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戰車先鋒營!此戰,慘勝為敗,大勝方為勝
六月二十二日,午後。
中路軍主帥富弼、西路軍主帥龐籍、副帥梁適帶領著近十萬人,與東路軍匯合在一處。
所有可戰鬥的兵力達到了近二十萬人,後方還有後勤士兵十餘萬人。
目前。
東路軍的兩路先鋒軍,已順利拿下儒州、媯州、順州、薊州。
大宋只差一州,便能拿下整個燕雲。
遼國皇帝耶律洪基親至檀州,除了五萬皮室軍、各部族精騎十萬人,還有步兵約五萬人。
雙方兵力差距不大。
大宋若大勝。
不但能得燕雲十六州,而且還能長驅直入,攻入契丹本土,元氣大傷的遼國必將節節後退,亡國就變成了時間問題。
遼國若大勝。
大宋即使仍能保燕雲剩餘十五州不失,但短時間內將失去攻遼的能力,或後撤,或休整,靜待時機,另外士氣與鬥志將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
此戰,對宋遼兩國都非常重要。
……
六月二十五日,正午時分。
東海之上。
大宋上百條戰船,密密麻麻排開,旌旗蔽空,風帆鼓動。
大宋東海水師統領,獨臂曹護,身穿黑色鎧甲,站在船頭,在看到東瀛的戰船後,其抽出長劍,高聲道:「眾將士聽令,準備開炮!」
令旗搖動,嘩嘩作響。
最前方的火炮船,全將炮口對準了對面的東瀛水師。
在火炮的加持下,東瀛水師根本沒有一戰之力。
更何況——
曹護已控制了東瀛島的六成商貿,東瀛朝廷戰敗,守不能長守,逃又無處可逃。
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經常與東瀛人打交道的曹護,深知前者狡詐。
不和談,不拖延,欲一鼓作氣,攻占整個東瀛島。
蘇良曾與他聊過,這個島國的子民雖然團結,但發展畸形,攻占東瀛島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用大宋的思想文化改造他們。
日後。
曹護將會長期紮根於東瀛島,成為名副其實的東瀛島王。
砰!砰!砰!
火炮發射,海浪翻起,東瀛戰船搖搖晃晃,一些東瀛兵已掉入海中。
嗖!嗖!嗖!
緊接著,就是一撥撥弓弩射擊。
海上作戰,多為遠程攻擊。
大宋東海水師的籌備甚是完善,火炮、弓弩齊全,甚至許多製作弓弩的木材都是從東瀛島買來的。
東瀛兵知不能敵,但不得不朝前沖。
因為後面就是他們的島嶼,待宋軍上了島嶼,他們將更加被動。
這一刻。
遼國水師根本無法來救東瀛,因為他們已自顧不暇。
東瀛國主最後悔的就是得罪了大宋,投入遼國懷抱,他若像大理與交趾那般聰明,至少也能善終。
可惜,沒有如果。
站錯了隊,就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
唰!
令旗再次搖動。
大宋的戰船繼續朝前方壓去。
朝廷為曹護下達的任務目標是:六月三十日前登上東瀛島,然後在二十日之內,攻占整個東瀛島,徹底結束東海海戰。
這樣一來。
大宋還能從高麗島方向,組建新一路滅遼的軍隊,攻入契丹境內。
……
七月初一。
天氣涼爽了一些。
自幽州、雲州之戰後,大宋士兵們不是在休整就是在趕路,剛好將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熬了過去。
此刻。
所有宋軍已在距離檀州不足百里的一處山坡臨水處安營紮寨。
遼軍知其優勢在於騎兵,故而並非龜縮在檀州中。
而是在城前設立營帳。
並挖掘了諸多戰壕、陷阱、以及掘斷了許多道路。
他們以守為主。
可一旦宋軍陷入劣勢,必然會乘勝追擊。
共計四十餘萬人的戰役,自然不會是一場戰鬥,或在數日能夠打完的。
必須要排兵布陣,鬥智鬥勇,才能夠較出高下。
