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回檔07:開啟學神殿> 第390章 開闢新的賽道

第390章 開闢新的賽道

2024-12-02 03:48:37 作者: 紅糖醪糟
  第390章 開闢新的賽道

  「如果這樣設計,拓撲半金屬晶片的核心數能遠遠超過傳統架構!」

  「一顆晶片擁有幾百甚至上千個核心不是問題!」

  「幾百個核心?」王剛瞪大了眼睛,聲音里滿是不可思議,「你知道你在說什麼嗎?」

  「我們現在的頂級晶片,最多也就十幾個核心,而你說的……幾百個?」

  趙凱點頭,語氣帶著震撼:「沒錯,這篇論文中描述的晶片架構,核心數量完全取決於金屬格柵的排列方式。」

  「只要材料工藝能跟上,核心數量完全可以做到成百上千!」

  「而且……」趙凱翻到另一頁,指著一個數據表,「緩存的容量可以和伴矽內存直接匹配,傳統晶片的緩存只有幾十兆甚至更少。」

  「而這種設計下,緩存的容量可以直接進入TB級別!」

  「TB級別?」王剛喃喃重複,像是在確認自己沒聽錯。

  他又翻了幾頁,眼神逐漸變得複雜,「不僅是緩存,還有頻率……這上面寫的頻率峰值可以達到20GHz以上。」

  「是現在晶片的好幾倍!這……簡直不可思議!」

  張靈溪又拿過一頁,指著上面的運算模型:「這還不止。你們看這個——同步分工計算模型。」

  「傳統晶片的多核協作有瓶頸,但這種設計通過量子態控制,可以讓每一個核心獨立工作。」

  「同時又能高速協作,效率完全碾壓傳統架構。」

  「如果真能做到……不僅運算速度快,功耗還低,體積更小……」趙凱已經不知道該用什麼表情表達自己的心情。

  會議室內陷入短暫的靜默,只有翻閱論文時紙張摩擦的聲音響起。

  「我剛剛查了一下,這篇論文……」趙凱快速操作著筆記本電腦,幾秒後猛地抬起頭,神色複雜地看向陸山。

  「根本查不到!網上沒有,學術庫也沒有!陸總,這論文到底從哪來的?」

  王剛眉頭緊鎖,緊接著說道:「確實,我看了論文的公式,這不是半吊子寫的東西。」

  「這種深度的研究……得有國家級實驗室背書吧?難道這是內部機密?」

  趙凱愣了一下,低聲自語:「難道陸總和某個頂級實驗室有合作?」

  「或者……」他一抬頭,眼裡突然冒出一個不可思議的念頭,「難道這是您自己寫的?」

  這句話一出口,所有人都停下了動作,齊刷刷地看向陸山。

  陸山站在桌前,目光平靜。

  他輕輕推了一下論文,將它翻到一頁詳細的電子躍遷模型,聲音不緊不慢:

  「這篇論文來源於更高層面的研究。」

  「我們擁有這篇論文的所有權。」

  這篇論文的確不是陸山寫的,是龐加萊和圖靈寫的,但這事兒沒法說。

  「但它是我們伴矽實現突破的鑰匙。」

  「更高層面的研究?」王剛疑惑道,「什麼層面?這個層面的研究者,怎麼會和我們扯上關係?」

  陸山掃了他一眼,沒有直接回答:「來源的問題,你們暫時不用操心。」


  「重點是,這篇論文的核心思路,你們能不能看懂。」

  「能不能看懂?」王剛苦笑,「這可是拓撲物理的頂級研究啊,我們不是真正的理論學家,哪能完全看懂?」

  趙凱插話道:「雖然沒完全理解,但很多地方已經讓我震撼了。」

  「特別是關於拓撲半金屬晶片中多核設計的部分,我看得都快暈了。」

  「陸總,您真的能解釋清楚嗎?」

  「問吧,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陸山緩緩開口。

  王剛第一個提問,他用手指敲了敲論文中關於「電子躍遷與運算模型」的公式:

