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5章三年,天翻地覆!
「老伯,今年收成怎麼樣啊?」
張好古笑呵呵坐在田埂旁的小凳上,與一旁的老農先聊著。【,無錯章節閱讀】
老農顯然有些激動,看著身後那一壟壟糧食,老臉上是滿足的笑意:「托首輔您的福,今年的收成啊,能過個好年了。」
「這可不是托我的福,我哪有這個本事。這是大傢伙一起努力的結果,是你們自己勞動得來的。說托我的福,我可是受之有愧哦。」張好古說著,也是看向那一壟壟麥田,大旱過去,河南這塊中原腹地,終於恢復點生機了。
「可不能這麼說。首輔啊,你們大同黨沒來之前,俺們這些泥腿子,別說安心種田,那哪天不是被那些貪官污吏和那些士紳地主欺負啊。沒有自己的田,沒有自己的糧食,一家人被逼著當了家奴佃戶,給那些地主老爺賣死賣活一年到頭也吃不飽。」老農說起來,神情滿是感慨。
「唉,天啟年的好日子啊,從崇禎年開始,老百姓的日子就是一日不如一日了。先是錢越來越不頂用了,最後寶鈔也成了廢紙;再到後面,商人們也看不見了,縣城裡也沒什麼人做生意了,家裡有點東西也不知道該賣給誰了;再往後,朝廷收糧收銀子,可俺們哪有糧食和銀子?偏偏朝廷不管不問,只知道問俺們這些窮人要東西,那些地主老爺官老爺家裡誰不是良田千萬,誰不是家裡堆滿了糧食金銀,偏偏朝廷不管他們,只知道問俺們這些一無所有的人要東西」
「家裡原本的田被地主老爺要走了,糧食和金銀被官府收上去了,這還不算,朝廷還問俺們要錢,俺們就差把自己再賣一遍給朝廷交稅了這天啟朝的好日子才幾年啊,崇禎朝怎麼就成了這個樣子?官老爺們官官相護,那些士紳地主各個和縣老爺有關係俺們這些種地耕田的,得罪了誰呢,弄得家破人亡」
聽著老農的感慨,張好古也是嘆了口氣:「朝廷弄到如今這個樣子,最受苦的還是百姓啊。很對不起你們啊,明明我們回來三年了,可到了今年才能讓大傢伙吃飽,我這個做首輔的,有責任啊。」
老農一聽急了:「元輔,不是這樣啊,您能回來繼續帶著大傢伙過好日子,大傢伙可都是高興的啊。大傢伙可都是盼著您回來呢,這天災人禍,說到底誰又能躲得過去?崇禎朝的時候俺們也遭過災,可朝廷不聞不問還問我們要錢要糧不顧我們死活。哪像咱大同黨啊,不僅救災,還給俺們發糧,安排活計,讓俺們不至於餓死。」
「這幾年大同黨幹的事,俺們可都看在眼裡呢。上哪找這麼好的官啊,親自帶著俺們幹活,幫著俺們尋找出路。哪怕是前兩年災情最嚴重的時候,都沒餓死人,還能讓我們吃上一頓熱乎的,這就知足了,知足了。」
「更別提今年,這災情過去了,糧食豐收了,今年是個好年,以後一年能比一年好,俺們盼的也就是這個奔頭了。有大同黨帶著俺們,俺們不怕苦不怕累,日子有奔頭就行。」
老農的話,讓張好古緩緩點頭:「是啊,老百姓盼的,就是個奔頭,就是未來能有好日子,這也是我們大同黨所一直努力,一直在做的。老百姓相信我們,我們這些做官做幹部的,就不能讓老百姓失望啊。」
一旁另一個農戶笑著說道:「首輔啊,你可要保重身體啊,聽說你天天操勞事務,這樣可不行啊。您可得長命百歲,俺們這些人,現在只相信您能帶著俺們過太平日子了。」
聽著這話,張好古忍不住笑道:「哈哈哈,看來我得好好注意身體了。不過啊,大傢伙也不用只相信我,我們大同黨的幹部啊,都值得相信。我相信我們黨里這些年輕的,可愛的幹部們,會帶著大傢伙,過上好日子。」
「所謂家給人足,斯民小康,這樣的好日子,不遠了。」
老農卻是輕嘆了口氣:「哎,首輔啊,有您在,俺們肯定相信您能帶著俺們過上好日子,可您要是不管事了,到時候會變成什麼樣子,真不敢想啊。」