此時。
大宋中軍營帳中。
趙禎、富弼、韓琦、龐籍、梁適、蘇良聚在了一起。
此戰如何打,全由這幾人商議決定。
龐籍率先道:「此次,耶律洪基親自督戰,並遣來五萬皮室軍,顯然是要與我們一戰定勝負。依照遼人的實力,當下已無力奪回燕雲,他們只是為保契丹本土。」
「這一戰,我們必須大勝,而非慘勝,若慘勝或與遼拼的兩敗俱傷,我們將無力再攻契丹本土!」
「更不能輸!一旦戰敗,遼國必然尋我們議和,那時我們將處於巨大的被動中,若還想戰,消耗必然要翻倍,會遠遠超過三司預算,影響國計民生!」
眾人認可地點了點頭。
遼國能接受與大宋拼個兩敗俱傷。
因為兩敗俱傷後,雙方不得不議和,遼國本土無憂,遼國朝廷可繼續積蓄力量。
而大宋若損失慘重,無再戰之力,那幾乎就是宣告此次滅遼失敗。
富弼接著道:「當下,駐守在檀州的二十萬遼兵,以五萬皮室軍最強,各部族的十萬聯軍次之,最後是他們的步兵。」
「遼人急於取勝,咱們若與他們在郊外野戰,耶律洪基必然會派遣出皮室軍應戰,只要能大勝皮室軍,這場戰役我們就贏了一半。」
梁適道:「咱們的五萬西北禁軍,或上四軍與龍羽軍聯合,絲毫不懼遼國皮室軍,可為先鋒軍,與之一戰!」
聽到此話。
韓琦立馬補充道:「河北禁軍對遼軍的特性甚是了解,亦能作為先鋒軍衝鋒。」
此刻。
在韓琦眼裡,河北禁軍並不比西北禁軍或開封禁軍中的上四軍弱,再加上較為熟悉敵方特性,更宜作為先鋒軍。
這時。
蘇良笑著道:「諸位,當下咱們討論的不是用西北禁軍或上四軍還是河北禁軍作先鋒軍,我認為三路軍任意一路出戰都能勝,但是我們追求的是將傷亡降到最低的大勝,也就是說,我們當下討論的應該是制定出一個可全面壓制遼國皮室軍的計策。」
「蘇卿所言有理,眾卿可有良策?」趙禎環顧四周。
聽到此話,眾人略加思索後,便分別講說起來。
「臣以為,以騎制騎,以快打快,我們的騎兵實力早已不弱於遼,且士氣鬥志遠高於遼兵,再加上龍羽軍與火器兵的輔助,定能大獲全勝!」
「臣以為,應揚長避短,以火器制騎,火器是我們對遼最大的優勢,我們先以火器遠程攻擊,繞而攻之,然後再與其近戰肉搏……」
「臣不贊成,臣以為,當下有火器的加持後,可以步制騎,我們的步兵的團結協作能力是遠高於遼的……」
……
眾臣講完各自的想法後,開始論證其主張的優勢以及別人主張的劣勢。
一時間唾沫紛飛。
似乎回到了曾經台諫官在垂拱殿的群奏場景。
蘇良聽著眾人的策略,沒有滿意的,但他當下也沒有想出合適的計策。
一刻鐘後。
趙禎乾咳數聲,營帳內頓時變得安靜下來。
「眾卿所言,皆非不可。然朕覺得無論是以騎制騎或以步制騎,我們都沒有絕對的壓倒性優勢。」
「至於火器,不是不能使用,但不能多用,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我們還要使用火器攻城,若在野戰中消耗太多,後續我們的死傷會非常大,且一旦近身肉搏,火器的殺敵效果並不理想。」
「此外,朕對遼騎有所了解,耶律洪基心思縝密,絕非昏君,只是他接了遼國這個爛攤子,經過幽州、雲州之戰後,他對我們更加了解,這些戰術策略,他應該都能料想到,且有應對之策,眾卿,還有沒有還未用過的新戰法,能完全克制遼騎,打其一個措手不及的。」
聽到此話,眾人都認真思索起來。
稍傾。
鬚髮花白的龐籍開口道:「官家,以戰車制騎如何?」
「正所謂:車勝騎,騎勝步。開國初年,我們便使用過戰車克制騎兵,行則為營,止則為陣,可開可合,能攻能守,效果還不錯,若以戰車陣為先鋒,車內置弓弩手與火器兵,輕騎輔助,外加有重騎兵不斷衝殺,有希望重創遼軍。」
「以車制騎?戰車雖不如騎兵、步兵靈活,還要考慮對地形的適應,但卻適合當下這場戰役。」趙禎面色認真地分析道。
當下,宋軍主攻,遼軍主守。
