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秋後算帳
百官立即察覺到了氣氛的詭異。
因為平日裡,固然會有大漢將軍挎刀站崗。
這大漢將軍同是錦衣衛,且一個個穿著飛魚服。
可是緹騎這種錦衣衛,卻還是能分辨出來的。
後世的人們總是將飛魚服和錦衣衛掛上等號,其實說對也對,說不對也不對。
飛魚服在大明,乃是皇帝欽賜的禮服,而且只賜給高官,照理來說,錦衣衛除了像指揮使或是同知、僉事這樣的人,才有資格穿飛魚服之外,其他人是沒有資格穿戴的。
可人們對錦衣衛穿飛魚服的印象是從何而來呢?
根本原因就是,同樣隸屬於錦衣衛的大漢將軍!
大漢將軍就是皇宮內的崗哨,而宮中的衛士,尤其又都在皇帝身邊,為了彰顯威武,所以他們穿戴的,便是幾乎與飛魚服相似的服飾。
可現在,這裡固然有不少穿著魚服的大漢將軍,可更多的,卻是滿臉血腥氣,一個個眸里深不可測,卻穿戴著青衣,挎著繡春刀的人。
他們一個個看似隨意地站在殿中內外的角落,卻好似形成了一個天羅地網,哪一處方向,都有人戒備。
這完全出乎了所有人意料的情況,頓時引發了百官們的異動。
有人竊竊私語,有人開始東張西望,也有人臉色發青,似乎察覺到了什麼。
那楊侃本是春風得意,現在卻也稍稍有些慌了,甚至心中有些隱隱不安起來,於是眼眸子四處張望,似乎期待從中發現出一點什麼來。
就在這混亂之中,卻有人淡定的樣子,大呼道:「肅靜,肅靜,此乃宮中,不可失了臣儀!」
說話的乃是黃立極。
黃立極面上沒有太多的表情,談不上喜怒。
這是他第一次看熱鬧不嫌事大。
拉倒吧,老夫都要致士了,你們儘管折騰,老夫今日若是眨了眼,算老夫輸。
眾人聽了這話,方才稍稍的壓抑住竊竊私語的衝動。
接著不得不乖乖地魚貫入殿。
此時,殿中,天子的寶座上空無一人。
可在這殿側,魏忠賢卻是雙手端著拂塵,身子微微弓著,面上平靜地站在那裡。
像一根木樁子一樣,此時見人進來,才露出些許的微笑。
百官陸續站定。
目光卻都聚在了魏忠賢的身上。
黃立極乃是百官之首,此時,他跨步而出,朝魏忠賢行了一個禮,道:「魏公公,陛下今日升殿嗎?」
魏忠賢好整以暇地道:「陛下一會兒來。」
黃立極則又道:「陛下可有口諭?」
「有!」魏忠賢斬釘截鐵地道。
這一下子,百官們似乎心裡開始打起鼓來了,不少人的臉色變了變。
雖然大家已經猜測,魏忠賢就是來傳達口諭的,可從魏忠賢口裡證實,心裡還是頗有幾分緊張。
於是百官紛紛躬身,一副洗耳恭聽之態。
魏忠賢便朗聲道:「陛下言之:諸卿願效楊漣,張卿卻非熊廷弼!」
此言一出……
殿中驟然之間,卻是安靜了下來。
那混雜在百官之中的楊侃,驟然之間臉色煞白,眼眸微微瞪大,身子險些站不住,隨後便癱跪在地,腦袋下意識地重重一磕。
要知道,這口諭中的話,是有典故的,而且不需咀嚼,便可知其味。
這裡的所有人都知道,天啟皇帝所說的這位楊漣,就是當初著名的諫臣楊漣。他因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最終引發了東林黨和閹黨之間最後的決戰。
而最終的結果,便是東林黨徹底落敗,楊漣也被閹黨所誅。
當然,天啟皇帝現在所言的事,卻不是楊漣與閹黨之間的鬥爭,而是楊漣與熊廷弼之間的事。
當初,熊廷弼受命前去鎮守遼東,在那個時候,遼東的情況已經十分糜爛了,而建奴人四處攻城略地,遼東的明軍接連大敗。
直到熊廷弼抵達遼東之後,整頓軍務,整治防務,居然奇蹟一般的,令建奴人的攻勢頓減,總算是將早已惡化的遼東局勢,扭轉了過來。
因而,熊廷弼立下了大功,只是……大明曆來如此,凡立大功者,無一不要被人審視。
故而當時的熊廷弼,並沒有立即得到獎賞,反而被清流們狠狠的痛斥了一番,挑出了許多的毛病,更是列舉他八條大罪,而且還認為他欺君罔上。
楊漣這樣的清流君子,自然也不能缺席,當時他已是清流之中極有威望的人了,也指責熊廷弼挫虜無能,說他靡費公帑,養寇自重。
熊廷弼自是氣得吐血,因為這些罪狀是很要命的,任何一條,都足夠讓他抄家滅族,五馬分屍了。
於是熊廷弼立即拉開了架勢,與楊漣為首的清流對罵,又表示自己病了,這官不做也罷,請求回鄉養老。
這一下子,便又立即被君子們抓住了痛腳,於是君子們又上書罵熊廷弼沒病裝病,這是欺君大罪。
熊廷弼的性子比較剛,心想我要病退你們還罵我,於是又上書回罵。
這一下子……卻又落入了圈套之中。
那楊漣則一下子指出了熊廷弼的要害,說熊廷弼身為遼東的主帥,每日不想著抵抗建奴人,卻隔三差五上書與大臣對罵,可見他的心思根本就沒放在遼東的軍務上,這個人居然還揣著尚方寶劍,應該收回他的尚方寶劍。
把話說到這份上,其實一開始熊廷弼上書請辭致士,還只是撒嬌,意思是你們再罵我,我就不幹了,其實也只是不希望再被罵,難得真不想幹了嗎?
