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李泰:我想跑路了
貞觀十七年,九月十五。
張亮,李泰率領的水師軍隊,成功占據卑沙城。
對此李泰卻沒有任何喜色,甚至連半點高興的神情都沒有。
反而是憂心,面色陰沉。
城內。
張亮在搞賞三軍,李泰則召集房遺愛,柴令武,崔盛玉進行商議。
屋內,氣氛有些凝重。
李泰聲音中帶著些許顫抖。
「我終究是小瞧了太子,他怎麼能隱藏如此之深。」
「好一個霹靂火,當初我就該想到的。」
「都說東宮有兩個道士,一人使得凝水成冰,一人使得五雷秘法。」
「太子既然能掌控制冰法,又如何不會五雷秘法。」
「如今這五雷秘法,被其用來攻城,竟是如此之厲害。」
「爾等可有何良策以應對。」
李泰害怕了。
原以為這次東征,他必然取得大勝,壓過太子。
可是這才開始啊。
太子就來一手半日破遼東城,把所有的風頭都給搶走了。
如今更是在瘋狂的攻城略地,高麗方面根本都沒有抵抗的能力。
一輪霹靂火下去,大多數就投降了。
恐怕今年還不到過年,高麗全境都要被太子拿下。
這些功勞不算什麼,李泰最為擔心的。
到那個時候,他還能回長安嗎。
太子會讓他回長安嗎。
侯君集也是太子的人啊。
「魏王,要不咱們跑吧。」
眼看半響沒人說話,房遺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正常來說,房遺愛這話一出,柴令武第一個就會站出來反對。
可是這次,柴令武喉嚨微動,想開口,卻又硬生生把話咽了下去。
他也怕了。
如今可不是在長安,聽說太子盡收遼東城之兵力,掌十萬精銳,如今勢若破竹,僅僅十日,連破高麗十多城。
比如那厲害的蘇定方,更是創下一日破三城的壯舉。
實際上,這些城池幾乎對唐軍完全沒有抵抗了。
即便有些想守城的,霹需火一炸,將士們嚇得兵器都丟了,還打什麼仗。
在這樣的情況下,太子魔下的兵力正在迅速膨脹,一旦蔓延到魏王這邊來,
魏王怎麼去抵抗太子?
這麼看來,還真不如房遺愛說的那樣,直接跑路算了。
雖對名聲略有影響,但至少能保住性命不是。
沒人會覺得,太子不會對魏王下手。
當初刺客都派出來了。
就更不要說現在了。
「我倒是覺得,無須太過擔憂。」
「反而就現在來看,太子對魏王,大致是不會下手的。」
崔盛玉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泰沒有回答,他直接問有些丟份了,便看了柴令武一眼。
柴令武心領神會,問道:「崔公子為何如此說,誰不知道,太子對魏王心中有恨。」
「如果太子兵力壓過來,占據高麗後,這麼好的機會,有怎麼不會對魏王下手呢。」
崔盛玉微微沉默,而後道:「因為太子現在已經不把魏王放在眼裡了。」
「太子對魏王下手,只會影響他的名聲,而沒有任何意義。」
「如今最為忌憚太子的,是陛下啊。」
「太子暗中煉製霹靂火這等攻城神器,我等長居於長安,卻未曾聽過半點消息,可見太子遮掩之嚴實。」
「陛下大致也是不知道的,若是知道,必不會說只是讓太子負責伴攻,也無須如此調動兵力,大動干戈。」
說到這裡,崔盛玉就沒繼續說了。
這話比較委婉,簡單來說就是魏王已經不夠資格成為太子的對手了。
層次相差太大,已經不存在說魏王有奪嫡的可能,或者說對太子有所威脅。
太子下手對付魏王,只會髒了太子的手。
李泰感覺到有些憋屈,這番話可謂是把他的面子丟在地上,狠狠踐踏。
可又不得不承認,這已經成了現實。
遲疑片刻,李濤憤憤不平道:「太子隱瞞這等軍情,耗費如此之多財力,父皇肯定不會輕饒他。」
「本王當上奏,以告其罪。」
柴令武愣了下,連忙道:「魏王,萬萬不可如此行事,如今我等身在高麗,
若惹惱了太子,怕是禍事臨頭啊。」
你想找死,別帶上我們啊。
柴令武也是一整個無語。
崔盛玉都說那麼清楚了,太子現在要跟陛下博弈。
你魏王進去搗什麼亂。
要是太子心中不爽,本來沒打算下手的,這麼一搞,指不定拿你祭旗。
左右陛下當年,也是弒兄殺弟這麼過來的。
還真想讓太子再走一遭陛下當年的老路?
