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唐李承乾:請陛下稱萬歲> 第367章 我們全家造的反(第一更)

第367章 我們全家造的反(第一更)

2024-12-27 05:20:08 作者: 太清妖道
  第367章 我們全家造的反(第一更)

  鍾南山,翠微宮。

  六月暑熱,但陣陣山風卻吹散了大半熱氣。

  武媚娘站在高處寢殿扶欄旁,眺望遠處的長安城。

  一個半月大雨之下,長安城難得的沒有一片狼藉。

  武媚娘轉身看向寢殿內,皇帝坐在長榻上,手握秘本,低聲和張阿難說著什麼。

  看著這一幕,武媚娘眼神沉凝起來。

  皇帝很多時候並不避諱她,只有在張阿難送來秘本的時候,才讓她暫時的離開。

  武媚娘並不知道秘本當中究竟是什麼內容。

  但她知道,這些東西是來自於百騎司。

  百騎司監察天下,同樣也監察四方。

  上下官員,內外諸夷。

  皇帝時刻都在緊緊的盯著。

  哪怕他如今在終南山休養,哪怕如今是太子監國,但依舊有很多東西,繞過太子直接送到了終南山。

  這裡面的內容,怕是就連太子都不知道。

  當然,長安城中,每日太子也送來大量的奏本。

  不過皇帝多數不看,他只看六部尚書和四大都督府長史,還有雍州長史和洛州都督親筆寫的奏本。

  六部尚書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說,剩下的雍州和洛州,加上揚州,荊州,益州和并州四大都督府,這些便是皇帝掌控天下的支點。

  皇帝掌控了這幾個地方,就不怕天下出亂子。

  武媚娘再度轉過身,重新眺望長安城。

  太子,晉王。

  兩個人頓時跳入武媚娘的腦海之中。

  如今距離晉王離京已經過去三個月了,這中間發生了很多的事情。

  在李治離京一月之後,晉王妃趙氏被查出有了身孕。

  皇帝原本想要立刻召晉王回京,但可惜,趕上連綿大雨。

  當然,武媚娘心中知曉,便是沒有這連綿大雨,皇帝也不會真的將晉王召回京。

  他不過是想開口做個好人罷了,這種事情,他一開口,長孫無忌和太子都會阻止。

  太子監國,趕上夏季大雨。

  好在去年也是同樣大雨,整個長安,整個雍州,乃至於整個天下,在太子的主持下,並並有條的處置水患,救治災民。

  如今已經到了夏末,雨水總算是暫歇。

  不過根據去年的經驗,到了秋後,恐怕還會有好幾場雨。

  不過這些武媚娘並不在意,她真正在意的,是李治現在在哪兒?

  皇帝有沒有察覺?

  褚遂良離京,李治想要徹底的拉攏他,只有從褚遂良離京到他收到皇帝調他回京的聖旨,這個絕對不會太長的窗口期。

  而在三月的時候,是李治先一步離京,褚遂良晚了一步離京的。

  兩人沒有見面,也沒有機會見面。

  畢竟不管是李治,還是褚遂良,一路上都有太多的人盯著了。

  兩個人甚至只要有一段距離的重合,都會被人盯上。


  當然,這也可能是他們自己心虛。

  不過對此,武媚娘也沒有太擔心,李治在這些事情上準備了很久,他應該能夠悄悄的見到褚遂良,並且說服他的。

  若是李治連這都做不到,武媚娘會更加毫不猶豫的將他拋棄的。

  「媚娘!」皇帝的聲音從殿中傳來。

  武媚娘回過神,轉頭一看,皇帝已經將密本放到了一旁,而在桌案上放著一盤新鮮的荔枝。

  武媚娘好奇的走了過去,福身問道:「陛下,五月便有荔枝了嗎?」

  「當然,四月廣州便有荔枝了。」皇帝笑笑,然後若有深意的說道:「這是南邊有人,加急送到長安呈送給朕的,一路上還用冰水封死,這才使他到了長安還算新鮮,來嘗一嘗。」

  「喏!」武媚娘並沒有在意,她不是什麼都不知道閨閣女子,蜀中也產荔枝,如果有人為了討皇帝的歡喜,做這些也是正常的。

  而且皇帝這幾個月少理政事,這些享樂的事情,他做的也不少。

  最重要的,是武媚娘對於廣州和蜀南的距離,沒有直面的感覺。

  「不錯,好吃。」武媚娘拈起一顆,剝開外殼,然後放進自己嘴裡,最後她笑著的看向皇帝道:「很甜,陛下也來一顆吧。」

  「不了。」李世民擺擺手,說道:「御醫說了,朕不能吃太甜的東西,你吃吧。」

  「那臣妾也不吃了。」武媚娘趕緊搖頭。

  「無妨的。」皇帝笑笑,說道:「這些東西,朕已經讓人送到了宮裡,宮中嬪妃都有,不差你一個的。」

  「那妾身就放放,到了晚上再吃。」武媚娘輕輕搖頭,眼神堅定。

  「呵呵!」李世民笑的更加開懷,然後說道:「隨你,不過愛妃,在山上待著久了,悶不悶,不如朕陪你到山下走走。」

  「過段時日吧。」武媚娘看著李世民,柔情真摯的說道:「陛下,如今三伏天氣,到了山下難免發汗,對陛下身體有礙,還是等入秋之後吧。」

  「好好!」皇帝有些欣慰的點點頭。

  就在這個時候,一陣腳步聲在殿外響起,張阿難走出之後,又走回,對皇帝拱手道:「陛下,出使天竺的正使朝散大夫、衛尉寺丞、上護軍李義表,副使王玄策,已經抵達敦煌,不日就將回到長安,太子詢問,是否讓他們來朝見陛下。」

