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大西洋之王> 第四百三十章 甜(二)

第四百三十章 甜(二)

2024-09-02 11:22:22 作者: 小鹿愛小胖
  在近代初期,蜂蜜是歐洲當時唯一的天然甜味來源,但蜂蜜的供應量不穩定而且產量少。【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蜂蜜成了當時奢侈品,只有貴族用得起。

  所以,聖經上說,天堂是流著奶和蜜的地方。

  天堂有沒有奶和蜜不知道,但天堂一定少不了吃貨。

  甘蔗這種高大的禾本科植物,是製作糖的原料,最晚在公元前300年在阿三馴化為作物。

  一千年後才傳至華夏,霓虹,中東。

  阿拉伯人最早大規模栽種甘蔗,埃及所產的糖過去視為全球最佳。

  當年,大批阿拉伯人用極其殘酷的手段征服伊比利亞半島,隨後將甘蔗引種在征服地。

  而歐洲在十字軍東征期間耶路撒冷,發現這種植物,竟然可以帶給他們幸福至極的甜味口感,從此甘蔗傳到了歐洲。

  最初,糖屬於奢侈品,那是貴族的玩意。

  威尼斯商人利用其商業艦隊,加上密布於地中海地區的要塞,大打貿易戰,主宰了中世紀歐洲的糖貿易。

  奧斯曼帝國的崛起,糖繼續向西傳播。

  15世紀,奧斯曼已經奪走威尼斯人所控制的***地區,掌控了東西方的貿易商路。

  威尼斯人和葡萄牙人聯手,開始了劃時代的遠航,其中就是為了尋找糖。

  葡萄牙人發現了聖多美島,並在此引進了蔗糖生產,在這裡,蔗糖生產發生革命性變革。

  蔗糖帶給了葡萄牙人和威尼斯人巨大的商業利益。

  甘蔗的生長需要大量的人力灌溉,而糖的製作工藝本身也是一個極其耗費人力和時間的過程。

  成熟的甘蔗要壓榨成汁,放入大鍋中持續熬煮直至水分蒸發。

  為了保持一年四季都能有持續大量的蔗糖供應,各殖民地主需要考慮勞工的來源,販賣奴隸這條產業鏈就此產生。

  非洲的黑奴買賣因此興盛。

  後來,為了取得更大利潤,葡萄牙人又把甘蔗引進巴西,擴大生產。

  其中,哥倫布的岳父在馬德拉群島就有一座甘蔗園。葡萄牙人因此主宰了蔗糖生產達一百年。

  到了18世紀,英國、非洲和美洲開始形成穩定的「貿易三角」,英國把工業品或烈酒運往非洲,非洲把奴隸販賣到美洲,美洲生產加工的蔗糖又被銷回英國。

  這場三角鏈條關係里,英國累計了巨大的財富資源,也就此改變了蔗糖在人類經濟生活的里的地位。

  南美地區,海地的蔗糖也在此時得於迅速發展,當時,最高峰海地有48萬名奴隸從事蔗糖生產,而白人卻只有3萬人。

  海地成了白人發財的天堂,而黑人奴隸的地獄,每天都有奴隸在生產蔗糖中死亡。

  在當時,海地進口黑奴的數量竟然是丑國的一倍多。

  這也導致了海地爆發了世界上第一場種族戰爭,戰爭從1791年打到1804,起因是因為當時的殖民政府不願意廢除奴隸制度。

  最後,取得自由之身的奴隸控制海地,他們反過來驅趕屠殺原本的自由民。

  但他們又缺乏管理的經驗,也缺少種植甘蔗的熱情。


  使得海地的經濟迅速衰落,再給發展不起來,成為世界最貧窮的地區。

  夏威夷的種植蔗糖歷史由哪些新教傳教士的後裔開始。

  後來大量丑國人開始在夏威夷購買土地開闢為甘蔗園,再從華夏引進契約工,而夏威夷原住民由原本三十萬減少為現在的5萬人。

  1876年,丑國與夏威夷簽署了貿易互惠條約,賦予了夏威夷蔗糖在丑國享有優惠地位。

  這一轉變,導致了夏威夷蔗糖在接下來的二十年,暴增了十九倍,幾乎輸往丑國。