  「陸總,這裡寫的電子躍遷態的瞬態控制……咱們連實驗驗證都沒做過,這種精確控制真的能實現?」

  陸山走到白板前,用筆畫出一組簡化的晶格模型,邊畫邊說道:「這一點,是通過量子勢阱實現的。」

  「電子躍遷受到晶格對稱性的約束,實際的運動軌跡是被外場調控的。」

  「這種調控並非完全自由,但因為拓撲半金屬的特殊結構,躍遷的狀態可以穩定在離散值。」

  他畫了幾條箭頭,指向關鍵點:「比如,這裡是0,這裡是1。」

  「只要外場調節到位,電子就只能躍遷到預設的態,不會跑偏。」

  王剛點點頭,眉頭舒展了一些:「原來是這樣……這個用拓撲特性解決了很多傳統的干擾問題。但這種控制需要多精確的設備?」

  「實驗室級別的精度。」陸山答道。

  「但是,我們的生產線並非遙不可及,通過提升場效應設備的調節能力,就能逐步實現量產。」

  王剛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趙凱緊接著提出問題:「陸總,這篇論文提到晶片緩存可以擴展到TB級別,但傳統緩存技術的物理距離會增加延遲。」

  「這種大容量緩存,延遲問題怎麼解決?」

  「這個問題很好。」陸山露出一絲淡笑,重新拿起筆,「論文中提到的緩存設計,是用動態數據塊對接伴矽內存。」

  「傳統晶片的緩存局限於片內,但我們的方案中,晶片緩存和伴矽內存直接互聯。」

  他在白板上畫出晶片與內存模塊的交互圖:「這樣,緩存和內存之間的傳輸速度會大幅提升。」

  「而且,由於伴矽內存本身的速度遠超傳統內存,它可以直接承擔部分高速緩存功能。」

  趙凱恍然大悟:「也就是說,緩存的物理限制被伴矽內存的速度彌補了?」

  「正是如此。」陸山點頭,「傳統架構限制很多,而我們的方案是用全新的思路打破限制。」

  張靈溪盯著論文中的多核模型,忽然抬頭問道:「陸總,晶片的多核協作部分也提到了分層調度。」

  「論文裡的理論邏輯我理解了,但實際執行中,這種調度會不會增加核心的同步延遲?」

  陸山微微一笑:「傳統架構的延遲,來自於同步和調度的效率。」

  「而在我們的晶片中,多核之間的調度,是通過量子態直接控制完成的,幾乎不存在傳統的中間過程。」

  他用筆點了點論文中的描述:「這個理論核心在於,金屬格柵間的核心組,可以直接通過量子態協作。」


  「這種協作方式類似於並行計算,不需要傳統的串行調度。」

  張靈溪聽後露出恍然的表情:「那也就是說,核心之間的延遲幾乎被完全消除了?」

  「沒錯。」陸山點頭,「這種架構的優勢就是效率最大化。」

  王剛翻到論文的最後一頁,又問:「那材料工藝呢?晶片核心數可以做到上千甚至更多。」

  「但量產時金屬格柵的加工精度要達到什麼級別?咱們目前的設備能跟上嗎?」

  「初期確實有難度。」陸山語氣依舊平靜,「但論文已經給出了參考方向。」

  「金屬格柵的精度需求,可以通過升級現有設備實現,而多核之間的精確連接,初期可以通過小規模試驗驗證。」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另外,我們可以先用少量核心的原型晶片測試性能。」

  「等驗證了工藝可靠性,再逐步擴展到上千核心。」

  王剛點點頭,神色中多了幾分信任。

  隨著陸山的講解,一個個問題被解答清楚,團隊成員逐漸從困惑轉向信服。

  他們越是理解論文的內容,越是被它背後的技術深度和創新震撼。

  趙凱嘆了口氣,滿臉複雜地說道:「陸總,這篇論文不光開創了新思路,還把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到了。我們還能說什麼呢?」

