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向宋仁宗提出了他的變法, 果然沒有全部得到認同。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宋仁宗也覺得王安石提出來的變法很好,但是就像趙暘說的那樣,很多都不切實際。不過, 王安石的變法並不是全部不能用, 有一些還是能用的。
能用的東西,宋仁宗沒有任何遲疑,立馬下旨推行了下去。當然,那些不能用的內容,比如說青苗法什麼的被摒棄了。
變法是王安石花了十幾年的時間一點點的積攢經驗想出來的,可以說是他一生的心血, 哪怕他這一生才過了一半。
一生的心血, 三分之二的內容的都不能用,只有三分之一的內容才被採納,這對王安石來說, 肯定是個不小的打擊。但是,那些不被採納的內容, 他心服口服, 沒有任何怨言, 是他思慮不周。
王安石並沒有放棄變法, 他決定重新提出新的變法。當然, 新的變法要在舊的變法之上進行修整。
為了新的變法, 王安石決定再次去外地任職。他覺得他之前提的變法並不能全部實行,還是因為他去的地方少了,對民情和當地的衙門了解的不夠多。
宋仁宗見王安石堅決要去外地任職,也只好答應他。不過, 要等今年科舉考試結束。
王安石原本也打算等到他兒子考完科舉再去外地任職。
對於他爹爹要去外地任職一事, 王胖胖一點也不覺得驚訝。就算今年他爹爹不申請去外地, 明年一定會申請的。
這幾年,他爹爹留在汴京城,沒有去外地任職,主要是因為妹妹太小。如今妹妹大了點,他爹爹是不會再留在汴京城。
王安石在汴京城待了三年,還是不喜歡留在汴京城做差事。汴京城太過繁華,對了解底層老百姓的辛苦和不易沒有什麼幫助。他還是喜歡去外地,走在田地里,了解當地老百姓的情況,想辦法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對於王安石這樣的實幹家,趙暘還是非常欣賞的。如果大臣們都像他這樣實實在在的為老百姓做事,那麼老百姓的日子會好過很多。
說到體察民情這件事情。就在王胖胖考院試的時候,趙暘帶著文臣百官去汴京城外春耕。
從兩年前,宋仁宗就把春耕交給了趙暘,讓他帶著文武百官春耕,而他和曹皇后就不露面了。
不是宋仁宗和曹皇后想偷懶,不去春耕。而是為了讓趙暘得到民心,他們這才把春耕這件事情完完全全地交給他做。
每年,趙暘不僅要帶著文武大臣們春耕,還帶著他們秋收。
春耕的時候,趙暘和大臣們耕地插秧。
秋收的時候,趙暘帶著大臣們割稻子,打稻子。
對了,趙暘還經常帶著大臣們去給稻田除草,除蟲。
因為太子殿下經常帶他們去做農事,大臣們現在很擅長耕地插秧和除草這些事情。
不止如此,太學的學生們和其他學校的學生對農事也非常了解。
這幾年,太學還培養出不少精通農事的學生。
趙暘見有不少學子擅長農事,就特意設置了一個部門,名叫農業部。
農業部屬於戶部,專門管農業的事情。
有擅長精通農事的人,不需要考科舉,只要考過農業部門的考核,就能在農業部任職做事。
這兩三年來,農業部門的官員越來越多。當然,和其他部門是不能比的。
除了朝廷設置了農業部,各個地方的衙門也設立了農業部。
自從有了農業部,農事方面的事情就順利了很多。不過,趙暘心心念念的三季水稻,還是沒有培育成功。
種不出來三季水稻,趙暘也不氣餒,讓農業部的工匠們繼續研究。
趙暘還讓農業部的工匠們製作肥料。他原本是想把化肥搞出來的,但是化肥里需要的礦元素太多,目前大宋還沒有那個技術把鎂、鋅什麼的弄出來。
化肥製造不出來,但是肥料可以啊。用動物的糞便和腐草、腐花什麼的做肥料還是可以的。
說到肥料所需要的動物糞便,趙暘忽然想到了沼氣池。
沼氣池可是個好東西,而且弄好後非常便利,他竟然一直都沒有想起來。
趙暘想到沼氣池後,就跟皇城司的工匠們說了說沼氣池的原理,然後讓他們去做,去試驗。
把沼氣池一事交給皇城司的工匠們後,趙暘就沒有再關注這件事情。這些天,他在忙改造戰車一事。
在戰場上,除了騎馬,還需要用到戰車。再說,他弄出來的大|炮需要戰車拉運。
