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設計
這個時候還真讓宜妃到了機會,西北那邊傳來,十四受傷的消息。
自從和德妃見過之後,十四就越發的冒近。
想要快一點建立不世之功,讓康熙趕緊把德妃給放出來。
可是,這軍功這種事情那是急的來的。
十四一個冒進,不僅連累了自己受傷,還將一隊人都去送了死。
惹的軍營人怨聲載道的。
宜妃卻是眼睛一亮,知道機會來了。
烏雅氏最在乎的是十四,而如今十四在胤禛側福晉的兄長手下受傷了。
只要一挑撥,烏雅氏還不得恨死了胤禛了。
宜妃顯然是個行動派,想到就要做到。
立刻動身去了德妃的宮殿。
康熙雖然下旨,禁足德妃。
但是沒有阻止前來探望的人。
因此,宜妃很順利的進到了德妃那裡,兩個人密謀一番。
最終確定了計劃。
宜妃離開之後沒幾天。
德妃那裡就傳出來德妃病重的消息。
康熙念在多年的情分上派太醫前去把脈。
最後卻得出來,德妃現在得的是怪病。
想要醫治也不難,但是最主要的還是至親之人的心頭血。
而且必須立刻馬上,不容得拖延。
這話一出,眾人就明白是針對誰來了。
旁人雖然不知道十四受傷的消息。
但是現在,他人在西北,想趕回來也來不及了。
現在在京城的就是胤禛,如今烏雅氏這一招是把胤禛放到火上烤。
誰也不知道,需要多少心頭血。
一兩滴還好,要是一大碗,胤禛的身體不就廢了。
自然也是無緣大寶。
只能是,烏雅氏這一招是真的毒。
虎尚不食子,烏雅氏是要把胤禛往死里逼。
御書房裡,康熙大怒,烏雅氏一再的挑戰他的底線。
如今,禁足已經是看在胤禛的面子上,格外開恩,竟然還如此不安分。
胤禛是她親生的兒子啊,老四好,她這生母還能不好嗎。
大清以孝治天,這不說大清的天下,就是皇室子孫,哪個敢不孝的。
偏偏烏雅氏如今就利用孝道逼迫胤禛放血入藥,這簡直荒唐至極。
烏雅氏什麼情況,康熙最清楚了。
要不是因為烏雅氏為他生了六個孩子。
小六胤祚和七皇女、十二皇女夭逝,溫憲也英年早逝。
還有胤禛和十四這兩個兒子,康熙哪容的烏雅氏一再的挑事。
「她不是想要血嗎,去取一碗黑狗血血來代替。」
不等胤禛反應,康熙一道道命令下去。
不想康熙的人還沒有動作,那名太醫就死了,甚至整個家都被滅門。
這事在京城又引起了轟動,又有傳言說是雍親王泄憤滅口的。
有時候流言就是這樣以訛傳訛,根本不需要證據,在有心人的推動之下,輿論都傳出了好幾個版本。
法不責眾,這個時候如果上街抓那些宣傳輿論的百姓,造成傷亡,只會讓局面更亂。
這件事情就顯然是八爺黨的人做的。
胤禩雖然覺得自己沒有希望了選擇支持十四上位。
但是,主要的人手還是控制在胤禩自己手裡面。
如果是別人算計就算了,可生母的算計,讓胤禛陷入很不利的局面。
胤禛只有一個選擇,就是放血做藥引給生母治病。
可他不願意,最討厭被人這樣逼迫,他心裡堵的慌,難受的厲害。
這事情,胤禛又不能和康熙說,不願意就是不孝,胤禛更在意康熙的看法。
清悠抱著他,輕輕地拍著他的肩膀。
「四爺現在打算怎麼辦?」
「能怎麼辦,她要血就給她,我的命都是她給的,她這麼逼迫我,恨不得我死。」
胤禛說的有些自暴自棄,對母愛早就不期待了,可到底是生身之母。
撇不開,甩不掉,根本無法割捨,又不能斷絕關係。
如果胤禛是個普通人,他直接遠走高飛一輩子不回來,惹不起躲得起。
可他是皇子,是親王爺,他想要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他做任何事情就不得不謹慎,每一步都不能出錯。
「不過太醫大夫都必須得是我或者皇阿瑪的人。」
胤禛連額娘都不願意稱呼了,如果從前的烏雅氏讓胤禛厭煩,那現在就是憎惡。
對於這樣的生母,他恨都懶的恨了。
只希望這一次之後,可以徹底擺脫。
胤禛雖然已經放棄掙扎,但是又做起了兩手打算。
「你最近帶著孩子在府里,就是有重要的事情也萬不得出府。」
胤禛交代完之後,已經進了宮。
直挺挺地跪在康熙的面前:「額娘生病需要兒子的血做藥引。
做為兒子,兒臣義不容辭,只懇求皇阿瑪從太醫院派御醫太醫全程守著,以防有心人利用大作文章。」
康熙嘆了口氣,親自扶起了胤禛,「你額娘糊塗啊。」
烏雅氏根本不配為人母。
胤禛又沒做錯什麼,烏雅氏何至於此,偏心成這樣。
胤禛和十四是根本就不能相提並論。
旁人不了解,自己這個當皇阿瑪的是清楚的很。
胤禛為人穩重,又能幹。
那十四貪功冒進,好大喜功,只有嘴上功夫。
兩個孩子根本就是不一樣。
日後,大清交給誰也是一眼能看的出來的。
康熙只覺得自己眼瞎了,從前怎麼會覺得這樣的女子和表妹不同柔美溫順,是朵解語花呢。
康熙如今想想都惡寒不已。
胤禛紅了眼,下巴微微上揚。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只是未到傷心處。
不過他不想為烏雅氏掉眼淚,為了十四不分青紅皂白,不問明真相,就恨不得致他於死地。
這樣的生母不配讓他掉淚。
康熙看了這樣的胤禛,心裡更加難受了。
他拍了拍兒子的肩膀,「走吧,朕與你一起去。」
烏雅氏昏迷不醒,眼窩深陷,整個人看起來蒼老又尖刻,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老太太。
看到這樣的烏雅氏,康熙哪裡還能記得烏雅氏從前的年輕美好,只覺得這老太太可惡至極。
太醫們紛紛上前給烏雅氏把脈,一時都驚住了,「稟萬歲爺,摸不到烏雅貴人的脈象。」
他們探著烏雅貴人的鼻息,人沒死,但沒有脈象,這怎麼可能。
有的太醫不信邪,真偏偏診不出脈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