「就拿大明朝來說,天啟朝的時候,老百姓日子多好,可到了崇禎朝,立馬就變了。這一朝天子一朝臣,百姓的日子啊,就跟過陡坡一樣,起起伏伏,根本不知道未來啥樣。」
張好古也是嘆了口氣:「老伯啊,我現在三十來歲,拿活到七十來算,我再工作個三十年,可我總有一天是要退下來的,這大同啊,遲早是要交到新人手上。人這一輩子啊,看著時間很多,但能幹事的時間太短,人這一輩子能做的事太少了。」
「我把能做的事盡力都做了,可做不了的事,也只能寄希望於下一代人了。人不就是這樣麼,一代傳一代,一代繼承一代的希望和志向,慢慢的,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向未來。」
「老伯啊,不用擔心未來是啥樣子,我們這一代大同黨人也許未來就不年輕了,心頭的血也沒現在這麼滾燙了,可總有年輕的大同黨人,總有一腔熱血的大同黨人,他們就是未來。」
說著,張好古緩緩起身:「我壓著,能壓多久啊,這麼大的個國家,這麼多的百姓,這麼多的事,就算我是千手千眼,也處理不過來啊。」
「這些,還是要靠制度,靠律法,靠自省」
和老農的一番閒聊,讓張好古感慨頗多。
尤其是關於日後大同黨的走向和未來,張好古很清晰的意識到,哪怕是大同黨內,很多人的思想意識還是沒有完全轉變過來,而中樞的會議精神,也有很多人沒有領會到其中的意思。
這樣是不行的,大同黨想要真正的長久存在下去,想要大同黨那天下大同的思想理念不變的傳承下去,大同需要走的路,還有很多很多。
離開了這個農莊,張好古看向一旁的一個年輕人,笑容和藹:「你這裡做的是不錯的,這點是值得肯定的。」
這個年輕人是這個農莊的負責人,負責領導百姓們建設,同時發展農莊的經濟和商業,可以說一個農莊的發展好壞,農莊的負責人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如今整個北方,山東、山西、河南、直隸、陝西、甘肅包括東北的遼寧、吉林、黑河,以及漠南漠北這些地方都是按照大同最新的土地管理法進行管理的。
按照大同律和大同土地管理法規定,所有的土地,無論是耕地也好,還是林地、草地又或者山林河流等資源都是大同所有,也就是國有;而在這個基礎上,國家將耕地、草地、林地等資源再劃分到各個農莊、牧場、林場,再由農莊、牧場、林場承包到戶。
最後就是每個農莊的農戶都有自己的耕地,牧場的牧民有自己的草場和牛羊,一方面是激發百姓們的生產積極性,畢竟給自己幹活和給公家幹活是不一樣的,同時這份承包制度也保證所有資源都是在國有體系下生產運轉。
國有,是大同目前的國策。
在如今這個大環境,這個五百年一遇的大變革時期,必須要集中資源集中力量來搞發展,才能保證大同一直前進,帶著百姓走向未來。
不過大同還有獎勵制度,包括對軍功、科研等各方面人才的獎勵,發放包括寶鈔、房屋、耕田等資源獎勵及榮譽獎勵。
大同,這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中原的國家,正在向四方展示著其蓬勃的發展力。
百姓們在中樞的號召下主動的進行生產,人們踴躍工作,工人在工廠加班加點,農民照顧耕田的同時兼顧修繕道路和維修堤壩河道,科研人員在夜以繼日的研究科學,而將士們更是不斷訓練。
三年時間,旱災並沒有給大同造成沉重的打擊,更沒有讓這個新生的國家萎靡不振,相反,再重壓之下,大同上下愈發的團結,其凝聚力高的令人難以想像。
例如江南的明朝,他們很難想像一個王朝的二品、三品大員親自帶頭下地耕種,挖掘溝渠,更難想像在遇到危險和苦難的時候不是泥腿子們沖在最前面替官老爺擋住危險,反而是官員沖在最前面。
