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瘋狂設計獅> 809章 名字由來

809章 名字由來

2024-09-02 04:56:17 作者: 太蓬
  「怎麼了,看你似乎感觸良多啊!」

  李佳琪笑著走了上來,看著許寒若有所思的樣子。

  因為了昨天李家家主的交代,李佳琪對於許寒的態度,可以說是極其好。

  「沒事,只是有一點感覺到了千古一帝,就連外國的教授都是羨慕我們的這位帝王,為什麼我們自己反而詆毀秦始皇呢?」

  許寒的眼光是站在今人的眼光看待問題。

  一邊的王宇恆聽到了許寒這話,知道了許寒這是一葉障目,本來對於千古一帝來說,曾經那些為了統一犧牲的人,不管是戰勝國還是戰勝國,都是屬於我們民族榮耀的一部分。

  對於當時那些死掉的亡靈來說,秦始皇的確是惡魔,但是對於千古之後的人,乃至今天,絕對是功臣。

  「死去的人,還會在乎死後的名聲麼。是應該擔心自己活著的時候,有沒有對於他人有利,或許坐在了秦始皇那個位置,做到了自己能夠做到的頂峰吧。」

  王宇恆指著城牆垛口外,青山之上,景秀山河,蒼涼大地,如是說。

  一邊的展紅綾等人看到了幾個男生又要開始高談闊論了,於是紛紛找好的角度拍照去了。

  現在不知道為什麼,或許是到了秋天,這個地方看上去比較荒涼,來玩耍的人並不是很多,完全沒有昨天故宮所在的地方那種人來人往的盛況。

  今天李佳琪仿佛做了功課,訴說起了自己對於這一段長城的認知。

  許寒和王宇恆也是洗耳恭聽,聽著李佳琪吹牛逼,畢竟看著這麼一個操作香江口音的人,說著廣式普通話,來介紹長城,也算是一種樂趣。

  八達嶺長城,是京都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明長城的一個隘口。

  八達嶺長城為居庸關的重要前哨,古稱「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

  明長城的八達嶺段被稱作「玉關天塹」,為明代居庸關八景之一。

  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向遊人開放最早的地段,所以這裡有著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旅遊服務設施,方便遊客遊玩。

  以其宏偉的景觀、完善的設施和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而著稱於世,是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

  史稱天下九塞之一,是萬里長城的精華,在明長城中,獨具代表性。

  該段長城地勢險峻,居高臨下,是明代重要的軍事關隘和首都京都的重要屏障。

  八達嶺地理環境優越,自古以來就是通往山西、內蒙、張家口的交通要道。

  京都八達嶺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邊緣,依山傍海,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非常分明。

  也非常適合在此屯軍屯田,這樣可以緩解當年守衛邊防的人糧食缺少的困局。

  八達嶺長城,並不是全部都是來自於戰國時期修建的,其中有著歷朝歷代的修建。

  光是比較近的明朝,對八達嶺長城進行了長達八十餘年的修建,共1300多里。

  並將抗倭名將戚繼光調來北方,指揮長城防務,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一部分。

  戚繼光不僅僅軍事奇才,同時也是工程大師,這裡的長城不管是從視野還是從質量和選址上都是上上之選。


  新中國之後,不僅僅修復關城和部分城牆後,闢為遊覽區。

  還將萬里長城——八達嶺被確定為第一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真正奠定了當前所看到的長城景致,卻是在之後偉人所提倡的那句:古老雄關更換新顏。

  這才先後修復敵樓19座,城牆全長3741米,使遊覽總面積達到1.9萬平米。

  八達嶺這名,也是比較有說頭。

  最早時見於金代詩人劉迎的長詩中《晚到八達嶺下,達旦乃上》和《出八達嶺》。

  元代,這裡稱「北口」,是與南口相對而言。

  南口在京都北郊昌平縣境內,從南口到北口,中間是一條40里長的峽谷,峽谷中有萬里長城的著名關口「居庸關」,這條峽谷因此得名叫「關溝」。

  八達嶺高踞關溝北端最高處。

  由「八大嶺」諧音而得名。因這一帶山巒層疊,地勢險峻,據說所建的長城在這裡要轉八道彎。

  越過八座大的山嶺,當年興建這段長城很艱難,工期遲遲完不成,曾先後有八個監工為其而死。

  最後通過仙人的點化,採取「修城八法」,即「虎帶籠頭羊背鞍,燕子銜泥猴搭肩,龜馱石條兔引路,喜鵲搭橋冰鋪棧」。

  才把建築材料運送到山上。所以人們就把這段長城稱為「八大嶺長城」,後來地名就諧音成「八達嶺」。

  嗯,這是神話傳說版本,這說明了古人為了修長城真的是無所不用其極。

  另有說法,卻是說由「巴達嶺」諧音而得名。

  相傳元代有一位叫「巴達黎黎」的皇帝到此,見這裡關山險峻,層巒疊翠,於是龍顏大悅,給此處賜名「巴達嶺」,後訛傳為「八達嶺」。

  但查閱《歷代帝王錄》、《中國皇帝大事年表》等史料,均查不出元代有過叫「巴達黎黎」的皇帝,卻有一位叫愛育黎拔力八達的,他就是元代第四位皇帝仁宗。

  據傳他出生在八達嶺所在的延慶縣內。

  看來就是這位仁兄了,誰叫元代的統治者最開始沒有自己的文字傳承,最後落成了漢字歷史記錄,大多都是諧音。

  就算是最後了自己的文字,那也不過是進行了拙劣的模仿。

  另一個也是諧音梗,由「把韃靼」諧音而得名。

  據傳明代時,八達嶺一帶曾一度成為防守滿族軍隊的前沿陣地,因明時漢人把東北方的滿族人稱為「韃靼」。

  所以有人認為八達嶺是「把韃靼」(意為把守韃靼之嶺)的諧音。

  嗯,明朝末年雖說內憂外患,但是守護在長城的部隊卻能夠守護外面的侵略幾十年之久。

  就算是皇帝上吊了,滿人也是進不來,要不是吳三桂,歷史進程不可知。

  另有一說,傳說明末李自成率起義大軍征戰到此,受阻於長城之外,李自成心急如焚。這時探馬來報,說前方還有八道險關。

  李自成聽罷長嘆一聲:「這裡的八道嶺實在是難以越過,看來強攻是不行!」於是命令起義大軍改道而去,後來這裡被稱為「八道嶺」。

  這些說法,都是口頭傳播,沒有正式的歷史記載,只能是充當野史看看的樂趣。

  其實最可信的說法,應是明代《長安客話》的解釋,「路從此分,四通八達,故名八達嶺,是關山最高者」。

  因為八達嶺是居庸關的外口,北往延慶、赤城、蒙古,西去張家口、懷來、宣化、大同。

  東到永寧、四海,南去昌平、京都等地區,可謂是四通八達,所以它是古代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衛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稱。

  相對來說,沒有前面幾個說詞那麼有趣,但是可能最為真實。

  這也是說明了人性本能是喜歡八卦和故事,以及歷史典故的。

  李佳琪的最後一句話,似乎給了許寒不少的靈感。

  昨天黃凡凡的求救一直在許寒的心裏面難以找到最終的解決方案,看了壯麗的長城,心中思緒萬千,吹著冷風,感受著一切,似乎答案就在前面,唾手可得。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