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要兵不血刃拿下新羅
真的只有八成的勝算嗎。
如果李承乾聽到,只會是哈哈一笑。
從離開長安城的那天起,每遠一步,就多一成。
當他抵達洛陽的時候。
這勝算,已然是十成。
神武宮中。
比起往日裡,要多了幾分奢華的氣息。
畢竟之前的神武宮,沒有一個宮女僕從。
今日起,太子的身邊,便多了二十個新羅婢。
這些婢女,都是新羅女王,通過最為嚴苛的選拔,也都是新羅貴族之後,甚至還有不少嫡女。
給大唐太子當婢女,這是何等的榮耀。
榮華富貴,已經算不得什麼了。
能夠成為大唐太子的身邊人,對於家族的權勢,那是完全不同的。
新羅,說到底,還是大唐的屬國。
這暗中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
比如商業。
大唐是天下萬國的商業之最,沒有之一。
而對於商業,大唐這邊也有著許多規矩。
若家中有女子,為大唐太子身邊婢女,普通官員聽著,怎麼著也要通融一二。
大部分情況下,是沒有什麼用的。
可萬一呢。
當然,商業貿易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體現。
更多的,還是在各類政治資源上。
總之是,好處多多。
說不好聽點,就算是新羅被大唐太子所吞併了,這唐軍到了新羅,聽著誰家中婢女在伺候太子,誰還敢造次啊。
「殿下真的要發兵攻打新羅嗎。」
金勝曼穿著衣裳,聲音嫵媚的問道。
昨夜風雨,又是乾柴烈火,不免要多親近幾分,膽子也大了許多。
李承乾在新羅婢女的伺候下穿衣。
笑道:「你覺得呢。」
金勝曼略微遲疑,而後道:「新羅早已是腐朽不堪,官員貪腐,政治渾濁,正當是改天換日之際。」
高麗貴族的處境,她是知道的。
可這跟她又有什麼關係呢。
聖骨血脈,就剩下她跟姐姐了,而那些新羅貴族,全是她的對頭。
若是新羅真的變得跟高麗這樣,才是好呢。
這意味著所有頑固的貴族,都會消失,所有的權力,都會被集中起來。
況且她現在已經搭上了大唐太子的船,巴不得所有貴族全部死絕。
「倒也不能太過絕對,畢竟有些人家,也許是善良的呢。」
「屆時,誰有罪,誰又無罪,就看你這邊,如何對待了。」
對付新羅,李承乾就沒打算一網打盡了,幹個八九成,留個一兩成的差不多。
之所以這樣選擇,也是考慮到大唐那邊的影響。
若總是擺出一副要把天下世家貴族都趕盡殺絕的樣子,這給自己設立的阻礙,也太過於大了。
在這個時代,知識被禁錮在一定的階層,治理天下,就沒有辦法離開文官。
打掉五姓七望後,權力就會被集中起來。
再把投行卷廢除,真正的拿回選官權,讓即便是寒門學子,也真的能踏入朝堂。
這世家的沒落,自然而然的就上來了。
世家再大,又怎麼比得上天下人。
譬如錢家。
那一免死金牌。
流傳明朝,又到後世,因果傳承,誰又能說得清呢。
李承乾也不知道,在他死後,這世道會變成什麼樣子,誰又能說,建立千古不變的制度。
「謝殿下。」
金勝曼笑顏如花。
她得到了她想要的承諾。
這意味著,當新羅被大唐太子所統治後,她就得到了真正的權力。
藉助唐軍,成為新的女王。
這是她所想的。
只是能否如願,誰又知道呢。
——
年關臨近,然新羅邊關並不安寧。
高麗新羅邊關有盜匪出沒。
在新羅不斷推脫下,唐軍於這冰天雪地里集結,直接邁過邊境,強行進入新羅國內。
不存在反抗,畢竟新羅女王都要聽從大唐太子的命令。
當地的官員將領,又哪裡敢去對抗。
堂而皇之的,新羅邊關十餘座城池,就這麼被唐軍給監管了。
消息傳到新羅王都金城。
金德曼臉都要氣綠了。
「難道他們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唐軍過來?」
