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波旁之主> 第273章 普魯士危局

第273章 普魯士危局

2024-09-01 05:09:49 作者: 隔空吶喊
  .

  1806年,冬。

  歐洲大陸依舊炮火連天,普魯士以一敵二,戰場形勢不容樂觀,腓特烈三世再次簽署徵兵令,年齡下降到十六歲男性。

  事實上,波奧聯軍戰場表現也不盡理想,兵力龐大,裝備精良,後勤充足,但依舊沒能擊潰普魯士防線,還經常受到小股普軍騎兵夜間突襲,前線士兵睡得也不算安穩。

  波旁帝國參謀部建議波奧聯軍,成立軍事聯合指揮部,負責全線部隊統一指揮,總司令人選由兩國協商決定,其實就走個程序,人選必然由波旁陸軍自己選定。

  查理也對最近戰事不是很滿意,雖然目前聯軍還占據優勢,但並不明顯,圍攻這麼久,愣是原地踏步,要不是人多錢多,很難想像後果會怎麼樣,因此也同意這個方案。

  至於總司令人選,波旁陸軍人才濟濟,統帥部擬訂三位人選。

  第一位,貝爾蒂埃公爵,現任巴黎皇家戍衛軍司令,在拿破崙時期,被關在巴士底獄,波旁帝國建立後,才被釋放,並晉升為帝國陸軍中將,後來晉升為帝國陸軍上將。

  第二位,就是目前東線聯軍司令尼奧斯,目前由他指揮的東線波奧聯軍雖然表現一般,但擊退沙俄,占領波蘭,他功不可沒,出任聯軍全線總司令還是可以勝任。

  第三位是瓦爾米公爵,也是年齡最大,資歷最老的一位,今年六十九歲,是波旁帝國現役一線指揮官年齡最大將領,也是三位人中唯一帝國陸軍元帥。

  通過三輪討論,查理最後敲定由瓦爾米公爵出任聯軍前線總司令,除了資歷老,重要還是對全局統御能力,其他兩位也不錯,就是差點意思。

  瓦爾米公爵獲得皇帝任命授權書,連夜啟程波蘭首都華約,聯軍全線最高指揮部就設在這裡。

  波蘭,一個命運多舛的國家,曾經大波蘭帝國已經化作春泥,被幾大帝國輪番踩在腳下摩擦,不過這次,他們不再火中取栗,而是復國有望。

  查理已經簽署關于波蘭復國議定書,宣布波蘭在戰爭結束後,成立波蘭王國與立陶宛公國,並由波旁和奧地利共同承擔軍事保護。

  這是波旁帝國對外擴張新戰略,不再通過領土占領,而是通過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控制,達到長期統治的目的,簡單一句話,占領土地和人口,不僅要承擔龐大開支,還容易招恨,通過其他方面完成控制,反而經濟實惠很多,還可以收取保護費,何樂而不為。

  這不是查理對土地就不貪婪,而是這筆帳他算到最後,越來越不划算,以荷蘭為例,本以為是香餑餑,結果卻成餵不飽的無賴,吃喝拉撒都得向帝國財政伸手。

  首相薩瓦迪沒少抱怨,連議會也有人提出,要把荷蘭從帝國行政管理中剝離,重新成立荷蘭共和國,雖然這是不可能的事,但可見這塊肥肉,已經變成雞肋,看著頭疼。

  疆域廣闊看起來挺偉大,可容易消化不良,因此,才有波蘭復國的戰略構想,不是不想吃,實在是吃不動。

  普魯士目前已經退守邊境,吞併荷蘭,占領比利時的戰爭構想,已成過往雲煙,現在反而需要為國家生死存亡而戰。

  腓特烈三世,也頻頻到前線視察,鼓舞士氣,向英國不斷發出援助請求,在兵力方面,普魯士還是不擔心,新招募的兵源還是很充足,就是戰爭物資比較緊缺,國庫也快掏空,可怕的是,就算有錢,也沒地方購買,可恨的波奧聯軍,已經切斷普魯士對外貿易通道。

  北海,波羅的海,到處是波旁軍艦,想從北歐國家獲得補給幾乎不可能,他們悲哀發現,普魯士已經被整個歐洲拋棄。

  寒風凜冽,飛雪滿天,柏林街頭已經出現凍死人的現象,很多饑寒交迫的人,躲在教堂里,祈禱上帝的庇護。

  為支持戰爭,普魯士實行食物配給,普通民眾每天只能購買三個長麵包和一塊奶油,很多貧民只能尋找接濟站,在街邊收集丟掉黑麵包充飢,這樣下去,恐怕很快就因為食物短缺而出現暴亂。