可要交出尚方寶劍,那麼熊廷弼自然就沒辦法再有臉管理遼東的軍務了,於是乎……當真奉還御劍,『病退』而去。
這一戰,乃是楊漣的成名作之一,直接弄倒了一個右僉都御史和兵部右侍郎。
當然,等到熊廷弼在後來他去職之後,遼東的情況又開始惡化,朝廷不得已之下,又啟用了他,以至在最後,釀生了更大的悲劇。
天啟皇帝的這番話,便是將張靜一比作了熊廷弼,而誰是楊漣呢?
楊漣這個時候,在民間的聲望其實是很好的,很多大臣和讀書人,都認為楊漣乃是君子,是士大夫的典範。
可是楊漣卻是當今陛下和魏忠賢所殺的,在陛下的眼裡,楊漣就是十惡不赦之人。
因而……天啟皇帝這簡單的口諭,其實就是說,誰罵了張靜一,誰就是楊漣。
而楊漣,乃朕一生之敵!
一錘定音!
此時……群臣側目,楊侃更是不知所措,心慌意亂。
現在該如何應對?
魏忠賢依舊面上帶笑,隨即又道:「除此之外……還有一份口諭。」
殿中依舊安靜,所有人都在屏息等候。
只見魏忠賢慢慢地張口道:「張卿功勳卓著,重光大明,此功不在太祖高皇帝之下……」
「……」
不少人下巴都快要掉下來了。
一個人的功勞,你可以說他的功勞不在徐達,不在戚繼光之下,這都說得過去。
可是……
啥叫不在太祖高皇帝之下?
太祖高皇帝始建大明,乃開國之君,你天啟皇帝今日能做皇帝,就因為你是他的子孫,現在你拿張靜一的功績和你祖宗比較?
太祖高皇帝只怕棺材板要壓不住了。
此時,只見魏忠賢又道:「此功非比尋常,朕翻閱史籍,前所未有,大明國祚二百五十年矣,得國今日,俱憑恩賞分明,有功者豈有不賞?今冊封張靜一遼王,世襲罔替,頒賜金書鐵券,與國共榮。」
若是一開始,就直接先下此等口諭,勢必會引起許多的非議。
可先前一個熊廷弼和楊漣的事,卻已讓百官惶恐,現在突又冊封親王,這是楊侃等人怎麼也始料不及的。
只是這兩道口諭,倒是讓為數不少的大臣心裡一塊石頭落地了。
畢竟,言官清流,在百官之中,也只是一部分,還是有為數不少的平日裡不吱聲,卻也有自己的是非觀的,只是平日裡不顯山露水罷了。
楊侃此時心全亂了。
他此刻比誰都清楚,自己揣摩帝心,簡直就是揣摩到了天啟皇帝的屁股上去了。
就在愣神的功夫。
魏忠賢逡巡百官,而後一字一句地道:「噢……還有……」
這個還有二字,又不禁讓人戒備。
魏忠賢卻是一瞥在旁的宦官。
這宦官面上沒有表情,形同死人一般,一張蠟黃的臉,看著格外的瘮人。
此人弓著身,徐徐站了出來,朗聲道:「聽到自個兒名字的,都出班吧。」
說罷,他繼續冰冷地道:「楊侃!」
第一個名字,就是楊侃。
楊侃聽到自己的名字,渾身一顫,接著眼前一黑,險些要昏死過去。
他跪拜在地,身子想要站起來,卻無論如何,沒有氣力了。
於是……在叫過楊侃的名字之後,雖有不少人朝楊侃悄悄看來,可楊侃卻是全無動靜。
見楊侃毫無動靜,站班的大漢將軍卻已上前,徑直將楊侃先是按住,而後拖拽出班。
楊侃一時慌了,口裡驚呼道:「我何罪?」
那宦官卻是沒理他,目不斜視地繼續唱喏道:「朱建業、劉大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