這是對放棄抵抗地方官員將領的質問。
金庾信跟毗曇對視一眼,頗為無奈。
毗曇嘆氣道:「大王,各地官員,在沒有得命令下,哪裡敢去招惹唐軍啊。」
「況且他們也不敢把唐軍關在城門外。」
金德曼看向金庾信。
金庾信微微低頭,有些羞愧的回道:「將士們回信,唐軍是以協助清剿匪盜的名義,接管各個城池,他們不敢擅自做主,也沒想到唐軍會直接出動上萬兵力。」
這就是很無奈的事情,按照名義上說,大唐是新羅宗主國,在沒有得到明確命令的情況下,誰敢去阻攔啊。
其實金庾信有些話沒說,軍中是有些血性軍官,對唐軍進行了阻攔。
可唐軍那邊果斷得很,直接就把人給抓了。
當著新羅將士們的面,就這麼把軍隊的將軍拿下,偏偏將士們根本不敢反抗。
只是一句話,阻擾者,殺無赦。
就把所有人都嚇住了。
況且唐軍是以治安為由,誰也說不出什麼反對的道理來。
金德曼的面色,一下子就陰沉了下來。
大唐太子,實在是太過分了。
可她又能怎麼辦呢。
如今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只能是任憑宰割。
「百濟那邊的事情,可是有消息了。」
金德曼強壓怒火,轉移話題問道。
聊關於大唐太子的事,實在是沒有意義。
毗曇說道:「大王,金春秋已經回信,說百濟王對於大王的想法非常支持,已經答應跟大王暗中合盟。」
「並且已經派遣使者前往倭國了。」
「想來倭國那邊,定是會同意的,只是可能要付出一些代價。」
金德曼問道:「什麼代價?」
毗曇頓了頓,說道:「五百名能造海船的工匠,倭國軍隊的糧草供應,還有大唐太子手中的霹靂火。」
「另外,倭國兵馬所劫掠之錢財,當歸倭國所有。」
金德曼只是稍微考慮了一下後,就同意了下來。
對於新羅來說,解決大唐太子的麻煩,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按照目前這情況,若大唐太子打贏了百濟,新羅基本上沒有活路可言了。
——
貞觀十七年,十二初。
一道征討檄文,發到了新羅
《討新羅檄文》
大唐太子昭告四海:新羅逆臣,久懷不軌,今其罪彰,天怒人怨,當興王師以伐之。
新羅者,受大唐恩澤,封土賜爵,本應感恩戴德,為藩屏之忠屬。然其包藏禍心,暗自屯兵積糧,背信棄義,毀棄往昔之盟誓。
今有新羅女王之妹舉告,新羅善德女王陽奉陰違,與諸般反唐勢力暗通款曲,圖謀不軌,欲亂我大唐在海東之布局,其心可誅,此為大逆之罪。
今大唐太子,承繼天命,秉持正義,必當蕩平新羅之亂,還東方以太平,揚我大唐之天威,令叛逆之徒伏誅,使忠順之理昭昭於世。
金德曼看到這篇檄文,整個人都懵了。
嘶吼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她沒想到,大唐太子會這麼強硬,直接就要發兵新羅。
「根據探查回來的情報,是大王之妹金勝曼,向大唐太子舉告我新羅聯合百濟,準備暗中加害大唐太子。」
毗曇的聲音都在發抖。
他很清楚,這意味著什麼。
金庾信也是臉色鐵青。
金德曼質問道:「她是受到大唐太子脅迫了嗎?」
到了這時候,其實說這些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但她還是想爭取下,至少能把這事,上告到大唐朝廷去。
也許大唐皇帝會制止大唐太子的行為。
毗曇聲音有些難受,回道:「非也,據說是金勝曼入了大唐太子的寢宮,而後沒幾日,大唐太子就發了檄文。」
這就是典型的賠了夫人又折兵。
原本金德曼指望金勝曼迷惑麻痹大唐太子,卻知道這麼一去,不僅人是大唐太子的了,還順帶把新羅給賣了。
「現在我們該怎麼辦,備兵防唐嗎?」
金德曼感覺到渾身有些無力,說話間,目光落在金庾信身上。
金庾信是她最為器重的新羅大將軍。
