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地

2024-09-04 13:36:02 作者: 作家qyFqWh
  說實話,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小衛對於牛大膽的印象都算不上多好,前世的時候就不說了,因為對於這個時代的了解基本為零,看牛大膽的這副做派很討人厭的。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特別是他對馬仁禮吆五喝六的,畢竟馬仁禮真沒做過什麼對不起他的是, 不過牛馬二人組CP倒是不錯,挺樂人的。

  來到這邊一些年,對現在農民的生存狀況有了一些了解,所以也稍微理解了一些牛大膽這類人的做法。

  但是自己始終是沒有經歷過他們的生活,也就只能是稍微改觀了一些對他們的印象,總體來說還是不喜, 覺得他們真的又懶又無賴,特別是分了馬仁禮家的地這件事。

  說實話, 打土豪分地這回事不怎麼符合現在人的三觀, 小衛是生在新時代,他的價值觀就是通過自己的雙手來賺取。

  不說過得多好,但是活下去是沒啥問題的,所以在他看到牛大膽他們分了馬仁禮家地的時候歡欣鼓舞的情景,對他們是有些不屑的,為什麼不去自己賺呢。

  但通過今天的事,他是明白了,時代不同,在之前,特別是民國時期,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得屬於自己的土地真的是難如登天。

  就說今天,他們今天五十來個人幹了一天,愣是沒把一畝地給整明白。

  當然,這裡面和他們中大多數人都是種地方面生瓜蛋子有關,不過,按他的估計,就算是種莊稼的老把式, 想要把一畝山地給完全開荒完成估計也需要三個月左右。

  誇張嗎,反正他感覺在沒有農機,也沒有耕牛或者騾馬的情況下,三個月這個時間已經是往保守這邊來說了。

  要知道他們雖然是一群愣頭青,但是大部分人身體都還好,最關鍵的一點,他們平時是差不多能吃飽的。

  先說說墾荒的步驟,第一步就是他們今天做的,把地面上的石頭、雜草和灌木叢給處理掉,第二步就是挖土方了。

  因為現在,除非是東北那旮瘩,但凡是比較平整的土地,如果還能離水源近一點的話,那麼絕對是有主的。

  犄角旮旯的小地方都已經被人占過了,這樣的狀況,要不找人買,要不就是去再偏僻一些,地質再差一些的地方。

  先說買,說明一點,荒地不代表的無主, 可以說只有附近五里之內有村莊,就不存在無主的地。

  村裡的人你一塊我一塊,別管有沒有用,後面有沒有能力開墾,先分了再說,這也算是祖上傳下來的規矩,別的村的外人是不能來開墾的,更別說還有地主這個職業的存在了。

  好吧,就算是你有錢,但是很抱歉,如果是一個村子的還好,但如果你是逃荒或者做生意來到的這邊,現實往往會很殘酷,因為大家根本就不會賣地給你,就算是個別人家同意了,只要村裡的人不願意,你也買不了。

  大部分的村子都是比較排斥外人的,因為不知根不知底,誰知道你之前是什麼人,要是想要融入,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

  如果是同村的,像是牛大膽這種因為種種原因把自己家的地抵給了地主了,第一選擇肯定是贖回自己的土地,稍差一點就是買一塊荒地種植,至於為什麼不自己找一塊無主的荒地呢,那就是現實情況,遠!

  每天來回十多二十里的山路,再加上這種荒地離水源也比較遠,真算起帳來還不如花錢買上一塊位置好一些。


  不過就算出得起錢,其實地主也不怎麼願意賣,原因也很簡單,地主是最不想擴大生產的人,手下的人都有了自己的土地,誰還給他耕作了。

  在這點上,地主和他前世時期的房東就比較類似了,最不希望你買房的其實就是房東。

  職業房東嘛,永遠不希望你太有錢,反倒是越窮越好,窮人也越多越好,這樣租房子的人才會越多,而他們了,可以用租金去買下一套房子,這樣就可以長期可持續的割韭菜。

  現在的地主大部分也都是這種心理,不是說沒好人,有!但是好人都是一個模樣,壞的才是千奇百種,所以好人的故事也沒意思不是。

  因此,如果你有病,或者說是家裡死了人之類的事,要想去跟地主借糧,其實大部分的地主還是願意的。

  但是如果你跟地主說你想要開荒,然後跟他借糧,大概率的結果就是挨一大耳刮子,做夢呢!