李泰有些不可置信的說道:「難道太子還敢跟父皇作對?」
「父皇可是天可汗,是天策上將。」
「太子怎麼敢的。」
崔盛玉此事淡淡道:「太子如今已有十萬精銳,近期幾乎無損拿下大片城池。」
「半日能破遼東城,高麗王都能抵擋太子大軍幾日?』
「太子一直在收編高麗武士,其野心可見一斑,侯君集還是太子的人。」
「破高麗王都後,太子魔下之兵馬,必然可超三十萬。」
「兼之霹靂火攻城,什麼城池能阻擋?」
「若太子舉兵攻向長安,不知以長安之高牆壁厚,能堅持幾日。」
「應該比遼東城更久一些,兩日?三日?亦或是五日?」
崔盛玉話里,帶著少許的曦噓跟慶幸。
五姓七望,這些年這麼賣力的支持魏王,想要行奪嫡之事。
一直到東征高麗前,大家都是能看到希望的。
尤其是房玄齡的加盟,更是讓很多人覺得希望很大。
大家還盼望著,這次東征,會使得魏王的名聲更大,畢竟他們有著最為精銳的士兵跟軍備,還有這麼多的戰艦,
太子雖有五千重騎,可這對攻城來說,又能有什麼用。
但是現在,局勢頓時變幻,太子此刻,已然如日中天,不可阻擋。
高麗,將會成為太子的墊腳石。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崔盛玉早有先前之明,已經暗中投靠了太子。
也許其他世家大族不會怎樣,但他能上位,這就已經足夠了。
李泰此刻沉默了。
他突然意識到,好像就連父皇,都不見得能制服太子了。
太子要是起兵造反。
這天下,還能有誰,能平定得了嗎。
這麼一想,李泰感到有些絕望此刻,他真的很想接受房遺愛的建議,直接回長安去算了。
高麗,已經沒有他的立足之地了啊。
這時,突然有人來報。
「什麼事。」
李泰語氣不善。
來人連忙道:「太子傳出教令,要招官員三千,但凡是生徒,鄉貢,皆可直接錄取為官。」
李承乾自從攻下遼東城後。
就一直在入手對遼東城的管理。
須知,管理城池,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這跟打仗不同,涉及到各個方面。
在許多高麗土著貴族,地主看來,即便遼東城被唐軍所占據,也只能仰仗他們,來治理這些百姓。
大唐對很多地方的治理,都是這麼回事。
畢竟中原王朝,向來號稱仁義之師,很少會進行大規模的屠殺。
且大唐朝堂距離遠,等這風頭過去了,高麗還是他們的高麗。
不過是換了個大王,這又有什麼關係。
卻沒想到,李承乾直接來了招釜底抽薪。
生徒,是指官辦學校畢業的學生。
如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六大高等學府的學子。
他們的父親一般需是朝廷高官。
還有地方官學的學生,地方官學對於入學者的出身要求較低,通過學校的畢業考試後,獲得生徒資格,便可參加朝廷準備的省試。
鄉貢,指通過自學或私塾學成的人,他們需先參加由縣、州兩級負責的「發解試」。
縣級考試由縣尉主持,通過者由縣裡出具證明,取得參加州級考試的資格。
州級考試由司功參軍主持,一般在八九月進行,即「秋闈」,考試通過後,
州里會給合格者頒發「解狀」,獲得「鄉貢」身份,從而具備參加省試的資格。
實際上即便是獲得了鄉貢身份,還要經過州府推薦,才能進行省試。
為了更好的對高麗地方管理,李承乾直接打破科舉入官門檻。
在遼東城發出太子教令。
生徒,鄉貢,直接為官。
若讀書人沒有取得這般功名,只需要參加考試合格,也同樣能被任命為官員占據遼東城後,李承乾就對外發出了消息。
如今大量的文人,已經開始朝著遼東城聚集。
