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走出香江> 第197章 慈善

第197章 慈善

2024-09-02 01:47:37 作者: 李衛公
  「感謝光臨……」霍官泰帶著一波人出現在蔡致良面前,同蔡致良握手後,舉杯道:「招待不周,見諒。」

  蔡致良笑道:「霍先生,這麼好的酒,怎麼能說招待不周呢。」

  「蔡先生若是喜歡,那就多喝一些。」要不是兒子提醒,霍官泰都不清楚蔡致良的到來,隨後對身後的人介紹道:「我給你們介紹一下,這可是港城近兩年最耀眼的英雄少年,創立的金河投資公司可謂是近幾年最成功的公司,當然也是最賺錢的公司,前幾日剛剛購買1億元的特種國債,向深城教育局捐贈1000萬元的明秀基金,也是他名下的基金。」

  「霍先生過譽,已經不年輕了。」蔡致良笑道:「霍先生是前輩,金河投資初涉內地,往後請多關照。」

  「東來貿易行的生意做得這麼大,哪裡需要我關照。」霍官泰接著介紹道:「這位是粵省的顧東彥高官。」

  「你好,顧高官。」蔡致良同顧東彥握手,很客氣地打了聲招呼。

  「蔡先生年輕有為,歡迎金河投資在粵省投資。」聽到東來貿易行,顧東彥還是有些動容,年初以來這家貿易公司多次出現在他的視野中,已經創造了上億美元的外匯,沒想到幕後的股東竟如此年輕,道:「我上個月還見過東來貿易行的希爾總裁,沒同蔡先生一起來嗎?」

  「他和咸亨集團的魏總有些事情要談。」蔡致良指著一個方向,葛瑞德與魏咸正與林高演、李家誠正交談甚歡。

  「那是李家的孩子吧?」霍官泰問了一句。

  「是李家誠,還有鄭家純。」說話的是霍震庭,有些詫異的眼光看著蔡致良,問道:「金河投資聯合恒基兆業、新世界發展,準備投資什麼項目?」

  「是電力方面的投資。」蔡致良看著一旁的顧東彥,也好扯虎皮做大旗,道:「現在正是用電的高峰期,東來貿易行和咸亨集團旗下的工廠供電量不足,以至於出現停工停產,影響生產計劃,今天趁這個機會商量一下,是否購置幾台發電機組就能夠暫時解決這個問題。」

  在蔡致良看來,與其投資電廠,還不如找政府解決電荒問題。

  顧東彥保證道:「蔡先生放心,省里已經察覺到電荒的問題。從去年開始,已經購置並安裝800萬千瓦時的火力發電發電機組,將於未來兩三年之內逐步投入使用,很快就可以解決電荒的問題。」

  隨著近十年經濟的快速發展,電荒是全國普遍面臨的問題。

  霍官泰接著介紹道:「這位是對外經濟貿易部的邱靜闞司長。」

  今天本就是接著舉辦晚宴的機會,再次對港商明確一下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出現對外經濟貿易部的人也不稀奇。

  隨著霍官泰的介紹,蔡致良客氣地一一打了聲招呼,大都是第一次見,倒是楊樂同其中的一些人打過交道,如此一來對於未來投資業務的開展,也是有不少好處的。

  「中央政府的對外政策,明秀日報也幫忙宣傳一下。」霍官泰也很認可明秀日報在港城財經領域的影響力。

  「沒問題。」蔡致良應承下來,道:「我有個建議,就將您今晚的致辭,作為明天明秀日報的頭版發出去。以您在港城的威望,再加上明秀日報的銷量,必然能夠影響很多人的。」

  「我今晚的致辭太簡短,也不全面,做明秀日報的頭版還是有些欠缺。」霍官泰建議道:「還是請鮑博士來執筆吧,我將最新的政策文件發給報社如何?」


  「如此一來恐怕就得等幾天了。」或許鮑國威的影響力似乎遠比蔡致良想像的要大的多,當下嘆道:「不過,鮑博士的評論文章雖然備受矚目,但是如今還持續關注內地的不多。之前明秀日報也發過類似評論,去年還專門刊登過深城十年發展歷程,就一直沒引起過什麼關注。霍先生,如今港人更多的關注交易所的情形。」

  霍官泰也清楚,現在的情形已經不同數年之前的樣子了,道:「如果明秀日報都不行,其他的報紙就更不行了。」

  蔡致良隨即同顧東彥提及明秀教育基金計劃省內捐建20所小學,希望教育部門予以支持,顧東彥當即表示會協調教育局的人配合。

  做慈善只做教育的原因,是因為只有教育才能有最大的回報。游高明的動作終究是太遲緩了,而與政府合作的話,效果自然就不一樣了,也適合現在缺人手的明秀教育基金。

  「僅僅投資小學是不行的,明秀教育基金應該關注一下師範教育,畢竟現在更緊張的教育資源是一批優秀的教師。」霍官泰建議道,霍氏基金會八十年代初便進入內地,比明秀基金會更了解內地的情形,規模也更大。

  「霍先生說的是,不過明秀教育基金新成立不久,哪裡比得了霍氏基金會,以現有的規模,能夠投資20所小學已經是極限了。」

  蔡致良搖搖頭,道:「這樣好了,明秀教育基金直接捐500萬給霍氏基金會,順便了解一下。」

  反正這一趟已經捐贈了不少,也不差這幾百萬。

  「那就卻之不恭了。」霍官泰笑道:「我代表霍氏基金感謝明秀教育基金的捐贈。」

  蔡致良正要說什麼,突然音樂響起,燈光變得五光十色。

  「高高雲山滔滔珠江,歷史名城革命故鄉,鮮艷的紅棉迎春開放,燦爛的陽光普照五羊……」

  蔡致良聽力幾句,一時摸不著頭腦,還是楊樂在一旁解釋道:「這是今年剛創作的,羊城之歌,通過本地的極大報紙像市民徵求意見,最後遴選出來的市歌。」

  蔡致良覺得有些不應景,道:「或許《愛的奉獻》更好一些。」

  「這些人就不是能欣賞音樂的,我覺得還是粵語歌曲更好。」楊樂建議道:「榮少的《側面》,丹尼仔的《一生何求》,還有《夕陽之歌》,《千千闕歌》,都是今年新出的,保證能夠博得滿堂彩。」

  「那還不如眼下這首。」蔡致良不以為然,隨後問道:「我剛才見你同那個譚青聊了許久,很熟悉嗎?」

  「算是認識吧。」楊樂解釋道:「之前有過一次合作,就是同您匯報過的樓盤開發,由省第二建築公司負責土建,而譚青就是省第二建築公司的董事長,打過幾次交道。」

  「建築公司嗎?」蔡致良疑問了一下,剛才顧東彥好像不是這麼介紹的。

  「剛才顧高官介紹的是省進出口公司總經理,用這邊的話說,就是升了一級。」楊樂進而說起他們的交談,道:「新官上任三把火,有同金河投資、東來貿易行合作的意向,以擴大出口,我認為這是一個機會。」

  對外開放以來,各省都有成立這麼一家進出口公司,基本壟斷了本省的進出口業務,就是為了控住外匯的需要,而其他企業想要出口商品,都由進出口公司代理。

  只是楊樂說的機會,不知道是順勢擴大金河投資影響力的機會,或者東來貿易行深入發展貿易的良機,亦或是金河投資直接插手貿易的機會。

  蔡致良只是飲下了杯中的紅酒,沒有說什麼。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