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南洋帝國的成立,大明朝廷可是非常氣憤的,朝中文武百官他們都是一片喊打之聲。
仿佛不跟南洋帝國拼一個你死我活,就不顯得自己疾惡如仇,忠字當頭。
但是天啟皇帝他可是不吃這一套要打是可以錢他是不會出的。
如果朝廷的官員們大膽的告訴他朱由校,這一仗有可能打贏,並且有重臣願意為此立下軍令狀,作出保證,對此事進行負責,他還是願意打一仗的。
畢竟南洋帝國都這樣子了,如果大明都沒有所表示,天下還有誰會把他們當成一回事?
但是明知道打不可能贏,他就沒有意思打這一仗了,明知道沒有結果的事情,他才不會幹,這意味著勞民傷財之事,最終一無所獲,而且丟的還是大明帝國的臉。
目前形勢的嚴峻,大明帝國距離崩潰只差一場大敗了,所以天啟皇帝他對於用兵是十分謹慎的,不到萬不得已的緊要關頭,那是絕對不會用兵的。
皇帝有錢,內帑有錢,所以大臣們就死死的盯住了皇帝的錢袋子,現在也都像前朝朝廷一樣,一旦有什麼事,官員們就上書皇帝,請開內帑,以救濟難民,幫補地方。
對於這一點,天啟皇帝他可不上當,他可不像他的老爹那麼好忽悠?
也不是說他老爹泰昌皇帝蠢,那是因為泰昌皇帝本來就是東林黨的支持之下上台的,當然要對東林黨的政策進行支持,而且他才剛剛當皇帝,勢力未穩,正需要收買人心的時候,現在天啟他已經當了這麼久的皇帝了,已經穩如泰山了,不會做出這種傻事來。
最主要他就是怕這口子一開以後,大臣們有事沒事就請皇帝請開內帑了。
對於這種行為,天啟皇帝他是毫不猶豫的對其進行訓斥的,天啟皇帝他嚴厲的指出,朝廷請你等來就是為了治理地方,安撫地方的,既然你等除了請開內帑就沒有別的辦法了,朝廷用你又有什麼用?
這些人當官,想輕輕鬆鬆的當,遇到難題不去想辦法解決,只想著輕輕鬆鬆的上書讓皇帝搞定就完了,那如果是這樣子,皇帝還要你來做什麼?
南洋帝國的成立,這是令整個朝廷都非常不爽的,但是皇帝都不支持他們用兵,也就沒有辦法了,只能默認了,因為朝廷他也都明白一點,如果他們不承認南洋帝國的話,南洋帝國是不會承認這一筆巨大的國債的,這就意味著南洋帝國跟大明緊緊的綁住在了一起。
朝廷他是對此十分的憤怒,十分的不爽,但是沒有辦法,只能夠如此,因為皇帝下令,要他們出錢,讓他們負責任,這就不好說了。
要知道在大明的內部,米柱他的人氣聲望可是相當的高,沒有幾個人敢說可以一定得打贏米柱,跟他斗,沒有人可以全身而退,可以占盡便宜的。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又叫他們負責,這就令許多人都不敢叫了。
但是儘管是如此,南洋帝國他是成立了,大明朝廷對此事就是睜隻眼,閉隻眼,沒有派出代表團去道賀,大明的皇室他跟南洋帝國的皇室其實關係是非常密切,但是也沒有派出代表到場去祝賀,也都沒有對這件事表示的祝賀。
雖然南洋帝國方面,扣留了孫承宗,扣留了信王朱由檢,在許多國家的眼裡,被解讀成是大明皇室,大明朝廷的代表,但是別人怎麼解讀是別人的事情,大明的皇室和朝廷是不會承認這件事的。
在大明帝國開國大典以後,他們也都沒有扣留人質,直接的都放回來了,只有孫承宗他遊歷了南洋帝國後才回來,但是信王朱由儉他是第一時間就跑回來了。
朱由儉回來大明以後,他便安安靜靜、老老實實的做他大明的藩王。
南洋帝國建立了以後,他跟大明的關係是非常冷淡的,但是這只是政治方面非常的冷淡,雙方的經濟往來卻非常的熱鬧,這一段時期叫做政冷經熱。
本來朝廷對於這麼多大明的富商紛紛的前往南洋做生意和淘金,非常的不爽的,還準備出禁令進行制止,但是他們發現就連皇族都在幹這種勾當的時候,只好不了了之了,因為南洋是一片新興的熱土,未經開發的處女地,投資可以很快就獲得回報。
最重要的還是他們抵押在皇家銀行裡面的錢和美利堅商行裡面的錢,也都拿不回來,這些錢在大明就是一個數字,但是如果你在南洋,卻可以把這些股份和債權進行抵押,轉換成銀子,在這裡進行投資和使用錢生錢。
一開始是逼著許多人把錢投資在了南洋,很多人也是想著先把錢投下去,看見風聲不對的,便逐步的把錢弄回去,但是當他們的錢投資下去了以後,越變越多的時候,很多人他就安心的把錢放在這裡了。
