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我撞破了皇帝的女兒身> 第四章 歷史的岔路口

第四章 歷史的岔路口

2024-09-04 18:25:44 作者: 貌恭而心不服
  嘭地一聲,小皇帝直接拍案而起,一雙杏眼瞪地渾圓;她沒想到眼前這個受自己大恩的人,居然敢不顧尊卑地火上澆油。

  李雲棠面無懼色地向前邁了一步,雙肘一撐靠在御案之上,口中語氣也是不卑不亢:「皇爺聽我講完,若是覺得說地沒有道理,再處置也不遲。」

  勉強壓下了火氣的小皇帝坐回龍椅之上,她打定了注意,任憑這假太監舌燦蓮花也要賞他一頓廷杖,以懲戒其不敬之罪。

  李雲棠則沒想那麼多,看到皇帝首肯便娓娓道來:

  「永曆元年,張獻忠與孫可望一同戰死於西充鳳凰山,太祖皇帝帶著西軍主力退入雲貴;經營數載之後,為漢家存亡計,奉迎南明的朱由榔為主,聯明抗虜。

  皇爺可知道,那永曆君臣是如何『報答』太祖的?」

  「朕當然曉得,」小皇帝沒好氣地剜了御案前那張俊臉一眼,鼻中輕哼一聲才做回復,「那朱由榔封太祖為漢王,有何不妥麼?」

  「自然是極為不妥,」李雲棠回話時中氣十足,語氣中隱隱有些憤怒,「封為漢王便是故意折辱我朝太祖皇帝。」

  「荒唐!」小皇帝直接被氣笑了,「那雲滇之地至今還有為太祖皇帝立的漢王廟呢,照你這麼說,當時受太祖恩澤的雲滇俚民也都嫌惡太祖?」

  李雲棠努力不去想南明君臣令人智熄的操作,將思緒拉回到辯論上來:

  「且不說是太祖得封漢王在前,漢王廟修建在後;就說那雲滇俚民口中的漢王,意思是漢人之王,永曆賜爵怎麼會用這層意思?

  那個只會跑的朝廷,實則別有用心!」

  小皇帝不明所以,直勾勾地盯著李雲棠,正等著他接下來的解釋,可卻被突然反問:

  「皇爺可知,前明還有另一位漢王?」

  她對前明史料涉獵不多,略做思考後搖了搖頭,李雲棠的聲音則又再次響起:

  「那位漢王名叫朱高煦,乃是明成祖朱棣嫡次子,明宣宗朱瞻基之叔。他在宣宗繼位之初便起兵造反;旋即被平定,身死藩除。」

  話到此處,李雲棠停了下來,但小皇帝並不迂訥,已經聽出了弦外之音:

  那麼多王爵不選,偏偏擇了一個因造反除藩的漢王之爵,這不就是明擺著說自家太祖皇帝出身西軍賊寇,無論對明廷做了什麼貢獻,都抹不掉那造反流賊的烙印麼!

  「主動奉迎南明朝廷的太祖被其以漢王之爵暗諷,的確跟懿安太后給朕起名李彧有相似之處。」小皇帝縱使不太情願,嘴上也不得不承認李雲棠說得在理。

  進而她想到:自己如果有太祖那樣絕對優勢的兵力,恐怕會直接揮師東進,「殺到肇慶,奪了鳥位」罷……

  「那皇爺說說看,太祖是怎麼做得?」

  皇帝被李雲棠一句話斷了思路,聽得問詢的她未做思索便脫口而答:

  「太祖安然接受了漢王爵位,借永曆的影響力拉攏同為義軍的忠貞營、壓服雲貴地區對施行營莊制不滿的士紳,整合了西南抗清的諸股勢力……」

  「如此,方才有了永曆六年的川桂湖贛大反攻!」

  李雲棠陡然將聲音抬高了八調,從皇帝處接過話茬,並續說了下去:

  「逼死孔有德,兼取湘桂,陣斬尼堪,得復鄂贛!


  在蜀地勢如破竹的劉文秀亦用圍三闕一之法,逼地吳三桂棄保寧歸漢中,四川全境也終於光復。

  就連海上的張煌言以及鄭氏,也趁此良機各襄義舉,將江南和閩粵攪得天翻地覆。」

  李雲棠越說越激動,繞開御案走到皇帝身前,雙手抓在天子雙肩繡著的日月上,神色激昂,口中因說話產生的熱氣更是都籠到了皇帝的臉上:

  「兩蹶名王,一匡天下,驅除東虜,濟世安民!

  憑此恢復漢家社稷的不世之功,漢王於士庶官民擁戴下接受了那朱由榔的禪位,成了開創我大漢一百五十年基業的太祖武皇帝!