然而這次,金庾信卻遲疑了。
他是新羅最厲害,最有名望的大將軍不假。
可他那裡有信心,去跟唐軍對陣。
要是有這實力,也不至於被高麗一直壓著打了。
如今面對的是,滅了高麗的唐軍,金庾信實在是沒有信心。
「臣覺得,不可妄動刀兵。」
「這等事情,肯是大唐太子被迷惑了,有小人作祟,我等應該先行請得大唐太子的諒解。」
「不管大唐太子有什麼要求,都要全部答應下來。」
「或許還能避免此番大戰。」
毗曇提議說道。
唐軍要是攻打新羅,那是真的麻煩。
「好,那誰去大唐太子談和。」
金德曼隨即問道。
現在只能是談和。
這詞說得好聽,實際上就是直接投降。
毗曇卻在此時不言語了,只是抬頭看了一眼大王,而後就低下頭。
金德曼哪裡還不明白,這是要讓自己去呢。
這是很無奈的選擇。
如果不是金德曼親自去,大唐太子會諒解嗎。
檄文都已經發了。
不想打仗,那就只能是投降。
金德曼在遲疑,不知道要不要乾脆直接聯合百濟,直接起兵對抗大唐太子。
可轉念一想,新羅的兵力跟百濟的兵力,哪怕是加上倭國協助,就真的能打贏大唐太子嗎。
大唐太子手裡,可是有霹靂火的。
城池的城防在其面前,如履平地,毫無作用。
「好,我去。」
金德曼很快就做出了決定。
——
李承乾發的檄文,自然不只是發給新羅。
神武宮旁邊的造紙印刷廠,已經直接印刷了數千份到處發。
比起在東宮,在這裡可就要自由太多了。
工廠集群只需要一道命令下去,整個高麗的所有工匠,都被強行集中起來。
學徒更不是不用擔心,招聘發出去,多的是人報名。
在高麗,包吃包住給工錢,誰還能不願意呢。
別說高麗了,大唐內也是趨之若鶯。
李承乾直接就召集了數萬人在工廠里。
按照之前在東宮的模塊化,進行各式各樣的生產。
當然,火藥廠也繼續建設起來。
還是原來的配方,向可領隊。
下令對高麗境內所有硝石進行收集,並且把硝石列為管制品。
現在各個工廠的規模,可是大得多了。
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就業,對於高麗戰後恢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長安城。
七天時間,檄文就到了李世民的手裡。
對於太子的任何狀況,李世民這邊都是特殊安排對待,軍情的傳遞都是最高六百里加急。
「太子這麼快就對新羅動手了,比朕想的還要快一些。」
「原本以為,怎麼著也是要到明年去了。」
「終歸是有些沉不住氣啊。」
「倒是這新羅,看樣子當真是有勾結百濟叛亂。」
君臣議事上,李世民開口說道。
在太子這件事上,跟五姓七望不同,房玄齡等人,都是會參與的。
房玄齡也有些無奈。
他先前還說,太子不能師出有名,這下子是啪啪打臉了。
誰能想到,新羅女王的妹妹,竟然就這麼直接投靠了太子,還作為證人,指證新羅女王。
這下子,太子發兵新羅,就是名正言順了。
「也許明年年底之前,太子便能一統遼東。」
房玄齡開口說道。
這番話,讓i李世民眉頭微微皺起。
他不想太子的勢力,成長得太快了。
新羅跟百濟,雖說比高麗要差一些。
然而兩國的人口,都是上百萬。
在太子一統遼東後,手裡頭的兵力,恐怕會超過二十萬。
二十萬兵力,加上整個遼東地盤,李世民都要感覺到忌憚。
這是深深的危險,可能會嚴重的影響到皇權。
所以現在李世民就要考慮,怎麼來壓制太子了。
問題在於,他不可能說在這個時候,去拖太子的後腿。
兼併新羅百濟,一統遼東,納入大唐版圖,這肯定是個好事情。
幾番思索過後,李世民最終還是決定先支持太子。
雖說是二十萬兵力,但想把這二十萬兵力都帶到大唐來,也是不太可能的。
遼東之地雖富饒,但比之大唐遠矣。
這裡頭關乎後勤就是個大問題,遼東儲備,尤其是在戰爭後,根本沒有足夠的糧食支持大規模行軍。
而太子也不可能一輩子都待在遼東。