趙暘從秦朝的戰車開始研究,然後真的被他研究出些東西來。不過,因為技術受限,他弄出來的新戰車也非常笨重,跟後世的汽車肯定是沒法相比的。
「工業革命嗎……」趙暘喃喃自語道。
他很想把工業革命弄出來,但是目前大宋的狀況真的不適合。但是,不弄工業革命,很多技術也就用不了。
趙暘再三思索,決定還是先把蒸汽機弄出來。至於工業革命,以後再說。
他想要弄出來的很多東西,必須靠蒸汽機才能製造出來。
關於蒸汽機,他前世並沒有研究過,只是在歷史書上看到過。他現在想要製造出來不太容易。不過,關於蒸汽機活動的原理,他還是知道的。
趙暘把蒸汽機的圖畫了下來,並把它的原理跟皇城司的工匠們說了說。
皇城司的工匠們聽了後,自然是非常震驚。
這些年來,他們經常做太子殿下想出來的東西,但是每次都會被「驚嚇」到。
每次,太子殿下新想出來的東西都會讓他們大吃一驚。但是,沒過多久,太子殿下又想到別的東西,又讓他們吃驚。
皇城司的工匠們經常私底下討論,太子殿下是怎麼想出來這些稀奇又非常便利的好東西。
這些年,趙暘一直讓皇城司在全國招募各種能工巧匠。如今,皇城司的工匠非常多,而且他們擅長各個方面。
因為工部也需要工匠,這就導致這些年來,工部和皇城司走的很近。毫不誇張地說,工部都快成皇城司的了。
這一日,趙暘下了朝前往福寧宮,準備和宋仁宗一起批閱劄子。
「咳咳咳咳咳……」前幾日,宋仁宗受了些風寒,一直在咳嗽。
趙暘讓張茂實端來一杯熱茶,讓宋仁宗趕緊喝兩口。
「爹爹你受了風寒,嬢嬢也受了風寒。」
宋仁宗受了風寒的第二日,曹皇后也受了風寒。
曹皇后並不是被宋仁宗傳染的。
這幾年,宋仁宗只有在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才會去坤寧宮。平日裡,他一般都去蘭林殿或者慶寧宮。
曹皇后和宋仁宗一直保持著不咸不淡的夫妻關係。
見他們倆這樣,趙暘也沒有說什麼。他覺得他們倆這樣挺好的。如果他非要撮合他們兩個,反而對他們兩個不好。
「年紀大了,稍微吹點風就生病。」宋仁宗已經五十歲了,身子真的是一年不如一年。從今年年初起,他明顯地感覺到自己老了,精力大不如以前。
「讓你平日裡多吃些補藥,你偏偏不聽。」他爹爹的身子的確沒有以前好,但是沒有什麼大問題。他之前擔心他爹爹會像歷史上的宋仁宗一樣在五十幾歲就病逝,特意讓太醫給宋仁宗調養身子。
在太醫們精心的調養下,宋仁宗的身子要比他三十多歲的時候還要好一些。
三十多歲的宋仁宗正值壯年,但是卻一身的病,尤其還有心疾。前些年,他的心疾還時不時發作。不過,這幾年,他的心疾倒是一次都沒有發。
「還要多鍛鍊身子,不要整天坐著。」
「好好好,朕以後一定多走走。」宋仁宗這話說得非常敷衍。
「現在這個季節最容易風寒,宮裡不少人受了風寒。」不止宋仁宗和曹皇后受了風寒,不少內侍和宮女也病了。
原本以為這只是一場普通的風寒,畢竟每年春天,宮裡不少人會受風寒。沒想到,沒過幾日,整個汴京城的人有一大半受了風寒,導致汴京城的藥材變得非常緊張。
趙暘收到消息後,就立馬下旨不允許藥材漲價。他還下旨從其他地方調來治療風寒的藥材。
見普通的風寒變成了流行感冒,趙暘心裡很是緊張,擔心會死人,連忙派太醫去汴京城的醫館坐診。
他還派人在汴京城裡消毒,還讓汴京城的老百姓們不要四處扎堆,最好待在家裡養病。
即使趙暘做了不少預防的措施,但是還是有人病死了。不過,好在死的人並不多。
最幸運的是,這段時間沒有科舉考試。如果有科舉考試,只怕學子們也考不好。
這場流行感冒來得快,但是去的也快。
大臣們和老百姓們見太子殿下反應迅速,並且及時的控制住病情,沒有讓病情進一步蔓延,非常敬佩。同時也非常感激。
汴京城的流行感冒剛好,趙暘就收到消息,遼國王宮內出現了天花,並且天花開始在遼國的王都內蔓延。
如果遼國控制不了天花,那麼很有可能會傳到大宋來。
在古代得天花,幾乎就等於等死。
趙暘連忙下旨,嚴防遼國的天花傳到大宋。
絕不能讓遼國的天花禍害大宋的百姓。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