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摸著武則天過河
洛水幽幽,帆影東落。
站在船首,看著來往前行的船隻,李承乾輕聲道:「白馬非馬,佛宗總是習慣拋卻表意,卻不知表意才是世人最在意之事。」
「皇兄還在想白馬寺的事。」李治從後方走上來,他們兩兄弟剛剛拜訪了白馬寺。
「父皇已經三請道信法師來長安了,今日更是讓孤代他前往白馬寺,請白馬寺傳言,但稚奴,為兄覺得這一次,道信法師還是會拒絕。」李承乾側身看向李治。
「難道佛門大僧,還真的要你我兄弟親去荊州去請嗎?」李治不由得冷笑一聲。
李承乾微微一愣,他這才想起李治其實也不怎喜歡佛門。
搖搖頭,李承乾說道:「是青雀的事,青雀的事裡有不少佛門的痕跡,父皇想請道信法師來長安,其實是想安撫佛門,但——」
「他們做賊心虛。」李治頓時就明白了過來。
「自從漢末,三國兩晉南北朝,乃至於前隋,本朝,佛門介入朝爭之事屢見不鮮。」李承乾輕嘆一聲,說道:「今日如此,日後也必然將會如此-—----稚奴,
記住,崇敬禮佛可以,但不要和某個特定的高僧走的太近。」
看著李承乾一臉認真模樣,李治立刻拱手道:「多謝皇兄教誨。」
「走吧,該回皇宮了,父皇還等著呢!」李承乾的目光落向了前方。
腳下的三梳帆船,在五艘戰船的護衛下,駛向遠處的紫薇宮。
兩側民船雖然遠離,但前行卻並不阻礙,相比於長街上的封道,水上航行要方便許多。
遠處的百姓都在眺望李承乾和李治。
太子來洛陽,很少見。
承天門下,李承乾異的看向張阿難,說道:「父皇在仁壽殿?」
「是!」張阿難一邊引著李承乾和李泰朝仁壽殿而去,一邊說道:「是同安大長公主到了,陛下和趙國公正在仁壽殿接待。」
「姑祖母?」李承乾眉頭微微皺起,他怎麼來了。
同安大長公主是高祖皇帝李淵的同母親妹,是皇帝的親姑母,也是李承乾他們這些兄弟的姑祖母。
同安大長公主嫁入了王裕,王裕出身太原王氏,是北魏司徒王秉之子。
同安大長公主和王裕只有一女,女兒嫁給楊廣做了楊廣的皇妃。
也因為這層關係,李淵才坐穩了太原留守的位置,後來起兵,太原王氏的支持也很大。
不過王氏在玄武門的時候站錯了隊,所以這些年雖然依舊遭到皇帝的禮遇,
但真正的重視並不多。
王家子嗣入朝,品階也不是太高,而世家風骨,王家子嗣不少沒兩年就掛印離去了。
不過王家後來起勢是在永徽初年李承乾下意識的看了李治一眼。
對了。
同安大長公主是來說親的。
李承乾差點忘了,太原王氏女在上一世之所以能夠成為晉王妃,乃至於皇后,都是因為同安大長公主主動上門來說婚的。
皇帝為李治選普王妃,其他諸家都是在等著皇帝在挑選,而只有太原王氏,
不,更準確的講,是同安大長公主主動上門的。
說話之間,李承乾和李治已經進入到仁壽殿,兩人同時對著坐在御榻上的皇帝拱手道:「兒臣參見父皇!」
李世民點點頭,看向一側一身華服金飾的同安大長公主,說道:「見過大長公主。」
「見過姑祖母!」李承乾和李治同時轉身,對著同安大長公主拱手行禮。
同安大長公主剛要起身,李世民擺擺手,說道:「姑母這是做什麼,家中之事,本身就是他們兩個小輩該行禮的。」
李世民側身,說道:「傳旨下去,日後太子和諸王見大長公主時都需主動行禮,而大長公主無需還禮。」
「喏!」一側的張阿難立刻拱手。
「多謝陛下!」同安大長公主趕緊對皇帝躬身還禮。
「姑母不必客氣。」李世民抬頭,說道:「朕這裡還有事,姑母的事情朕會認真考慮的。」
「多謝陛下,老身告退!」同安大長公主立刻福身。
「太子,你替朕送送大長公主。」李世民抬頭看向李承乾。
「喏!」李承乾立刻拱手,然後轉身扶同安大長公主,說道:「姑母慢走!」
「同安大長公主今日是為了你的婚事來的。」李世民看向李治,直接開口。
李治微微一愣,隨即拱手道:「是王家的女兒嗎?」
