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這要朕怎麼捨得廢太子啊
東宮。
李世民親自過來,自然先有宦官進行通知。
太子妃蘇玉兒聽到後連忙趕來。
跟著一起的,還有羅馬公主狄奧多西。
「朕有多久沒來過了。」
「除了上次夜裡,跟太子下兵棋。」
從太極宮的側門過來,走過兩道高牆的通道,再從東宮的側門進來。
短短二十步。
可李世民來到這裡的時候,卻感覺一切環境是那麼陌生。
上次是晚上來的,沒什麼感覺。
這次白天看得很是清晰,可越是清晰,就感覺越是陌生,似乎東宮的格局都有些變幻。
「回稟陛下,之前的時候,還是在貞觀十三年。」
「那年太子落馬,摔斷了腿,陛下曾來過多次。」
李世民一,問道:「後來呢,後來朕再也沒有來過了嗎。」
張阿難微微搖頭:「自此之後,陛下再未來過了。」
李世民仔細的想了想。
好像還真的沒有什麼來過的印象。
不算兵棋對弈,距離上次,竟是已經過了四年之久。
不免有些曦噓:「子不教,父之過,朕身為父親,卻四年不曾看望兒子。」
「承乾犯下的過錯,這其中也是有朕的緣由所在。」
突然間,李世民就好像有些理解太子了。
這些年,李世民一直覺得自己太子還是很不錯的,雖對魏王有些偏愛,但從來沒動過廢儲的念頭。
可是太子能理解嗎。
站在太子的角度,這恐怕就是失寵吧。
張阿難聞言,並未多說什麼。
不多時,太子妃蘇玉兒跟狄奧多西趕了過來。
「拜見父皇。」
「拜見皇帝陛下。」
李世民點點頭:「免禮。」
「謝殿下。」
蘇玉兒有些遲疑的問道:「不知陛下來東宮,可是有什麼交代。」
如今東宮太子不在,陛下突然造訪,這讓蘇玉兒有些緊張。
不知道陛下是幾個意思。
「朕就是來看看。」
「聽說太子在後院,招了不少工匠,琢磨出很多新奇之物,是以有些好奇。」
聽到陛下這麼解釋,蘇玉兒頓時鬆了口氣。
隨即回道:「太子安排的那些事情,我也不知,向來都是文內侍跟家令寺丞負責。」
說完,對旁邊恭敬站立的文忠說道:「文內侍,你帶陛下去看看吧。」
文內侍躬身道:「是。」
李世民點點頭。
在文忠的帶領下離去。
狄奧多西有些緊張,這還是她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接觸大唐皇帝陛下。
不過顯然,大唐皇帝並不會跟她多聊什麼。
狄奧多西鬆了口氣,至少大唐皇帝陛下,並沒有要把她趕出東宮的意思。
只要她人在東宮,對於阿拉伯帝國來說,就是很大的威脅。
東宮後院。
李世民來到這裡,很快就被面前的景象驚訝到了。
這是製作竹紙的院落。
一群群工匠正在井然有序的進行。
他們每個人都只負責自己做的那部分。
要知道傳統的紙匠,是一個人完成一套流程,這完全不同。
「這樣做能行嗎?」
李世民有些好奇。
太子家令寺丞楊啟帆恭敬道:「回稟陛下,此乃太子所述,叫做分工協作。
「把原本造紙的流程,製漿,調製,抄造,加工,分開進行。「
「新來的工匠,只需要學習其中一種,便能更快的簡單上手,也能更快的熟練。」
「繁瑣的步驟,則多安排一些人,簡單的步驟,則少安排一些人,如此整個造紙的速度大大提升。」