  面臨困境,腓特烈威廉三世,重新起用馮哈登堡出任首相,實行經濟改革,以求度過這次立國以來最大危機。

  馮哈登堡是堅定的改革派,早在腓特烈大帝時期,擔任皇家財政總監,為普魯士對外擴張提供充足的資金,但連續對外戰爭,也在摧毀社會經濟,這也是他被腓特烈三世冷藏的原因,他必須為老國王背鍋。

  馮哈登堡臨危受命,他開始釋放被關押犯人,提供免費勞動力,廢除遺留的農奴隔離制度,重新測量耕地面積,鼓勵開墾荒地,放寬商業活動,這一整套舉措,還真收到不錯效果,大大緩解社會矛盾。


  任何一個國家,最佳的改革時機,往往就是國家處在存亡之際,普魯士就是如此,危機反而變良機,但大兵壓境,依舊收效甚微,原因是勞動力不足,青壯年都上戰場,留下老弱婦孺,即使擁有大片土地,也沒人耕種。

  但至少,普魯士還是能抗得住,這讓波旁和奧地利也驚詫不已,沒想到還能起反作用,大大出乎他們的預料之外。

  查理聽到有關匯報後,也是搖頭苦笑,他知道普魯士不容易對付,但沒想到這麼難纏,硬生生給他們闖出一片天空。

  「你怎麼看?」查理看著多蒙尼,看來這場戰爭,比想像中還要困難。

  多蒙尼也是搖頭說道:「陛下,我認為,適當時候可以停戰談判,繼續投入意義不大。」

  「嗯,不過還不到時候,至少獲得足夠談判籌碼,」查理也無奈摸著額頭,這仗打到現在,已經投入太多資源,不拿到足夠利益,等於白忙活一場。

  多蒙尼說道:「我們可以長期在巴伐利亞和東普魯士駐軍,南北方向,保持軍事威懾,可以有效限制普魯士戰略空間。」

  「這還不夠,必須取締他們的海軍,」查理眼神露出寒光,如果說英國是波旁海外擴張最大威脅,那麼普魯士就是陸地的最大潛在敵人。

  從這次見到普魯士在這樣重壓之下,不僅沒有崩潰,反而逆勢而起,讓他看到這個國家潛在的可怕實力,如果放任他們發展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為限制普魯士,查理必須在它周邊構築防線,把荷蘭、比利時、巴伐利亞、波蘭連成一片,海上也從波羅的海,北海,英吉利海峽保持長期封鎖監視。

  英國見到普魯士驚人的韌性,更加堅定援助這個大陸平衡戰略重要支撐點,不過現在是有心也無力,上次援助,已經損兵折將,要是再來,恐怕損失更大,再說納爾遜還被關牢房裡面。

  在東部前線,大雪紛飛,波奧聯軍卻不斷加強攻勢,集結三十三萬兵力,向普魯士邊境發起大規模進攻,大有一決雌雄的意思。

  瓦爾米公爵接到查理密令,要他務必拿下東普魯士,這讓知道,這場戰爭恐怕快結束了。

  東普魯士和普魯士中間隔著但澤地區,這是波蘭王國最輝煌時代的見證,硬生生把普魯士分割成兩塊,俯首稱臣。

  1806年12月25日,波奧聯軍以五萬兵力,不到四天時間,占領整個東普魯士,完成查理戰略意圖。

  東普魯士丟失,也是這場戰爭分水嶺,雖然普魯士還在頑強抵抗,但求和只是時間問題。

  腓特烈三世,已開始考慮談判的問題,英國指望不上,只能靠自身爭取,割地賠款板上釘釘,但他最迫切,還是從北美大陸撤回遠征軍。

  拿下東普魯士,查理已經可以向臣民交代,加上波蘭,比利時,立陶宛,巴伐利亞都被帝國實際控制,可以說,收穫頗豐,可以體面結束這場戰爭。

  查理深知窮兵黷武的危害,因此他每次對外作戰都儘可能有利可圖,這次雖然被迫應戰,但後期投入太大,如果拿不到足夠利益,他還真不想結束這場戰爭。

  1807年1月12日,英國眼巴巴不甘的看著普魯士正式向波奧聯軍提出停戰請求,接受兩國停戰條件。

  1月20日,波奧兩國同意停戰,並起草停戰協定,雙方終於結束戰爭,坐到談判桌。

  2月5日,三國在巴黎,共同簽署《巴黎協定》,其中最重要內容一條:普魯士放棄發展海軍,陸軍只能保留10萬兵力,每年必須接受兩國軍事調查,確保協定條款得到落實執行。

  至於戰爭賠款,波奧兩國並沒有過分為難普魯士,象徵性各賠償三百萬馬克,也可用實物抵扣。

  這天,上帝為普魯士哭泣一般,整整下三天大雨。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