,這也不會招來華夏帝國的討伐,只要不造反,守帝國的法律,都會受到他們的尊重,但是如卻不能夠享受華夏帝國的福利,即使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向華夏帝國求助,官方也沒有義務提供任何的援助。
劉遠橋這些政策,逐步的推行,也都獲得了他手下仕大夫集團的一致支持,在這些仕大夫的眼裡,他們也都是大漢主義者,也都是這也有政策的支持者,比起前朝的各種政策,這一條倒是受他們的歡迎。
很多人都認為,只要堅持實行這一條政策,上百年後,整個東方大地,只有一個民族,那便是大華夏民族。
當然華夏帝國的這些政策,是有規定的,並不是每一個民族都能夠享受的,比如說被他們列為敵人的民族,就是想投降,他們也不會接受,比如說建奴。
皇太極也都知道,他們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頭,如果不能夠擊退敵人,就是他們的滅亡之時,這一次滅亡,只怕會比當年成化年間的成化犁庭,還要慘烈。
所以他一方面組織兵力,動員一切能夠動員的人馬上戰場,準備伺機迎敵,另外一方面派出了大量的使者,向關外的各大民族,向蒙古的部落求救。
求救信,都是由皇太極親自寫的,此時他已經不敢以後金國的國王自居,而是稱為建州之主,他言辭懇切的向這些部落的首領們寫出了親筆信,給他們送去了禮物,告訴他們唇寒齒亡的道理,以華夏帝國這種侵略成性的政策和大華夏民族主義的政策,一旦打下了建州以後,他們的腳步不會停止,而會繼續的擴張。
下一個死的,就是這些人了,所以大家只有團結起來,才是對抗華夏帝國的唯一出路,否則今天滅掉了建州,明天就向這些其他的部落下手了。
滿洲在其崛起的過程中,一直都十分注重跟蒙古方面的關係,他們跟蒙古幾大部落的關係都是非常好的。
在崛起的過程中,如果是明軍落入他們的手上,願意投降的,就作為他們的僕從軍,不投降的一律殺死,但蒙古的人則不同,即使不投降也不會殺死,而是軟磨硬泡,用盡一切辦法,令對方為其所用。
在其一系列的組合拳之下,他們與蒙古之間的關係,非常的好,幾乎所有的滿洲貴族,都會娶蒙古美女為妃,也幾乎所有的蒙古貴族,都會娶建州女為妻,他們採用這種和親的方式,令雙方成為了親戚,關係非常的密切。
在這幾年,他們幾乎都可以徵召蒙古士兵加入他們的軍隊中作戰了,蒙古幾大部落的貴族,也都樂意跟建奴保持密切的關係,因為雙方只要保持密切的關係,就會獲得各種各樣的好處。
可以這般的說,蒙古部落是中土皇朝最大的障礙和最大的敵人,建州人則是在崛起之初,就把這中土最大的敵人都給馴服了,變成他最為兇猛和擇人撕咬的惡犬。
但是這一條惡犬,現在也都開始不聽話了,蒙古人跟投靠了建州人的漢人不同,他們擁有很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而且建州在設定雙方之間關係的時候,也是用利益來綁定雙方的關係,那就是他們充滿自信的認為,始終可以給對方予好處,對方也就是有骨頭就是主人的狗,只要給了他們骨頭,這些人就會衝著你汪汪叫搖尾巴。
但是建奴也料想不到的一點,那就是他們會衰落得這麼快,在一系列的軍事失敗以後,他們喪失了大量的資源,也就意味著他們沒有資源去收買蒙古部落的這些貴族們了,沒有了好處,這些貴族們跟他們之間的關係,就開始疏遠了。
特別是華夏帝國,在頒布了自己的政策以後,更加令這些貴族們疏遠了雙方的關係。
因為華夏帝國的政策很明確,那就是誰跟建奴一起,那就跟著他一起下地獄好了。
這一點馬上就被蒙古草原上的各大部落所認可,知道此為帝國忌諱。
他們跟建州稱得上是有親戚關係的,這完全不是問題,在這些蒙古草原的貴族眼裡也不是問題,娶建州的貴女,沒有問題,把她殺了,就變得沒有關係了。
至於他們的女兒,也都有一些嫁去了建州的,也不是問題,馬上公開的寫下了書信,脫離雙方的關係。
在以前,皇太極認為,他們跟蒙古各部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密切,非常好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這種親戚的關係,可以令他們走向一起,團結一致,共同對付大明。
以大明的規矩,那就是造反者誅滅九族,建州有難,這些蒙古貴族也在大明誅滅的範圍之內,他們不想被大明皇朝誅滅,唯一的辦法就是追隨他們一起造反,共同對付大明,只要把大明幹掉了,大家就是新的主人了。
這就是皇太極打的如意算盤,你還別說,他這一手玩得是賊溜,在大明有效。
但是當中土出現了一個強大的政權,一個強勢又聰明皇帝的時候,這一些東西,就像小孩子過家家一樣的玩意。
在華夏帝國強力的政策之下,這些蒙古部落的貴族們紛紛割裂與建州之間的關係,他們殺死了皇太極派出的使者,搶奪了他們送來的財務,但但是卻不會向他們派兵。
反而把這些東西,都送來了華夏帝國這裡,向華夏帝國表忠心。
自從華夏帝國一舉團滅了察哈爾部落以後,他就在草原上樹立了威名,不管服以不服者,都知道華夏帝國相當的難對付,惹上了這樣一個敵人,絕對就沒有一天好日子過,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平共處。
而且草原上所有的民族都想跟華夏做生意,用他們的牛羊馬匹來換華夏帝國方面的物資,以前的大明一直就是用這一手來控制這些草原部落的。
現在的劉遠橋,手段更高,一方面採用物質的方式,另外一方面採用拳頭的方式,雙管並下,可是把這些人吃得死死的。
以至於皇太極派出了數十路使者,送出了無數的財寶和禮物,叫不來一個的救兵,因為這些民族都知道一點,此時派救兵去建州,就是跟華夏帝國對著來干,就會面臨華夏帝國的討伐。
所以他們殺死了這些使者,至於財物則是毫不猶豫的搶走了,甚至有許多的部落,紛紛向華夏帝國宣誓效忠,願意派出軍隊前來支援華夏帝國對付建奴的戰役。
這也就是為什麼孫傳庭的大軍,可以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擴大到十幾萬之眾的原因,這是因為他的軍隊之中,擁有許多的僕從軍。
這些僕從軍,讓他們去打仗,估計是對付不了建奴,但是讓他們做炮灰,讓他們負責防守和負責交通線,還是可以的。
因為孫傳庭對這些人的定義中,就是把他們當成一條狗,一條會咬人的狗,這些狗只有主人強勢和厲害的時候才敢養,如果一個弱勢的主人養這樣的狗,指不准就會成為它的食物。
就像當年瀋陽之戰,這麼快陷落,還不是因為城中養了大量的蒙古人,這些人看見建奴勢大,居然就打開了城門,迎建奴進來,才會讓這麼一座大城,一天就丟失了。
但是今天的華夏帝國,可是非常的強大,擁有豐厚的底蘊,甚至還在希望這些人背叛,這樣他們就有足夠的理由,將他們的部落都剷除了,現在他們如此忠正,還沒有藉口去對付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