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連綿雨水
今年年初,一直到春夏,都沒有發生過什麼重要的事情。
除了歐洲,法國軍隊進入羅馬,羅馬共和國正式成立,除此以外,東方地區也相對地平靜。
除了雲南的戰事稍有起伏之外,其他地方也相安無事,光復軍繼續自己的擴軍活動,大規模的軍隊訓練,在南岸比比皆是。
時不時地能聽到沉重的火炮聲。
可是將北邊的官員們嚇得個半死,許多探子都被派到了靠近江邊的地方,他們都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回事,亦或是,南方的軍隊想要大舉進攻?
可探子們的消息讓這些官員大吃一驚。
那就是光復軍,暫時沒有北伐的念頭,而是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練。
大量的大炮都被拉了出來進行試射,幾乎每一個月都會有兩三次軍演,火藥消耗也十分地巨大。
但光復軍像是打了雞血一樣。
一點不在意這些火藥的損失,江面上滿是船隻,都是東海軍戰艦,他們運載著大量的貨物在沿岸卸貨。
甚至幫忙打擊一下長江流域的賊寇,一下子整個長江流域清靜了許多,就連這些水賊,也都被清得一乾二淨,根本沒有人在這個時候敢招惹光復軍。
官員們知道這些消息。
雖然鬆了一口氣,但依舊緊張的不得了,明眼人看得出來,中聯邦這是在蓄力。
很快消息從南方傳到了北方。
大量的官員忐忑不安,甚至轉移資產的速度也比以前加快了許多。
就連朝廷裡面的大臣,也都不再看好朝廷,偷偷地將自己的小金庫搬到中聯邦。
當年滿京能夠統治中原,主要是依靠著明朝的帶路黨,所以就能輕易地拿下整個中華。
現在同樣的事情也在清朝出現了。
可以說歷代都不缺乏帶路黨。
這樣的不安不斷地在朝廷裡面蔓延,許多官員都自身難保,嘉慶皇帝雖然被蒙在鼓裡,但也能在奏章中窺視一二。
畢竟並非整個大清都是酒囊飯袋,還有一些有識之士,敢說實話之人,所以嘉慶皇帝也能了解一些南方的局勢。
不久之後。
他就與幾位軍機大臣開始討論著遷都的事情。
當然只是稍微的提了一下。
可是讓這些軍機大臣都嚇破了膽子,個個軍機大臣信誓旦旦,揚言會讓大清永久太平,背地裡也不斷地唉聲嘆氣。
很快京城又被震盪了一下。
百姓們紛紛逃離京城,連周圍的巡撫總督,對於清朝,也起了一些異心,比如兩江總督李世傑。
他都在準備自己的後路,也不打算跟著滿清跑。
此時北方清軍,雖然能夠看出來大規模的人員調動,大量的糧草也不斷地向南方聚集。
但所有人都知道,不少地方的八旗滿兵,以及各地的精銳,也不斷地往京城調動。
老練的官員們都看得出來,皇上這是在明守暗棄。
但北方如此巨大的調動。
依舊沒有干擾到南方的中聯邦。
對於光復軍軍隊的招募工作。
那可是熱火朝天,三十萬兵員目標,不到一個月就滿了,甚至不少百姓想要托關係進入。
能看到一些年邁的老人,拿著一籃子的雞蛋到軍隊裡,只為讓自己的兒子塞進軍隊裡面。
頓時就讓軍隊的人難為情了。
沒辦法,光復軍的待遇是出了名的,不少百姓都想進入軍隊裡。
而這位老者並不是個例,還有許多人也是想要走後門,讓自己的孩子進入軍隊。
不僅是為家族爭光,爭取名聲,也是想進入軍隊裡好吃好喝,再加上社會對於軍人,好感日益增加。
特別是退休以後福利條件,還有退休金,有贍養費,這讓所有的百姓羨慕不已。
所以光復軍有了很大的兵源選擇權,不得不設置標準,達標的人才進入軍隊。
不過,鄧世安卻發現,最近有一絲不對勁的狀況。
「哪裡來的不對勁?」張建興疑惑地問道,「難道軍隊裡出了內賊?」
「不,你沒看到今年入春以來,雨水變多了嗎?往日可不會這樣的,最多也就是細雨,現在時不時卻下起了暴雨,恐怕會有些水患。」
鄧世安這幾個月來一直在校場上觀察天氣。
不得不說相對無聊,沒有了戰事之後,他就是一個閒職,軍隊裡瑣碎的事情都會由軍政部負責。
所以他來校場,不過是打發時間。
但打發的時候,稍微留意一下天氣,就發現今年的雨水特別地多。
張建興聽到他的話也觀察起了天空,只見一直都是處於烏雲密布的狀態,完全看不到晴天的到來。
「這確實需要提醒一下。」
張建興點了一下頭,隨後他開始發軍報到軍部那。
此時可不止他一個,其他地方也有百姓官員發現了苗頭,很快軍部就堆滿了各種各樣的信件。
大部分人都在警告,今年可能會出現大洪水。
鄭軒也拿到了這些軍報。
只要督促各地水務官員,加緊檢查各地的水利情況,沒有水利的,現在趕緊修建水利設施。
一時間整個南方地區手忙腳亂。
中聯邦緊急撥出了800萬白銀用於檢查,維修,建設各地的水利設施。
而各地的官員幹部也紛紛地出動了,一時間連保衛團警員,還有少部分軍隊都出動,開始巡查各地的水利設施情況。
除了廣東福建,江西,浙江四個地方水利設施條件較好以外,其他的地區不容樂觀。
特別是廣西雲貴,這些地方原本是屬於清軍的範圍,而官員們對於水利並不上心,許多多年久失修。
現在剛剛被光復軍占領下來,大量的水利設施都來不及修整。
所以軍部派大量的幹部來到這些地方。
「我們要在兩個月之內,把溝渠給弄好,若不然,等到雨季密布的夏季,後果不堪設想。」
一些幹部看著老百姓們說道。
而這時老者們圍了過來,「我已經讓鄉里的人都過來了,你儘管使喚即可,不用擔待,這些都是年輕人,有的是力氣。」
「就是!這要是洪災來了,咱們大家都得遭殃。」
「用得上咱們的地方就用吧!」
這些老百姓都是自發組建的,政府只是出了一點錢糧,讓這些老百姓們修建溝渠。
就連河道的疏通工作也由他們來做,頓時,從縣到府,都能看到忙忙碌碌的百姓了,挑著擔子,拿著鋤頭在河邊鑿鑿挖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