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朱棣之功
最終,朱元璋還是以時機尚未成熟,將樓英打發走了。
樓英想拜上仙為師一事,還得徵得上仙同意才行。
不過,上仙似乎對樓英的印象很好,想來此事應該不難吧。
而樓英也帶著手諭和《赤腳醫生手冊》,馬不停蹄地趕往了太醫院。
不光得將《赤腳醫生手冊》學透,還得抓緊時間印發,樓英有得忙了。
想到未來《赤腳醫生手冊》推廣開後,大明的醫生和天下的百姓們,都會念上他老朱的好。
朱元璋頓時笑開了花。
不知上仙在信中對朱棣當皇帝之後的大明又是如何評價,他心中既是緊張,卻又更加期待。
乾脆就在坤寧宮找個安靜的塌子坐下,認真研讀上仙的信。
「朱棣當上皇帝後,自然會繼續削藩,畢竟他能通過造反當皇帝,其他藩王也會有樣學樣。」
雖然心中早有猜測,不過確認朱棣會削藩後,朱元璋心中還是感慨萬千。
莫非自己分封藩王的政策,到底還是錯了?
「不過,朱棣削藩的法子,比朱允炆就聰明太多了。
他挾新皇之威,對藩王恩威並施。
一是恢復被朱允炆貶削的藩王爵位,並對部分藩王給予優待,如增加俸祿、賞賜官職等,以示恩寵。
二是通過減少藩王護衛的數量,從原來的三護衛削減為一護衛,逐步削弱藩王的軍事力量。
三是將邊防的軍事指揮權從藩王手中收回,交給都司衛所和邊將武臣,直接控制地方的軍事力量。
四是調整了部分藩王的封地,如將谷王朱桂改封到長沙,通過這種方式,他既保持了對藩王的控制,又削弱了他們的實力。
通過這些舉措,朱棣在保持對藩王一定控制的同時,也避免了直接的衝突和反抗,有效地實現了削藩的目的。」
老四這小子,幹得還不錯!
此舉不光避免了兄弟骨肉相殘,還讓皇室對藩王的控制進一步加強,朱元璋老懷大慰。
看來,自己分封藩王並沒做錯,而且依朱棣的做法,能夠讓朱家子孫世代繁榮下去。
「比起朱棣的有效削藩,他的帝王之政,更是可圈可點。」
朱元璋眼睛一亮,沒想到朱棣也能得到上仙如此高的評價!
「這麼說吧,朱棣在老朱你的基礎上,繼續文治武功,為大明的繁榮打下堅實的基礎。」
朱元璋越看越好奇,也是迫不及待想知道,朱棣到底是怎麼幹的。
「總體而言,朱棣在位時,做了六件事名留青史,即獎勵農耕、鼓勵工商、永樂大典、遷都北平、五伐漠北、七下西洋。」
嘿,朱棣這小子,都能讓上仙用上名留青史的讚譽了!
朱元璋邊看邊點頭稱是,農耕乃國之基石,獎勵農耕是每一位合格帝王都要做的事情。
雖然不喜商人,不過工商也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鼓勵工商此舉也並無不妥。
只是這永樂大典又是何物?
永樂,應該是朱棣當皇帝後的年號吧,永樂大典,莫非是他當上皇帝之後的慶典?
只是區區慶典而已,何德何能可以名留青史?
還有,朱棣這小子遷都北平了?這又是何故?
五伐漠北,那便是朱棣在位期間,五次攻打殘元,看來還打得不錯。
至於七下西洋又是怎麼回事?
西洋朱元璋自然是知道的,只是他對那蠻夷之地興趣缺乏,自海禁以來,除了偶爾接見海外之邦的朝貢,平時則是懶得去搭理。
只是為何七下西洋會名垂青史?
莫非此中還有深意?
朱元璋帶著好奇和期待,繼續看了下去。
「獎勵農耕和鼓勵工商,農耕乃一國之根基,工商便是保證國家發展、百姓生活繁榮的重要條件,朱棣在位期間,讓農業和工商業得到長足發展。
而永樂大典,便是他當皇帝後,下令編撰的一部曠世百科全書,此書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前至上古,後至永樂一朝,集史、經、陰陽、醫卜、僧道、技藝等等於一體,堪稱中華文化典籍之集大成者!
永樂大典,為中華子孫後代,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也讓後代們知道,他們的先祖曾經是多麼的輝煌!」
原來,永樂大典竟然是編撰的典籍?
朱元璋嘖嘖稱奇,心中卻是躍躍欲試,自家兒子都能編撰永樂大典名留青史,他這個當爹的難道就不行?
嘿,這風頭,可不能被朱棣給搶了!
咱老朱也下令天下文人編撰一本,嗯,就叫洪武大典!
「至於遷都北平,朱棣的考慮有兩層,一方面是原帝都應天府,守舊派勢力過大,讓其不得施展手腳對朝廷進行改革,致使政令不通達;
另一方面,則是殘餘的元朝勢力不斷騷擾大明北方邊境,為了鞏固邊防,朱棣決定遷都北平,以便更直接的控制北方地區,同時,遷都北平有利於召集兵馬作戰,省去了不少路程,使得軍隊能更快到達前線。」
天子守國門啊,朱元璋忍不住為他家老四豎起了大拇指。
「在老朱你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後,元庭遷至漠北,而後被瓦剌吞併。
而為了消除瓦剌對大明邊境的危害,朱棣先後五次伐兵漠北,重創瓦剌,也打出了大明邊境幾十年的和平。」
不錯不錯,朱元璋老懷大慰,將蒙古人趕到北方後,鑑於大明開國之初,需休養生息,便暫停了北伐。
不過殘元一直是朱元璋的心頭刺,沒想到殘元竟然被瓦剌給吞併了,朱棣這小子,知道重創瓦剌,眼光和手段都不錯,有乃父之風!
「不過以上都只是朱棣的常規操作,而最讓後世稱道的,便是七下西洋了!」
獎勵農耕、發展工商、編撰永樂大典、五伐漠北,此種功績,歷朝歷代,只要有帝王能幹成其中一件,都能獲得明君的讚譽,沒想到,如此豐功偉績在上仙眼中也只是堪稱「常規」而已!
看來,七下西洋沒自己想得那麼簡單!
倒要看看,朱棣那小子,做得如何?
「朱棣命人建造寶船,派遣太監鄭和,組建大明寶船隊,從應天府出發,先後七次訪問西洋各國,乃至天竺、大食,最遠至非洲,總航程超過六十餘萬里!
此次航行,前無古人,是中華航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
七下西洋,不光為大明帶來了地理上的大發現,也給大明帶回了大量物產,豐富了華夏的物種,同時還將天朝皇恩,傳播向了西洋各國,建立朝貢關係,讓大明乃至中華的影響力,逐漸向西洋擴散!
這一壯舉,讓華夏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也讓大明威望達到了頂峰!」
七下西洋,航程超過六十萬里,讓大明威望達到頂峰!
哪怕朱元璋對海外無任何興趣,因倭寇屢犯沿海而實施了海禁,還曾下令「片板不許下海」。
但看到這裡,也不免心潮澎湃起來!
大明皇恩,遠播西洋,海外諸國,皆來朝貢!
這是何等偉大的壯舉,沒想到,被朱棣那小子給做到了!
大唐盛世之時,萬國來朝,恐怕也不過如此吧!
書友指出的錯誤,已經修正,求票票求收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