「是!」李世民點點頭,說道:「王家有個女兒,算是姑丈有個侄孫女,美麗溫順,所以姑母過來詢問,看看你有沒有這個想法。
「兒臣嗎?」李治沒有想到,這種事情竟然皇帝讓他自己決定。
「對!」李世民微微頜首,然後就這樣的看著李治。
李治眉頭輕抬,他頓時就明白,這是皇帝對他的一種考驗。
李治極為聰明聰明,他瞬間就明白,皇帝如果真的看好王氏女為他的晉王妃,如何還會詢問他自己的意見。
皇帝明顯是不看好。
李治突然想起那日李承乾說過的話,他心中立刻有了主意,拱手道:「敢問父皇,王氏女,如今年紀如何?」
「十二歲!」李世民眉頭微微皺了皺。
李治立刻拱手,說道:「婚約之事,向來都是父母之命,媒之言,父皇若是應允,兒臣也不會反對,只是———..」
「說!」
「這十二歲是虛歲吧,會不會年紀太小了些。」李治拱手,說道:「若是如此,成婚的話,是不是要等幾年。」
李治自然清楚,皇帝這一次考慮他的婚事,有大半原因是因為要在東征之前,藉助他的婚事來穩定地方。
如果真的是王家的女兒,王家是天下大族自然能夠幫助皇帝穩定河北,但成婚恐怕真的要等上幾年了。
「好了,朕知道了。」李世民擺擺手。
「兒臣告退!」李治立刻拱手,剛要離開,他又轉身道:「父皇,白馬寺的事情?」
「無妨!」李世民擺擺手,李治立刻躬身告退。
看著李治離開的背影,李世民搖搖頭,說道:「這孩子,還是知道分寸的。
「王氏大族!」長孫無忌坐在一旁,說道:「我大唐以來,諸位皇子所娶都是非大族之女,所圖便是諸皇子的妻族不敢輕易介入儲君之爭,蘇氏,閻氏無不如此。」
李世民點點頭,這些說到底都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事情帶來的教訓。
李建成的妻族是滎陽鄭氏,而李元吉的妻族是弘農楊氏。
當年玄武門之後,李世民很是費了一番力氣才將兩家給安撫住。
他的後宮更是有三個楊妃,原因便是如此。
所以,李承乾娶了蘇氏女為太子妃,李泰娶的是閻婉。
前一陣李泰謀逆,閻氏沒有絲毫介入其中,也足夠證明這種方法的可行。
所以太原王氏女為晉王妃,基本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現在皇帝對河北有極大需求的時候。
「後漢之事啊!」李世民輕嘆一聲,後漢最著名的,就是後宮干政外戚專權這些事情,皇帝向來提防,尤其是在他還有其他選擇的時候。
「說說趙氏吧!」李世民轉頭看向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說道:「清河趙氏在河北算不得頂級世族,但背後有天水趙氏,家世不差,而趙氏女更是弘農楊氏的外孫,更甚至於說到頭,陛下,楊氏有北周宇文氏的血脈,趙氏女也有。」
李世民點點頭,蘇淑和閻婉,都有宇文氏的血脈。
當年宇文氏建國北周,雖然是以周國公宇文泰的爵位為國名,但更多的是宇文氏自稱自己是炎帝的後人,建立北周,之後又興復周禮,推行儒道仁德,為世人接受。
前隋也是受了幾分此中之德。
如今的大唐承繼關隴氏族,拉攏關隴民心,本就有這方面的需求。
畢竟當年大唐能夠立國,全是因為楊廣被隴西門閥所拋棄,如今大唐坐天下,自然要避免重走楊廣的舊路。
而前隋取代的就是北周,所以,李世民才刻意用北周宇文氏的後人來為李承乾的太子妃和李泰的魏王妃。
如今到了李治也是一樣。
況且能夠娶北周宇文氏之女的人,又有哪一家差的,蘇威是前隋尚書左僕射,閻立本的祖父閻慶是北周司空。
便是趙彥深,也是北齊的尚書令,他的孫子娶了楊家的女兒,楊家更是前隋宗室。
仔細一看,蘇威,閻慶,趙彥深幾乎是同時代的頂級英才。
「至於王氏女,陛下,太原王氏不說,王氏女的舅舅是柳爽,河東柳家。」長孫無忌眉頭緊皺,說道:「若是成婚,恐怕不僅王家,柳家也會牽涉進去,韋挺的事情—.」」