  就這這第一步得到一塊屬於自己的荒地,已經算是千難萬難的事情了,在這之後才是開荒。

  因為地比較差、不平整,就像是他們敬愛的韓校長給找的這塊山地,如果不把低洼處給填平,一到夏季下雨的時候,那真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填完地壘出田埂,這還不算完,剛開墾出來的地都比較瘦,就需要大量的施底肥,開荒時留下的草木灰、家裡的糞肥,反正只要是能想到的就一擔擔的往地里挑就是了。

  等到來年,還得把地在深耕一遍,深耕晚用鋤頭再翻一遍,之後還得用耙子來回耙幾遍,再種上兩季豆類,這才算是完事,擱古代種地,沒有精耕細作,哪來好的收成。

  這一番操作下來,大家可以算算需要多長時間,要知道一畝地也不小了,有些人可能種過菜啥的,可以類比一下,要讓一個人在一個季度的時間內開荒出一畝地,那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其實如果只是累一點的話,現在的廣大農民也不是不可以接受,但還有一個最為現實的條件,那就是吃的,想要有力氣幹活,就得多吃飯,這是屁話也是現實。

  就像是今天,讓他們姐弟幾個放開的吃的話,晚上消滅五斤麵條不是啥問題,這還是建立在他們幾個平時都沒餓過,飯菜也不缺油水的前提下。

  如果是普通人家想要開荒,那就得先準備好三四百斤玉米吧,少於這個量想都不要想這個事。

  而準備三百斤玉米難嗎,這在以後倒是簡單,去樓下的超市轉一圈,別人還會給你送貨到家。

  要想再簡單點,甚至叫個外賣都行,只要錢給足了,半小時就給你送到,而且還不貴,一般也就一周的工資,但是在現在,額,在在前幾年,很難!

  這又得說一下一個勞動力可以耕多少畝地了,還是以牛大膽這種五大三粗的體格來說,小衛之前問過他,往死里干,在沒有農機和耕牛的情況下,精耕細作可以3-4畝,咱就以四畝地來算。

  小麥畝產200斤左右,玉米畝產170斤左右,這樣算下來一年1500斤了,多吧!

  解放前,牛大膽是租馬仁禮家的田種的,而這是要給田租的,一季一畝一百斤,這樣就去掉了800斤了。

  是不是覺得交的租子多了,其實按他了解的來看,其實馬仁禮他爹收的租子已經是比較有良心的了,大部分地主其實都是按2/3的收成來收,少補多不退的那種。

  就這剩下的700斤也不都是牛大膽的,因為馬仁禮他爹只負責收租子,至於糧食種子、農具的磨損這些都不歸他過問,一切都是由牛大膽來出。


  這樣就又得去掉300多斤的糧食,這就是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牛大膽之前累死累活一年也就只能有400斤糧食的收穫。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也就一斤的糧食,還得幹這麼重的體力活,這已經超出人體的極限了,又哪來的力量再去開荒呢。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其實就不難想像牛大膽對於馬仁禮家的怨氣。

  反正這個事如果發生在他身上,小衛現在想了想,如果讓自己天天像今天這麼幹,還吃不飽,更別說肉了,他還真不見得敢做出啥事情來。

  也就是這個年代的人受苦受習慣了,麥香嶺的眾人在鬥地主的時候已經算是比較客氣的了。

  按理來說,照這個開荒的難度來看,是不是所有人就認命了?