大宋的目的是推進到檀州城門下,而這段區域是較為開闊的。
戰車的殺傷力又大,完全可作為戰場利器。
這時,富弼微微皺眉,道:「官家,戰車雖是攻擊利器,但若咱們真要迅速撤退,恐怕……當年,太宗皇帝……他……」
富弼欲言又止。
太宗皇帝驢車漂移的事情,再過百年、千年都還會有人記得。
若是有匹馬,也不至於狼狽成那樣。
戰車的攻擊力確實強。
但若宋軍被打得後撤,戰車以及戰車上的人,恐怕就被俘虜了。
這時,蘇良突然眼前一亮。
「官家,臣想起一件事情,前年,臣在西北時,有一西北將軍發明了一種巨型戰車,名為:雙轅星弩戰車。」
「此戰車,立有木盾數個,備大槍十餘支,兩側掛有藤蔓,可防弓弩,用四匹馬或八人推動,車內最多可容五十人,如有足之城,不懼騎兵衝擊,不懼箭簇攻擊,甚至車上可安置火炮、床子弩,可射數百步。」
「若造此等戰車千輛,訓練數日,臣以為必然可攻遼騎一個措手不及。至於退守緩慢之缺陷,臣以為可忽略不計,我們此戰的目的是朝前沖,最好的防守,便是進攻,若我們被遼軍打得節節敗退,那不是我宋軍無能,是官家和我們這幾人無能了,我們斷斷是不可能被遼軍打得敗退的!」
蘇良一臉篤定。
「好一個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朕覺得,此戰我們必須有寸步不退的鬥志,破釜沉舟,方能大勝,即使有險,我們也應嘗試!」
趙禎的話語一下子將所有人的鬥志都提了起來。
想要大勝,必須走不尋常之路。
打仗哪有攻防俱強的策略,能贏就是好戰略。
「臣無異議!」
「臣無異議!」
「臣無異議!」
……
眾臣同時拱手,對此「以車制騎」之策充滿了信心。
「好!」趙禎站起身來。
「蘇卿,立即向西北去信,拿到雙轅星弩戰車的製作圖。」
「龐卿、梁卿,你二人負責督造此戰車,務必在拿到圖紙後二十日內,完成一千輛戰車的製造,以及戰車上所有器物的製造。」
「富卿、韓卿,你二人立即抽調六千名兵丁組建戰車先鋒營,不分哪路軍,誰適合戰車的配置便選誰,三日內選拔完畢,而後立即模擬訓練。」
「臣,遵命!」眾臣齊齊拱手。
當下身在燕雲的後勤兵足足有十餘萬人,在二十日內製造一千輛戰車,並不困難。
而模擬訓練,乃是重中之重。
唯有配合出默契,才能形成最大的殺傷力。
籌備一個月,然後開戰,這個時間,大宋的後勤保障還能供應,若是再長就要出問題了。
畢竟,幾十萬人的吃喝拉撒,消耗甚是嚴重。
就在這時。
一名內侍快步走入營帳,高聲道:「官家,西北狄樞相急信!」
聽到此話。
趙禎和蘇良等人的心頭都是一顫。
若是西北之事,狄青應去信汴京城,讓中書眾相公解決;若不是特別要緊且有關社稷是事,狄青不會發急信。
大家都非常害怕,害怕在這個緊要關頭,西北西夏領域出了大問題。
趙禎面色嚴肅,打開厚厚的信封,先是打開一張小紙,然後臉上露出一抹笑容。
蘇良等人都好奇地看向趙禎。
緊接著。
趙禎又打開那一沓迭了一折又一折的大紙,然後竟放聲笑了起來。
「狄卿,真乃及時雨也。」
眾臣皆甚是疑惑。
趙禎看向眾臣,故意緩了緩,然後道:「狄卿知我們要在檀州與遼兵決戰,也提出了以車制騎之法,且將雙轅星弩戰車的製作圖送過來了!」
說罷,趙禎將製作圖遞給了距離他最近的富弼,富弼與眾臣傳遞起來。
眾人看罷圖紙。
皆放聲大笑,笑聲甚是清脆。
狄青此舉,至少能讓大戰提前十日。
相當於為幾十萬大軍節省下十日的糧食。
這個數目相當驚人。
怎能不喜!
若是三司使王堯臣知曉此事,那絕對恨不得去西北找到狄青,使勁親他一頓。
這一刻,眾人大勝遼軍的信心又增加了一成。
趙禎長呼一口氣,道:「眾卿,接下來,各司其職,準備起來吧!」
「臣遵命!」群臣皆挺著胸膛,幹勁十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