  二十五年的光景,丑國人控制了夏威夷八成甘蔗園,原住人口降為3萬5000人。

  後來,丑國於1890年施行了麥金利稅。

  這一稅法規定,凡是簽署貿易條約者,都可以享有蔗糖免關稅待遇。

  這個協議形同剝奪了夏威夷原有的優惠地位。

  丑國又設置了十分嚴苛的蔗糖優惠國條件,意圖把夏威夷納入丑國保護國,取得珍珠港的控制。

  當時的夏威夷國王拒絕了丑國的條件。

  甘蔗園主為了自身的利益,和丑國領事館史蒂文斯合謀,發動了政變,丑國的陸軍和海軍迅速占領該島,推翻了女王利留卡拉尼。

  1898年,丑國老大麥金利立法將夏威夷吞併,併入了丑國版圖。

  糖,帶來不僅僅是本身的甜味,也是非洲和南美洲長達兩個多世紀的苦難。

  當然,在歐洲,在16世紀,糖絕對是上流社會最幸福的來源。

  在製作法國菜中的三大主要用途是:給菜餚增加甜味、保存水果和蔬菜、製作糖塑裝飾和模型,或者給食物澆汁。

  糖與各種干佩斯混合攪拌而成的麵團,時至今日仍然是製作糖果的基本原料。

  與此同時,法國食譜中也概括描繪了煮糖的方法,以生產各種糖漿和含糖產品。

  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那些奢華的糖塑雕像。

  1571年,巴黎為查爾斯九世和來自奧地利的伊莉莎白王后舉辦了一場新婚盛宴。

  所有目睹此次活動的人都認為:這是他們所見到過的最精緻的盛事。

  每吹響一次號角,就上一道菜式;

  每一道菜式都有一個特殊的主題。

  晚宴過後便是舞會,舞會結束後的「甜品套餐」——蜜餞、含糖堅果、果泥、杏仁餅、餅乾和各式各樣的肉和魚——都是用糖糊製成的。

  主桌上擺放著6個巨大的糖塑雕像,講述著密涅瓦如何為雅典帶來和平的故事。

  糖已然成為各種宴會特別是正式宴會的核心食材。

  在最重要的宴會桌上,糖塑雕像與花卉展示、精緻銀器的地位大體相當。

  宴會籌備方甚至模仿當代景觀設計師的模板,用糖塑雕像創作出精美的景觀。

  水平高超的糖果師用多種顏色的糖及杏仁糖製作出男女主人們心儀的任何場景和畫面。

  這些權力、財富及地位的展示至關重要。

  宮廷及豪華府邸的廚師們對用含糖食材製作可食用的雕像的技藝進行改進,旨在讓人嘆為觀止、銘記於心並大飽口福。


  廚師們將糖與堅果、黏合劑混合,或將液態糖倒入特製的模具。

  他們彼此競爭、相互超越,用精心製作的糖塑雕像為正式宴會和國家慶典的餐桌增色,並贏取賓客的讚賞。

  這些糖混合物在法語中被稱為「糖塑雕像」,可能被設計成魚或肉的形狀,在上菜間隙時供人們食用。

  久而久之,糖塑雕像漸漸被賦予了另外一層意義:

  統治者藉此向對手、朋友和敵人傳達信息,通過炫耀主人的地位和財富來使其賓客嘆為觀止。

  其他的社會特權階級也亦步亦趨,很快養成了食糖的習慣。

  高級神職人員和知名學者們發現,糖塑雕像完美展示了他們的身份和地位。

  1515年,當托馬斯·沃爾西受命為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紅衣主教時,他下令製作盛大的糖塑雕像展示,如教堂、城堡、野獸、鳥類,甚至還有一套西洋棋。

  在1503年的就職典禮上,牛津大學校長展示了用糖塑雕像做成的「牛津八塔」,還有大學的領導與國王的糖塑雕像形象。

  1526年,亨利八世雇用了7名廚師,在格林威治精心準備了一場糖宴,呈現了糖塑的城堡和莊園,裡面點綴著大大小小的天鵝;