如今大同的工業已經恢復到了一定程度,以原有的基礎為主,大同在直隸、山東、河南、山西四地先後建立四個工業區,後又在陝西建立第五個工業區,並通過修復的直道和加緊修繕的馳道將各個工業區連接。
拖工業發展的福,軍方也進行了一波換裝,原先各鎮中的長槍、刀盾被火槍所取代,各類短缺的輕重火器逐漸在補全,原先經過大規模擴軍所面臨的裝備缺陷問題得到補全,大同軍方的力量再次得到提升。
拿水師來說,原本大同軍方繼承了北洋、東洋、西洋三個水師的精華,在這三年期間,大同陸續修繕了部分戰船,同時在大連港口趴窩的那八艘鐵甲船也終於能動彈起來了。
這個好消息可是讓大同軍方高興不已,這幾艘鐵甲船在外面游弋一圈,比什麼都強。
君不見剛剛派一支由一艘鐵甲船與二十五艘各式福船組成的艦隊去東瀛的江戶灣逛了一圈,因為大同離開三年而變得有些蠢蠢欲動的東瀛立刻就安分下來。
那些不想再受制於東瀛幕府的大名們紛紛主動派人來朝貢,表現的無比乖巧。
大同這裡發展一片良好,而江南的南明朝廷,還在混亂中摸索著道路。
倒不是崇禎不想勵精圖治還於舊都,而是他壓根無能為力。
南人和北人的矛盾太大了。
自大明開國的南北榜桉以來,南人和北人就是互相不對付,更別提現在是北人跑到南人這家裡來搶飯吃,這讓南國的士紳勛貴情何以堪啊?
但也正是這些北人的到來,讓江南湧入了大量的有錢人,這些人可是帶來了大批的金銀,加上朝廷南狩時帶來的金銀細軟,匯聚了海量金銀的江南也迎來了繁榮和奢靡。
放眼金陵,日夜燈火不息,秦淮河上更是夜夜笙歌,紙醉金迷,整個應天都在一種輕歌曼舞,燈紅酒綠的沉醉之中,似乎完全忽視了北方的大同。
自從得知大同被旱災牽制,南明小朝廷就徹底鬆懈下來,也就是崇禎和北人們還抱著還於舊都的想法,一直躊躇滿志的要訓練軍隊。
崇禎先是重新組建了江北四鎮,隨後又在北人們的支持下重建江南京營,重建的江南大營不再以各地的衛所兵為主,而是以募兵和鄉勇為主。
崇禎也是看明白了,那些衛所兵真的起不到什麼大作用,他算是知道為什麼朱由校要取締衛所了,這些衛所,沿海地區的都爛了,更別提內陸的衛所了。
也就是邊關衛所還好一些,西北、遼寧,這些地方的衛所才算有幾分當初太祖、成祖時的衛所風範。
在內閣楊嗣昌、溫體仁、施鳳來的主持下,在兵部尚書劉鴻訓的一手推動下,江南大營從江南、浙江、江西、湖廣等地招募鄉勇組建募兵,同時在江浙和廣東、福建等地不斷購置火槍火炮,給崇禎訓練了一支十萬人的募兵大軍。
這支軍隊完全按照新軍的訓練方法來訓練,為了這個訓練方法,劉鴻訓還是在兵部里翻箱倒櫃才找出來被兵部那些廢物壓在箱子底下吃灰的新軍操典來。
十萬人的募兵日夜訓練,看起來還是很像模像樣的,起碼崇禎看著感覺不差,認為有這支軍隊在,守住江南是沒什麼問題的。
至於江北四鎮,那完全就是炮灰,本質上是以江北那些逃散的衛所兵和流民為主組建的,加起來看著有七八萬人的規模,但實際上戰力和江南的衛所兵沒什麼區別。
如今的江南、浙江等地的衛所兵可不是當初面臨倭亂時經歷過戰火訓練的衛所兵,更不是當初戚繼光訓練的戚家軍,這些衛所兵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如果不是擔心解散了這些衛所兵會讓他們鬧事,崇禎早想把這些吃乾飯的給全部解散了,好省下一筆錢來訓練更多的募兵。
看上去如今的南明朝廷發展其實也不差,尤其是以江南、浙江、福建、廣東為主,福建、廣東本來就和海外有通商貿易,工商業發達,也不缺資金,而浙江更是江南一帶的富裕地帶,加上江南,南明的精華之地也就是這四省之地了。
至於江西、雲貴川還有湖廣,崇禎想管也管不了了,實際上如今的南明很像是各省自治,名義上都是聽他崇禎的,但一個丟了國都,丟了整個北方丟盔棄甲跑到江南來的皇帝,還有什麼威望?
