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安感慨了一番鍵盤俠的威力之後,就沒再繼續瀏覽網絡上的輿論了,既然現在矛盾點已經從瑞康醫療和基因藥劑上轉移到了美敦力、聖猶達、百多力等起搏器巨頭身上,那他的目標也算是已經達成了。
接下來估計一時之間美敦力他們也沒功夫再繼續搞什麼針對瑞康醫療的小動作了,他們首先要做的得是把這股指責機械起搏器事故頻發的輿論先想辦法平息了再說。
而陳長安則將工作重心轉移到了另一件事上,如何擴大基因藥劑的產能才是他現在苦惱的事情。
製造這種基因藥劑不同於製造醫療設備,是一種對生產環境,以及原材料的提取與製作都要求很高的事情。
由於製作這種基因藥劑需要用到兩種特殊的基因,而想要批量生產這兩種基因,只能使用基因克隆技術,用大腸桿菌作為載體,進行基因克隆工作,分裂出一個個帶有這兩種特殊基因的大腸桿菌,然後再從中將兩種基因分離出來。
這個步驟十分麻煩,而且需要用到很多生物儀器,又需要在一個完全無菌的環境中進行培育。
產量也無法做到很高!
這就有點讓陳長安頭疼了,考慮了許久,他還是覺得生產基因藥劑的事情得找製藥公司合作!
如果讓瑞康自己來生產,那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光是引進一些生產設備,以及建設無菌廠房,就需要花費很大一筆錢,而且如果瑞康短期內建設這麼一個完備的藥劑廠房只用來生產這一款產品的話,實在是太不划算了,投入成本過高!
生產中心那邊只是搞了個小型的試生產廠房,就花了四五千萬,而一天卻只能生產一百隻左右的基因藥劑,根本不夠用!
所以陳長安想來想去,還是覺得找一家國資的製藥企業合作比較合適。
因為一些大型的國資製藥企業是有負責疫苗生產的,而瑞康的基因藥劑在生產上和疫苗還是有一些共通之處的,這些製藥企業只需要補進一些分析儀,基因克隆的設備,就可以轉產基因藥劑!
他已經有了一個心儀的合作對象,華夏醫藥集團有限公司!
華夏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是華夏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全、綜合實力最強的醫藥健康產業集團,旗下擁有11家全資或控股子公司,以及五家上市公司。
而上市公司中的天壇生物就是專門從事疫苗、血液製劑的研究、和生產的,而且背後是由京城生物製品研究所提供技術和科研方面的支持,在疫苗領域不管是生產能力還是研發能力,都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哥!
而且他們又是國企,在代工中將技術泄密的風險要比私企小的多,畢竟如果華夏第一的醫藥集團都被外企滲透了,那豈不是華夏要完?
只要生產技術不泄露,那其他的事情都是小事,都好解決!
所以不管怎麼看,華夏醫藥集團都是最合適的合作對象!
陳長安在做出決定後,就通過康局長的幫忙,聯繫上了天壇生物的總經理,將瑞康尋求代工合作的事情告知了對方。
天壇生物的李總在了解到這一消息之後,連合作內容都還沒細談,就一口先答應下了這個合作!
業內只要是個明眼人就能看的出來,瑞康的心肌細胞基因治療藥劑在國外現在還不好說,但是在國內,絕對會成為未來替代機械式起搏器的治療方案,這個大方向是已經註定了的!
國內可是有近千萬的心臟起搏器植入患者的!這個市場非常的龐大!
未來十年,至少需要兩千萬支的基因藥劑,才可以滿足國內的市場!
兩千萬支!一支兩萬多塊的售價,只要天壇生物能幫瑞康代工生產,哪怕只賺個辛苦費,都能賺不少了!
這麼好的合作項目,天壇生物的總經理能不同意嗎?這對他來說可是送上門的政績啊!能為他的升遷加不少分呢!也許因為這個合作,他都有望更進一步,在集團內部混個高層職位!
所以當陳長安提起這事的時候,只是說了個大概的想法,天壇生物的李總就直接答應了下來,立馬組建了一個合作談判團,連夜趕赴姑蘇市與瑞康醫療進行談判,生怕動作慢了被其他的友商給截胡了!
要知道,國資委旗下可是有不少製藥集團的,其中疫苗做的出色的也有好幾家,萬一給他們收到風聲了,絕對會來競爭這個代工機會的!
為了避免被截胡,李總甚至親自帶隊,連夜搭飛機飛往了姑蘇市,遲則生變啊!
第二天,他就帶著四人的談判小組,與陳長安在濱海大廈的瑞康總部見了面。
整個談判的全程都十分的和諧,甚至和諧的都不像是在談判,像是在聊家常一般的輕鬆。
只不過花了一個小時,雙方就大致談好了一個合作方案。
由天壇生物負責瑞康醫療基因藥劑的所有生產工作,每支基因藥劑的生產成本核算為兩千塊,這是單純的生產成本,不包括運輸、保存、稅額等其他花費。
而天壇生物每代工生產一支基因藥劑,需要收取二百塊的代工費,這其中包括了生產設備的折舊成本,還有人力資源成本,以及時間成本等方面產生的費用。
如此算下來,瑞康醫療銷售一支基因藥劑的總成本,加上代工費大概三千塊多一些,兩支七千塊,而售價則為四萬六,這個成本和盈利率還算是符合陳長安的預期內。
如果讓他自己來生產的話,雖然每支可以省下二百塊的代工費,但是需要先投資十幾二十億來建廠房,對現階段的瑞康來說,有些得不償失。
不過陳長安也並沒有打算永遠不建設瑞康自己的基因藥物生產線,他做了兩手準備,一邊先和天壇這邊簽下了一份百萬支基因藥劑的代工合同。
一方面他也著手開始進行自建基因藥物生產線的工作!
不過陳長安也並沒有打算一下子就鋪得很大。
他初步考慮先投資1-2個億,建一個較為小型的無菌藥物生產車間,先達到月產五千支基因藥劑的水平,之後再慢慢的擴大規模。
畢竟現在生產中心也沒什麼空地再建造新廠房了,需要等再買下隔壁的工廠後,再大步伐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