「陛下別看這裡才兩百多人,然每日可產一萬餘張。」
李世民聽完一頓,驚道:「一萬餘張紙?」
家令寺丞楊啟帆點頭道:「是的,陛下。」
李世民聽到肯定的回覆後,對張阿難問道:「太極宮三百紙匠,大約日產多少張。」
張阿難回道:「陛下,大約一千餘張。」
李世民沉聲道:「差不多的人數,竟相差十倍之多?」
張阿難解釋道:「不是宮內紙匠的問題,所有的造紙坊,大約都是這麼個產量。」
李世民問道:「所以,唯獨是太子的產量特別高,是這樣嗎。」
張阿難點點頭:「是的,陛下。」
李世民略微沉思片刻,而後道:「所以太子賣紙,才能賣出那麼多錢來,竹紙是一方面,同樣的工錢,東宮的紙要比被人多十倍,怎麼賣都是大賺。」
家令寺丞楊啟帆此時解釋道:「陛下,東宮不賣紙,只賣書。」
「紙造出來後,便作雕刻,拓印成書,才賣於長安各個書鋪。」
李世民聞言,道;「帶朕去看看,東宮拓印之地。」
寺丞楊啟帆連忙點頭:「是,陛下。
很快,李世民就看到了跟先前那樣的一幕。
對紙張的拓印,也被分成了很多道工序。
大部分的工匠,只需要其中一個工序。
雕刻就只干雕刻,拓印就只干拓印。
裝訂的,裁剪的,各有不同。
李世民仔細的瞧了瞧,這些工匠的手法都非常熟練,哪怕一些年齡比較小的,干起活來也比別人慢。
不由說道:「太子倒是招了一批好工匠啊,便是學徒的年紀,手藝都不比老師傅差了。」
寺丞楊啟帆道:「陛下誤會了,這裡大多數都是學徒,老師傅並不多。」
「是因為他們只需要學這一種,學起來就更快,也更加容易上手。」
「每天只做相同的事情,做得久了,自然也就熟能生巧了。」
頓了頓,楊啟帆解釋道:「當初太子招工匠,不是很好招,所以東宮裡其實大多數的工匠,都是學徒來著,然後按照太子的吩咐,每個人都學一門手藝中的一個步驟。」
「這樣一來,沒有花費多少時間,就都能上手了,有些聰明伶俐的,學一兩月,都比得上老師傅了。」
李世民此時,已然完全懂得了分工協作的好處。
不僅使得生產的效率大大提升,而且也能讓學徒更快上手。
「按照這個法子,太極宮的那些工匠們,也要如此做。」
李世民對張阿難吩咐道。
「是,陛下。」
張阿難回道。
哪怕陛下不交代,他回去後也要這麼安排。
這麼高的效率,造出來的就是錢。
原來太子如此生財有道。
感覺大概了解得差不多了,李世民就想去看看東宮製冰的地窖。
就在這時,李世民突然聽到咚咚咚的大響聲。
不由問道:「這是什麼聲音?怎的如此之響。」
寺丞楊啟帆道:「陛下,是煉鐵坊那邊開始鍛鐵了。」
李世民仔細的聽了聽,道:「何人鍛鐵,竟是如此大響,力氣如此之大,還這般氣定神閒。」
響聲很大卻很平穩,持續有力。
連著響了十多聲,都沒有停歇跟落氣的意思。
李世民對於鍛造這塊,也是有所了解的,
要達到這樣舉重若輕的程度,該是什麼鐵匠。
這般大的力氣當鐵匠可是太浪費了。
若在戰場之上,絕對是一等一的猛將。
李世民頓時就生了興趣。
同時有些埋怨太子。
這麼厲害的人,怎麼讓他去干鐵匠的活計了。
寺丞楊啟帆苦笑道:「陛下,此非人力,而是水力,是太子所設計製造的一種器械,名為水力鍛錘。」
「還請陛下跟臣前往,一看便知。」
水力?
非人力?