此時此刻,許多人都願意相信一點,那就是南洋帝國的皇帝陛下米柱是一個十分講信用的人,並且真的注重商人,十分的注重經濟,在南洋投資做生意是非常高尚的事情,不像在大明只是下等人。
南洋帝國也都出台了許許多多招商引資的政策,吸引了許多人往這裡投資。
因為雙方大量經貿的往來,大明朝廷還設立了海關進行收稅。
一開始設海關的時候,許多官員他都是不以為然的,這跟市舶司又有什麼分別?這跟大明的禁海政策也是違反的,這樣子做有違祖制。
但是當朝廷不願意乾的時候,皇帝已經悄悄的令他的人開始設立了海關,並且在這裡收稅,年入上百萬,這可是刺激到了整個朝廷。
然後海關就由朝廷接收了,不過皇帝他也都沒有什麼,畢竟大明還是他朱由校的,朝廷與皇室之間不過是左右手的分別,所以他也就決定把海關歸給朝廷,作為朝廷的收入。
以前許多人口口聲聲喊著祖制的,喊著禁海的,但是看見在這裡能夠賺到這麼多錢以後,這些人就閉上了嘴巴,再也不提這事情了,因為現在許多人都知道,現在的天啟皇帝他是一個務實的人,在他執政以後,一直都在去清流化和去清談化,也就是去嘴炮化,你想靠嘴活來賺取升官發財,那是不可能的。
在他朱由校這裡想要升官,你就必須拿出切切實實的成績來,這才能夠打動皇帝。
但是慣性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大明仕林的力量也都非常的強大,比如說想進入大明的內閣,還是如此,非詞臣不得入內閣,但是就連皇帝他都沒有辦法改變這一點。
皇帝他無辦法改變這一點,但是他卻可以架空內閣,皇帝他在執政了以後,在很多時候都喜歡藉助於軍機處,在軍機處進行辦公,軍機處一開始只是負責管理軍事方面事情的,但是隨著大明軍事行動的增加,它逐步的把權力往後勤方面進行擴張,擴張到其他方面去,到了十多年後,已經穩壓內閣一頭,成為了大明最高的權力機構。
皇帝他改變不了內閣的性質,也都改變不了別人對內閣的看法,但是他卻可以提高軍機處對他們進行架空。
畢竟是大明的皇帝,他要信任軍機處,重用軍機處,內閣也都沒有辦法,大明的內閣逐漸的開始邊緣化,這也是朱由校他在執政的時候去清流化大獲成功的一種表現。
朱由校他的改革也大獲成功,畢竟他使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方法,不急不躁穩定地朝著目標前進,活生生的搞死了許多人德高望重的大臣,變成了根本就沒有人可以制衡他,沒有人可以抗衡他,他就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了。
大明他受到南洋帝國的刺激,也開始注重海洋的權益,但是因為他們的南方和東南亞地區已經被南洋帝國給占領了,如果他們全面南下的話,這就是跟著帝國進行碰撞,估計他也討不了什麼便宜,所以大明他只能往東發展,在朱由校他執政了樂十八年以後,大明正式派兵入侵日本,並且大獲成功,把日本變成了大明的一個直轄行省。
也算是大明往東方進行擴張的一種表現,當然大明入侵日本,也獲得了南洋帝國的支持。
當大明帝國出動海軍入侵日本的時候,當時的日本幕府萬分害怕,馬上向南洋帝國進行了求救,他們認為南洋帝國跟大明之間是相互抗衡的,相互尿不到一個壺裡的,南洋帝國必定不樂意看見大明在海上進行擴張,一定會支持他的,就像南洋帝國始終不碰越南等內陸國家一樣,雙方必須有緩衝區。
但是日本人卻是失望的,面對他們的求救,南洋帝國根本就視若無睹,甚至還直接地驅逐了他們的外交人員,並且禁止販賣任何武器和物資給他們,還對日本進行了封鎖,這就導致了大明輕易的滅掉了德川幕府。
大明入侵日本,其實也是受到朝廷的反對的,因為當年在太祖皇帝的時候,可是許過諾言,許日本為不征之國,現在他去攻打日本,是違反祖先的諾言的,但是朱由校他反問大家一句,那就是:「為什麼日本人可以來打大明,而大明卻不可以去打日本,日本必須為他當年的倭寇之亂和入侵朝鮮付出代價,否則以後每個人都可以隨意的欺負大明了,那又有何威信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