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線防線也稱為女牆防線,位於密雲棱堡群以東,宛平城以西狹長的平原地帶,守軍為大明藩王軍。
藩王軍總數超過九千人,是京師防禦體系的核心。自崇禎十七年正月朱由檢頒布勤王令至崇禎十七年五月初,五個月時間,明國各地共有兩百三十七名藩王宗親率領其部下八萬九千餘人進入北京,宣誓保衛大明。
當然這將近九萬人中的很大一部分考慮的是如何保護自己,彼時藩王軍魚龍混雜山頭林立,在經過漫長嚴酷政治審查,以及地獄般的拉練後,藩王軍幾乎被崇禎皇帝淘汰殆盡,只剩下九千人不到。
這九千人完全按照近代軍隊訓練標準,仿照普魯士鐵血首相俾斯麥練兵方法訓練,甚至他們的作息時間也和後世的德意志軍隊完全一致。
06:00 起床,洗漱,穿衣
06:20 早餐
06:35 訓練時間,檢查傷員,準備受訓
06:55 軍容檢查,列隊訓練,自由練習
········
朱由檢訓練藩王軍的初衷就是想把他們淬鍊成一個個殺人機器,事實證明大明皇帝的計劃成功了。
長時間泯滅個性甚至人性的殘酷訓練讓最初那些自由散漫軍紀渙散一無是處的兵痞迅速成長,成為合格的殺人機器。
就拿排槍射擊來說,只要將官一聲令下,排成整齊隊列的藩王軍們便踏著鼓點,手持鳥銃,在刺耳的嗩吶聲中整齊踏步前進,等鼓點停止,士兵們到達預定位置,各人舉起鳥銃,整齊劃一,向目標射擊,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他們也不會有任何遲疑。因為這些人身上的人性早已經被朱由檢泯滅殆盡。
藩王軍算是崇禎皇帝手中的精銳,和同時代最優秀的西班牙瑞士方陣相比,藩王軍也毫不遜色。
當然,拿他們和崇禎皇帝嫡系部隊,中衛軍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後者不僅是殺人機器,而且還是有信仰的殺人機器。中衛軍的信仰既不是虛偽可笑的宗教信仰,也不是雞血沸騰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信仰,驅使他們奮勇殺敵的只是對生命的熱愛。
所謂和平就是戰爭。
朱由檢判定,這次建奴東來必定不惜血本,傾盡全力攻城。在這種情況下,新編第三軍鎮守的棱堡防線很可能會被對方突破。要想留住建奴,消耗他們有生力量,並對其形成反殺,就必須在女牆防線對建奴形成重大殺傷。
因此中部防線對朱由檢整個作戰計劃成敗起決定性影響。
因此,藩王軍鎮守的中部防線不能太過堅固,至少要給八旗軍一種唾手可得的錯覺。
所以當然不能像西部戰線那樣棱堡林立,暗堡成群。
明軍在長五百米,寬五十米的狹小平地內布置了大量鐵絲網壕溝據馬,當然還有女牆。
所謂女牆指的是矮牆。考慮到通古斯人身高普遍不超過一米六,所以女牆設計高度為一米,建奴想要翻越這個高度難度不小當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據馬用來遲滯騎兵衝鋒,騎牆衝鋒還是非常的恐怖的,崇禎皇帝引以自傲的黑科技馬克沁機關槍尚未研製成功,所以在騎兵衝鋒面前還不能托大。