也就是北人需要這麼一個招牌,加上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以及南國士紳勛貴的利益說到底都是崇禎給的,沒了崇禎他們也就失去了法理性,更加上有北方大同這個危險的敵人,他們還不想開始內戰,這才讓崇禎繼續坐在皇位上。
自崇禎二年到崇禎七年,明王朝的朝廷威望是越來越低,在地方的統治力也若有若無,直到如今,江南、浙江、江西三省還明確在明王朝的統治下,湖廣已經有獨立的趨勢,而雲貴川三省雖然忠君想要報效朝廷的人不少,但來江南也不容易。
至於廣東廣西,這兩個省情況非常複雜,而福建更是幾乎成了鄭氏的地盤。
眼下的南明就是一個個勢力聯合起來的小朝廷,其朝廷到底有多少的統治力誰也說不出來,不然崇禎也不會費勁巴拉的重建江南大營,他現在對外人也不怎麼相信了,畢竟這幾年他被人騙的實在是太慘。
應天的皇宮之中,崇禎坐在御書房裡看著面前的摺子深深皺起了眉,周皇后很是擔憂的看著崇禎。
自從他當了皇帝,從原來那個信王朱由檢到如今的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那個唯唯諾諾的朱由檢就不見了,但如今的崇禎皇帝朱由檢依舊是那麼自命清高,自認不凡。
而經歷了北方的慘白,崇禎的猜忌多疑愈發的嚴重了,同時看起來不剛愎自用了,但周皇后很清楚,崇禎還是那個崇禎,依舊是剛愎自用,依舊是生性多疑,依舊是遇事急躁,做事容易操之過急
也不知道,他坐上這個皇位到底是對是錯。
畢竟曾經的大明是那麼強盛,輝煌,在先帝手裡,大明成了四夷賓服的強大國家,明文明已經廣播四海,萬邦禮服。
而到了崇禎手裡,大明先是內部分裂,然後國策混亂,最後日益傾頹直至失去半壁江山退居南國
自古以來,以南勝北者,有幾人?
遙想當年,那氣吞萬里如虎的劉寄奴,還不是依舊困守南方?
這萬世乾坤,不也只有一個明太祖麼?
「陛下,喝點湯吧。」幽幽的嘆了口氣周皇后將人參湯送到了崇禎的面前。
崇禎先是一愣,隨即說道:「麻煩皇后了。」
看著一臉憔悴,明明才而立之年卻如同四五十歲之人一樣蒼老,毫無青壯年那生氣和活力的崇禎,周皇后忍不住說道:「陛下,你再這麼操勞下去,身體怎麼守得住啊。」
崇禎卻是嘆了口氣:「朕再不操勞,這大明就要亡在朕手裡了。」
「朕知道,朕不過中人之姿,可越是如此,朕就越是要勤奮才是。」
「大明,離不開朕啊」
「張好古那個賊子,不會給朕太多時間的」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