李世民直接擺手,神色沉吟。
「那麼陛下,便定下為趙氏女如何?」長孫無忌看向李世民。
皇帝略微沉吟,擺擺手,說道:「朕再想想,此事終究要等青雀和五郎的事情了結再說。」
「是!」長孫無忌立刻躬身。
李世民看向殿外,輕聲說道:「七月了,無忌。」
「是!」長孫無忌像是明白了什麼,神色立刻放鬆了下來。
承天門下,李承乾對著馬車上的同安公主拱手道:「姑祖母慢走!」
「殿下請回!」同安大長公主對著李承乾點點頭,然後放下車簾,對坐在對面的王仁佑說道:「走吧。」
「喏!」王仁佑敲了敲前面的車門,馬車立刻緩緩的啟動,很快就出了端門過了天津橋,王仁佑才小心的看向同安公主,說道:「叔母,事情不順利吧?」
「陛下沒有表態,但老身的顏面,他總是要顧及一些的。」稍微停頓,同安大長公主感慨說道:「這件事情陛下鬧的太大了,河北世家動的太早,陛下已經考慮過他們,只是沒有做決定罷了。」
「是!」王仁佑面色凝重的點點頭。
「不過你也不用擔心,只要事情沒徹底定下,蘭兒就有機會。」同安大長公主略微沉吟,說道:「這件事情,你去找找你小舅子,讓柳家幫忙出面,實在不行,讓他們找找竇家。」
王仁佑便是王氏女王幽蘭的父親,他的妻子柳氏,柳氏的弟弟便是柳爽。
柳家如今官位最顯赫的是光祿少卿,銀青光祿大夫柳亨,柳亨的妻子竇氏,
是當年高祖皇帝親自做主定的婚事。
李氏這邊,同安大長公主自己便已經是宗室最能出面之人,所以現在需要柳家,甚至是竇家那邊出面。
「是!」王仁佑認真的點頭。
同安大長公主鬆了口氣,然後說道:「如果此事還不成,便想辦法找找太子,讓太子幫忙,不過這是不到最後不可以採用的法子。」
「是!」王仁佑輕輕點頭,目光忍不住回看承天門,太子的身影已經在朝著宮內走去。
李承乾並不知道同安大長公主將主意打到了自己身上,知道了他也只會感到好笑。
他已經用了好幾重手段,盡力保證李治和趙氏的婚約能成,如何還會去幫王家。
而且說起來,對於王氏這種將自家女兒往火坑裡推的做法,他只會感到好笑。
前世,就是因為他們的種種手段,讓王皇后遇到了武則天。
這個可憐的女人,那最後的處境.····.
李承乾從乾陽殿遺址走過,朝著貞觀殿而去,
他忍不住的多看了幾眼乾陽殿。
這個地方,李治後來重新修建,並且改名為乾元殿,
武則天後來就將乾元殿毀掉,改建萬象神宮,最後在這裡處理政事。
搖搖頭,李承乾繼續朝貞觀殿走去,然而剛剛邁步,一道靈光閃過腦海,李承乾的腳步就停下來。
萬象神宮,武則天。
是的,武則天。
武則天在登基之後,將東都洛陽該為神都,同時改唐為周,自此以後,在她死前,她從來沒有回過長安。
她登基之後,就再沒有回過長安了,一直到死。
為什麼,因為長安才是大唐的大本營。
關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對大唐忠心耿耿,對皇帝忠心耿耿。
所以她不敢回去。
長安有太多的人對皇帝忠心耿耿了,而在洛陽,情勢就又有不同。
洛陽百姓受到的皇帝恩德遠比不上長安百姓。
不管是李治,還是李世民都是一樣。
也就是說,洛陽百姓對皇帝沒那麼忠心。
如果說有個人,掌握了洛陽的人心,然後逼迫皇帝禪位-—」
不,更準確的說,是在皇帝東巡的時候,發生了什麼,有個掌握了洛陽人心的人,在被迫的情況下,請皇帝遜位,那麼洛陽百姓可能會鼎力支持的。
天吶!
李承乾忍不住的語,他究竟想通了什麼。
他竟然從武則天的身上找到了靈感。
他在摸著武則天過河。
轉過身,李承乾神色平靜的向前。
如今他是太子,是地位穩固的太子。
不需要動用這些手段,不需要去想什麼,除非將來有一日,他再度面臨被廢的局面—
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