  如今,世人只知漢王恢復了漢家道統,乃是頂天立地的英雄,而那個想要篡奪自家侄兒皇位的逆賊,早就被塵封在了落灰的史籍之中;皇爺博聞強記尚不知有此人,難道不就是對這點最好的印證麼?」

  「那怎麼能相提並論!」小皇帝雖然聽地不時頷首,但並不完全買帳,「明明那個什麼朱高煦本來就沒甚名氣!」

  「皇爺,終明一朝,朱高煦不說是家喻戶曉,也能算得上官紳皆有耳聞;正是因為太祖英名足蔽日月,才顯得他籍籍無名。」眼看天子將要詞窮,李雲棠嘴上乘勝追擊,「皇爺怎麼能將因果倒置呢?」

  小皇帝一時語塞,沉默了半晌方才開口:

  「時勢造英雄,明季喪亂,太祖才可大有作為;如今四海昇平,朕就是能將祖宗的基業守成,身後之名也未必能蓋得過那工詩屬文、曉悟音律的亡國之君。」

  「此言差矣!」

  李雲棠罕見地直接駁了天子的話,並在她反應前又開了腔:

  「請問皇爺,如果真的四海昇平,先帝為何要冒著幾乎滿朝文武的反對,強行效仿泰西諸國,來一場翻天覆地的革新?

  先帝為何要不遠萬里,耗資巨億去遠征東吁那個蕞爾小國?

  因為朝堂上的袞袞諸公蠢如豬狗,還躺在天朝上國的美夢裡,只有先帝及少數有識之士,對世間形勢洞若觀火。

  他們知道盛世之下,早已暗蘊危機,如不居安思危,等到西夷叩開國門,便為時已晚;如不取東吁,則竊據天竺的布列提夷人必將東進,暗地裡為禍西南!

  當今天下,日新月異,其中機遇,稍縱即逝。

  值此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皇爺身為口銜天憲、身當神器的皇漢天子,畢生的夙願,難道就是當個守成之主?」

  「放肆!」

  小皇帝雙肩猝然用力、卸開了李雲棠的雙手,而後起身一把反將後者摁在龍椅上,「你當你是誰,有什麼資格跟朕這麼說話!」

  李雲棠絲毫不做反抗,任由天子摁著,嘴上更是像沒聽見皇帝的呵斥一樣,續上了剛剛的話:

  「我大漢東起大海,西逾蔥嶺,北抵柏海兒湖畔,南扼緬越諸宣慰,生民四萬萬之眾有餘,有這等物阜民豐之地卻不思鼎故革新,終究會淪為他國眼中任人宰割的……」

  「朕何嘗不知泰西各國變化!

  小皇帝越聽越急,手上猛然用力,指甲恨不得嵌入李雲棠的肩肉;聽到最後,她一口喝斷其話語,而後傾訴道:

  「先帝在時,常與泰西諸國如路易、喬治、卡洛斯等國主互通信件,其國中虛實雖然不能全知,也可以略窺一二,我大漢的確在逐漸落後於泰西。


  可知道又有什麼用?老皇爺乾綱獨斷,尚且落得個人亡政息,你父王也……」

  說到此處,小皇帝顧及不該觸及李雲棠傷心之事,轉口道:

  「朕如今政令不出紫禁城,就是想施行新政,也無任何辦法。」

  李雲棠忍著肩上疼痛,強做輕鬆的模樣,揶揄道:「皇爺先前表現得,卻像是想也不敢想。」

  「朕想!」小皇帝回地十分乾脆,眼中的猶疑也一絲不剩,進而反問道:

  「那你說,朕身居這紫禁城中,如何君臨寰宇,使萬國衣冠皆拜於朕的冕旒之下?」

  眼見激將法成功,李雲棠開始惜字如金起來,只說了一個字:「忍。」

  忍?

  愣了一下後,小皇帝反應過來,這是要她接受李彧這個名字,思量片刻後,其終於答應:

  「好,朕受了此名,然後呢。」

  目前,是沒有然後了。李雲棠暗自想道。

  他才穿越幾天,這番說辭幾乎把原主的腦中記憶與最近惡補的歷史知識給用完了。

  於是,李雲棠只能先替自己解釋一番:

  「朝堂勢力犬牙差互,鬥爭雲譎波詭,我若不深入了解便給出主意,未免有應付和誤導皇爺的嫌疑,所以現今應該先多多觀瞻,再據實分析;不可妄下定論。」

  「好,後日的早朝,你代替荊雲海隨侍朕旁,以後朝臣所上的奏疏朕也會知會你一聲;若是幾月之後你還是像現在這般只會說空話,半點有用的建議都提不出來——

  那就欺君之罪與今日的不敬之罪一併懲罰,滾去安樂堂吃半年爐灰!」

  「謝皇爺!」

  李雲棠不但不慌反而心中大喜,那荊雲海是這位天子的從小的伴當,也是其最為信任的人。

  小皇帝願意換人,就代表著今日這番說辭,成功地影響了她的觀念。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