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找到一些雄性不育系水稻,即雌蕊正常,雄蕊無法產生花粉。】
【這類水稻數量極為稀少,萬里挑一。同時,這種異常的基因,不能複製和保留到下一代。】
【第二步,再找保持系水稻,用於給第一步中雄性不育系水稻授粉。】
【使其產生的子代水稻,仍然具有雄性不孕的特性。】
【第三步,找到恢復系水稻,與第二步中的子代水稻授粉。】
【下一代水稻,就具備了正常水稻的特性。不僅可以自花授粉,還擁有雜交水稻的優勢基因,可以有效增產。】
【這個方案,就是震驚世界的雜交水稻三系法。】
朱元璋眼中閃爍出光芒。
「妙哉!」
「這袁姓後人乃大智慧之人!」
「咱深知農事,還未曾聽聞有雄蕊、雌蕊之說。」
「也從沒想到過還會有這樣的法子!」
「司農司卿,這雜交水稻三系法記下來了嗎?!」
「即日起,咱就照著這三系法研究!」
「傳令下去,全大明範圍內,尋找長相又大又飽滿的稻穗。」
「如有人獻上這三種水稻者,賞!」
「如有人研究出雜交水稻者,重賞!」
不止是朱元璋,幾乎所有的皇帝都下了同一命令。
【然而這只是理論上的完美,其卻是建立在各種極小概率的事件中,試驗過程異常艱難。】
【三年做了三千多個雜交實驗,均未成功。】
【1967年,以袁隆平爺爺為首的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組成立。】
【1968年5月,極其珍貴的700多株不育材料秧苗,被全部拔除。多年心血毀於一旦,袁隆平爺爺心痛欲絕。】
【所幸在事發後的第4天,在一口廢井裡找到遺存的5根秧苗,這才保住了最後的研究材料。】
【秧苗被毀事件後,袁隆平爺爺帶著科研小組輾轉雲南、貴州、廣東、海南多個城市進行試驗。】
【1970年更是不僅產量沒有提高,稻草卻多了七成。】
【外界開始紛紛質疑,「袁隆平是科技騙子」、「雄性不育實驗搞不下去了」等社會輿論不絕於耳。】
【但他沒有爭辯,反而看到了新的希望。】
【改進配組後培育出第一個強優勢組。】
視頻播放著袁老做研究的過程。
烈日下一遍一遍的查看稻穗。
實驗室里廢寢忘食的用顯微鏡觀察稻穗。
找到雄性不育株後開心的像孩子模樣。
外界的質疑謾罵。
試驗田被毀壞,袁老的痛心疾首。
輾轉多地做研究時遇上天災。
實驗成果不盡如意仍然保持初心。
一樁樁一件件。
持續十多年的堅持,哪怕面對詆毀,袁老都從未想過退縮。
在不斷嘗試中失敗,又在失敗中不斷嘗試。
眾人心裡無不動容。
手裡都捏著一把汗,盼望著袁老能成功。
【1973年,袁隆平及其團隊首次育成三系雜交水稻「南優1號」,讓水稻產量從畝產300公斤提高到畝產500公斤以上。】
成功了!
畝產500公斤!!!
這是什麼概念!
天幕給出了換算單位,朱元璋已經知道1公斤等於兩斤。
大明的耕地面積有足足850萬公頃,比宋朝巔峰時期還多300多萬公頃。
並且大明的耕作水平比之前朝代都有所提高,百姓生產經驗則更為豐富,糧食畝產也比宋元朝高一些。
畝產大約300-400斤。
即便如此,還是有百姓吃不飽飯。
還是會有百姓餓死。
這雜交水稻比他們的產量多兩倍啊!
這能多養活多少人!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熱淚盈眶,轉向朱標說道:
「標兒啊,咱一定要把這雜交水稻研究出來啊!」
「咱要求不高,翻倍就行!」
「百姓吃飽飯,咱大明才能長治久安。」
「一代不行就兩代,兩代不行就三代!」
朱標頓了一下說道:
「爹,等老四回京了咱再交代一下。」
朱元璋的眼淚都要被憋回去了:
「非逼著咱在最快樂的時候扇你。」
【1974年,畝產突破了600公斤。】
【1975年,秈型雜交水稻進入大面積推廣種植階段。袁隆平爺爺用雜交水稻技術,多養活了近兩個億的人口。】
【1976年全國種植208萬畝,增產3億公斤。】
【但袁隆平沒有止步,依然不斷追求水稻的高產。】
【2011年9月,超級雜交水稻實驗。畝產高達900公斤。】
【40多個國家開始種植雜交水稻,面積高達700萬公頃。】
【而82歲的袁隆平沒有停歇,繼續研究耐鹽鹼雜交稻。】
【華夏有2億畝鹽鹼地,如果一半種植上水稻,能多養活1億人。】
【2020年,晚稻「叄優一號」雙季稻畝產1603.91公斤。】
【雜交水稻可再養活三千萬人。】
【華夏用全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多達22%的人口。】
【甚至還能用剩餘的糧食,支援其他的國家。】
【袁老在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勳章。】
【他用一粒米改變了世界,向逝世的袁爺爺致敬。】
視頻的最後,是袁老蒼老又堅定的聲音響起。
【我有兩個夢想,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
此時,各朝代的百姓朝著天幕的方向自發跪拜,尤其是處於饑荒中的百姓。
他們的眼中皆飽含淚水。
他們齊聲大喊,呼聲震天:
「袁公千古!」
「一路走好!」
這一刻,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
這一天,他們不再祈求神仙庇佑。
他們有了自己的農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