  王剛也露出一絲笑意:「這條路雖然難,但我相信,這篇論文會成為我們攻克晶片技術的『聖經』。」

  「現在可以確定,這條路是可行的。接下來,就看我們怎麼一步步把它變成現實了。」

  陸山環視眾人,聲音低沉卻充滿力量:「這就是我們的任務——將理論變成現實。」

  會議室內的討論漸漸平息,趙凱翻著手中的論文,眼神中依舊帶著濃濃的震撼。

  他忍不住抬頭說道:「陸總,這篇論文的價值簡直不可估量。」

  「如果發表在《Nature》或者《Science》這種頂級期刊上,絕對會引起轟動。」

  王剛接過話,語氣中滿是欽佩:「別說頂級期刊了,就算只發在行業內的權威雜誌,這也足夠顛覆整個半導體行業的認知。」

  「國外的那些晶片巨頭,看到這篇論文,估計都得炸鍋。」

  張靈溪點了點頭,認真說道:「陸總,這篇論文不僅僅是一份理論,它包含了完整的實驗思路和實際應用方向。」

  「一旦發表,伴矽的名字會立刻被全球科技圈記住。我們會成為風暴的中心。」

  然而,陸山卻沒有露出任何興奮的表情。

  他只是微微搖頭,聲音低沉卻透著決斷:「論文暫時不能發表。」

  「為什麼?」趙凱愣住了,顯然沒想到陸山會拒絕。

  「現在發表,只會帶來麻煩。」陸山淡淡說道,目光掃過眾人,「一旦這篇論文公開,我們將面臨兩大問題。」

  「第一,競爭對手會瘋狂模仿,甚至動用他們掌握的強大資源來搶跑我們。」

  「雖然,我相信即便他們看到論文也不知道應該怎麼操作,但是我不喜歡這種感覺。」

  「第二,我們手裡還沒有實物產品,別人只需要質疑這篇論文的可行性,就足以讓我們陷入輿論漩渦。」


  王剛沉默了一會兒,低聲道:「確實,沒產品支撐的論文,只會讓人覺得我們在空談,甚至有可能引來惡意打壓。」

  陸山點頭:「所以,我的計劃是,先把晶片做出來,用產品證明我們的實力。」

  「等到產品面世,論文再發表,那個時候,所有人只會追趕我們的腳步。」

  張靈溪目光一亮,贊同道:「陸總說得對。先用產品搶占市場,掌握主動權。」

  「到時候,我們的技術優勢已經不可動搖,論文發表只會錦上添花。」

  趙凱嘆了口氣,露出一絲遺憾:「那就只能委屈這篇論文,暫時埋在伴矽內部了。」

  陸山敲了敲桌子:「別糾結論文了,現在最重要的是,把生產線改造出來。」

  「我們需要設備,真正能製造拓撲半金屬晶片的設備。」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快速列出了幾項關鍵任務。

  「第一,現有生產線的改造。」陸山用筆在白板上寫下「設備升級」幾個字。

  「目前我們的生產線是用來製造內存和硬碟的,對拓撲半金屬晶片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改造生產線,首先要解決的是精度問題。」

  趙凱舉手問:「陸總,晶片生產的精度要求,比內存和硬碟高很多。我們現在的設備能滿足嗎?」

  「不能。」陸山直言,「拓撲半金屬晶格的排列需要納米級的精確度,目前的設備達不到這個標準。」

  「但是,我們可以在現有設備的基礎上進行改良。」

  他畫出一台高溫熔爐的草圖:「比如,用於拓撲半金屬合成的爐子,需要在高溫和高壓下保持穩定。」

  「我們現有的等離子熔爐只能支持低批量生產,必須提升溫控和壓力控制的精度。」

  王剛點頭:「確實,溫度和壓力的波動會導致金屬晶格排列紊亂,這部分必須解決。」

  陸山接著畫了一個噴塗設備的圖形:「第二是塗層設備的改造。」

  「拓撲半金屬的格柵結構,需要在晶圓上均勻噴塗一層導電膜。」

  「這一工序要求噴塗精度達到原子級別,同時保證膜的厚度完全一致。」

  趙凱摸著下巴,思考著說道:「這是不是得引入新型的噴塗頭?傳統的噴塗設備可能達不到這種精度。」

  「沒錯。」陸山點點頭,「我會聯繫幾個專業設備廠商,定製一批超高精度的噴塗組件。」

  他頓了頓,又在白板上寫下「金屬結構」幾個字:「第三是按照我們的要求優化金屬結構,規整隔柵排列,讓其在邏輯上形成最優。」

  「這一步很重要,拓撲半金屬晶片的核心結構金屬隔柵的排列方式。」

  「我們需要一種新的高頻金屬結構優化設備,能夠在納米級別的間隙上進行無損加工。」

  王剛嘆了口氣:「這種設備很少有人能做出來吧,我們能搞到嗎?」

  陸山目光堅定:「伴矽的合作夥伴名單里有一家設備廠商,我會親自去談。他們有能力幫我們定製這樣的設備,如果這個公司做不出來,我們就自己做。」

  「第四,量子場效應測試儀。」陸山接著說道。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