李世民的好奇心頓時被勾了起來。
隨同太子家令寺丞一探究竟。
煉鐵坊。
李世民看到了這個發出巨大響聲的大傢伙。
好大一炳鐵錘。
然而在其後面,是個巨大的水車。
隨著水流流動,鐵錘被緩緩抬起,而後達到一定程度,猛的落下,擊打在鍛造台上。
一錘又一錘,穩定持續。
巨大的力道將生鐵雜質盡數捶打出來。
鐵匠們則趁著大錘蓄力的時間,翻動生鐵即可,輕鬆而愜意。
「好東西,這可真是好東西。」
「有如此,豈非能源源不斷的造出精鋼來。」
李世民馬上就意識到,這個名為水力鍛錘的東西,對於打造軍備的優勢跟好處。
寺丞楊啟帆的聲音帶著幾分驕傲:「東宮所產之精鋼,皆為上上等之精鋼,
且產量豐富充足。」
「只是一日,便可產出數套明光鎧所需。
「尤其是在甲片上,能輕易鍛出薄如蟬翼之甲片,不僅防禦更強,重量也更為輕便。」
「此次太子東征高麗,所穿戴之明光鎧,便是由此水力鍛錘鍛造而出,於所有明光鎧中,亦屬上上等。」
「若換成鐵匠捶打,便是十天半月,都不見得能打出一套來,也打不得這般好。」
鐵匠打鐵跟水力鍛錘相差太大了。
在淬鍊雜質上,鐵匠一般一錘也就幾十斤的力氣,而無法長時間捶打,這對於鐵匠的身體素質要求就很高。
而水力鍛錘,單單是那大錘,就有數百斤,一擊可達千斤之力。
且是持續不斷的千斤之力。
可以說在鍛鐵這塊,能將雜質最大的程度的剔除,這是人力永遠無法達到的程度。
極大的縮短了鍛打的時間。
當然,後續的造型,還是需要鐵匠來進行,不過在效率上,質量上,就天差地別了。
這等效率,乃至於人力打鐵的數十倍甚至更高。
「有這水力鍛錘,必能大量造出上上等之明光鎧。』
李世民的語氣都不由有幾分激動。
然而,這還不算完。
「陛下請隨臣去前邊,還有一物。」
寺丞楊啟帆恭敬說道。
李世民跟著上前,來到了一處大院子裡。
裡頭裝著大量,如同紡織車的事物,但做的並非是紡織。
可以看到工匠不斷進行腳踩,帶動一系列的木質器械,使得中間磨石飛快轉動。
工匠拿著甲片,只需要放在磨石上,就能快速進行打磨。
確保甲片各個部位都能被均勻打磨。
而後再替換掉粗磨石,換上油石進行精細打磨。
最後再進行替換,包裹著一層皮革的磨石,對甲片進行拋光。
這些過程不斷被重複著,也許一道工序,只需要一兩香的時間就能完成。
而按照之前的情況,一塊甲片的粗磨,約莫需要一個多時辰。
油石精磨也需要一個多時辰。
拋光則在半個時辰左右。
這意味著一個工匠,一天下來,哪怕再是熟練,兩塊甲片頂天了。
實際上大部分的工匠,每天也就能製作出一塊甲片。
而一套明光鎧上,大約有一千三百多枚甲片。
這就是為什麼,數個老工匠,製造一套明光鎧,需要兩百多天了。
可是現在這速度,效率何止提升十倍。
李世民問道:「東宮造一副明光鎧,需要耗費多少時日?」
寺丞楊啟帆解說道:「陛下,東宮不按時日算的。」
「太子規定了尺寸,把所有明光鎧的部件分開來造,這裡是甲片房,還有盔房,胸甲房,肩甲房,臂甲房,裙甲房,脛甲房。」
「每個部件採用同一尺寸進行度量,再以卡扣的方式進行拼接。」
「按照如今的速度來說,一套明光鎧所有部件,大約需要兩日的功夫,造鎧甲這邊約莫有百餘名鐵匠,如今每月,可產十五套明光鎧。」
李世民下意識計算道:「僅僅百餘工匠,月造十五套,一年便可造一百八十套。」
「若是一千鐵匠呢,一年便可有一千八百套。」
話剛出口,李世民便倒吸一口涼氣。
這等效率,恐怖如斯。
大唐現有兩萬多套明光鎧。
這些明光鎧,只有少部分,是唐朝時期造的。
更多的,是前隋所造。
隋朝暴虐,強征工匠十數萬人,以打造各類軍備。
其中明光鎧,耗費三十餘年,也不過一萬七八千副。
大唐後,接著打造明光鎧,
直到如今,大唐建國後二十六年,總共堪堪兩萬餘。
當然,之所以這麼少,這其中還涉及到鍛打,鐵礦的採集等多方面因素。
可就現在來說,東宮鍛造上等精鋼,製作明光鎧的速度,已經甩開皇家作坊十幾條街了。
且造出來的明光鎧,質量更好,防禦更強。
這等方式,一旦推廣開來。
輔佐以數千鐵匠,怕是一年就能產出數千套明光鎧來。
只需十年。
就有數萬套明光鎧。
數萬套啊。
若有十萬套明光鎧,大唐的軍隊,將會是多麼強盛。
這天底下,還有哪個國家能夠抵擋大唐兵鋒?
要知道哪怕是三千穿戴明光鎧的騎兵隊伍,對著數萬人的軍隊,都能隨便橫衝直撞了。
這一刻,原本就糾結廢太子的李世民。
內心突然就動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