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兄弟相爭

2024-09-02 00:36:04 作者: 金水媚
  第123章 ,兄弟相爭

  太子殿下這次回京因為無法向皇帝交出鎮南王府的金銀財寶,將黑鍋甩給李稷,可李稷也不是那麼好欺負的。太子殿下斬殺了傳聞富可敵國的鎮南王,卻一個銅板都沒向皇帝上交,這如何能讓皇帝和滿朝的文武百官信服?

  因為太子殿下一口咬定是李稷派人搞鬼,李稷就讓自己手下的人一直在朝堂上彈劾太子殿下。李稷的人說太子殿下自己辦事不力,還甩禍給兄弟,這是沒有擔當的表現。還有李稷的擁護者第一次大膽地提出要因此罷黜李雍的太子之位。

  太子殿下因此不但被皇帝臭罵了一頓,還被百官彈劾加質疑,差點連太子之位都要保不住。同時,李稷也被太子拖下水,同樣是一個銅板都沒撈著,卻頂了個大黑鍋。這兄弟相爭,有人懷疑太子殿下吞下了那些財產,自然也有人懷疑是李稷半路截獲了。

  反正這一次兄弟倆互咬,那是誰也不服誰,都想咬死對方,還各自都感覺相當委曲,因為他們真的一個銅板也沒撈著啊。

  大魏皇帝的御書房裡。

  皇帝手裡拿著一份彈劾太子殿下的奏摺,氣得丟掉,又拿了一本彈劾二殿下李稷的奏摺,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乾脆放下奏摺,問自己身邊的太監趙福道:「趙福,你說,太子殿下這次南下,是真的連一個銅板都搜不出來嗎?朕一直知道,鎮南王富可敵國。文武百官也已經知道,鎮南王私挖礦山,金銀財寶堆積如山,有帳本為證。」

  如若不是鎮南王富可敵國,皇帝又何必要滅他一個遠在南方的外姓王?讓他好好地鎮守南方不好嗎?就連趙福都知道皇帝滅鎮南王的原因就是因為鎮南王太富有了!鎮南王私自開挖礦山的消息早就傳到了皇帝的耳朵里,更何況鎮南王還膽大包天私造武器。皇帝不滅他,滅誰?

  知道是知道,但趙福只是一個太監,他彎著腰,小心翼翼說道:「這……老奴可不敢隨便說。老奴沒有千里眼,哪知道遠在千里之外鎮南王的事情?這朝庭里的事情,誰能比皇上清楚?」

  皇帝一邊又拿一本奏摺翻開,一邊說道:「別跟朕打馬虎眼兒,朕恕你無罪,你就說說自己的看法。太子殿下這是不是太狠,太貪了?就算要貪,也不能全貪,貪得一個銅板也不剩下給朕帶回來?滿朝的文武百官都在質疑他,朕不要臉面的嗎?」

  趙福知道皇帝是真的生氣了,他唯唯諾諾道:「所以,老奴才不明白,太子殿下這是怎麼了?如果太子殿下和二殿下都沒拿到鎮南王府上的潑天財富,那誰拿走了呢?鎮南王已死,難道那些東西都被天收了嗎?它總得有個去處啊。」

  皇帝:「趙福,太子說,這是被老二李稷劫走了,你相信嗎?老二李稷又憑什麼能從太子手下劫走所有的金銀珠寶?老二哪來那麼多的人手?」

  趙公公:「皇上,老奴愚笨,實在是腦子不好使。太子殿下和二殿下都是聰明人,他們要是鬥起法來,除了皇上之外,誰能看得明白?老奴要是有那個腦袋能識穿太子殿下和二殿下,又怎麼會只是個奴才呢。不過,皇上是火眼金睛,一定心中有數。」

  趙福很會拍馬屁,但皇帝這回還真沒弄明白,心中也沒個數:「你就只知道拍馬屁!腦子跟屁股差不多,朕也不指望你能說出個道理來。只是,太子殿下這次太讓朕失望了!都說鎮南王富可敵國,金銀珠寶堆積如山。現在他也沒舉兵造反就死了,太子殿下怎麼就連個銅板都搜不出來?若真是被老二劫去,老二又能把東西往哪裡放?老二據理力爭,也說得頭頭是道。老二那樣子,朕還真信了他是被冤枉了。」

  趙公公這下子有些沒忍住,說了自己的看法:「二殿下要是被冤了,那就是太子殿下全吞了嗎?可是,依奴才看,太子殿下那麼精明的一個人,他要真拿到手了,那麼多的金銀財寶,他也沒理由全吞吶。這潑天的財富,任是誰拿到了手,精明的都只會吞個三分,再貪,也得留三分吧?」

  皇帝也覺得趙公公沒說錯,說得有理:「所以呢?還有第三個人吞掉了這筆財富?這個人不但膽大包天,還是個想要和朕作對的人。在南方,除了鎮南王之外,還有誰能有本事吞下這樣一筆財富?」

  趙公公:「皇上,會不會是海盜和山賊?」

  皇帝正沉吟間,一個太監來稟報,說四皇子李曜求見。

  皇帝一聽四兒子李曜求見,心情一下子變得非常激動:「快,快宣他進來!」

  皇帝之所以這麼激動,是因為之前有人來稟報過,說四皇子殿下李曜可能已經身亡於海上。就連太子殿下李雍回來時,也言之鑿鑿,說自己的手下親眼看到李曜當時落入水中而無法救援。之後下落不明,生死不明。雖說是生死不明,但那意思其實就是說人沒了。

  原本這個兒子打小就身體不好,又連番中毒,都被御醫和大夫斷定,命不久長了。所以,皇帝雖然還是派人繼續尋找李曜,說是生要見人,死要見屍,但皇帝心中也早就以為,定是凶多吉少,這個兒子是沒了。

  所以,此刻聽到四皇子李曜求見,皇帝才會這麼激動。在幾個皇子當中,小時侯最令皇帝注目的兒子其實就是李曜。皇帝曾想過要立李曜為太子。可惜,後來李曜中了寒毒,一直病懨懨的,皇帝對他就只關心身體,再也沒有了立為太子的心思。

  這些年來,幾個兒子為了儲位明爭暗鬥,哪裡逃得過皇帝的眼睛?也就只有李曜這個兒子一直沒有參與儲位的明爭暗鬥,一直最為孝順他,和他相處得像平凡人家的父子一樣,是最為貼心的兒子。

  他常常心中暗嘆,只可惜啊!這個兒子身體不好,不能繼位儲君。

  李曜進來,規規矩矩地向皇帝行了大禮:「兒臣叩見父王!叩請父王金安!兒臣不孝,遲遲未歸,一定是讓父王擔憂了。」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