  另外還有1名主廚,他設計了塔和棋盤,全部東西「用純金加以點綴」。

  更為大膽的是,有些晚宴會展示用糖製作的生殖器模型,以便譁眾取寵。

  但是,較為正式的宗教或外交晚宴上的糖塑雕像則更加文雅,如把糖塑雕像做成有關宗教或皇家的意象,以契合此種場合。

  法英兩國的皇室都有極為嚴重的牙科問題——牙齒糜爛、缺牙、牙齦疾病、口腔塌陷甚至毀容。

  但這不足為奇,一切都是過度吃糖的後果。

  隨著財富擴散至新的商業與貿易階層,他們也沾染了上層社會的奢侈習慣。

  自然而然,他們同樣開始使用糖來彰顯財富、取悅賓客。

  不過,糖與其他奢侈品一樣,在底層人群中越普及,就越無法代表權勢。

  16世紀末,當糖更加普及、便宜時,精緻的糖塑雕像就失去了展示權勢的作用。

  英國的精英階層和上層階級通常都能在倫敦買到糖。

  到17世紀中期,在偏遠的小城鎮,英國人也可以買到糖。

  譬如,在1635年的曼斯菲爾德和1649年的羅奇代爾,人們都可以買到糖。

  1683年,在柴郡的塔博雷,人們可以從當地的五金商拉爾夫·埃奇的店裡買到糖。

  當糖進入下層階級的家庭時,就失去了其在上層階級的社會聲譽。

  從早期的食譜中,我們可以發現,糖在許多普通家庭里已經比較普遍。

  具有英國特色的食譜最早出現於16世紀80年代。

  在食譜中,糖被用作保存和烹飪食物的重要原料。

  傑維斯·馬卡姆所著的《英國家庭主婦》首次出版於1616年。

  該書借鑑了前人的建議和食譜,多次建議在烹飪和準備食物的過程中添加糖。

  人們認為,糖是製作沙拉、薄煎餅、烤牛肉和油炸餡餅的理想配料,或用於去除動物內臟的異味,或用於醬汁、牡蠣派、布丁、餡餅、果凍及香料蛋糕之中;


  當然,也可以做「糖盤」。

  這本書還指出,一個理想的家庭主婦不應僅僅局限於烹飪,她還得負責照看好全家人的健康和幸福。

  該書介紹了當時新潮的護理和保健知識,以及應對所有潛在疾病和事故的方法。

  在此方面,糖是無價之寶。

  「它可用於治療心臟病、咳嗽和久咳不治。糖還能用於眼病、肺癆、止血、腹痛,甚至老瘡等疾病。」

  此刻,糖既美味可口,又可入藥去苦;

  既有象徵意義,又有實用價值。

  糖可用於製成雕像,蔚為大觀;若使用得當,糖也可以用於治病救人。

  在廚房裡,糖不僅是一種食材,而且也是一味藥物,這在***教的傳播過程中可見一斑。

  伴隨著一種新的***正統教義的發展,一種新的***醫學也開始嶄露頭角。

  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先知及其信眾的傳播、新興學派在以巴格達為中心的地區興起,以及古典文獻阿拉伯語譯著的出現。

  因此,蓋倫的醫學思想滲透於***世界乃至更廣闊的領域。

  這一時期湧現出了豐富的醫學文獻,尤其是占統治地位的藥典,以供學醫者細細研讀,也可為任何對醫學感興趣的人士答疑解惑。

  ***教還催生了一群新式醫生,其工作和研究成果現已印刷成冊,推動了人們對人體、疾病及其療法的認識和理解。

  其中,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是阿爾-拉茲。

  他認為:「苦口良藥也應讓人津津有味。」

  與此前的希臘和羅馬醫生一樣,***醫生以及之後的也發現,糖和蜂蜜是某些苦味藥物理想的「解苦劑」。

  於是,糖逐漸成為***醫藥學和歐洲藥理學的重要藥材。

  ***醫學的發展還得益於其幅員遼闊、物產豐富——各種各樣的動植物和礦產資源均可入藥。

  到13世紀,藥劑師的清單上有超過3000種常用藥材,其中許多是從遙遠的熱帶地區搜集而來的外來品。

  糖雖只是這些眾多商品當中的一種,但它卻迅速找到了自己獨特的定位。

  這既緣於它本身可以發揮的功用,也因為它能使苦口良藥變得可口。

  這些***的醫藥傳統傳入西歐,藥劑師將糖配成藥物,或與其他藥材混拌在一起。

  由於各種問題地址更改為請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