直接走太子的門路,在高麗這邊踏上仕途,這對於讀書人來說,誘惑力是目大的。
要知道如今科舉,本來就難度很高,況且世家大族還把持了投行卷,卡主了寒門弟子的脖子。
使得即便有些才學,也難以為官。
現在有這麼個機會,誰還不立即把握呢。
消息一經傳開,聽到這事的學子們,哪還顧得上去準備科舉,這可是終南捷徑啊。
誰說在高麗當官後,就不能去到長安了。
只要幹得好,那還不是照樣升職嗎。
按照太子如今的行事,這往後就沒有高麗的說法了,必然整個高麗,都會融入到大唐的版圖中來。
屆時,就是大唐官員。
其實,從另一方面說,直接讓大唐人擔任高麗地方官,是有很多麻煩的。
語言不同就是其中一回事。
但這跟李承乾有什麼關係。
語言不通,當了官的,就自己去找翻譯。
反正是當官的是漢人就行了。
以後再慢慢進行教化就是。
至於這官能不能當好,李承乾覺得沒問題。
對於現在的時代環境來說,底層的官員,管理百姓,其實也不需要太多的才學。
再不清楚的,按律行事就好了。
這就等於從上到下,把高麗地方所有的官員,全部都換了一遍。
但僅僅是這樣,還是不夠的。
因為階級予盾最基礎的土地問題沒有解決。
不過這對於李承乾來說,也不是多大的難事。
緊接著,遼東城就開展了審判會。
所有的高麗土著貴族也好,地主也罷,乃至於大戶。
但凡是有些錢財土地的,全部都給抓起來,進行審判。
不是李承乾來審判他們,而是讓高麗的百姓們,來對他們進行審判。
這一招,李承乾可太熟悉了。
剛開始的時候,高麗百姓還有些害怕。
所以李承乾就安排了一些人在裡頭,開始把事情給挑起來。
這年頭,貴族,地主豪紳,大戶人家,誰還沒點齦事啊。
欺負百姓,這不是最為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嗎。
官官相護,親親相隱,可不是什麼口頭禪。
這種情況,高麗比大唐還要更加腐敗。
貴族地主很少把百姓當人看。
有一個人站出來,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
如今有大唐太子撐腰,曾經的冤屈,一樁樁被翻了出來。
就不存在錯漏的。
於是。
一批批高麗貴族,地主,被打倒了。
他們的錢財,土地,按照唐律,全部充公。
然後李承乾把這些土地分給高麗百姓。
哦,不。
現在應該叫大唐百姓了。
原本生活都過不下去的高麗百姓,誰會不對大唐太子感恩戴德呢。
民心,有時候,真的很簡單。
整個遼東城,都是對太子的歡呼聲。
李承乾突然想起前世的一個笑話。
外星人統治地球,奴役人類。
以後每天要工作整整八個小時,一天只提供三頓飯加零食。
並且只有早上才有牛奶喝,午休只能有一個小時。
現在的高麗百姓,就相當於是遇到了這樣的情況。
審判會不斷舉行,大量錢財被沒收。
這些沒收的錢財,竟然比遼東城的府庫還要多。
對此,李承乾也不意外。
這本來就是很正常的現象。
高麗百姓歡呼雀躍,認為是遇到了真正的明君。
以遼東城為起點。
前邊但凡有城池被拿下,撤換官員,開審判會,很快就形成了模版化。
一車車的黃金,白銀,銅錢,糧食,被不斷的進行收取。
李承乾大喜之下,直接免除了高麗地區一年賦稅。
這一波的收入,可真是太大了。
要真是按照賦稅來收的話,哪怕是十年二十年,都不見得能有這麼多。
無論什麼時代,什麼地區。
掌握絕大多數財富的,永遠是那一小撮人。
窮苦百姓,能有什麼油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