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疾探得隴軍於上灣下營,命士兵嚴守城池,次日朝廷派人傳旨,言他若在敗便就回家養老,又告訴他欲水可動。
龐疾領命,但遇水可動這句話叫他不能解?
紫陽附近水是不少可無法用之,何談遇水可動?難不成要等到下雨的時候?
突然,龐疾一驚,大喊一聲:「來人,取地圖來。」
「是!」
不一會士兵將地圖取來,平鋪地上,龐疾看著上灣,突然大笑:「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呀!」
眾將不解其笑,問道:「大將軍何故發笑?」
龐疾道:「諸位將軍你們看,張如將大營下在上灣是取敗之道也!上灣之上乃是章河。這幾日天色大好,陽光炙熱積雪融化,地面解凍,只需派人馬在章河之左築一壩,然後倔開河堤引章水入壩,在倔壩使章河之水淹了隴軍。」
眾將聽著龐疾解釋同時看著地圖,發現上灣地勢底下,往上七十里有一地亦比較低,正好可以從這裡將章河引出。
一將道:「大將軍,此法若成隴軍休矣!」
又一將道:「當初在梁國之時張如用水淹了我軍今日也讓他嘗嘗水淹的滋味。」
眾將皆是點頭,龐疾說道:「張如謹慎,此事務必要秘密而行,不然不能成。」
「末將等明白。」眾將齊道
說罷!一將又道:「大將軍,何時開始行動?」
龐疾思考一陣,說道:「年後。」
還有七日便是年,龐疾選擇在年後是有道理的,今年打春便在初一,年後河水必定上漲,屆時引之容易許多。
張如命趙義下營之後未有動作,一直到的過年後的初五,也是就是隴啟新八年正月初五,突然給趙義下令,命令趙義攻打紫陽。
趙義得了張如之令便率領大軍攻打紫陽,左右騎兵為護。
紫陽城乃夏國大城,又是富庶之地又有老將龐疾鎮守強行攻打是拿不下來的,但張如用意趙義明白,此次攻打與往常一樣,是試探。
看看夏軍的防禦強度以及龐疾的布置,了解之後便可對症下藥。
果然,趙義攻打紫陽未下,折了許多人馬,撤軍回了上灣大營。
與此同時,梁帝劉成將群臣召來商議一件大事。
前者夏塵派使者入梁言願意歸還落鳳江以內的土地,結合他梁國一同攻打隴國,滅隴之後平分土地。
劉成動心了,夏使之言正是他所擔憂的。
隴國一旦滅了夏國他梁國必定不能獨存,而如今夏國願意歸還落鳳江以內之土這是他夢寐以求的。
如今只要他點個頭便能回歸他梁國。
事關重大,便召集群臣來議。
說罷之後御史大夫劉秉立刻說道:「陛下,萬不可答應夏國。夏國狼子野心,今見隴國勢大單憑他夏國之力不能敵,故而欲拉我大梁,借我大梁之手來攻打隴國。」
「陛下試想,隴國為夏國所滅我大梁亦不能獨存也!還請陛下三思。」
又一人道:「陛下,御史大人言之有理。前者夏國伐我,隴帝派遣丞相張如千里支援解我大梁之危,今若聯夏伐隴且不言能不能勝,即便是勝了亦是要背負千古罵名,還請陛下三思。」
又一人上前,反駁道:「陛下,臣以為二為大人為隴國所迷惑,不能自清矣!御史大人言夏國狼子野心,敢問御史大人隴國難道就不是狼子野心嗎?」
「倘若夏國為隴國所滅,隴國必定會向我大梁用兵。但聯合夏國則大不一樣,一者可收回我大梁失地,二者可以互相牽制。夏欲滅隴,隴欲滅夏,二國互相爭鬥,兩敗俱傷。如此,大梁無危矣!」
「陛下可答應夏國,先收回我大梁失地,至於向不向隴國用兵則是陛下說了算。夏塵雖怒,不敢向我大梁用兵矣!」
丞相高季道:「陛下,張大人此言不錯。如今隴軍破了夏國兩關,龐疾敗於張如,隴國大軍直逼紫陽,這個時候夏塵必定著急,絕不會分兵來攻我大梁。」
「即便是夏塵大怒來攻我大梁憑藉落鳳天險亦是不懼其軍。」
劉成點頭,幾人之言皆有道理,他自己的意向是談和。
還未說話,劉秉又道:「陛下,三思啊!聯夏實乃自掘墳墓,為聖君所不取也!」
劉成眉頭一皺,也不說話,一人反駁:「御史大人,言過其實了。隴國雖解過我大梁之危,但其意還是要借我大梁之手來攻打夏國,為他隴國減輕負擔。難不成御史大人以為隴國滅了夏國會與我大梁無犯否?」
劉秉一時啞然,不知道如何反駁。
這一點他也知道,可他覺得張如必定能想到這個時候夏國會聯合他大梁來攻打隴國,這才是他最為擔心的。
張如給他的感覺是神秘、鬼神莫測。
夏國兩關何其堅固,不到一月便被其拿下,可見其人之謀呀!
當初張如在他梁國朝堂之上談笑風生之間便將夏軍退去,如此本事古來未有,此時想起歷歷在目。
與這樣的人物為敵是極其不明智的。
其他人還欲勸說,劉成抬手,說道:「好了,諸位愛卿不必多言!朕意已決。收我大梁之土乃重中之重,況且聯合夏國也不一定非要向隴國用兵,也不算是背棄盟約。」
「陛下聖明!」
下朝之後劉成派人出使夏國,言談和歸地之事。
夏塵歸還了落鳳江以內的土地,下令廣森撤軍鎮守濟陰。隨後夏塵便給劉成寫了一封信,叫劉成舉兵攻打隴國。
劉成接到信後置之不理,夏塵大怒,曹操姜懷笑道:「陛下,臣已知劉成會如此,陛下不必動怒。只需在隴地散播消息,言梁國已與我大夏談和,一齊伐隴。」
「隴帝知曉必要調查,若知陛下歸還了梁國之土必定大怒,如此,不由得梁國不出兵。」
夏塵點頭:「嗯!不錯!」
余是便派人去隴地散播他與梁國聯合的消息。
與此同時,龐疾築壩已成,準備引章河淹了隴軍。
這幾日張如一直在研究破紫陽之法,卻未有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