據馬後面五六十步外挖掘有一條兩米多深,三米多寬的壕溝,左右延伸橫貫整座陣地,考慮到八旗戰甲身披幾十斤鎧甲,穿越這條壕溝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用屍體填壕,不填個大幾千人,恐怕也沒什麼暖用。要想從正面攻擊明軍,就必須跨越這條壕溝,除非多爾袞想繞道八百多里,從天津保定一線攻打京師,不過話說回來,京師以南現在是順軍偏師劉芳亮地盤,多爾袞倒是可以考慮一下去和劉芳亮搶地盤。
緊挨著壕溝相距不過十步是連續三道鐵絲網,鐵絲網設計高度也是依據建奴身高,一米左右,直接跳過去顯然是不能,除非八旗戰甲個個都是跨欄高手。
按總工程師湯姆士囑託,鐵絲網都是由鏽跡斑斑的鐵絲搭成,不少鐵絲網上海潑撒有糞便,確保被劃傷後傷口高度化膿,無藥可治。
當然這還不是全部,鐵絲網後面五十步是一道半人多高的矮牆,前面說過,這道矮牆完全符合通古斯人身高特徵,確保建奴想要翻過這道牆必須採用狗刨式姿勢撩起各人小短腿勉強爬上去。
當然,如果不出意外,他們是翻不過去的,因為這裡是藩王軍最後防線。
九千多藩王軍就隱蔽在女牆後面,藩王軍由一千騎兵,五百炮手,兩千長槍手,一千輔兵與四千名銃手組成。其中銃手與長槍手站在最前排,四千名銃手分為四排,前後交替射擊。前排銃手出現傷亡,後面銃手隨即補充上去。輔兵們手舉盾牌護衛前排銃手,長槍手隱藏在銃手身後,若敵軍衝到近前,火銃手便往後退去,長槍手上前突刺。
藩王軍的指揮官是唐王朱聿鍵,監軍事南鎮撫司兩名百戶,考慮到藩王軍以及唐王本人對崇禎皇帝忠心耿耿,這樣的安排並無不妥。
唐王朱聿鍵在寧武關與順軍作戰,以區區五千餘人對抗十倍於己的流賊,在六萬順軍包圍下仍能堅守寧武關半月之久,最後還能全身而退。崇禎皇帝之所以選擇唐王作為女牆防線的指揮官,也是基於此人擁有一定的防禦戰經驗。
女牆防線之後便是京師防禦核心陣地——京城九門防禦陣地。
與前兩道防線相比,京城防線堪稱固若金湯,這裡不僅火力強大,而且中衛軍皆是強軍中的強軍。
京師九門部署有三百六十門大型佛朗機炮,一千八百門虎蹲炮,至於紅衣六磅炮萬人敵則不計其數。
中衛軍九千人分別鎮守京師九門,中衛軍使用的各類火器都是大明火器局最新研製或是改進的武器,有很多武器都是明軍第一次在戰場上使用,比如改良版虎蹲炮,這是一種類似後世迫擊炮的曲線攻擊武器,發射後,炮彈呈拋物線向前飛出,射程可達五六百步。而該武器發射的炮彈,則是升級版的萬人敵,相比明軍之前使用的萬人敵,升級後的萬人敵重量更輕,裝填火藥更多,威力也就更大。只要落在敵陣中順利爆炸,不帶走三兩條人命那就是可恥的浪費。
而中衛軍本身,按照崇禎皇帝訓練要求,九千六百人,人人都是射擊,格鬥,爆破,方面的人才,守城戰自不必說。在野戰中,他們並不使用同時代排槍陣線隊列,而是用後世天朝軍隊三三制戰鬥陣型。這種散兵線隊列對火器要求很高,儘管崇禎皇帝三令五申要求火器局研製類似馬克沁機槍來復槍之類的存在,這對畢撫堅或是湯姆士淶水當然是不可能的。
雖然如此,中衛軍日常訓練還是以20世紀中葉天朝解放軍為樣板,拋棄排槍陣線,以三三制展開訓練。
這次京師防禦戰,對這支心腹嫡系,崇禎皇帝沒有太多要求,因為皇帝陛下絕對信任這支軍隊,無需向他們多做解釋,無需向他們做任何動員,中衛軍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為何而戰。
實際上,京城最後一道防線主要防備的還不是從昌平趕來送死的八旗戰甲,而是盤踞在北京南邊的劉芳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