  「李義表從天竺回來了?」李世民有些恍然了過來。

  「是,如今在敦煌,快馬加鞭半個月就能夠抵達長安。」張阿難輕輕拱手。

  「天竺啊!」李世民想了想,說道:「還是讓太子先見一見他們吧,之後再讓他們來鍾南山。」

  「喏!」張阿難立刻拱手,然後轉身傳令。

  武媚娘好奇的看著李世民,說道:「使者從天竺回來了,那裡真的有佛嗎?」

  「呵呵!」皇帝笑了,看著武媚娘說道:「朕知道愛妃崇佛,但佛在西天,

  也在心中,唯獨不在天竺。」

  「哦!」武媚娘頓時明白了過來。

  「好了,朕休息一會。」

  「是!」

  長安城,武德殿。


  李承乾坐在長榻之上,看著眼前剛剛從冰窖取出來的荔枝,眼神微微凝重。

  不是冰,他也不會製冰,雖然知道一些製冰的方式,但是他沒做過,不打算自己做,也沒打算現在就去做。

  將來找個人夏天專門去製冰就是了。

  他在意的是荔枝。

  雖然是從冰窖取出來的,不知道距離摘下過去多久的荔枝,但是看到這個東西,李承乾心中依舊存滿了疑惑。

  太新了,太新了。

  相比於往年送入長安城的荔枝,今年的荔枝太新了。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荔枝道。

  為了能夠讓新鮮的荔枝運到長安,唐玄宗,還有朝中的官員可是費了大力氣的。

  至於源頭,嶺南,後世有人說嶺南是廣州,畢竟那裡是荔枝的主要產區。

  也有人說是巴蜀,畢竟巴蜀也產荔枝,而且還有就叫妃子笑的荔枝。

  史書記載自我予盾,說是荔枝來自嶺南,畢竟「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但是記載的起運地點卻又來自巴蜀。

  從廣州到荊州本就難行,還要逆長江三峽而至巴蜀,這就更不容易了。

  但是從李承乾的角度來看,巴蜀也好,嶺南也罷,現在這個時代的荔枝,都不足以保證荔枝這麼新鮮的送到長安城。

  畢竟荔枝道還沒建呢。

  除非,是有人專門從廣州,進行某種試驗,專門選了荔枝,一路用冰封存,

  快馬加鞭日夜不息的送到長安。

  什麼試驗,驛站交通。

  李承乾自己曾經提過的驛站交通的改革,皇帝以其中有巨大風險,而讓他緩慢推行。

  皇帝沒有騙他,這裡面的確有巨大風險,李承乾看的出來。

  所以,他才會在甘涼隴右慢慢的搞,關中也很慢。

  但是,現在他卻在其他地方看到了這種改革。

  做的一樣很慢,很小心。

  甚至如果不是前些日子皇帝讓人送荔枝到宮裡來,李承乾甚至都察覺不到這裡面存在的問題。

  有人在悄然的做,而且皇帝知道。

  如果是在嶺南做,李承乾沒有道理察覺不到。

  王幽蘭的父親王仁佑可還在任松州刺史。

  所以,只能是廣州。

  有人從廣州,利用快速驛站的方法,將荔枝送到了長安,送到了皇帝手裡,

  然後皇帝又送到了李承乾的手裡。

  他們走的不可能是巴蜀,那麼只有荊州,洛州,然後到雍州。

  李承乾輕輕抬頭,看向殿外。

  荊州。

  李治。

  因為李治在荊州,李承乾雖然也關注荊州,但是很多的注意力都在李治身上。

  李承乾突然明白了。

  在他的注意之外,皇帝也在做著什麼。

  對李治,皇帝也在準備著什麼。


  皇帝有自己的布局。

  驛站,改革。

  荊州,李治。

  李承乾看著眼前的荔枝,他終於徹底的明白了過來。

  皇帝送這份荔枝來,其實帶著一定程度的警告。

  他知道李承乾在盯著李治,如果李治真的做什麼的話,李承乾必然會下重手。

  但是,皇帝對於李治究竟打算做什麼,他知曉的並不詳細。

  他更加不知道,李承乾對李治的滲透究竟到了什麼地方。

  而且,說實話,到了現在這個時候,便是李承乾行事也都很小心翼翼。

  李治但凡只要想深一層,另作布置,那麼李承乾的布局,不僅傷不到他,反而會將自己坑進去。

  皇帝在試圖掌控局勢。

  或者更準確的講,他想要救李治。

  李治在作死,皇帝要救他。

  他不想看到李治重蹈李泰的下場,他不想看到玄武門的事情重演。

  他不想成為他的父皇。

  他在害怕。

  李承乾輕輕搖頭,很多事情,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的。

  就比如當年的玄武門,造反的從來不是他李世民一個,是他們整個秦王府。

  有他們的母后,有他們兄弟幾個,還有整個秦王府所有的文臣武將。

  如今也是一樣。

  李治在學皇帝,學皇帝當年的玄武門。

  他也不是自己一個人,他背後也有一群人。

  甚至很多都是皇帝親手推過去的。

  而李治對面的李承乾,也不是皇帝心裡的那個李承乾。

  原本的那個李承乾,他已經死了。

  現在的這個李承乾,是從地獄回來的李承乾。

  他要復仇,他要復仇啊,父皇。

  李承乾抬起頭,平靜的深吸一口氣。

  慢慢來吧,父皇。

  慢慢來吧,看看最後究竟如何?

  李義府神色肅然的從殿外走入,對著李承乾拱手道:「殿下,李義表和王玄策到。」

  「宣!」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