  其實恰恰相反,只有有一絲絲的機會,農民們還是會想方設法的開荒或者贖回自己的土地,以後的人很難想像這個年代人對於土地的執著。

  如果一個農民連土地都沒有,那他真的就是什麼都不是了,還是拿牛大膽來說,之前楊燈兒她爹一直不願意把閨女嫁給牛大膽,上一代的恩怨是一方面,但是牛大膽家沒地卻是更為現實的原因。

  別說戶籍之類的身份證明,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土地才是一個人存在於世的證明。

  就說牛大膽,沒有土地拴著你,等你結婚了之後,一個不順帶著楊燈兒跑了,你說楊燈兒他爹咋辦,這是個很現實的事。

  再有就是生活方面的事,土地是最低收入的保障,你只要有屬於自己的三畝地,至少能養活兩個人。

  另外還有就是打工的問題,農閒的時候農民是會去城裡找活乾的,之前的世道可不太平,主家可不是什麼人都敢收的。

  特別是很多電視劇裡面的那種,見到流民可憐就給他份工作,這基本就是扯淡,這種不知來路的人,誰都不敢用你。

  就算是附近村裡的人,很多時候也會找相熟的人作擔保,別人才會用你幹活。

  不過,如果你在本地有土地的話,這就另當別論了,這方面的要求會大大降低,因為土地很大的程度代表了你會安安穩穩的生活下去,不會給主家帶來什麼亂七八糟的麻煩。

  這種事在土改之前都是廣為存在的問題,其實他上一世,那個時代,也很普遍的存在這個狀況,不過是把土地換成了房子。

  如果一個人來帶一座陌生的城市,總會顯得那麼格格不入,和本地人的相處過程中,也很難深交,因為短時間內人家很難分辨出你會不會幹幾天就走了,和你處的再好又有什麼用呢,所以維持住表面的交情就行了。

  但你在本地有了自己的房子,就算是欠著一屁股債,這也是完全不一樣的,說白了這就是一份投名狀,代表著你想要在這個城市長期的生活下去的態度。

  這方面更顯著那就是結婚了,其實雙方家庭如果都是本地人,在本地生活,有本地的房子,這時候女方的各種要求往往會相對低很多,因為大多數父母想的還是不想讓女兒離自己太遠,男方的生活穩定,這就足夠了。

  那種賣女兒、攀龍附鳳的人到底還是少數,大部分人想的還是安穩,但是你在本地沒有房子,那在長輩心中再多的解釋都是那麼的蒼白無力。

  而現在的土地和以後的房子差不多是同一概念,應該說比以後的房子要重要很多。

  畢竟在以後,只要明確當一輩子的單身狗,自己徹底的躺平之後,那麼房子的重要性就會大大的降低,不會影響到你的生活,但是現在的土地不僅是一份保障,還是一份身份證明。

  而地主把你的身份證明都剝奪了,而且還看不到拿回來的希望,一輩子就只能這麼渾渾噩噩的過去,站在這個角度的話,就不難想像牛膽大他們當時的想法了。

  這還不光是地,還有就是土地上附加的的東西,比如說井、窖、房子、牲口、農具等等,在土地被拿去之前,這些附加物其實會被更早一步的剝奪,而這些東西在不走歪門邪道,在不出什麼天災人禍的情況之下,往往通過兩三代人的積累才能夠達成。

  積累這兩個字聽起來很簡單,但是背後可能代表的就是人命了,一年四季,除了冬天之外,其餘的季節農民永遠歇不下來。

  特別是在六月和十月,兩次的收割加上播種,持續多天的高強度勞作會帶來不可避免的身體損傷。

  冬季,也許就是老天爺讓大家養傷的時期,但是要是想開荒的話,也就只有冬季才有空了。

  就這樣,一年不停的運作,就是機器也受不了,肉體凡胎的普通人就更別說了,很多家庭的主要勞動力少有能活到45歲的,基本都是倒在為自己家謀得這幾畝地的路上了。

  而在農民與土地的爭鬥過程中,有一個不光彩的角色經常的出現,地主,這些人其實也很有意思。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